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我在大宋斩神魔 > 第287章 新局面与暗潮

我在大宋斩神魔 第287章 新局面与暗潮

作者:清墨游龙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5-03-28 21:21:44

第287章 新局面与暗潮

汴京的残垣上,新生的朝阳投下微光,洒在断壁颓垣之间,仿佛给这座历经浩劫的古城披上一层金色纱衣。

街巷里,商贩们刚刚重新支起摊子,熬煮的热汤香气在清晨薄雾中慢慢扩散,让人恍若回到战前的平静岁月。

可李青云清楚,这看似平和的景象背后,依旧潜藏着暗涌。

他站在城墙一角,俯瞰那些修补城垛的工匠,心中生出几分欣慰,却又隐隐觉得体内不安。

自从上次连场恶战之后,他已踏入“混元太乙仙”的“真神”之境,不死不灭,无尘无垢,不再拘泥凡躯的桎梏。

城中百姓见他,往往如见神祇般下拜,口称“李真神”,令他有些无奈。

他并非畏惧这份敬仰,只是担心凡人的虔诚过度会再度引来神魔觊觎。

一声轻微脚步响起。

穆桂英披着未整的铠甲赶到城头,朝他深深作了一揖,神情凝肃。

“青云,北门外已补修完毕,只是多处破损依旧难以完全恢复。”

她话语中带着疲惫,但眼神里的坚毅不减当年。

李青云点点头。

“百姓已经够辛苦了,先能筑起防线就好,剩下的慢慢来。”

他温声说罢,目光落在远方,将雨后初晴般的晨曦纳入眼底,却暗含一丝阴郁。

当天夜里,深宫行辕,灯火通明。

赵祯与几位重臣商议国事,到最后免不得又想拉李青云作后盾。

李青云言语谦退,常常只是微笑回应。

但当他独自归来,踏进院落时,却陡然觉得一股刺痛在体内掠过,好似有什么在他血肉深处轻轻撕扯。

他脸色微变,先前那份从容淡定也被警惕取代。

抬目只见夜空浓黑如墨,月光亦显得黯淡,仿佛被无形的灰雾遮蔽。

一道冷风吹来,他倏地运转神力,强行压住体内蠢动的异样。

一阵模糊而低沉的嗡鸣在耳畔萦绕,似有苍老的声音在暗处呼唤他的名字。

他内心沉敛,暗忖道:“果然……又来了。”

短短几息工夫,那疼痛忽然消失不见,仿佛方才只是一场幻觉。

李青云缓步走进房中,闷声坐在榻上,闭目调息。

神念才一松懈,就感觉识海深处掠过一道诡谲灰雾,带着些无法言喻的冰冷气息。

他仿佛看到那长廊里石壁龟裂,黑色纹路扭曲成各种诡异的形状,四下回荡着微弱哭泣。

这种模糊画面来得迅猛,去得也急。

李青云猛然睁开眼,一滴冷汗落在衣襟上。

昔日厮杀洪荒大军,拼的是刀光与血火,而今,他却要与看不见的阴影周旋。

深吸口气,他并未声张,只暗自记下此事。

翌日清晨,一场离奇事件震动汴京。

位于内城北隅的一座“李真神”庙深夜香案自行倾覆,殿门柱上裂开黑缝,供桌底下浮现一片漆黑符文。

更怪异的是,夜里前去上香的十余名香客齐声尖叫,称那符文竟有无数扭动的小触须,宛如活物在地表游走,吓得他们魂不附体。

消息在城里传开,百姓惶恐不安,担心是妖魔侵扰,纷纷挤到庙外围观。

李青云闻讯赶来,远远就感到一股淡淡的异能波动,仿佛与他体内某种力量产生了共鸣。

他踏进神庙正殿,一眼望见那裂缝中露出的漆黑符印,竟和自己识海中灰雾浮现的图案颇为相似。

见他出现,原本嘈杂的众人立刻退让三步,纷纷躬身施礼,似在等待神迹。

李青云眉头微锁,暗中运神力探查,果觉地板下残留一股神秘且邪异的气息,与洪荒妖力迥然不同,却让他莫名熟悉。

那符文黑芒四溢,呈现隐约的螺旋纹路,一会儿像毒蛇甩尾,一会儿又变成尖笑鬼脸。

纵是身为真神,李青云也暗感心悸。

忽然,大殿梁上砰然碎裂,半截檩条险些砸在香客头顶。

他眼疾手快,抬手一抓,将那碎木凌空化作粉末,随手丢在地上,震得周围百姓惊呼连连。

然而,那黑色符文仿佛受惊般抖动几下,竟翻卷出一丝丝黏腻的黑液,缓缓蔓延过地面,使得在场之人惊恐后退。

李青云眸光一凛,随即右手凝出一缕金色刀芒,将那黑液一劈而碎。

腥臭与**之味弥散在空气中,一眨眼就化作白烟散去。

人群尚未回过神,惊魂未定地四散奔逃。

待殿里只剩一些随行侍卫和义军,李青云蹲下身,伸手指尖在地面轻轻触摸。

那残留的液体虽已蒸发干净,但那股灰暗气息却仿佛刻进他脑海里,令他体内神力又是一阵波动。

他轻叹口气,示意众人暂且退下,自己要留在这殿中再探查一番。

半刻后,等到四下无人,李青云索性盘膝闭目。

他令神识沉入体内宫殿,想查个明白。

一瞬间,他仿佛踏进一条幽暗的回廊,脚下满是碎裂的石板,空气中弥漫着灰白雾气。

那雾气本是他修炼“寂灭之律”时激发的力量,却又夹带一种怪诞的腐朽味道。

他环顾四周,只见原本破败的长廊变得更为扭曲,墙面多了许多裂痕,似从远古撕裂至今。

每当他跨前一步,身后便传来“咔咔”声响,好像一扇门被缓缓推开。

“寂”……

这是一个从他神魂最深处浮现的意念,如同自带冰冷气息,叫他遍体生寒。

他的脚步加快,想看清那门后究竟有什么。

可灰雾越聚越浓,陡然幻化成无数细长触手,卷住他手脚,不让他再进一步。

他奋力挣扎,催动真神之力,刀芒一闪,斩碎半数雾触。

然而,雾触仍无穷无尽地涌来,缠绕得他难以脱身。

“谁在此惑我心神?”

他怒吼一声,神识刀刃猛地轰出,将四周灰雾震得倒卷,隐约见到远处黑暗里有一双幽冷的眼睛睁开,眼底闪烁着嘲弄光泽。

“寂”二字在他脑海里回荡不休。

李青云浑身冷汗,骤然退出宫殿之境。

再睁眼,他依旧坐在神庙里,额上汗珠沿着面颊滴落。

大殿残破,阳光从破洞洒下,恰照出他满是疲惫的神情。

“终究……只是暂时封禁么。”

他喃喃一句,目光掠过那些符文裂痕,心里已然笃定:宫殿异变与“寂”的苏醒在加剧,若不及时想法镇压,它定会冲破桎梏,卷土重来。

默然起身,他将身上微乱的衣袍整理,走出殿门。

等在殿外的侍卫与百姓瞧见他现身,顿时围拢上前,个个神色殷切,仿佛他就是一切安危的定海神针。

李青云环顾四周,见到那一双双期盼或畏惧的眼睛,忽觉自己肩头担子无比沉重。

明明已成真神,却依旧逃不脱与更高层次神魔纠缠的命运。

他一边安抚围观者,一边吩咐封锁此庙,严禁闲杂人等进出。

至于那可怖的黑色符文,他会另寻方式封镇。

众人见“李真神”亲自处置,无不心安,又对他更添敬重。

可在那敬重里,李青云分明感受到一丝危机。

若过度崇拜,也许会让这种神庙越建越多,信仰之力越发集中。

谁能保证,“寂”不会借此汲取人间香火,脱离他的掌控?

午后,李青云回到城中将军府,穆桂英与杨排风已在此等候,他们想向他汇报城防修补进度。

可见他脸色发白,两人皆露出担忧神色。

“大人,您还好么?”

穆桂英轻声问道。

李青云定了定神,勉强笑道:“劳烦你们费心,想必最近加紧守备,需人需钱之事,尽管去找朝堂商议。

我……我明日再来听你们汇报。”

他言辞虽平和,却带着一丝疲惫,似不愿多言。

见他这样,穆桂英与杨排风互相交换眼神,心里一阵酸楚。

“大人已立于神境,却仍要操劳这尘世琐事,难怪如此劳累。”

在他们看来,李青云值得世人敬仰也值得怜悯。

夜晚时分,城外暮鼓回荡,街头灯火稀疏。

李青云独自站在楼阁顶端,俯瞰这座虽残破却依然顽强的汴京。

远处隐约传来百姓歌声,似在庆贺重建得以继续。

那歌声和夜色里的风声融在一起,带来难得的温暖。

他默默念及:若人间能永享太平,他甘愿再战诸神魔,也要把这片土地守护到底。

然而,在他体内,灰雾像阴影般蠢蠢欲动,似嘲笑又似挑衅,令他无法真正安然。

他忽地抬头,望向无垠天幕。

心中清楚,只要“寂”未彻底伏诛,这风平浪静终究是镜中花水中月。

也许,不久之后,他还要迎接比洪荒大战更可怕的厄运。

他沉默良久,终在一声轻叹中敛去金芒,转身回楼。

那一声叹息,随着晚风飘向幽暗的城外,也飘向一个更深不可测的去向。

就此,汴京看似安稳的夜幕下,再度埋下了蠢动暗潮。

……

一个月之后。

汴京城内,天才蒙蒙亮,灰薄的晨光映在残破的城墙上,似给那满是裂痕的砖石镀上一层浅金。

百姓们陆续推开自家木门,带着谨慎与好奇走上街头,东张西望,仿佛要确认这战后的都城是不是真正平静了下来。

李青云站在一处残垣之上,俯视街道,目光微凝。

放眼望去,临时搭起的民居零星散落,义军的营帐分布在城郊。

远远还能看见数队匆匆巡逻的士卒,甲胄不算完整,但透出一股重生的坚定。

偶尔有平民认出李青云真身,惊呼着围拢过来,口中喊着“大人”“护国真神”,言语里满是崇敬。

他也只微微点头,并不多说。

在他们眼里,这位曾经的半神如今已进阶为真神,威临天下,如一柄锋锐无匹的利刃护住大宋山河。

可李青云自己心里却多了几分难言的沉郁。

昨夜里,他再次感到体内那座神秘宫殿隐隐震动,耳畔似有低语,在漆黑的意识深处徘徊不去。

那声音低沉嘶哑,带着说不出的冰冷嘲弄。

他原以为在斩灭冥将、击溃玉虚宫仙人之后,一切阴霾都已退散,朝堂和百姓能迎来一段长久的太平。

然而那股潜伏在宫殿深处的邪意,却仿佛一只贪婪的巨兽,已开始在他神躯里轻轻蠕动。

他不喜欢这种感觉。

抱拳与周围的百姓、义军将士略作招呼后,李青云纵身一跃,从断垣上翻下,飘然落地,袍袖微扬,带出一道若有若无的金光。

那是他晋级真神后自然流露的神韵,周遭人群纷纷跪拜,不敢抬头。

李青云略示意大家平身,继续往前走,心中却在思索如何查明宫殿震动的根源。

不多时,他来到正阳门外。

这里原本是汴京的门户所在,经此浩劫后依稀能见战争留下的痕迹:斑驳的城砖与烧毁的箭楼。可从今晨开始,百姓和工匠们已在加固重建,叮叮当当的敲击声此起彼伏,听来宛若鼓舞人心的乐章。

“把这根大梁抬上来,再往那边一点!”

有人高声吆喝,带着火热的生机。

李青云脚步略缓,目光中浮现一丝欣慰——劫后余生的人间,也并非只剩悲凉。

“青云!”

忽然有人自后方快步赶来。

那是穆桂英,她身上还穿着戎装,发髻在额前有些散乱,但英姿不减。

她抱拳道:“早朝之时,陛下请您过去一叙,似乎与昨日新建神庙的异象有关。”

“神庙异象?”李青云轻皱眉头,“可有伤亡?”

穆桂英摇头:“暂无人伤,但听说供桌莫名开裂,有古怪符文浮现,还吓跑了不少香客。陛下担忧此事牵扯到邪祟,想请大人先行查看。”

李青云本想天亮后就去调查体内宫殿的异常,没料到外界也出现类似端倪。

他略一沉吟,微一点头:“好,我先去宫里,见过陛下再说。”

穆桂英见他神色凝重,不由心生忧虑,却也没多问,带路快步往皇城方向走去。

一路上,守备森严。

百官匆匆进出,个个神色郑重。自从李青云杀伐玉虚宫天师之后,朝堂上下对他更是敬畏难言,不少官员见到他都要施礼问安。也有人交头接耳,说某些道门余孽仍在深山潜藏,一旦卷土重来,形势将再度恶化。

李青云微微点首,权当听见,却不表态。

宫门前,皇帝和数位老臣已候在朱漆殿门外,看见李青云的身影便迎上来。

“李爱卿。”皇帝面露疲惫,眼底却一片急切,“昨夜之事可曾听闻?朕心中颇为不安,恐有新的变故。”

李青云抱拳道:“微臣也略有耳闻,说那神庙里突然显现诡异符文?”

皇帝颔首:“正是,据目击者称,那符文似在不断扭曲,凡目视者皆觉头晕恶心,甚至有人险些神智失常。”

李青云眉头紧蹙。

他不由想起自己昨夜所经历的灵魂刺痛,与脑海中回荡的灰暗宫殿喃喃低语。两者间的呼应,怕不是巧合。

“陛下,容我先去那神庙查看,然后再禀报详情。”

皇帝欣然应允,随即安排了十数名禁军护卫随行,又派礼部官员一起前往。李青云不愿兴师动众,但也不好拒绝皇命,只得一并带着人出宫。

正午时分,阳光格外刺眼。

经过半小时的路程,一行人来到新建不久的“李真神庙”。它位于汴京城南,地势较高,本是废弃的观神台改造而成。此处香火颇盛,民间自发献资,雕了李青云的神像供奉。

然而今日庙外却冷清异常。

门口跪伏着几个衣衫褴褛的百姓,神色惶恐,看到官兵到来才哀求:“上师饶命,里面闹鬼啊,供桌裂得好生诡异。”

李青云示意禁军将他们安置在一侧,然后挥手让众人保持警戒,自己迈入殿门。

一进大殿,鼻间便闻到浓烈的焚香味和一股若有若无的腐朽气息。偌大的庙堂里空空荡荡,没有往日香客鼎沸的场景,只有几只朝廷差役在此驻守,面露紧张。

正中央的神像乃依照李青云外貌刻制,比真人更威武几分,身着战甲,腰佩长刀。但它此刻看上去蒙着一层灰尘,似乎昨夜异变来得太过突然,无人敢再靠近打理。

李青云缓步走近供桌。

只见那沉重的木质桌案自中间裂开,内里果然刻着些奇异符文。那些符文形似蟒蛇缠绕,又像扭曲的人脸,偶尔闪过黯淡的光,好像随时会从木头里钻出来。

他伸手轻触桌案,掌心微微一凉。

霎时间,意识中浮现一抹灰雾的幻象,伴随刺耳的尖啸。

他猛地松手,额角冷汗渗出,禁军见状大惊,纷纷拔刀警戒。礼部官员也吓得退后数步:“李……李真神,这是……”

李青云挥手示意无事,嘴里却多了几分苦涩。

适才那一瞬,他感受到了与体内宫殿如出一辙的气息,仿佛“寂”的力量在呼唤着什么。若不是他神识稳固,说不定会就此中招,迷失在痛苦梦魇里。

他转身看向大殿顶部,只见梁柱隐隐也显出相同的花纹,蛛网般爬满了四周,似乎在夜里才逐渐冒出。

“将这些符文凿除,并且闭庙修整几日,先让百姓不要随意靠近。”

李青云沉声吩咐。

皇帝派来的差役不敢怠慢,立刻上前准备动手,然而他们的手刚碰到符文,就仿佛被烫到一般,惊呼着缩回。

那符文像有生命,竟晦暗地蠕动了一下。

李青云目光一沉,手中微运法力,指尖凝现金芒,凌空一挥,一道精纯刀气飞射而出,把桌案劈成数块,也将梁柱上方的黑暗纹路震得断裂。短暂的风暴扫过,大殿里烟尘四起。

待烟尘落定,符文已然消失不见,只剩下断裂的木屑和一股淡淡焦味。

官员与禁军们长舒一口气,心下钦佩,连声高呼“神威”。李青云却不见半点喜悦,他凝神感受片刻,发现那股邪异气息犹若惊弓之鸟逃遁殆尽。

倘若说这符文是“寂”神力的一丝投影,便说明对方的渗透已不仅限于他体内的神秘宫殿,居然还延伸至人间的信仰场所。若放任不管,会否有更多庙宇乃至城镇出现相似异变?

他想到这里,心情更为沉重。

皇帝随后也赶到庙外,听闻李青云以刀气荡平符文,面露宽慰,但又忧心忡忡地问:“爱卿可知此符文来历?是否与余孽妖魔有关?”

李青云缓缓摇头:“眼下还不好断言,但与洪荒余波脱不了干系。臣需尽快回去查阅古籍,或许能寻得对策。”

皇帝欲言又止,最终只拍住他的肩膀,低声道:“就劳烦爱卿了。朕只愿大宋再无波折。”

李青云心念微动,还是承诺:“陛下放心,臣尽力而为。”

他无心在此久留,吩咐礼部官员封禁神庙,妥善安抚香客后,便匆匆离开。穆桂英见他神色凝重,不便多问,只默默跟随在后。

不出半个时辰,李青云便回到驻地,将自己关在一座安静的院落里。

他必须弄清宫殿为何与这符文产生呼应,也必须警惕“寂”随时可能爆发的力量。

斩仙台的血光记忆仍在眼前,他并不想让大宋再陷入终日不安。

深夜降临。

屋檐下的风灯微微摇曳,将院内古树的影子投在墙上,仿佛诡谲的恶魔之爪。李青云设下法阵,屏退左右侍从,盘膝而坐,缓缓闭上双眼。

一股纯粹且强横的神力在他体内运转,经由经脉和骨骼流向识海深处。

那里,赫然悬浮着那座神秘宫殿的虚影。

随着他神念投入,四周景色瞬间转变,恍如坠入无底深渊。待他再看清眼前时,已然置身在一条灰暗的长廊里。

砖墙破败,柱子斜倒,地面遍布碎裂的瓦石。回廊尽头飘着浑浊的灰雾,不时有粘稠的液体从石缝中滴落,发出诡异的“嗒嗒”声。

李青云握住手中那把虚影之刀,谨慎地往前迈步。

这里本是他体内神殿的中庭区域,以往虽昏暗,却远没如此死气沉沉。如今空气里充斥阴冷,仿佛某种更古老的存在正在逐渐苏醒。

行至长廊拐角,他耳中忽然捕捉到一声低沉的“桀桀”笑,像爬行生物的嘶哑声带,却隐隐带着苍老的威严。

李青云陡然心神绷紧。

他顺着声音望去,只见一块塌陷的墙壁后,浮现几道黑色符文,与今日大殿上所见一模一样。那些符文彼此连结,宛若巨大的蛛网,在幽暗里闪烁。

他迈步上前,身后刀芒激荡,欲将其斩断。

可就在那瞬间,一条灰雾化作的触手猝然横扫而来,携带着不祥的腥味,直奔他面门。李青云冷喝一声,闪电般挥刀,刀光斩断触手,但却有更多触手自阴影里伸出,发出尖利啸音。

这些触手带着某种灵性,不停扭动,仿佛要吞噬他的灵魂。

李青云真神之力全力爆发,刀罡如狂风暴雨,将四面灰雾瞬间粉碎。一阵剧烈的轰鸣荡开长廊,墙壁随之崩落,烟尘滚滚。

他咬牙稳住身形,心里又惊又恼。

只怕这就是“寂”神念渗透后的迹象,它早已在宫殿各处生根,一旦被他触碰,就会化成伺机而动的利爪。

灰尘散去时,视野中出现一道幽深的拱门。

拱门后方漆黑幽邃,没有丝毫光亮,仿佛通往亘古之前的虚无。

李青云心口微紧,却迟疑着不敢贸然踏入。他能清晰感到那里蕴含极度危险,若一时冒进,极可能被“寂”完全吞噬。

正在此时,那门内忽然传来一阵微弱呼唤,断断续续,像是古神在荒原上绝望的嘶鸣。

李青云额间冷汗涌出,刀锋微颤。

他虽自问不惧任何妖魔,但对那不可名状的古老恐怖却本能生出警觉。那呼唤中仿佛包含着混沌初生的毁灭意志,令他心神一片刺痛。

“不能再深了。”

他暗叹,强行收束神念,退出了宫殿意识。

睁开双眼时,已是满头大汗。外头的风灯快要燃尽,微弱火光映得他面孔越发苍白。

他平息心神,目中浮出一抹沉重之色。

看来“寂”果然在宫殿深处蠢动,且比他预计的更快、更强。那符文出现在人间神庙,恐怕就是“寂”投影的延伸。

若任其蔓延下去,终有一天,会把人间甚至三界的灵魂通通侵蚀殆尽。

可李青云不甘坐视。他想起汴京城里那些渴望安宁的平民,想起穆桂英、杨排风等为他奋战的故旧,更想起自己踏上成神之途的初心:庇护家园,绝不容神魔肆虐。

他攥紧拳头,低声道:“寂,你若真要染指天下,我李青云,便先斩了你!”

说罢,他抬眼看向窗外。

东方天际悄然翻起一抹鱼肚白,黎明将至。汴京仍沉睡在夜的余温里,却没料到一场更深的阴谋正缓缓揭幕。

李青云深吸口气,把心中杂念压下,暂时闭目调息,等待下一个启程的破晓。

他知道,这仅是开端而已。如今他虽臻于真神之境,却不得不面对来自体内更高层次的威胁。战场从洪荒转移到内心,从人间移向宫殿,那灰雾中孕育的黑暗,远比刀枪更具杀机。

夜色渐微,外面天光一点点洇透。

世人以为李青云战胜神魔后,天下将永享太平,却无法窥见这真神眉宇间的阴影。那一道阴影,正是他与“寂”的对峙之暗潮。

且看他如何逆流而上。看他如何一刀光寒,护住苍生。无论前方风雷多么汹涌,若没有人挺身而战,又怎会诞生真正的平和日月?

窗外的风灯燃尽,在最后一抹火光里,李青云蓦地睁开眼睛。

眸光犀利如刀,心中已然下定决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