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一品权相 > 第503章 朱子善三策

一品权相 第503章 朱子善三策

作者:晓阳高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0:33:50

第503章 朱子善三策

即使后金这次破关的时间不会太差,但在北地劫掠,多少人家家破人亡。不少村镇、甚至县城都被攻破,自然是流民千万之众。而夏季炎热,瘟疫也极容易引发,这种时候逃离村寨,死亡率会非同寻常,高得吓人。

目前,后金破边才开始,北地的乱象还没有完全扩散。文朝这边该如何调配,朱子善作为左丞相是至关重要的。

不过,朱子善对于北地的态度,都是先划定一个圈子。只要后金的铁骑不超过这个圈子,基本是他能够容忍的。所以,这五年来,北地几乎是隔年就会被后金洗礼一番。

潼关之外,幽州境内等地,甚至从幽州往东到大海,都是朱子善经营的圈子范围。他的意思就是将后金的军兵挡在圈子之外,不让对方突破进来,如此,损失那些人换取京都和华南、江南、中原等地的安全。

后世的明朝,为什么将京都从南京迁居北京?实际上就是为了强化山海关等重要关隘的守护,所谓天子守国门。京师不远,守关军兵也会用心,再说,天子就在北京,也算亲临前线,全国的物资、人力,自然会汇聚于此,更得力地守住边关。

北地糜烂起来,对于朱子善所谓的圈子外,暂时不受到多大的影响。文昭帝对朱子善的策略也是知道的,舍卒保车,也是无奈之举。

朝堂接到边关的十万火急传讯,当即进皇宫研讨对策。文人谈军事,自然是一套套理论,仁义道德等,但落到具体问题,引经据典后还是无法解决。

接连三天,在左丞相府主导下,各部门也在讨论如何应对后金入关的问题。这是国仇家恨,但文朝军兵弱,连守御关隘都难以做到,又如何改变这局面?

如此,讨论之后,有些人居然说出,后金军兵入关,不会有多久。文朝只要静等时机,然后就可赶走对方。

文昭帝听到这个说辞,极为震怒,将那官员在朝堂上劈头盖脸地骂一番,然后将这官员贬到幽州,责令及时赴任,预期不到,杀。

文昭帝发火了,使得朝堂官员对待后金入关的问题也感到更大压力,但谁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朱子善没辙了,列出三条措施,禀报文昭帝。

第一条陈策:是调集三十万大军前往北地,分三路迎击后金军兵。这一条肯定要落实,但根据以往的经验,等三十万大军聚集成军,开往幽燕,估计后金的兵马已经退回关外;

第二条陈策:以潼关为基础,令各府、州和郡县出钱、出粮、出人,坚守城廓,确保城在人在,城破人亡,不得让鞑子突破防线;

第三条陈策:将北地流民按照规定的路径,引入内地,做临时安居点。拨粮开仓,让这些人有一条活路。

当然,这些策略能够做到哪一步,能不能落实到位,朱子善自然不会太在意。在他看来,两个月是后金最大的极限。文朝这边只要听过这两个月,迎来的将是顺利追击,凯歌震耳。

再说,每一次后金破边后,基本上都是这个流程。今年后金军兵不知为何,将破边时间提前了,使得文朝这边措手不及。

递交了三条陈策后,朱子善很快得到皇上的召见。在宫廷里,文昭帝听取了朱子善的陈策解说,具体安排哪些人去落实,责权如何划分,时限上如何核查等等。

兵部负责调集军马,自然有其体系,不过,文朝各地军兵本身就不多,要聚齐三十万军马,时间上不是一二十天就可行的,至少要两个月。然后,这些军兵汇聚起来,路途也需要时间。

北地遭到后金骑兵肆意冲杀,他们前突的速度,几乎比各地传讯的速度都还要快一些,使得很多村寨毫不知情之下,被后金军兵破袭,杀人、抢掠,一片凄惨。

对于京都的高管大员们而言,只要对势态的处理有了决策,他们便完成了使命,即使不能解决北地之乱、灾祸,谁也不能怪罪到他们身上。

太子府这边已经恢复一两个月了,虽说整套的运转成员没有配设完毕,文昭帝对太子府的恢复与建设,并不太在意。

太子刘静原本不想参与朝堂的事务,但在讨论如何应对后金破边军务会上,文昭帝叫人将刘静叫到宫中,或许是让刘静有机会见识一下处理边关的工作。

刘静听力朱子善陈策,心里不满。只要是明白人,都知道后金在破边后,不可能在关内过久停留。只要抢掠过后,破烂之地,与后金的那些军兵有何益处?他们自己不会留下来经营、占据这些土地。

后金虽然不像某些在那样,完全是游牧生活,也有农耕、手工等,但依旧是以游牧为主。境内的农耕者,其实就是当初从内地掠夺的人口,到那边为奴后,逐渐分化出来的最底层的存在,也是汉人或汉人后裔。

所以,每一年后金军马破边,都是到关内进行抢掠一番,抢掠足够了,便撤回关外,反正文朝的军兵也不敢追击他们。能够等到后金撤离,在后面吃灰就是很大战功了。

对朝堂上的人们而言,这些都是惯例,刘静这个太子也明白,这些事情虽然让人很受伤,但那又如何?没有实力、武力作为后盾,就只能固守在关隘。

刘静受过几年极度之苦痛,更体会到北地流民的悲惨,心里不忍。等朱子善陈述之后,其他人也附和或赞叹后,说,“朱丞相,本王循问问丞相,不知可否。”

“太子请说。”朱子善也知道,太子刘静对他的印象自然不会好,可在皇上面前,他却必须表现出必要的姿态。

“丞相言,即刻传令各地聚军三十万众,迎击鞑子。确实是稳妥之策,就不知聚军三十万众需多少时日?一个月、两月还是多久?兵部那边有没有一个具体的时限?”刘静说,没等朱子善回应,又继续说,“鞑子入边,各处肆掠烧杀抢掠,民众家破人亡,苦不堪言。这些民众期盼王师,度日如年啊。

再者,鞑子每年破边入侵,往往是抢掠一番,长则四五个月,短则两三个月就返回关外。我们这边的王师……”

朱子善听太子刘静所说,心里也在叫苦。文朝的军兵,谁不知是怎么回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