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 三国志之大白天下 > 第九十九章 拜会蔡邕

三国志之大白天下 第九十九章 拜会蔡邕

作者:何子易 分类: 更新时间:2024-10-26 12:39:01

第九十九章 拜会蔡邕

何白又等了一会,只见一位年近六旬的清瘦黄面老者,在那名老仆的挽扶下,迎出了大门。何白心知这人便是蔡邕了,也不管他的相貌如何,有没有一介大家宗师的风流范儿,反正是历史所认同的文学、书法大家,只要对他有礼便就对了。

何白拱手弯腰九十度还下,持学生弟子礼深深的拜道:“后学末进何天明,拜见蔡大家伯喈先生。”

蔡邕上前两步扶住何白,温和的笑问道:“免礼,免礼,不意何议郎竟还如此的年轻,不知年岁几何了?”

“回伯喈先生,白今年二十有三了。”

“好好好,国家有汝等这般的年青才俊,真天下百姓之幸也。来,里面请。”

何白与蔡邕宾主互行拜礼,然后蔡邕又不以年老相欺,三揖礼从右边入门。何白从左边进去,在庭院中送上了一只色彩斑斓的锦鸡。这是周礼上所规定的礼节,蔡邕目前还是白身闲居,无官职在身,所以只能以士的礼节拜见。

只是何白又送上一小坛五斤装的自酿低度酒,虽是后世常见的蒸馏米酒,却比此时的酒糟酒浆要好上无数倍了。这是何白为引诱此时好酒的名士豪杰们,所专门命工匠营制造的酒器酿造而成。这蔡邕将是第一个品尝此酒之人,相信定会被此美酒所征服。有蔡邕这等大名士帮忙宣传,相信何府在数日之后定会客满盈门的。

进客厅时,满地铺着筵席,何白先扶着蔡邕脱鞋,再自已脱鞋,因为天气还冷,所以着袜入室。等蔡邕在主位上坐下之后,何白才在客位上缓缓坐下。

这坐的姿势也不是随随便便,而是双膝着地、脚背朝下、臀部落在脚踵之上。刚刚坐定,何白猛醒,这不是平辈之间的闲谈,而是与蔡邕这等文学大家之间的学术请教问答。为表示尊敬,何白只得抬起臀部,挺直上身,摆出“跽”的恭敬姿态。

蔡邕摆摆手道:“何议郎莫要如此的恭敬,还是随意些好,不然的话,老夫有些问题实在说不出口来。”

“喏,也请伯喈先生莫要呼白的官名,直呼天明二字便可。白对伯喈先生之敬仰,犹如学生对待老师一般。伯喈先生呼白的官名,真叫白浑身不适。”

“好好好,你我各退一步好了。”蔡邕十分满意何白的恭敬,不由抚须大笑应道。蔡邕等何白坐定之后,才扬声问道:“我闻天明是荆州零陵郡营道人氏?那营道我曾去过一趟,与营道之儒生何长思曾有过一些交往,不知天明是否是那何长思之族人?”

何白暗暗苦笑一声,自已在此世无亲无故的,最怕的就是他人问及自已的家世来,想要冒名都无法冒起。说来在后世时,自家的这何氏一姓,有传闻是来自此时的大将军何进。

然而在历史中,何进之孙何晏被司马懿诛杀了三族,那么这就根本不可能是何进的后人了。除非是何进之弟何苗的后人,但更有可能是后世先祖找了一个古代有名的,或当大官的何姓之人为始祖。

何白想了想,何进此时至少还有半年时间的大权,此时若冒名何进的同族,说不定还会有些好处,于是说道:“非也,我之何氏源自轩辕陛下,乃姬万叔之后也。三十一代远祖为曲沃桓叔庶子韩武子,五十二代近祖为南阳何诗公。至白时已传七十代了。说来白似与大将军同族,只是在白之曾祖时,便弃家于野,潜心修道。后至零陵营道荒野而居,已传三世,所以白才以零陵营道人氏自称。”

蔡邕大讶,说道:“不想天明竟与何大将军同族?不知何大将军知否?”

何白微笑摇摇头道:“何白不才,既无大名于天下,又有数代未与南阳同宗往来,还是莫要相认为好。免得他人误以为何白攀龙附凤也。”

蔡邕点点头,不再问询下去,转问道:“前日,我从陈留入京师,于京师城外十里的官亭之中,见到了天明所书的《雒神赋》一文。其词藻华丽而不浮躁,清新之气四逸,令人神爽。想象绚烂,浪漫凄婉之情淡而不化,令人感叹,愁帐丝丝。刻画传神,兼之与比喻、烘托共用,错综变化巧妙得宜,给人一种浩而不烦、美而不惊之感。使人感觉就如在观一幅绝妙丹青,文中之洛神可谓有血有肉,而不会令人产生一种虚无之感。”

“我有两处不解,其一,如此华美绝妙好文,为何多以乡间俚语所作?如此一来,用词就不够精练,却让此文平白的低了两个层次。其二,我观天明所书之字,虽然……粗浅,但却别据一格,有自成一家之态。细观之却又与颖川的钟元常所书有些类式。不知天明是否与钟元常相善?”

何白暗暗笑了一番,自已在读书时看着文言文就头痛,虽看得懂,但去背诵却是不能。当初背白话文的《洛神赋》一文,还是为了追求美女才背的,谁知道文言文是怎么翻译的。罗培虽能翻译,但恐用词不准。何白也怕有人叫自已亲自背诵,还是白话文好记一些。

至于字体,何白以前只随便的练过一月的书法,对楷体、宋体、隶书都练了一下,却都难看的很,唯独楷体还马马虎虎过得去。而这楷体又是以颜体为标准,钟繇虽是楷书的创始人,但其书法现在还未正式成型,自已也与他从未会面过,自然不能说与他有关了。

何白应道:“回伯喈先生,白自幼随家父习文。家父常言,文字之意,在于表达沟通,而不是炫耀玩弄。最好是越浅白,人人皆明为大善。而文章经义乃是用来记载传承我华夏文明贤士之思想,太过精练深奥了,后人就难以揣测。若是有误解,必会背道而驰。所以最好也是通顺易懂为大善。白自幼学文,就多以乡间俚语白文为主,并不擅雅文。”

“至于书法文字,家父在荒野之中多以沙石教授,何白持笔而书方才一年时间,字体多习家父之字,倒与钟元常无关。”

蔡邕点点头叹道:“文字之意,在于表达沟通,而不是炫耀玩弄。不意荒野之中还有汝父这般的大智饱学之士。不知汝父此时何在?”

“早已与我分别,不在此世了,家中独剩何白一人。因此何白方才下山出游,因故而出仕国家。”

“这却是老夫失礼了。”蔡邕连忙拱手歉声道。

何白拱手回拜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此是无可奈何之事。”

蔡邕与何白谈论几句之后,见到有一个女童偷偷探了下头。于是举手拍拍手掌,那女童顿时吐了吐舌头,转身与一名十六岁的美貌少女抬着案几,摆起了酒席。

何白无意之中望了那名少女一眼,顿时呼吸一止,目不转睛起来。脑海中更响起了,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这《洛神赋》中所描绘之绝色丽人不正在眼前么?

酒席放下之后,女童见到何白魂与神授,两眼发直的样子,顿时大怒,借着案几的遮掩,偷偷的踢了何白一脚。何白大腿一紧,顿时醒悟过来,方才实在是无礼之极。

何白低头不断轻摇,原本在后世就见过不少的美艳明星,今世也找过了好几个美丽的妻妾。就是名传后世的四大美人之一的貂蝉与真正的洛神甄宓,也早早的就被自已收入房中,为何还会对一个蔡文姬有所冲动呢?

蔡文姬虽有文名,却无艳名,应当比不上自家的蝉儿与宓儿才对啊,为何自已……是了,蝉儿与宓儿还未长成,自已目前所见者,独以蔡文姬最为美丽动人,更有倾国倾城之貌。身为正常的男人有所激动也是正常之事。

突然,那女童又是一脚踢来,双目圆瞪,叫道:“你这登徒子,方才偷看了姊姊不说,却又摇头晃脑的作甚?”

蔡邕一口气没上来,顿时连连咳嗽不已。蔡文姬则满面飞红,羞得脑袋快低到胸前了。何白也是好一阵尴尬,未等何白出言解释,女童又叫道:“你便是作《雒神赋》的何天明了?今见阿姊如此的美貌,比之雒神若何?可否也作上一赋来赞美赞美阿姊?”

“妹妹……”蔡文姬羞得无地自容,顿时跺了跺脚,转身就跑了。

何白面容一苦,怎得看一看美女都惹出一番祸事了。长得美就了不起啊,还不能让人欣赏啊。再说了,自已哪会其他赞美女性的赋文啊。这刁蛮的女童想来就是三国后期的名将羊祜他妈了,能教出羊祜这等强人,果然脾气不同一般。

此时的蔡文姬好像是叫蔡昭姬,后来为避司马昭的名谓,而被人改为蔡文姬的。但是何白认为,以她的才华,称之为文姬,相对的要更加适合,也要更加好听。能为她作诗一首,倒也不错。

何白想了想,现成的赋文是没有了,诗词历史中倒还有一大堆。在想到了李白大神之后,于是拱手说道:“在下才疏学浅,《雒神赋》那是有感而发,再作的话也比不了此赋,不如作诗一首如何?”

女童想了想后,点头应道:“作一首听听,若我不满意,可不作数。”

何白顾作沉思之状,好一会儿后,才清了清嗓子拱手说道:“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女童眼睛一亮,喃喃念叨数遍后,才说道:“古怪的赋文,古怪的诗,不过算你过关了。”说罢跑至后厅寻蔡文姬献宝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