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神骨鬼牌 > 第七百三十六章 水有多深?【八百】

第七百三十六章 水有多深?【八百】

知道我为什么要提老子的成长,当官,以及周游列国的经历吗?

大概有这么几点。

第一点,现实意义。就是按照传说,老子每一次出游,都是骑着青牛估计就是农村的耕牛,水牛,或者h牛,反正就是个头很大,体型肯定很大的那种牛吧。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件事发生在周朝。要知道,按照当时,可不是现在想象的,普通人都能买的牛,再贵,几千块不会超过一万块吧?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买的起耕牛的。那都是奴隶主,诸侯,当大官,或者至少是一定级别的官员才买得起的。当然了,老子作为周朝王室图书馆管理员的职位,应该是能买得起一头牛的。不过,大家应该知道点常识吧?别说古代,就是现代,哪怕是斗牛。首先,牛不能走很多路。不要说绝大部分的农户,哪怕是肉牛,奶牛更加不用说了,那是不打蹄铁的。主要是牛不会走很多路,现在来说,就是家里到地里那点距离。那古代,我也相信是这样。你按照传说,故事,老子可是骑着牛周游列国的。不现实。一头牛走了几里地,十几里地,已经到了差不多极限了。就算是走走停停的话,它的蹄子,我就说哪怕是找一个铁匠打上蹄铁,那牛的走废了,蹄子一坏,那可不是现在有消炎药,西药。蹄子都坏了,那牛就得卖掉?蹄子都坏了,还能卖几个钱?对吧?何况,你就不用说现在南北东西这么走了。东周,春秋,战国时期,人类主要活动区域为h河,当然南方已经有吴越了。但是是怎么过了长江过来的?还真不知道。那个时候,可没有船这种东西。只能叫舟,著名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注意这句。当然这不是研究的重点。就说按照现在南北,还是地图直线距离,还是根据公路这么算的。也得几千公里呢。东西,也得几百公里。那现在有公路,高速,火车,汽车。那周朝,就秦朝秦始皇上泰山得走好几个月,甚至大半年呢。那么这么算,老子得走废掉多少牛?我说了,周朝,那牛得什么价格?还不是一头。那只有贵族,诸侯,当然也不可能这么浪费花钱吧?

所以,重点来了。

老子,是否真的周游过列国?不知道,是传说而已。

还有老子是否骑着牛周游的?更加不知道。就他那点收入,要花费那么多钱,他还能活着周游列国?老实说,真有点悬。有点不太可能。

第二点,这个可以划过。那么老子,前面说是跟了一个老师,老师教了周朝的文化,主要是周礼吧?那么一个最大的疑点是什么?那就是老子的道的思想从哪里来的?有人说了,悟道悟道,就是遇到神仙,山里修仙者,甚至是神仙,交给了他什么,或者他突然就开悟了,成大道了呗。我可以实话实说,古代,没有那么一回事。尤其是诸子百家,都不是现在某些耍嘴皮子的大嘴巴,信口开河,纸上谈兵。而且重点是所有人的文化,思想,都是有师承,准确地说是在他人的经验,实践基础上,再总结,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诸子百家,绝不是空谈者,乌托邦式的幻想。

第三点,知道我为什么要特意强调吗?那主要可以追溯到,哪怕是诸侯国,还是在周朝的版图里吧?那肯定主要是周朝文化的影响吧?或者加上自己的理解,进一步发展而来,对吧?

那么这里,就要说到,周朝的文化,跟老子有关道的文化,其实是神文化,人王,人神文化,以及是否老子参照了周朝废除的祭司文化?就不得而知了。

但是重点是什么?

重点就是《道德经》,或者老子道的思想,你可以自己去读一下。里面有道,有三清等等。但是没有提到三皇五帝作为周朝奉为人神的部分。

那么,疑点不就来了吗?

我前面说了,这个《道德经》所讲的,它跟周朝的文化,神文化,不就不一致了吗?你看周朝的文化,强调是自己王朝的合法,天意,顺应天意,人王神,以及礼数等等,跟这个道,三清听都没有听说过。

重点不在这里,而是老子宣扬了一个跟周朝不一样的文化哦。

但是呢,我要两点,很重要。

一个,历史背景。这个适用于诸子百家。而且诸子百家,都几乎是周朝附属的诸侯国下的官,贵族。但是表面上各个诸侯国都对周朝俯首称臣的,对吧?但是,就单单诸子百家的事情,就已经说明了一切。其实诸侯们反心早起了。所以才有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吴越争霸。这是一个绕不开的大历史背景。要不是周朝,我前面就反复说,周朝,只有两百多年,三百年不到的寿命,只是在苟延残喘,苟活于世罢了。诸侯们,只不过自己实力不够,或者没有绝对把握。否则,直接攻打东周国度,先灭了周朝,然后反过来收拾其他诸侯国。或者联合其他诸侯国一起灭周,学姬发。但是呢,野心太大。你以为诸侯们都学儒?错了,诸侯们各个都是秦始皇。只不过最后秦国胜了,统一了六国而已。

在这么一个大历史背景下,所以我说,诸子百家才能大放异彩,百家争鸣,那是诸侯国,诸侯们放任他们。同时,还有一个深意,那就是故意做给周朝看的。

跟那个问鼎的故事,实际,道理是一样的、

一个,可能没有人想过,《道德经》怎么看,都跟《h帝内经》有一定关联。就是有关修道,请教道的部分。那么问题是不是又来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是先有《道德经》,还是先有《h帝内经》?

其实,还是说不清楚。

甚至,有没有人想过,《道德经》不是出自老子本人之手,就跟《h帝内经》抄袭了扁鹊的医学诊断,治病理论一样呢?

也就是,当然这件事还是跟秦国有关,毕竟传说老子死于秦国,对吧?

那么,是不是秦国什么人抄袭了老子的某些思想,然后打着老子的名头,就成了《道德经》呢?

毕竟,还有一个,大家或许知道,或者不知道吧?

经,并不是经文佛经,道教经典的意思,而是古代就有的一种艺术形式,形式,比如《诗经》大家都知道的吧?

那里面可都是之乎者也啊。

而且文采怎么样,就不用说了。

相反,《道德经》更像一种论述,比如白马非马的理论,对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