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发展生产力从1981开始 > 第104章 探鱼器改进 下

第104章 探鱼器改进 下

第104章 探鱼器改进 下

1982年6月6号凌晨1点多,王建昆和郑船长两人驾驶着满载小黄鱼的船停靠到金山码头。

此时进港的渔船还比较少,所以两人的船停泊时,好多鱼贩子看到两艘船上散落了一甲板的鱼,纷纷跑过来询问。

“老板,是捕捞到鱼群了吗?什么鱼啊?”

“看这大小和颜色,应该是小黄鱼,老板,小黄鱼我出1毛3一斤全给你们收了。”

“1毛3你就想全收了?你想啥呢,老板你别听他的,我出1毛4收1万斤。”

“老板,我可以出1毛5收2万斤,你们有这么多鱼不,船舱里还有没有啊?”

两人的渔船还没停稳,岸上的鱼贩子就已经开始报价抢货了,现在已经是小黄鱼汛期的尾巴,每天进港的渔船上小黄鱼都是只有几十上百斤左右的量。

而这种鱼刺少,肉结实鲜美,香煎小黄鱼是这边一道有名的特色菜,跟大黄鱼有得一比,价格还是大黄鱼的零头,所以这边的人对这种鱼非常喜欢,需求量很大,如果谁现在能收到大批货,销出去非常快,当天就能挣一大笔。

王建昆在来的路上跟郑船长数量好了,决定不能低于1毛5一斤,如果少于这个价,王建昆会让丁胜利组织一些人运到几处菜市场去,他跟运输队的人现在也打上交道了,请货车运也不是很难。

所以船停稳后,两人先跟那个喊着1毛5一斤收鱼的鱼贩子搭话。

“你好,刚才你说1毛5一斤收,我们两艘船一起的,总共大概有5万斤不到的货,你能吃得下不?”

“5万斤?我没带够那么多,2万斤我可以称完就付钱,剩下的得等我卖完货再付,这样可以不。”那个鱼贩子回道。

“那不行,我俩对你也不熟,这样吧,我们先卖你2万斤,称完就付钱,怎么样?”

“也行,那我喊伙计过来看着称鱼,我去喊货车过来,称完的都搬上货车,完了我付钱给你。”

“可以你去安排吧,我们也要一筐筐把鱼搬下船。”郑船长跟鱼贩子说道。

“王老板,咱们先各卖他1万斤吧,我也派个船工帮你把船上的鱼搬下来。”

“行啊,卖不完的也别担心,等天亮我的人可以请来货车帮忙运到周边的菜市场去卖的,到时候价格说不定还更高一点。”王建昆对郑船长说道。

“好,那就这么安排,咱们各自去看着点称,免得那鱼贩子动手脚。”

于是两人分开,看着船工把甲板上的小黄鱼装到竹筐里然后一筐筐抬下船,每筐差不多有60斤的样子。

大概过了10多分钟,廖军和丁胜利也来了,丁胜利这两天都住廖军家,白天去学开货车,早晚帮忙装修租来的房子。

王建昆在船靠港时用文本机发了信息给丁胜利,让他起来帮忙,想必他是听到外面动静了,才看到文本机的信息,所以王建昆都待了好一会才来。

“老板,我来晚了,没耽误事吧?”丁胜利说道。

“还好,这次出海运气好,遇到了小黄鱼群,这不和郑船长一起捞了这么多,船舱放不下,甲板上都堆满了,你们来了一个帮忙看着过称,称1万斤出来到那边那个货车上,一个去问问其他鱼贩子,看出的价格怎么样,有1毛5就可以卖,没有就等下找货车咱们自己运到菜市场去卖。”

“好,那我来看着称鱼,廖军你来帮忙跟鱼贩子谈,你在这边时间久有经验。”

“好,王老板,1毛5一斤的价不难,昨天都1毛7了,今天你们量虽然大,但1毛5应该很好卖的,菜市场零卖都要3毛一斤的,我这就去其他几个大点的鱼档问问。”说着就往石质码头那边去了。

因为码头很长,那边的鱼贩子都没有过来,而且那边大部分都是设立了鱼档的,实力应该是比刚才围上来的这些小的鱼贩子大。

过了没多久,廖军就带着两个鱼贩子过来,表示他们俩可以把剩下的包圆了,1毛5一斤的收购价,王建昆听完当然同意,这省了不少麻烦,毕竟凌晨去找货车肯定得说好话出高价,去卖鱼也会耽搁丁胜利他们大半天时间,王建昆还想让他们早点学会开车呢。

既然价格谈好,王建昆跟郑船长说了一声,郑船长也非常高兴,因为不用花精力去菜市场卖鱼了。

那两个鱼贩子看了下鱼,说好1毛5一斤全部卖给他后,就回去安排板车和伙计来称鱼了。

廖军在一旁说了下那两个鱼贩子的情况,他们俩是堂兄弟,鱼档也是他们家自己的房子一楼改造的,前几年就开始偷偷的贩鱼,改革开放后胆子就大起来,生意也就越做越大,他们全家的亲戚都被他们派去各菜市场卖鱼了,所以他们的实力很强,才能把剩下的接近3万斤小黄鱼全部吃下。

王建昆对这种有实力的人很看重,今后他的船队将会捕捞到大量的鱼,所以光靠他自己组织起来的运输队全部运输到内陆去卖是不现实的,最多是把一些品质好,单价高的鱼贩去内地,其他价格便宜的海产品就没必要了。

所以他交代廖军,等下小黄鱼称完了,把大黄鱼也卖他们5百斤,那些4斤及以下的全部卖给他们,价格随他们出。

廖军听完后问道:“老板,你这海运真不得了,不光捕到这么多小黄鱼,连大黄鱼都能捞到一群。”

“我海运好是一部分,还有大部分是靠船上的高级声呐探鱼器探测跟踪鱼群,不然就算遇到也不一定捕捞得到,毕竟人可看不到海底的情况。”

“那你这声呐探鱼器好厉害,之前你说1千块钱1台,会不会太便宜了?”

“那种1千的是中级的,我船上的是高级货,可以探测100米深,方圆3百米的范围,而且可以判断出大部分鱼的种类。”

“还可以判断鱼的种类,那岂不是想捕哪种鱼就捕哪种鱼了,这也太高级了吧?”

“廖军你对捕鱼还没我懂了啊,虽然能判断出大概是哪种,那也要有那个运气,还有就是带的鱼网要适合,不然也是不行的。”

“没关系啊,这舟山渔场四季的渔汛里除了带鱼要用雷达网的方式捕,其他的都可以用拖网的,你这可以判断鱼种类,那就可以针对性捕捞了,到时候只捡价格好,数量大的捕,这多好。”

“哈哈~,也是,不过目前就郑船长见识过这声呐探鱼器的厉害,所以他定了一台,其他船老大可舍不得,所以等过段时间,你等郑船长使用一段时间后,在码头这边多宣传下,我放5台在你这,你看着推销出去。”

“行啊,这么好的东西,只要有人开始用了起效果了,过不了多久就会传开的,不过只有5台,到时候可能不够卖啊!”

“卖声呐探鱼器不是目的,找到合适的供货商才是目的,你要跟他们谈好,今后好的海产品要给到你的鱼档卖,这样机器设备可以保修,当然价格可以随行就市。”

“好,我明白了,咱们一开始确实需要跟一些船老大建立好联系,不然想抢到好的海产品可不容易。”

“没错,所以你宣传出去后要多打听下这些船老大的人品,尽量达成供货协议,后期我们自己组建出捕鱼队后就好很多了。”

两人说了好一会,廖军也把鱼档的装修情况讲了下,大门已经扩宽安装上王建昆带来的大铁门了,就是里面刚开始铺石子,水泥还要今天白天来铺,等硬化还得至少3天。

搬鱼称鱼花了2个多小时,最开始那个鱼贩子先称完,付给郑船长3千块,郑船长全部给了王建昆,他船上卖的1万斤鱼1500块是付的声呐探鱼器的钱。

王建昆收下后给了丁胜利和廖军各1500,让他们作为今后一段时间的运营资金。

丁胜利已经见识过很多了,所以很自然的收下,并表示会做好账目给王建昆的,廖军则觉得这钱太多了,想让王建昆收回去。

“廖军,今后你就是四海渔业在金山鱼市的负责人了,要过手的钱将比这1500块多多了,我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你只要把事情做好,账目清楚就行,当然你也要保管好,晚点我在鱼档里安装个保险箱,你家里也放一个。”

“那好吧!老板这么信任我,我也不能辜负你的信任,肯定把这鱼档经营好的,你就看我表现吧。”说完把钱小心的放进内衣兜,还不放心的拍了拍。那两兄弟称完鱼后算账算了一会,然后就把3460块钱给了王建昆,把1920块钱给了郑船长,因为王建昆船上的小黄鱼还有16400斤,同时也卖了5百多斤的大黄鱼给两兄弟,郑船长的有12800斤。

所以这个鱼群总共被他们俩的渔船捕捞了49200斤,差一点就有5万斤了。

郑船长收到钱后高兴的合不拢嘴,还问王建昆天亮后还去不去捕鱼,他想继续跟着王建昆一起去,毕竟现在只有王建昆的船上有声呐探鱼器,他订购的那台还要明天才能到,浪费一天就是少挣一天的钱。

如果今天去还能碰到鱼群,说不定又能大赚一笔。

“我得休息一会,大概9点之后再从这出发,郑船长你等得及不?”王建昆道。

“9点出发?行啊,我跟你一起去,我也快1天没合眼了,就在这吃点早饭休息一会,9点咱们再出发。”

“行,那就9点在这码头汇合,我去休息下。”

“好的,我去吃点东西,要不要一起吃点再去休息啊,顺便我也去跟相熟的船长说说这声呐探鱼器的好处。”

“不了,我朋友准备了吃的,先走了,再见!”

说完就带着丁胜利和廖军去了租来的房子,船上的老渔民则回家休息了,王建昆给了他10块钱的工资,又另外给了5块表示感谢,老渔民确实也累惨了,那么多小黄鱼要搬上搬下的。

廖军陪着王建昆看房子改造的情况,丁胜利去不远处的早点摊子买吃的。

看着按照自己的图纸装修改造的房子,王建昆觉得廖军做事还是很有效率的,短短几天就做得很好了,于是来到二楼,三人一起吃着丁胜利买来的早点。

吃完后王建昆去了其中一个房间睡觉,廖军则回家再睡一会,丁胜利则带着2百多斤鱼,骑着王建昆的摩托车把鱼运去十六铺码头,准备让王华伟的船带到沿江各港口码头贩卖。

王建昆不知道的是,最近一段时间坐船的乘客下船前会直接在船上挑选一些海产品,这也成了这个特殊船队招揽生意的一个广告了,毕竟坐他这趟快船的一般都是有点小资产的人,也舍得花钱在吃上面,又因为他的船上的海产品品质特别好,还不用票,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他船上买海产品带回家了。

8点半的时候,王建昆设的闹钟响了,这一觉睡得太短,他被闹醒后还有点迷迷糊糊的,赖了一会床,才起来洗漱去码头。

此时廖军和老渔民都在船边等着了,王建昆接过廖军帮忙买的干面条和一点蔬菜和腊肉,准备带到船上当中饭和晚饭。

郑船长看到王建昆来了后连忙跑过来。

“王老板,我有两个相熟的朋友听完我的介绍后要买你那种高级的声呐探鱼器,他们明天会把钱带过来,是1500的价格没变吧!”

“没变,目前还是1500,刚好我跟我的人说了明天多带几台来,他们交了钱就可以拿货安装了。”

“那行,我这就去跟他们说,他俩等下可以跟着我们一起去捕捞不,想再见识下声呐探鱼器的厉害。”

“可以啊,舟山渔船鱼获那么多,海那么大,跟着没问题,我可以轮流指挥你们捕捞一会,让你们看看这声呐探鱼器的厉害之处,不过每个人遇到的鱼群和大小可能不一样。”

“那可太好了,麻烦你等一会,我去跟他俩说下,等下到了昨天那片海域附近,我们三条船轮流跟在你船后面。”说着就跑远了。

没一会就又快速跑回来,跟王建昆讲已经说好,然后就上了不远处的他租的渔船,不过要不了几天就是他自己的渔船了,他已经够钱把船买下了。

一路上三条船以最快的速度航行,因为越早捕捞越好,在舟山一处大岛的码头上加冰加油后,就继续往衢山岛附近海域开去。

一路上王建昆船上的探鱼器遇到了好几波大黄鱼群和小黄鱼群,不过都很小群,就没有停下来捕捞,而且这附近海太浅,渔网容易挂底,在这片捕鱼的都是一些小点的船和摇橹的船,用手抛网或者延绳钓捕鱼捕虾蟹。

过了衢山岛后,继续往东海深处开,大概5海里后,王建昆的探鱼器探测到一个大黄鱼群,大概有3百多条,王建昆赶紧喊郑船长跟着他后面下网。

郑船长一听有个不小的大黄鱼群,赶紧指挥船工下网,他则小心翼翼的紧紧跟着王建昆的船后面。

跟着这个大黄鱼群10多分钟,王建昆在声呐里看到大部分都进了郑船长的网后,就让他赶紧收网抓鱼。

“王老板,这就捕完了,也太快太精准了吧?”

“没错,这声呐探鱼器就跟给你安装了一个透视眼,可以让你看到海底的情况,这鱼有多少,往哪游都可以看清楚,你就说好不好。”

“这可太好了,看来合该我发财,跟着你一起捕鱼,这次捕捞的我分你3成怎么样?”

“不用,今后你捕捞到好东西多留些给廖军的鱼档就行。”

“好啊,没问题,那这次就谢谢王老板你了。”

“不客气,赶紧把鱼分拣出来冰冻吧,白天温度还是挺高的,别放坏了。”

“好,我这就去看看捕捞的大黄鱼,让其他两条船跟着你后面吧,各带一网就好,你也要捕鱼挣钱的。”

说着就喊边上一条他朋友的船跟在王建昆的船后面,他则去看着船工分拣大黄鱼了,毕竟这鱼可金贵了,这次能捕捞这么多,差不多又是半条船到手了。

接下去的2个小时里,王建昆指挥两条船分别捕捞了一网大黄鱼,一网小黄鱼,大黄鱼那网也有2百多条,小黄鱼那网大概1万多斤,两个船长都非常高兴,表示等卖完鱼后一定要请王建昆好好吃顿饭。

王建昆拗不过他们的热情,毕竟这两网一捞上来,大半台声呐探鱼器的钱就回来了,所以就答应明天中午一起去吃饭。

不过他想收集的墨鱼的信息还没收集到,问了下郑船长,郑船长表示这个时间墨鱼还在比较远的外海,可能还要一周左右才能大批的来近海产卵。

王建昆听完后决定趁天色还早,赶紧往东海外海开去,待收集完墨鱼信息,这款声呐探鱼器差不多也就可以了,其他的一些鱼看路上的情况,能捕到就把信息录进去,不行就等今后再来升级了,毕竟带鱼还得秋冬天来收集信息。

一直开到了中奎岛附近,王建昆才遇到一个比较大的墨鱼群,在收集好信息后,捕捞了大概5千多斤。

然后绕着中奎岛转了几圈,这岛不大,是个不规则的山字型,最高处大概有个60多米,岛上没有淡水,但是有一些不高的树。

船上的老渔民讲他们捕鱼的很少会来这边,这里离岸太远,小渔船开来开去太费时间,只有极少数25米左右的大船才会在天气冷的秋冬季来这边捕捞3天左右然后再靠岸卖货,夏天几乎不会来,因为太热了冰会化得很快。

王建昆听老渔民这么说,觉得这岛是个好地方,过几天来这边建个移动基站还有雷达站,气象站,掩藏在山顶不会被人发现。

然后在其他几个很少来的小岛上也建移动基站和雷达还有气象站,到时候他的船队就可以有靠谱的导航和天气预报系统了,在外海来捕鱼也就更安全。

同时他准备建一些较大的船专门跑运输,把在外海捕捞到的鱼运回去,同时给这些渔船提供冰块和柴油,让他们可以在海上待较长的时间。

王建昆做这么多其实是在给今后的远洋船队培养人才做准备,甚至今后的海上武装力量也要从这些渔民中走出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