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发展生产力从1981开始 > 第105章 外海预报站建设 上(求月票)

第105章 外海预报站建设 上(求月票)

因为有老渔民在王建昆的渔船上,所以这次还不能上岛去建移动基站,雷达还有气象站,所以在记录好地形后,王建昆就驾驶着渔船回返了。

路上遇到的大小黄鱼群他都没捕捞,因为此时已经是晚上6点了,回金山码头差不多也要到半夜12点,他想早点回去休息,连续的在海上驾船,没有人替换着开非常累。

到岸时间跟王建昆估计的差不多,接近半夜12点,王建昆让廖军帮忙把船上的鱼处理了,他则吃了点廖军带来的夜宵就去房间休息了。

老渔民的工钱他已经付了,让他明天就开始跟着廖军干活,今后如果要出海还会叫上他,不出海就在岸上帮忙,每月有基本工资,出海有另外的补贴,毕竟出海比岸上累多了。

老渔民当然非常高兴,今后的日子算是更有盼头了,之前虽然一辈子在渔船上干,但其实没攒到多少钱,老伴生病吃药,小孩成家后工作也不好,所以他50多岁的年纪了还是要一直出海。

现在这个王老板请他来干活,今后说不定能把养老钱挣够,毕竟看着这老板的做派是很大方的。

6月7号早上8点,王建昆终于睡够了,跟廖军说了一声他去市里去把声呐探鱼器带过来,如果郑船长他们来了就让他们去鱼档等等,大概10点左右他就会回来。

说完就骑上摩托车往十六铺码头驶去。

在实验2号的船舱里放着有很多种元素单质,王建昆按照调整好的图纸,用超能力合成了7台声呐探鱼器出来。

合成完之后王建昆用数据录入器将之前收集到的数据都导入到新制造的声呐探鱼器里,录入完成后,这些声呐探鱼器今后就可以在遇到特定的鱼群时就可以提示是某种鱼的概率了,如果概率超过70%,那么几乎就不会出错。

当然出错也没关系,毕竟照样是一个单一的鱼群,捕捞上来也不会很亏的,而且王建昆今后还会不定时给他们提供更新数据的服务。

等他的船队组建好,就可以收集海底不同鱼群的数据了,同时海底的地貌数据也可以收集。

不过这种能收集并保存数据的声呐探鱼器王建昆不会外售,只给自己的船队用,而且会严格追溯,毕竟海底地形数据也是国家秘密,被国外敌对势力搞到了就不好了。

王建昆收集这些也是为了今后的海上武装力量建设做好准备,当然也会找合适的时机提供给国家,目前来说国家的力量比他的力量是强大不知道多少倍的。

7台声呐探鱼器的体积不是很大,每台的外部就4个发射和接收一体的探头,用导线连接到处理器和屏幕,屏幕就是个小型的7寸黑白显示器。

王建昆将这些都用防撞箱子一个个装好,外面写着四海集团,以及相应的英文标签,这些是为了让声呐探鱼器看起来更像正规产品。

安装好后,把它们都放入摩托车后面的木箱子里,然后骑着往金山码头驶去。

到正在装修的鱼档里,王建昆看到郑船长和另外两个跟着他捕过鱼的船长等在那了,看到他的摩托车后面挂着个大箱子,都猜测声呐探鱼器就在里面了。

“王老板,是去带声呐探鱼器了吗?重不重啊,要不要我们帮忙抬下。”郑船长抢先表现。

“老板,他们在你走后就在这等着了,我跟他们讲了你大概10点会回来的。”廖军说道。

“行,在这等着也好,郑船长,你们刚好都在一起,我就在这里先跟你们一起大概讲下声呐探鱼器今后的使用和维护,等下安装上船后再演示给你们看,下午咱们再出海去试试效果,这个安排怎么样?”

“那可太好了,就是不知道难不难啊,咱们都是大老粗,肚子里没墨水怕搞不懂啊!”

“基本的一些字总会认识吧,实在不认识就把几个符号和相应的功能记住就行,操作也很简单的。”

“字还是认得几百个的,我们都参与了扫盲班的,老郑还上过三年小学呢,不复杂就好,太复杂了我们怕今后用不来。”

“认识几百个字就够了,这款声呐探鱼器的系统特别针对内地的情况进行了汉化,大部分都有对应的中文,那这就开始吧!”

“廖军你也跟着一起学,等下再教你怎么安装,后面的几台就要你自己去安装并跟船长讲解怎么用了。”

说完王建昆就打开木箱,取出了一台声呐探鱼器。

众人看着严实的包装,上面还写了好些字母,感觉确实挺高级的,觉得1500块确实值得。

待王建昆取出声呐探鱼器后,众人更是惊叹上了。

“乖乖,还有个小电视,就这东西就要上千块了吧?”郑船长惊叹道。

“跟电视机还是有区别的,他是把探测到的海底的情况显示在上面,你们可以提供看屏幕知道海底的情况,旁边还会把一些信息显示出来,比如船只所在位置的海底深度,鱼群的游动方向,还有最最重要的,鱼群大致的数量和种类。”

“这个确实好啊,屏幕上可以直接看啊,我还以为就跟收音机一样讲话播报情况呢,这1500值!”

待几人把几样东西看了并摸了一遍后,王建昆接着讲解,当然原理是不讲的,讲了他们也听不懂,所以只讲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讲解了大概半个小时,众人都表示记住了之后,王建昆让几人帮忙拿着零件去了郑船长的渔船,他则拿着摩托车边挂着的工具箱跟在后面。

到了郑船长停船的码头后,王建昆先上去把显示器还有处理器安装固定好,把船内的线布置到位,然后让郑船长开船到码头设立的修理点,把船架起来离开水面。

看着船底布满了各种贝类,王建昆选定4个位置后,让郑船长先把那几个位置清理出来露出船底,其他的地方看他自己的意思要不要现在处理。

待郑船长清理完那四个选定的部位后,王建昆用工具打孔,然后把外置探头安装上,这些探头材料都是可以防海水腐蚀的,用个5,6年没问题。

外面的探头安装完成,接着上到船里面,将探头跟导线连接上,王建昆用自制的防水防腐蚀的胶带粘好接头。

检查了一遍是否有没有安装到位的,接着就接通电源打开显示器看了下,发现没有问题可以正常工作,于是让郑船长等下清理船底时小心点不要碰到探头,不然就要重新安装或者换新的。第二艘船的安装王建昆就让廖军上手了,步骤和操作都很简单,就是把显示器,处理器固定到驾驶舱里,然后接线布线,再到船底打孔安装外置探头,最后再把探头接上导线就完了。

第三台就完全靠廖军操作了,他手也巧,所以安装用时比刚才那艘还短。

都安装完成后,三个船长叫上王建昆和廖军一起去码头的一个海鲜餐馆吃饭。

三个船长都得了不小的好处,所以请客很大方,这里是渔码头,所以海鲜都还算便宜,小青龙一人两只,6斤重的大黄鱼一条,青蟹也点了4只,筷子长的大虾点了3斤,还点了好几种其他的海产品比如鱼丸,凉拌海蜇,香煎小黄鱼等等。

王建昆之前在南海也吃过一些海鲜,当时就是清蒸,虽然原味也好吃,但是比起这边的大厨做的,味道还是不能比的,吃法就多了好几种。

比如大虾就有椒盐的,红烧的,炭烤的,大黄鱼一半清蒸一半红烧的。

因为等下还要出海,不敢多喝,所以众人也就各自倒了2两白酒,酒喝完就专心吃海鲜了。

三个船长虽然捕捞过不计其数的海鲜,但是到饭店里吃还是极少的,他们一般就留些有点不好卖的回家让家里人做了,做完后他们也吃的少,毕竟都有好几个小孩,要紧着他们吃。

所以一大桌菜,最后都进了肚子,一点都没浪费。

吃饱喝足后,王建昆就带着郑船长他们出去测试声呐探鱼器了。

照样是开到衢山岛以东的海面,王建昆对这里最熟了。

其实刚出港时王建昆就上了他们的船教他们打开声呐探鱼器了,所以这一路上他们都大呼小叫的,因为不时的可以看到提示有大黄鱼群和小黄鱼群,还有一些其他的鱼群。

王建昆让他们别急,毕竟海太浅了,鱼群也不大就没必要冒险拖网,过了衢山岛后,王建昆就让他们在附近转悠,遇到值得捕捞的就下网。

他也打开声呐探鱼器,准备帮忙探测下鱼群,同时也准备收集下其他鱼种的数据。

现在他已经想到取样的办法了,他有超能力,可以控制130米之内的元素,遇到鱼群后就用超能力制造出冰块包裹住鱼,等浮起来后再捞起来看是什么鱼。

这样他就不用带着人在船上下网了,收集数据的过程大大加快。

半下午过去,王建昆收集到了有捕捞价值的3种鱼和斑节虾,梭子蟹。

郑船长他们三艘船也下网收网了好几网,下网频率是增加了好多,期间虽然会花费一些时间整理网具,但是那是非常值得的。

他们以前捕鱼都是估计着下网,然后根据船的开动状态感觉是否捕捞到鱼了,一般就是1到2个小时后起网,每网能捕捞到什么,捕捞到多少全看运气。

现在他们可以边开船边看着显示器上显示的海底信息,遇到鱼群还会有提示音,屏幕上还会显示鱼群的大小和种类,特别方便,所以他们半下午捕捞的量虽然不大,但是每网捕捞上来的几乎都是有价值的鱼,不像之前,捕捞一网上来后,大半都要倒回海里面。

郑船长运气好,遇到了一个大黄鱼群,捕捞到了150多条,这些如果卖掉,又是千把块钱,另外两个船长虽然没捕捞到大小黄鱼,但是遇到了一个不小的梅童渔群,两艘合作把这个鱼群一网打尽,大概各自捕捞了上万斤。

梅童鱼的价格也不低,鱼市上的收购价也有个8分到1毛的样子,所以他俩这小半天也有1千块钱进账了。

王建昆跟三个船长都聊了聊,在确认他们都已经会使用声呐探鱼器后,就跟他们分开了。

他驾驶着渔船往外海方向继续开去,要到昨天选定的中奎岛上去。

一路上王建昆不时的遇到一些鱼群,他都一一用超能力取样,然后把数据收集起来,遇到不认识的鱼也没关系,等回去金山后问下老渔民就好。

晚上8点左右王建昆到了中奎岛,因为之前已经探查过海底情况,所以王建昆很顺利的把船开到小岛边上,然后用超能力制造了一条礁石模样的堤岸。

他没敢制造成钢筋水泥的,怕有人看到后被告上去,毕竟这无人小岛出现水泥建筑肯定会引来海警的。

仿照的礁石模样的长堤那就好多了,来这边的人也不多,肯定不会记得之前是什么样子,看到礁石模样的长堤最多也就会觉得大自然的神奇,今后这里也可以作为一个渔船避风的好地方。

上到小岛上后,王建昆用超能力探查了一遍,小岛不大,大概也就不到3平方千米,下面没有什么特殊的矿产,元素组成就跟一般的小岛一样。

王建昆靠着超能力摸黑王小岛的最高处走去,背上背了一些铜和铁,还有一些制造电路板用的稀有或者贵重的元素。

到了最高处,王建昆让智子帮忙设计出掩蔽造型的移动基站塔架,雷达天线,气象站各类外露设备等等。

岛上因为有一些3到5米左右的灌木,智子设计一番后让王建昆在最高处附近制造一些假的灌木,然后设备就安装在假树上,当然雷达天线就用球形放在树顶。

这款对海对空两用雷达是可以跟移动基站连接的,移动基站也有辅助定位功能,会定时的发送信号,今后王建昆的船出海就可以用它们来定位了。

当然只靠着一个基站和雷达也是不行的,他等后天把大冰柜制造好放到鱼档后就会南下,在外海的一些岛屿上建造一系列的雷达站和移动基站,当然气象站也少不了。

气象站收集到的数据也会通过移动基站发送到王建昆设置在上海别墅里的中央处理器,处理完信息后会生成相应的天气预报,渔船上的设备发送查看请求后,相应位置的气象信息就会回传过来,到时候就可以预判天气,免得出海后遇到坏天气又返回。

当然每天也会固定时间发送各气象站附近的天气情况到渔船的接收设备上,有经验的船长也可以预报信息决定出不出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