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张献忠传奇 > 129 游览诸葛祠的遐思

张献忠传奇 129 游览诸葛祠的遐思

作者:笑川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6 12:49:13

129 游览诸葛祠的遐思

却说艾能奇好奇地问游览哪里时,景大山故意卖关子:“哈哈,你们猜猜看?”

不消说,别说孩子们猜不出,就连几个大人也猜不出来,因为初到襄阳,对这里有什么名胜古迹,根本就不知道,就像在淅川时,也是出去找当地人问道,才知道商圣祠一样,大人们对襄阳的名胜古迹,也是一无所知。

景大山见关子卖得差不多了,这才说:“你们是初到襄阳,所以有所不知。这个襄阳啊,可是最知名的历史人物诸葛孔明的故乡呢!”

谭青杨和申老镖头却知道诸葛孔明,一听,立即惊喜地问:“啊,原来三国第一大谋士诸葛亮的故乡,就在襄阳啊?原来还以为是南阳呢,因为三顾茅庐,我们都只知道他的故乡在隆中呢!原来隆中是在襄阳!”

张献忠却不是很清楚什么诸葛孔明的,他幼时读私塾,那是以学习识字写字为主,最多有些短古诗,没怎么系统地学历史,多少学了些识字就学武功去了,还是在学武功的时候,间或学文,才接触了些诗书,在只认识**成字的情况下,模模糊糊地看到过《三国志》,对三国仅有点儿非常模糊的印象,而在他的生涯中,也没机会听艺人说书,在军营里,也只偶尔听人闲侃时,说到过什么刘关张赵马黄,断断续续地听说过诸葛亮草船借箭和八阵图,但都很不全面,所以,也就从来没有引发过兴趣,于是,最多知道三国时期有这么个很会筹谋的人而已。

自然了,张献忠此刻同样没有生出多少兴趣,只是想让四个孩子高兴高兴而已。

景大山接着说:“从城外过了河,向西走二三十里,就到了隆中,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奇人,修了座诸葛祠。这次去清剿的地方,不是有个卧龙乡吗?也是因为诸葛孔明又叫卧龙先生而取的乡名呢!”

四个孩子就闹着要去,张献忠见孩子们兴趣很高,也就很高兴,几人就揣上银两,骑上马,出城朝渡口而去。

虽然多少有些路程,但过河后,一行人就放马小跑,踢踢踏踏,不多一会儿,就来到了诸葛祠。

张献忠、谭青杨和申老镖头,以及四个孩子,见了诸葛祠,不由自主就与淅川的商圣祠相比较,只觉得这里的建筑比商圣祠更具特色,让人处处联想到八卦阵!

景大山对这里很熟悉,他带着几人把祠堂里里外外游了一圈,观看了巨幅裱画上的隆中对、三顾茅庐、赤壁之战、草船借箭、火烧连营、八阵图、六出祁山、七擒孟获等知名典故,还当起了导游,一一讲解,让大人小孩都饶有兴致。

最后,一行人停在了巨幅壁书《出师表》下面,只有张献忠有差不多一成不认识的字,但他倒能看懂,只是不知深意。

这时,景大山就对这幅《出师表》侃侃而谈起来。

《出师表》的这些意思,由景大山这一提说,张献忠就特别来了兴趣,他除了特别爱听景大山说诸葛亮当时如何给刘备分析天下形势,诸葛亮是如何根据刘备的具体情况,建议刘备图谋西蜀,还莫名其妙地在心里想:既然古代先贤中最足智多谋的诸葛亮,都这么看好西蜀,咱那天也一定要打到西蜀去看看,要真的如说的那么好,何不咱也占据西蜀,在西蜀立国,又何必非要到北京去坐崇祯那把龙椅呢?咱在西蜀建立一个朝廷,不也是皇上吗?

为了再弄清楚一点儿蜀国的事情,听了景大山介绍由诸葛亮引出的三国概况后,张献忠问道:“那么景兄,当时诸葛亮怎么不主张刘备去攻下北京,推翻那时的朝廷,在北京建立蜀国呢?”

啊?!景大山稍愣了一下,算是明白了,八大王可能使没怎么念书,不知道过去的历史,咱说话可得好好说了!于是说:“禀张将军……”

“诶——!别别,这样显得你我弟兄太生份了,咱们是兄弟嘛,这又不是啥正式场合,就叫张老弟!”张献忠连忙纠正道。

“好好,那愚兄就妄自尊大了!” 景大山说,“北京做都城,还是近几百年的事呢,明朝以前的元朝,蒙古人才在北京建都的呢,那时不叫北京,叫大都。再以前,皇帝们都是打下了哪里,就在哪里建都的,比如长安,也就是西安,洛阳,许昌,汴梁,金陵,临安,成都等等,并非只有北京才是都城呢。张老弟问的诸葛亮怎么非要跑到成都去建蜀国,三国时倒不是因为北京尚未有过朝代用来做都城,而是燕赵之地被曹魏占了,江南之地被东吴占了,刘备虽有刘关张赵等猛将,但军力很弱,并无立足之地。刘备三顾茅庐,就是我们今天游览的茅庐故址,三顾的诚意打动了诸葛亮,请诸葛亮出山做了军师后,就给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主张刘备去占领四川,在成都建立后汉蜀国,这样才成就了刘备的一番帝业的呢!”

大家兴趣都来了,谭青杨忍不住补充说:“景老弟所言甚是,张老弟有所不知,刘备遇到诸葛亮以前,那可是被曹贼追赶得无处安居呢,一度时间还去荆州找刘表借来暂住呢!也就是到了四川后,而四川的候王又是刘家皇亲,就在成都建了蜀国,而蜀国农桑发达,百姓殷实,号称天府之国,而且蜀国的四周,高山环抱,只有巴陵水路和剑门陆路可进出四川,唐代大诗人李白还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呢,刘备得蜀后,内有富庶天府,外面敌国难进,这才得以安身立命,光复了后汉呢!”

艾能奇等四个孩子虽然知道一些三国故事,但还是听得兴趣昂然,耳朵都听立起来了。

张献忠听了景大山和谭青杨的话,不自禁地说:“这么说,刘备这人,还全靠了四川这块宝地,成就了他的帝业罗?”

申老镖头也说:“可不是嘛,他到四川建了蜀国,舒舒服服地住在成都,曹魏和东吴想打他,那可是既鞭长莫及,又天堑相阻呢,不但别人很难打他,他们还在诸葛亮的带领下,六出祁山,要想收复中原呢!”

张献忠也像个孩子似的,好奇地问道:“那他们怎么出去了六次,都没能拿下中原呢?”

大家沉默了一下,景大山说:“张老弟这个问题,有点儿难答,很多人都没有去想这些问题呢。估计吧,可能是因为蜀道难走,辎重运输跟不上吧,再有就是后来没了关羽,赵云张飞又都老了,蜀中再无猛将了,再则每次都遇了到只比诸葛亮差一点点儿的第二谋士司马懿,诸葛亮用兵虽神,但到底费劲多了,所以每出祁山,都是眼看可以获胜了,粮草却没了,只好作罢班师,待积攒了粮草再出师吧。”

张献忠说:“嗨,三国还真有点儿意思!可是,不知这祠堂里的《三国志》卖不卖?不妨买上一本,日后休整期间,几位兄张给小弟多讲解讲解,可好?”

于是,几人找到打理祠堂的人,说明来意,但毕竟祠堂不是卖书的,存书有限,但见这些人诚恳,就赠送了一本《三国志》给他们。

四个孩子一看,跳着欢呼:“嘿,嘿,耶——,我们又有《三国志》看罗!”

张献忠疼爱地摸摸四个娃娃的头,说:“嗨,景兄今天带我们来游览隆中诸葛祠,可谓受益良多啊!那么,愚弟再问问,那个诸葛亮,他修炼的是什么武功呢?”

谭青杨和申老镖头想笑,但这是不能笑的,就强装平静,等景大山说话。

景大山说:“诸葛亮就是一个文官,他的长处是善于用兵,善于治国理政,善于审时度势,而且,他最拿手的八阵图,别说排兵布阵,就是摆八个石堆,人进去了,要是不会辨别生门,还会出来不了呢!而且,他还会占星象,观天气,他敢搞草船借箭,就是他提前三天判断长江要起大雾呢!”

张献忠说:“孔明这个人,看来是无所不能啊,可惜没练有武功,要是他能练成什么顶尖内功,那他就更能天下无敌了!”

景大山说:“愚兄也不是很清楚,只是听说,在隋唐以前,武将都是靠天生蛮力,以力取胜,诸葛先生是文人,自然没那么大的力气。到了唐代,武功这才向内气发展,于是开始演化出各种内功,后来甚至演化出各种毒功,而武功由力向气发展的过程中,兵器也由重向轻演变,隨唐都还有不少重兵器,就连宋代,都还有用锤的,但自宋以后,就基本上都是轻兵器了,用锥用鞭锏的,都很少看到了,而数千年来主要用于随身佩带的宝剑,到明代反而成了最主要的兵器了。所以诸葛先生要是晚生一千六七百年,他那样的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的人,没准还是个顶级内功高手呢!”

张献忠听了,感叹道:“这么看,诸葛先生要是手里没有猛将冲锋陷阵,他的军事才能就没法发挥呢!”

谭青杨、申老镖头突发奇想,两人争着说:“诶,还别说,今天游隆中诸葛祠,说到诸葛孔明用兵如神,以我们看过和听过的诸葛用兵,还别说,我们的张贤弟虽然没有研究过什么兵法,但张贤弟用兵,不按套路出牌,专爱搞出奇不意,总是想好进路还要想好退路,又特别讲求知己知彼,这不正有些像诸葛用兵吗?”

景大山想,这次戍军千户所不声不响就被收降了,再说谭、申二兄长跟了张老弟一年多了,经历了无数征战,肯定深有体会,就说:“这人啊,都是有天份的,就像古代的关羽、吕布这些力气超常的猛将,要没天份,能练出那么大的蛮力吗?咱们的张老弟,肯定就是个天生的军事帅才!”

这个话,张献忠听着,肯定是很受用的,但他却没听见,因为,此刻他的心里,在遐想着什么时候打到四川去看一看呢!四川要是真如他们说的那样好,那么,要是北京不好攻打,不去坐北京的那把龙椅也罢,咱也学刘备那样,去四川当个蜀国皇帝,那也很不错啊?

当张献忠意识到自己有点儿失态了,才赶紧说:“景兄谬赞了,愚弟哪可能是帅才呢?我们应该回营去了。”

于是,一行人骑着马,有说有笑地回营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