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红楼从庶子开始 > 第165章 要开恩科?

红楼从庶子开始 第165章 要开恩科?

作者:陈证道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30 22:23:14

第165章 要开恩科?

第165章 要开恩科?

当年院试结束后,卢象升用激将之法邀请贾环喝酒,一来是慕名结交,二来则是想借贾环这个案首来提升自己的名气,岂料贾环一声吆喝,应者云集,一下子来了七八十名考生蹭吃蹭喝,差点没把他吃破产。

本来,卢象升还以为贾环这小子不厚道,人小鬼大的,想借机整自己,当时心里惴惴的,都准备卖马凑钱遮羞了,结果到了结账的时候,却发现贾环已经偷偷把账给结了,这才意识到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惭愧之余,对贾环更是心存感激,所以时隔数年,此番在扬州相遇,卢象升是发自内心的欣悦。

此时,贾环和卢象升二人对席而坐,几杯酒下肚,话匣子便打开了,只听卢象升问道:“贾同学这几年都在金陵?”

贾环点头道:“为家母结庐守制。”

卢象升不由肃然起敬,国朝以孝治天下,为去世的长辈守孝是必须的,无论是平民百姓,抑或是王公大臣,都必须遵守,否则会被指着脊梁骨骂,当官的甚至会被弹劾,以至乌纱帽不保,但是,真正能做到结庐守坟的却没几个,毕竟太苦逼了,守十天半个月或许不难,但真要在简陋的茅房里度过三年,十之**的人办不到,非得有大毅力者才行。

“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卢同学此番来扬州定是游学了。”贾环岔开了话题道。

卢象升神色有点不自然,自嘲般道:“也算是吧。”

贾环见状便知对方有难言之隐,于是微笑道:“卢同学可是遇到了难处?环虽不能,但若有用得着的地方,必定在所不辞。”

卢象升闻言心中微暖,摇了摇头,有点不好意思地道:“谢过贾同学好意,在下并无难处……咳,不怕贾同学笑话,我这次来扬州名为游学,实则却是帮家里送一批货物到此交割。”

贾环不由恍然大悟,正所谓士农工商,从商向来被视为贱业,商贾也一直处于鄙视链的底端,卢象升身为读书人,却从事商贾之事,估计是担心自己瞧不起他,所以才别别扭扭的,于是笑道:“我道是什么了不得的事呢,靠自己双手吃饭,有什么好笑话的,真正该笑话的是那些四肢健全,却饿死街头的懒汉,噢,还有那些所谓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榆木脑袋。

在我看来,英雄莫问出处,职业不分贵贱,劳动光荣,赚钱有理,只要不违国法,不损良心,理他那么多甚?”

卢象升闻言不由哑然失笑道:“贾同学的想法总是如此与众不同,不过仔细一想,也不无道理,哈哈,劳动光荣,赚钱有理,此句值得浮一大白。”

贾环欣然举杯与卢象升对饮,后者本来就不是迂腐之人,听了贾环这一番“高论”,似乎也放开了,于是便聊起家里的事。

卢象升的家境一般,比上不足,比下却有余,其祖父卢立志是举人出身,当过县教谕,最高出任过知县,而对于一名举人来说,七品县令就是仕途的天花板,再想往上是不太可能了。

卢象升的父亲卢国林还不如他老子,考了一辈子科举,连秀才也没考上,年近半百碌碌无为,全靠啃老维持生活。

前几年,卢象升的祖父卢立志去世了,当县令攒下的那点家当几兄弟分一分,也没太多剩下的,而卢象升的父亲卢国林又不事生产,吃了几年谷种,渐渐便无以为继。

卢国林本来把希望都寄托在长子卢象升的身上,可惜卢象升虽然夺得院试第五名,但接来下的乡试却考失手了,名落孙山,没有拿到举人功名。

这时,卢国林终于撑不下去了,就在去年底,带着一家子从北直隶顺德府搬回了原籍——南直隶常州宜兴县。

卢家在宜兴县还有几亩田地,卢象升跟随父亲回到老家,一边耕读,一边协助父亲卢国林做点买卖营生,而卢国林此人读书虽然不行,但做买卖反而有点头脑,不久便开了一家染坊,生意还不错,养家糊口倒是足够了,卢象升这次来扬州,正是要送一批布料给货主。

贾环听完卢象升的叙述,笑道:“瞧,这就是所谓的树挪死,人挪活,穷则变,变则通。”

“贾同学言之有理,穷则变,变则通,不变只能等死。”卢象升深有感触地将酒一饮而尽,叹道:“去年我乡试落榜,家中拮据,不得不举家搬回原籍,当时的心情就别提多难受了,如今回头想想,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贾环提起酒壶给卢象升满了一杯,微笑道:“恭喜卢同学迈过了人生中的一道槛,对了,卢同学既然搬回了原籍,下次乡试岂不是直接在应天府参加即可?”

卢象升点头称是。

贾环欣然道:“如此一来,你我又能同场竞技,说不定还能携手同登桂榜呢,岂不快哉!”

卢象升愕了一下,继而喜道:“莫非贾同学的户籍也迁回到了金陵?”

贾环点了点头。

卢象升不由暗忖,早听说贾环虽然出身荣国府,但在家中并不受待见,甚至受到嫡母的排挤,如今看来应该**不离十了,否则怎么可能独自把户籍迁回金陵,这倒像是被放逐了。

不过这是贾环的家事,他自己不说,卢象升也不好多问,又举起酒杯与贾环对饮了一杯,问道:“这几年,不知贾同学可有关注辽东的局势?”

贾环点头道:“倒是经常有读邸报。”

卢象升紧握酒杯愤然道:“袁宏泰此人不通军事,连纸上谈兵也算不上,空有一腔热血,岂能不坏事,如今沈阳辽阳沦陷,辽河以东尽入敌手,金国实力大增,已成我大晋的头号心腹之患了。”

贾环默默地抿了一口酒,心道,何止是心腹之患,如果历史的车轮继续按照明末的走势运行下去,只怕最后整个大晋也得被女真人给灭掉。

卢象升一仰首把杯中酒饮尽,怅然道:“可惜在下学问没到家,报国无门,若下次乡试再不中,我打算弃文从武,直接到辽东从军去,纵然战死沙场也不枉此生了!”

贾环微笑道:“卢同学拳拳报国之心,实在令人钦佩,不过卢同学本有万人敌之才,到前线作一名小兵岂不可惜,我敢断言,卢同学三年后的乡试必中,若不信,不妨拭目以待。”

卢象升闻言心中微热,沉声道:“谢贾同学之吉言,不过……也许不用等三年。”

贾环心中一动,忙问:“何解?”

卢明升低声道:“明年将是太上皇的七十大寿,坊间传言,皇上有意加开恩科,所以今年八月也许会增开一场乡试,最迟下个月将会有确切消息。”

“当真?”贾环脱口道。

卢象升点了点头,兴奋地道:“若当真加开恩科,以贾同学之才,金榜题名,指日可待了,在下若有幸与贾同学同年登科,虽死无憾矣。”

“卢同学谬赞了。”贾环嘴上谦虚着,却暗暗握紧了拳头,正所谓成名要趁早,读书须及时,当官自然也是如此,官场最是讲资历的地方,出仕的年纪越轻,自然上限就越高,可以参考大明正德年间的名臣杨廷和,十二岁中举,十九岁中进士,最后做到了内阁首辅,位极人臣。

更何况,若按照原著的时间线,贾家被抄也就是五六年后的事,自己越早进入官场,越早获得自保的能力,便越安全,而且,贾环并没有忘记当初在赵姨娘坟前所作出的承诺——把贾家的家业拿到手,若没有脚踩贾家,拳打王家的实力,如何将贾家的家业拿到手?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能提前两年参加乡试,自然是最好不过了,而且经过这三年的苦读,贾环有绝对的信心通过乡试,取得举人的身份。

接下来,贾环和卢象升又聊了约莫大半个时辰才分手作别,各自打道回府去了。

且说贾环回到巡盐御史衙门,从角门进入,回到了住处,发现平儿正在认真地摆弄那把小琴,还学着自己的姿势,倒是有模有样的,而且美婢的身姿窈窕,凹凸有致,若是再穿上一件旗袍,绝赏的心悦目。

贾环本来就喝了几分酒意,此时看着不由心头发热,蹑手蹑脚地走过去,准备从身后给美婢来个突然袭击,结果撞了一下凳子,发出咣的一声,登时尴尬地停在原地。

“啊,三爷回来了!”平儿回头发现鬼鬼祟祟的某人,顿时俏脸绯红,不好意思地把小提琴放回琴盒中。

“三爷几时回来的,不声不响,倒是吓了人家一跳。”平儿一边嗔,一边上前替贾环脱去外裳,又端来清水给他擦脸洗手。

贾环一把搂住俏婢的纤腰拥了一下,笑道:“平儿姐姐想学小提琴吗?我教你!”

平儿心中一甜,摇头道:“婢子笨手笨脚的,哪学得了这个,三爷还是送给林姑娘吧。”

贾环轻咦一声道:“平儿姐姐如何得知?”

平儿有点得意地笑道:“三爷向来不是厚此薄彼之人,姐妹们的礼物都有了,又怎能少得了林姑娘的那份,而且我知道林姑娘有一把短琴,想必是会弹琴的,三爷这把小提琴送给她倒是正好合适。”

贾环轻捏了一下俏婢光洁的下巴,笑道:“平儿姐姐是越来越伶俐了,嗯,也越来越……嗯。”

某人一边说着,双手则在俏婢的身体上下求索,无所不至。

平儿被弄得浑身发烫,羞不自胜,低声娇嗔道:“小祖宗别闹了,仔细林姑娘进来撞见,脸还要不要了。”

这话倒是唬了贾环一跳,连忙松开了手,林黛玉似乎很喜欢搞偷袭,从来都是神出鬼没的,原著中也是如此,正因为这个“技能”,她总能听到或看到一些不该的事,偏生又性子多疑,容易吃醋,所以跟贾宝玉之间总是平空生出许多波澜来。

当然,贾环还没自恋到以为林黛玉会为自己吃醋,但被撞见跟俏婢搂搂抱抱也挺尴尬的,而且这段时间林黛玉确偶尔会突然来访。

这时平儿噗的轻笑道:“林姑娘不久前才来过,这会怕是不会再来了。”

贾环不由哭笑不得,报复般在平儿的小嘴上香了一口,问道:“林姐姐找我作甚?”

“也没什么事,说了一会闲话就离开了,噢对了,前天烦她打的穗子,今天就打好了。”平儿将那只荷叶香袋取出来递给贾环看,只见香袋下面果然换了两条新的穗子。

贾环心中生出一丝异样的情绪,接过香袋随手系在腰间,笑道:“我去看看林姐姐。”说完提起琴盒,兴冲冲地往外面走去。

平儿愕了一下,忙追出问道:“三爷不先吃饭?”

“刚吃过,还不饿,平儿姐姐你自己先吃。”贾环提着琴盒,驾轻路熟地来到林黛玉的住处。

此刻正值中午,气温估计有三十度左右,还是挺热的,初夏的气息越来越浓了。

林黛玉的住处十分安静清幽,院子里植了不少盆景,两名婆子正在庭树的树荫下打瞌睡,贾环也没叫醒她们,径自走了房子的外间,也没见到侍候的丫环,倒不知跑哪顽去了。

贾环将琴盒轻轻地放下,透过内间的珠帘,隐约见到林黛玉歪在床上午睡,正欲退出去,却听到里面的林黛玉叹了口气,像梦呓般道:“每日家情思睡昏昏!”

贾环闻言心中一动,掀帘走了进去笑道:“林姐姐为何每日家情思睡昏昏?”

林黛玉登时羞得无地自容,赶紧闭上了眼睛,用衣袖遮住脸装睡,试图蒙混过关。

原来林黛玉这几日偷看了“杂书”《西厢记》,连午睡时都是书中的剧情,禁不住便把这句对白念了出来,偏生此句又是书中女主崔莺莺思念张生时的一句台词,结果被贾环无意中听到,所以尴尬得几乎要钻进墙缝里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