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一品权相 > 第504章 亲赴幽州

一品权相 第504章 亲赴幽州

作者:晓阳高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0:33:50

第504章 亲赴幽州

有些事情明知如此,却不能说破。

朱子善作为左丞相府,统管文朝上下,重权在手。如今,朝廷军兵疲弱,不堪一战,论责任,朱子善最不可推诿者。

面对太子刘静的诘问,朱子善当然不能说文朝在几十年前,你家爷爷手中就已经不堪一用了。这种话,除非在背后自己小圈子中发发牢骚还可以,真说出来,文昭帝绝对放不过他。

文朝军伍疲弱,那是整个文官体系共同发力,有联合皇家之意促成这样的局面。从历史上看,军方太强,皇家之权位就难以长期保持,如后汉时期、唐朝后期,都是地方上手掌军权者,力求摆脱来至皇宫的掌控,自立为王。

三国诸雄,正是如此。袁绍、袁术、刘表、东吴孙家等等,唐朝后期,安史之乱后,藩镇林立,不服从中央统属,使得各地战乱纷纷,全国纷乱,然后唐朝也就成为历史上一浪花。

到宋朝,便吸取这样的教训,军队弱化,文人掌军。但这般执政后,又使得边患不止,甚至连抵挡外来入侵都做不到。前朝檀渊之盟,两帝被掳,成为国羞。

文朝立国之初,在选择如何管理军伍时,也曾有过大范围的讨论,争议颇多。后来,还是高宗皇帝做出选择,认为泱泱大国,就该兴文德,倡仁义,只要文朝做好了,国运自当兴盛,鸿运当头,国难何惧?

以文制武便成为国策,到文昭帝,在位日久,历时最长,但文朝所处环境使然,一直没能真正兴起。文官当政,文儒与皇家共治天下的局面,也不完全达到。

总体说来,文朝演化到如今,确实成为一个难以准确界定的权力体系。

特别是近几年,文昭帝就比较任性,对于上朝不上朝,完全按照他的意愿。有时候天天上朝,有时候十天半个月都不问朝事,将日常运转丢给朱子善这个左丞相处理。

还有就是对官员的任免,也不走规定程序,不乐意了直接贬斥。最明显的就是原右丞相杨盛文,这么高官,本来该与文昭帝一起承担朝堂大事,却被文昭帝一句话贬斥到荆蛮楚地还不准回京。

后来类似的贬斥,发生过十来次,使得朝堂的文官们变得小心谨慎,不肯为自己心中的对错而站出来争辩,抗议,大多数人都选择了沉默。

这样的局面出现之后,使得整个文朝官员体系的风气都改变了,皇权逐渐地突显出任性。实际上,文昭帝这几年的权柄表面上加大而已,对于往下掉执行和落实力度却更差,工作效率也变得差。

体系里的官员,更注重自身的得失,谋求眼前利益成为他们在职位的首选事务。对于职权、职责、公平、大义、良序等等,好的一面主要挂在口头,说一套做一套,敷衍职责、贪腐横行、法纪废弛、拉帮结派则是这几年间最明显的变化。

文昭帝不是不知道,但他却没有明确的做出措施,似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是不是文昭帝也在鼓励这些坏的习气?显然不是如此,原因何在,很多人都找不到。

朱子善知道,这时候面对太子刘静的询问,也不能完全说假话。在场的人,即便不少人没处理过军务,但对文朝军旅的情况还是知道的,甚至太子自己也明白。

“回太子,”朱子善沉着脸,很显然是不满,“三十万军兵聚齐,最快一个月,正常的时间要差不多两个月。然后开拔也要时间,王师赶到幽燕,至少要等两个月以后。

至于鞑子入关,会有多久,谁也说不准。我们都期望鞑子早一些退出关外。鞑子可曾听我们的意愿?各方拼死抵抗,守好城池,静待王师赴难,才能驱除鞑虏,还未清平世界。”

听朱子善这样说,刘静那稍微变形的脸,也显得阴沉增加两分。对朱子善点点头,沉默一会,说,“父皇,儿臣愿意亲赴幽州,到幽州静待王师抵达。驰援边关,早日克复幽燕,驱除鞑虏……”

太子刘静说后,转身对文昭帝跪着,他那还显得臃肿的身子,多少有些笨拙。不过,五十三岁的太子刘静态度是坚决的。

在场的人也明白,太子这样做也是以死来催促那些军兵。太子在幽州,谁还敢迟缓不前?到时候,追查起来,抄家灭族。特别是各地的文武官员,都会用心来办这件事,谁再拖延日期,必受到严惩。

只是,太子刘静目前虽说身体有所好转,但要远赴幽州,还是非常危险的。大家都下意识地想要拦阻,让太子收回说言,或促使文昭帝不准。

不过,好几个人准备说话,左后都忍住不说,静等文昭帝回复。

“静儿,你也老大不小了。”文昭帝语气沉闷,有气无力的样子,“幽州千里之外,路途遥远,风餐露宿,你那身体如何经得起这样的劳累?”

“父皇,儿臣知道此去幽州的艰难,可鞑子侵边,幽燕一地民不聊生。我为皇室,又如何敢惜身不前?请父皇准许……”太子刘静一心要去幽州,包括朱子善等人都看得出他的决心。

只是,他们也在琢磨,太子去幽州,真的就是为后进入边吗?或许,更重要的是解决太子府目前的危局吧。

太子府这段时间虽有所好转,但始终缺少相应的配套成员,与以往太子府差距比较大。按照正常情况,太子府这边与朝堂官员是对应的一套人马,这样运转,是为了让太子对朝堂熟悉运作,以后登上大宝不至于什么都不知而被权臣玩弄于股掌。

文昭帝浑浊的眼,不由地看了儿子刘静一眼。太子亲赴幽州,自然会使得幽燕一地的局面得到尽快解决。如此一来,太子的声望会在短时间中提升起来,也会在这次运转中,使得太子府吸纳不少人,让朝堂这边的一些官员,看到太子府的未来。

不过,太子刘静这样的身体状况下,去幽州很可能一命呜呼,有去无回啊。

“静儿,你可想好了?”文昭帝说。

“儿臣已是三思。”

“准了。”文昭帝慢悠悠地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