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红楼御猫 > 第312章 可憎的真面目,蜕变的林黛玉

第312章 可憎的真面目,蜕变的林黛玉

薛蟠带来的不仅仅是太子刘弘的手书,还有一车车的粮食。

王平口已经在逐渐聚集周边活不下去的流民,贾琮与黛玉站在酒楼二层的窗前,看着楼下不远处的粥棚以及排着长队等待领粥的流民。

“那位就是咱们的里长大人,长得人模狗样,可就是不干人事啊。”

薛蟠按照贾琮的安排,将运来的粮食交给了里长王庆堂,由里长负责施粥赈济。

随后带人继续上路,往其他地方送粮。

施粥的第一天还是正常的,锅中立筷不倒。可等薛蟠离开之后,锅里的粥就变得清汤寡水起来。

原本依着贾琮的想法,当百姓们开始掀锅砸碗的时候,他就会命薛蟠带兵杀回,缉拿负责施粥的王庆堂。

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哪怕碗中的稀粥稀的能够当镜子使,这群浑浑噩噩的流民,竟然连抱怨的声音都没有。

“琮哥儿,他们怎么这样的……”

“逆来顺受?”

贾琮的手指在窗沿上咚咚咚的敲击着,眼中的寒意比窗外飘荡的积雪还要冰冷。

王庆堂这个名字,对于被其欺压十余年的百姓来说,远远要高于国朝的律法与朝廷的威严。

逆来顺受至少还能喝上一碗稀粥,若反抗了,别说稀粥,恐怕来命都保不住。

黛玉听完了亲兵打听来的消息,震惊的捂住了嘴巴。

不听话的,这会已经躺在雪地中不能动弹了。

黛玉望向人群中那些个瘦瘦小小冻得瑟瑟发抖的小孩子,怜惜的说道:“现在怎么办?要不直接将王庆堂拿下吧,如此稀的粥,哪里能顶得住饿。”

贾琮先是摇了摇头,沉默许久后还是长叹了一声:“就照林姐姐说的办吧。我原以为可以改变他们的麻木,可……唉,被压弯了的骨头,终究是难以直起来了。”

……

要不是昨日有皇太子的亲军卫在,王庆堂恨不得将那些赈灾的粮食存进自己家的粮仓。

这场大雪好啊,再熬上两天稀粥,他就将粥棚一撤,回家后搂着小妾喝着小酒美滋滋的等待收地。

喝吧喝吧,你们这群贱民再喝上两天,估计这场大雪过后,就不剩多少了。

朝廷发放的赈灾粮自己留下一半,剩下的一半按照规矩,换成银子送去京城,开春的时候就该去县衙户房换地契了。

“老爷,锅里的粥不够了,还有一百来人,是不是要再去取米过来煮一些?”

王庆堂瞪了仆人一眼,小声的咬牙切齿:“这么大声做什么?取什么米,添水进去。米不要钱啊,那都是老爷我的!”

仆人瞅了瞅锅底那几颗米,再看看不远处排队等待的流民,心中有些不落忍。

可胳膊拗不过大腿,他只是一个失去了土地不得不卖身求活的贱民,唉……

哒哒哒哒!

锅中的清水震荡出一圈圈的波纹,地面都开始了颤动,那些眼神已经麻木的流民们动都没动一下,依旧盯着前方冒着热气的锅。

唯有坐在火盆前的王庆堂王老爷,眼神中露出了不可思议的目光,随后猛的站了起来。

“快快,赶紧去取米过来,煮粥,煮粥……”

薛蟠骑着高头大马直上粥棚而来,根本就没有给王庆堂诡辩的机会。

往锅里一看就甩出了鞭子,啪!

王庆堂惨叫一声捂住了脸,含怒甩出的鞭子将王庆堂抽的满脸血污。

只听薛蟠怒斥:“好大的狗胆,连太子殿下拨下来的赈灾粮食都敢贪。左右,给本将将其拿下!”

“薛将军,薛将军,我是你的堂舅啊~”

不说这个还好,一提这个就跟戳了薛蟠的肺管子一样。

他再次一鞭子抽了过去,怒气冲冲的骂道:“狗一样的东西,也敢自称本将的舅舅。来人啊,王庆堂贪墨赈灾粮食,先打一百军棍!”

“一百军棍下去,这人就被你自己打死了。先办正事,薛大哥先去查抄王家,煮粥赈灾的事,我跟林姐姐先管着吧。”

薛蟠询问看去,来人正是贾琮与黛玉二人。

他自认没有贾琮脑瓜子灵活,又有刘弘的叮嘱,自然唯贾琮马首是瞻。

王庆堂被五花大绑吊在了不远处的树上,眼睁睁的看着薛蟠领着大队人马冲向王家方向。

呜呜呜……

啪!

守在他一旁的荣国府亲兵一刀鞘下去,打的王庆堂眼冒金星。

“哼哼什么,畜生不如的东西,连这些可怜人的口粮都要贪,等着千刀万剐吧!”

……

黛玉蒙着面纱,火狐皮毛制成的斗篷像是一团火,让每一个靠近粥棚的流民都感受到了温暖。

这位是皇帝老爷亲自敕封的文安县主,高贵的县主娘娘给他们施粥,每人都是稠稠的米粥,不够还可以再添。

还有御猫大人,不但将豺狼一般的王里长吊在了树上,更是命人去查抄欺压他们十几年的王家。

听说御猫大人已经命人就近搭设棚屋,为他们遮蔽寒风。还有另一边的锅中,煮着驱寒防病的汤药,明日还会有更顶饿的窝头……

聚集在王平口的流民不是很多,全部加起来不过四百人。

镇子外已经在搭建简易的棚屋,根据贾琮的指示,棚屋不但要结实耐用,更要有沟渠、茅房等配套的设施。

“药材不够的话,直接去顺天府要。殿下那边的储备也不多,如今大雪封路,去房山县城,还没直接回京方便。”

贾琮一道道的手令发出,亲兵分批分方向疾驰而去。

薛蟠还没有回来,看来王家那边的收获不会小。贾琮将黛玉塞进温暖的被窝中,叮嘱王嬷嬷照看好,随后乘车去了镇子的另一头。

王庆堂的宅子可真不小,四进的大院子,比之京城某些三品官的府邸都要大。

薛蟠按照惯例,将王庆堂的妻儿老母关到了一处客院,随后太子的亲兵卫就开始四处搜查。

见到贾琮过来,薛蟠立马像是见到了救星,将其拽进了王家书房,指着桌上满满当当的书册账本:“琮哥儿你看这些……”

他看不懂,一看到账册上的数字就头大。

贾琮翻开一本,呵,王庆堂这一笔笔的,记载的真够清楚的。

“薛大哥,这人还真是你的堂舅!”

贾琮突然将账本合上,哭笑不得的看向薛蟠:“王庆堂是二嫂嫂父亲的亲兵统领,还是刚出了五服的堂侄,可不就是你的堂舅嘛。”

啊?

薛蟠知道王庆堂跟县伯府关系密切,可真没有想过跟自己能真的扯上关系。

只听贾琮徐徐道来:“这王庆堂之所以能如此大胆,是因为他每弄到了一笔笔钱,都要送一半去京城。你的三舅舅,王子胜,就是那个收钱的人。”

啊!

薛蟠觉得手中的茶都不香了,王子胜是他的亲舅舅,若这件事查下去,王子胜根本就脱不了干系。

至于最后王子胜是死是活,他倒是无所谓,可他的母亲可就不一样了。

“三舅舅……王家就这么缺钱?舅舅就这么缺钱?”

贾琮扫视了一圈书房中的这些东西,唏嘘说道:“缺不缺钱的,咱们管不着。这事还是交给龙禁卫去查吧,二哥收到信应该很快就过来了,咱们还是先清点查抄出来的东西,好好办差要紧。”

……

薛蟠办事的时候是个极其认真的人,他将自己的身份摆的很正——太子门下人,储君手边刃。

王家被掘地三尺,包括好几个密室都被找了出来,一箱箱的金银珠宝,薛蟠一文钱都没贪。

他遵照刘弘的命令,全部封存装车,静待天晴押送京城上缴皇帝老爷。

那些指向王子胜、县伯府的证据也被封存起来,由太子六率的精锐小心看管。

贾琮则是将那些从王家查抄出来的粮食取出,充作赈灾之用。

好几仓库的粮食,足够王平口一带的灾民食用到开春了。

一间间棚屋建了起来,那些老弱终于有了避寒之所,年轻的流民则被编成小队,负责建屋、挖渠、搬运木材、煮粥放饭等工作。

贾琮将镇子上的赈灾之事交给了黛玉,随后带队离开了王平口,以顺时针的方向,沿着早定的计划巡查整个顺天府的赈灾事宜。

在贾琮离开王平口的第二日,贾琏就带着龙禁卫的人马赶到了。

他让人将王庆堂秘密关押起来,随后将从王家查抄的那些账册统统送回了京城龙禁卫北镇抚司。

这件事牵扯到了正一品武将,已经不是他能做主的事了。不过在这之前,有关早逝的岳父大人之事,该好好说道说道。

贾琏没有在王平口耽搁,留下十名龙禁卫的精锐保护黛玉,第二日一早他就带着王家一干人等返京审问。

赈灾的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黛玉独自掌管一镇的赈灾事宜,从刚开始的信心十足到中途的手忙脚乱,再到最后的得心应手,似乎经历了一场蜕变。

“姑娘,早点休息吧,都快亥时了。”

紫鹃一遍遍的提醒,可黛玉看着桌上账册,倔强的摇了摇头。

“不行,这些要尽快整理好送去太子殿下那边,咱们这边粮食富余,可驱寒的药材、衣物、被褥都是紧缺,必须趁着好不容易放晴的日子准备好。”

断断续续下了十几日的大雪,粮食什么的都好说,可随着天气越发寒冷,王平口已经出现了不少得了风寒的人。

荣国府多次来信让黛玉回京,生怕身子打小就弱的黛玉染了病。可黛玉这一次固执的留了下来,势要将一切都安排妥当,年前再回京城。

好在这两年的调理起了作用,又有驱寒的良药辅助,越发忙碌的黛玉竟然比别人都要精神,王嬷嬷、雪雁都病倒了,她倒是精神抖擞。

“让十一叔安排人抄录两份,一份送去房山县衙,一份送去顺天府,请京城速速送东西过来。”

紫鹃只能将温热的姜汤强塞到黛玉手中,拿着黛玉整理好的账册走出了屋子。

黛玉皱眉喝下了姜汤,紧了紧身上的斗篷。

“也不知道琮哥儿那边怎么样了?这都好几天了,也没个消息。”

……

贾琮摆出了仪仗,一路巡视顺天府诸州县的赈灾事宜。

在房山县与太子刘弘见了一面,带走了三百铁骑后,顺南而下,先是在涿州斩了一名贪墨赈灾粮食的县丞,然后继续巡视,在固安县又斩了几名欺压流民的帮派混混。

腊月初一,贾琮抵达永清县。

永清县的雪灾不是很严重,根据县令易文熙所说,周边的霸州、东安、武清县都没有受到太大的波及,流民也都跟往前的数量差不多。

在顺天府还未下发赈灾的命令时,他就已经按照惯例,让县衙在城门外布置了粥棚,让那些流民有个活命的机会。

贾琮亲自去看了永清县的赈灾粥棚,的确如易文熙所言,永清县每天两次施粥,每次煮好的米粥都喝不完。

“大人,永清县多有仁善的乡绅施粥,相比县衙的粥棚,乡绅不但有粥,还有热乎乎的窝头,流民们更喜欢去乡绅那边。”

哦?

一听易文熙如此说,贾琮也起了好奇心。

朝廷赈灾,开仓放粮要顾及的地方太大。多是煮粥吊着灾民的性命,能填饱肚子那种是不可能的。

窝头什么的,别想了。

易文熙带路,不一会贾琮一行就到了县城北侧一处乡绅施粥的地方。

今日微服私访,两人都没有穿官服。为防被人认出,贾琮让易文熙呆在了远处等候,他则是领着两名亲兵靠近查看。

正如易文熙所言,这家姓郭的乡绅的确是熬煮了米粥,还有热气腾腾的窝头供灾民充饥。

若只是这样,贾琮都忍不住要替这位郭举人请一道嘉奖的圣旨了。

可贾琮很快就察觉了不对,这处赈济的粥棚外,只有青壮、年轻的女子以及还未长成的小娃娃。

那些老弱呢?一个都没有。

“去查,别的乡绅赈济的粥棚,是不是也是如此?”

……

入夜,亲兵已经带回了贾琮想要的答案。

易文熙被骗了,他这个外地来的县衙主官,被底下的人耍了个团团转。

永清县的乡绅联合起来,每年从流民中选择了青壮、年轻的女子,还有那些未长成的小娃娃,给了他们活命的机会。

当然,这些人也要付出巨大的代价,那就是他们将被刻上这些乡绅的姓,从此成为这些乡绅的私奴!

甚至有不少人被卖去他处,成为别人的奴隶,秦楼楚馆的风尘女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