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初唐:砥砺前行 > 第481章 想要的公道

初唐:砥砺前行 第481章 想要的公道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5 19:18:47

第481章 想要的公道

第481章 想要的公道

一瞬间,尚书省外是寂静一片。

尚书省分管六部,而尚书省的公廨官吏与六部接洽分理六部事宜,这能够在尚书省任职的官员,都是京官中的翘楚。

熟知官场门道,可为官多年,还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

这官员之间互相掐架的不少见,因为工作上的问题,急眼了动手,在尚武的大唐也是偶尔会发生的事情。

可闹得这么狠的,却是此生仅见。

太狠了!文人一辈子所求,不过是一个名字。

身前之名,身后之名。

生前受万人敬仰,生后获得美谥,名留青史。

陈青兕这是往张文瓘的脸上抹黑,划上一道擦拭不去的污点。

陈青兕不同于常人,他在士林的名望之重,鲜有人比。

如果他只是骂一句“无耻”,那也便罢了。

偏偏特地编了一句“一二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礼义廉”这种骂人不吐脏字,充满话题性的对联。

相信要不了多久,全天下都会知道张文瓘这位大唐宰相品行无耻,还会传于后世,成为后世的趣闻谈资。

如果陈青兕真就兑现诺言,在张文瓘百年之后,真去他坟上来这一出,那更是“百世流芳”了。

张文瓘目视着早已消失的身影,气得眼睛都直了。

在这件事上,他自是问心无愧。

一切为了朝廷大局,苏定方受些委屈又如何?现今朝廷,就是因为有苏定方、陈青兕的存在,导致了尚武之风,更胜之前。

想要与民安宁,就必须将这尚武的风气压下,不然满朝文武,人人都想着打仗,效力边陲,建功立业,如何能够与民休息?张文瓘满嘴的道理,他不怕跟陈青兕争论,他也不觉得自己的口才会输给陈青兕。

但陈青兕这种上来就丢大,丢了立刻撤退的行为,让张文瓘是有口难言……

这人都跑了,自己找谁辩论去?但真要将此事当作没有发生过,张文瓘却也没有这个心胸。

并不是张文瓘没有这个宰相肚量,实在是陈青兕过于缺德。

人生在世,总有追求。

张文瓘已经位居宰辅,到了人臣的巅峰。当前所求,就是施展自己的政治理念,赢得身前身后之名。

但现在陈青兕直接一刀子扎在他的后腰上,将自己压下苏定方的死讯与自己的报丧连在一起。

这是能够同日而语的?“竖子,欺人太甚。”

张文瓘忍不下这口气,叫道:“备马!”

无论如何都要将这面子挣回来,不然真要传开,自己的名望,虽不至于因此而毁,却也留下洗涮不去的污点。

张文瓘连与周边同僚作揖道别的心情都没有了,抢过自家佣人递来的马缰,马不停蹄地向陈青兕的离去的地方奔驰而去。

尚书右仆射乐彦玮见状火急火燎的道:“快,快跟着张相公,莫要出岔子。张可打不过陈先生……”

陈青兕极少在外人面前展露武艺,在百济面对阶伯的舍身一击,传出了陈青兕万夫莫敌,身怀道法,一刀下去,烈火咆哮,单骑透千人的英雄壮举。

不过信的人没有几个,但尽管如此,也不是张文瓘可以应付的。

一瞬间无人动身,谁也不想参合其中。

张文瓘最近风头确实极盛,但陈青兕的风头,那是从来没下来过。

在李治朝,宰相大起大落的太快,固然权势极重,却也少了应有的威信。

而陈青兕二十过半就已经被暗称隐相,一直至今,恩宠不减,极有可能就是第二個许敬宗。

张文瓘这个宰相地位在陈青兕之上不假,细说起来,执掌尚书省统御六部的张文瓘,还是陈青兕的直系上司,可真斗起来,孰胜孰败犹未可知。

不过很快还是有三人行动了,尽管不愿,可真要什么也不做,仕途也不长久。

乐彦玮随之又吩咐下去,不可嚼舌。

尽管他这般安排,可所有人都知道,这事瞒不住。

现在是下职时间,皇城可不只有一个尚书省。

三人跟着张文瓘身后,从皇城一直到陈宅。

张文瓘敲开了陈宅大门,望着眉毛半截,高壮魁梧的周奎,道:“我乃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张文瓘,我要见你们家郎主。”

周奎绷着脸道:“我家郎主说了,他不屑于宽以律己,严以待人之辈为伍,特别点名,张相公不得见。”

他说着,直接将大门关上了。

张文瓘气得是一佛出世,二佛升天,骂道:“竖子小儿,此事不说清,我与你没完。”

张文瓘终究是一朝宰相,在大庭广众之下,也不愿丢了自己宰相的风度,拂袖而去。

陈青兕在尚书省门口质问张文瓘一事,在庙堂上掀起了轰然大波。

好似地震一样……

在庙堂上爆炸开来……

得到消息的高智周听极全貌,听着左联“一二三四五六七”,右联“孝悌忠信礼义廉”,忍不住道:“还不如直接上手打一顿呢。”

他看了看外边的晚霞,有一种天要塌下来的感觉。

结果到了第二日,整个庙堂无事发生。

人人都知道,但无一人敢提。

陈青兕在兵部的公廨等张文瓘。

他能够将张文瓘挡在家门口,却阻挡不了张文瓘来兵部。

毕竟张文瓘那是兵部最顶头的上官。

“陈尚书,张相公来了!”

张铭如临大敌。

尽管张文瓘是兵部的最顶峰的上官,可陈青兕管理下的兵部,几乎人人都以他为先,他们阻拦不了张文瓘,只能让人拖延一会儿,然后由张铭前来通知。

“无妨!”陈青兕并不在意,只是挥手让他下去。

张文瓘眼眸中透着一丝疲累,但经过一夜梳理情绪,显然已经没有那么暴躁了。

陈青兕这边更是神清气爽,原本还因为苏定方的事情,心情烦闷,但因骂了张文瓘,昨夜睡得极好,精神十足。

“见过张相公!”

陈青兕就跟没事人一样,礼数周全。

张文瓘见状更怒,望着陈青兕,问起了相同的话语:“张某跟陈尚书有仇?”

“无仇!”

“跟陈尚书有怨?”“无怨!”

陈青兕的答案跟张文瓘回答的一模一样。

张文瓘道:“既无仇又无怨,何故当众羞辱张某?”

陈青兕讶然道:“在下何曾羞辱张相公?”

“你……”张文瓘道:“莫不以为这天下就你一聪明人?你那对对联,难道不是羞辱?”

“不是!”陈青兕很认真的道:“我是有感而发,实事求是。绝非有意羞辱张相公,是觉得张相公就是这样的人。如果我错了,张相公百年之后,不向朝廷报丧,能够拒绝朝廷的谥号。陈某认输,听凭吩咐。便是让陈某为相公哭丧,披麻戴孝,亦是心甘情愿。”

“如是不能,张相公配得上某联。”

张文瓘急道:“这根本不是一回事。”

陈青兕针锋相对道:“在我看来就是一回事。你张相公舍不得身后之名,却以一己之私,压下苏邢公的死讯。苏邢公为朝廷征战数十年,功勋之卓著,除卫公以外,无人可与之比肩。如此人物,理应受朝野上下敬慕,受天下敬仰。他病故余得胜归途,自当风光厚葬,为其人生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以彰显朝廷之恩典,全其身后名。”

“结果呢?因相公一己之私,让如此功勋卓越的大将,草草了事。天下,哪有这个道理……”

张文瓘并没有理会陈青兕的话,而是念了一首诗。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陈尚书可通过这首诗?”

陈青兕道:“自然听过!这是杨炯的《从军行》。”

张文瓘语重心长的说道:“不错,是杨炯的《从军行》。听了这诗,陈尚书不觉得可怕?”

“杨炯,杨令明,乃当世神童,今年不过十三岁,便能作得此诗,有如此从军之志向。由此可见,天下人心情如何……这股尚武之气不除,大唐未来堪忧。”

张文瓘大义凛然,一身正气,掷地有声:“国虽大,好战必亡……”

陈青兕道:“张相公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便因一己之私,委屈他人!宽以律己,严以待人,为何,当不上‘无耻’二字。”

“陈青兕!”

张文瓘气得大叫:“某在跟你说大局,压下苏邢公的死讯,是为朝廷考虑,是为大唐的江山社稷考虑,是为天下百姓考虑。为天下,我张文瓘无愧于心。”

陈青兕点了点头道:“张相公有没有愧于心,现在说的不算。等你百年之后,自见分晓。”

张文瓘险些气背过去道:“这不是一码事!”

陈青兕道:“说来说去,张相公还是舍不得身后名,伱可以蔑视他人的身后名,却不舍自己的身后名!岂不如青楼戏子挂着贞节牌坊?”

张文瓘差点气背过去,忍着恶心道:“若为天下,张某自然舍得。”

陈青兕道:“那某就拭目以待!若张相公做不到,某自会兑现诺言……”

“你……”

张文瓘气得胡子抖动,手指着陈青兕,不住颤抖,道:“不可理喻!”

他不愿再说,直接甩袖而走。

陈青兕高声道:“慢走,不送。”

这便是陈青兕的态度。

他根本就不想跟张文瓘争出一个高下,也争不出一个高下。

张文瓘重文治,从道理逻辑来说,是完全站得住脚的。

张文瓘也不是那种道貌岸然之辈,他是真心实意的为百姓计。

这一点,陈青兕是认同的,所以他才会在对方打压将官战后赏赐的时候,没有与他正面冲突,而是退让了一步。

即便是魏元忠吏部的事情发生,他也没有直接反抗,只是将事情搅黄了而已。

为百姓计,并没有错。

但陈青兕更不觉得自己有错。

国虽大,好战必亡,这话并没有错,但这话还有一句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天下太平,靠的不是道理,是实力。

和平是道理换不来的,空有道理没有实力,就是餐桌上的一块肉。

双方都有自己的理,双方都没有错。

注定讨论不出一个结果……

陈青兕若选择跟张文瓘争辩,反而落入他的圈套。

一个讨论不出结果的问题,将会引发讨论,从而为张文瓘洗白……

左右两个理,支持张文瓘的人自然会站在他那边,觉得张文瓘是对的,为了天下大计,委屈一下苏定方又如何?一旦站在这个制高点来思考事情,道理就不是道理了。

一句为天下计,任何道理都得臣服。

这不是陈青兕想要的理,更不是他想要的公道。

苏定方此次出战是抱着必死的心去的,他根本就没有想过要活着回来……

甚至于苏定方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能够坚持到什么时候。

确实……从结果上来看是好的。

苏定方病故于凯旋归途。

可现实是苏定方提前带着生病的身体,潜伏于积石山,他是有可能直接撑不到吐蕃进攻的。

陈青兕的计略也未必有效果,真将吐蕃引出来。

在出征之前,一切都是未可知的事情。

苏定方是在这种情况下,抱着可能折戟沉沙的状态,义无反顾的为朝廷除去心腹之患。

这样的人,凭什么让他为了所谓的大局大计受委屈?苏定方在历史上已经够惨的了,也许后来人并不觉得。

因为科技太发达,消息传递的太快,为苏定方正名,被埋没抹黑最惨的大将的帖子视频,一个个冒出来的时候,所有的人都知道苏定方,知道这位大唐对外战争第一牛人。

但在十数年前,世人对苏定方的印象,更多的是一个小人,一个用暗箭射杀了罗艺,涉及害死隋唐第七好汉罗成,最后遭罗通剖腹掏心的小人。

或许苏定方不计较这些,但陈青兕却不能容忍张文瓘为了他口中的大义而委屈了他。

陈青兕不跟张文瓘讲什么道理,只知道张文瓘仗着自己宰相的身份,亏待了与国有大功的功臣。

这才是毋庸置疑的真理。

陈青兕的态度坚决,张文瓘也无法容忍自己受此莫大的委屈。

但庙堂之上却离奇的平静。

平静的出奇,平静的可怕……

直至四月一,朔日,大朝。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