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初唐:砥砺前行 > 第482章 各打板子

初唐:砥砺前行 第482章 各打板子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5 19:18:47

第482章 各打板子

第482章 各打板子

四月一,朔朝。

大唐每月必有两次大朝,也就是初一、十五,初一叫朔,十五称望,两次大朝也叫朔望朝参。

这一日在京九品以上的文武职事都将参加。

一般而言,这种特殊的日子极少用来商议政事,除非特殊的时候。

比如今日……

最先发难的是李义琰。

李义琰原本在礼部任职,但随着功绩履历的增加,兼之陈青兕的特色关照,现今已经转入御史台,成为大唐的侍御史。

“陛下,臣弹劾张相公公私不分,陇右安集大使、邢国公乃国之栋梁,于国有大功,然张相公为一己之私,假公济私,面对如此功臣逝世,他却隐瞒不报,着实让天下人心寒。”

李义琰掷地有声,他本魁梧英俊,此刻战功弹劾张文瓘,那是铿锵有力,声震朝野。

庙堂上有一半大臣都知道风雨欲来。

两日的沉淀就是为了今日的爆发。

朝臣都在等这一天,可当这一天真正到来,还是满朝哗然。

尤其是张文瓘一众人,明显有些慌乱,始料不及。

倒不是因为他们没有防备,而是想不到弹劾张文瓘之人居然是李义琰。

李义琰确实是清流一派不假,但真正提拔他的却是张文瓘。

陈青兕因为要雨露均沾,对于清流党多是提供机会,给他们发展的空间土壤。

而张文瓘因是宰相,手中的权势要胜过陈青兕,而且李治需要张文瓘治吏,给了他许多特权。

张文瓘是能够破格提拔自己的亲信,足见自己的行政班底。

张文瓘早年以明经及第,补任并州参军,在李绩麾下公干,而李义琰及进士第,补为太原尉,也是在李绩麾下公干。

两人一个并州参军,一个太原尉,两人平时没有多余的瓜葛,但在职权上有着一定的往来。

张文瓘深知李义琰的能力,对他予以重用。

在吏治上,李义琰协助张文瓘干了不少的事情。

其中还包括了扳倒许敬宗的心腹,以及清流党内部自己的蛀虫。

不少人都觉得李义琰已经倒向了张文瓘……

连张文瓘一众人都是这么觉得。

哪想李义琰竟第一个站出来弹劾。

就在上下震撼动荡,觉得不可思议的时候,最上首的李治却是另外一个态度。

“什么?苏邢公病故了?什么时候的事情,朕怎一无所知?”

李治是真不知道苏定方病逝的消息。

这也是一個皇帝最难之处。

皇帝过于高高在上,以至于无法接触到民间。

很多时候,天下人尽皆知的事情,身在宫里的皇帝却是最后一个知道的。

就如苏定方病逝这一事情,张文瓘将鄯州传来的丧报一压,李治就无法得到消息。

即便陈青兕通过苏定方的遗书察觉到了问题,揭露了真相,但只要少数几人不说,身在宫里的李治依旧没办法知道。

苏定方的病逝前线一事就是如此。

所以李治听到李义琰弹劾张文瓘,心思先不在弹劾的本身,而是弹劾的内容。

苏定方是李治最信任的大将,李治一朝武勋之盛,能够今日,苏定方首当其冲,其次才轮到陈青兕。

尤其是陈青兕未崛起之前,李治继位之初。

那个时候天下人都在看李治这个以仁儒软弱著称的幸运皇帝的笑话,是苏定方倚仗着自己超凡的军事实力,将四方不服之人打服。

而今却听苏定方病故,登时感受到了一种断臂之痛。

在确定苏定方病故之后,李治却恢复了平静,只是望向张文瓘问道:“张相公作何解释?”

张文瓘早已做足了准备,面对弹劾,从容不迫道:“陛下,臣只是觉得现在庙堂之重,重在治吏,苏邢公有功于朝廷,臣已让礼部遣人去协助其后人治丧,并未轻慢。待苏邢公丧事毕,再请陛下追封其功,予以嘉奖。”

“臣一切行为,合乎情理,未有失责之处,实在不知李侍御史的弹劾,从何说起。”

这就是最无解的地方。

张文瓘是当朝宰相,他是有权利自行处理一些琐事的。

他觉得苏定方的丧事不值得上报,自行决定,让礼部的人协助苏家治丧,一切安排都符合情理逻辑。

于情不合,但法理是在的。

陈青兕对于张文瓘的话,并不觉得意外,这也是他不跟张文瓘讲理的缘故,一是讲不通,二他张文瓘有权利这么处理事情。你可以说他处理不当,但不能说他处理的不合规。

所以得用一些特殊手段……

陈青兕直接站出来道:“未有失责?苏定方乃我朝军方元勋,军功之高,无人可比。他为国而病于边野,三军恸哭。如此人物,慎重对待,以定军心。如此功勋之臣,若在死后无法得到相应的殊荣,岂不让三军将士寒心?”

陈青兕这一出列,立时让庙堂呈现一可怖状态。

一时上下无声。

寂静的可怕。

这什么情况?向来在官场上游刃有余的年轻老油条怎么跟嫩头青一样?什么身份地位?竟然带头冲锋……

陈青兕不给张文瓘面子,当街质问,已经是一种近乎莽夫的行为了。

现在又在庙堂上主动出击……

这开场就来将对将,这让一众小虾米怎么玩?游戏的规则通常都是下面的小虾米打的你死我活,而张文瓘、陈青兕这种执棋之人,身在幕后,搅动风云。

最后不管谁输谁赢,都不会影响到他们。

陈青兕这一出面,让下面的小虾米怎么敢动?

不过还是有不惧陈青兕的存在。

李敬玄气急败坏,义愤填膺的出班道:“陛下,陈尚书顶撞上司,公然怒骂当朝宰辅,臣请治他大不敬之罪……”

李敬玄是张文瓘以民为本,最忠实的信徒。

与张文瓘不同,张文瓘其实是讲些道理的。

张文瓘他是真的相信自己的政治理念能够挽救大唐,能够让大唐重现文景之风,将已经走偏了的朝廷,引领走向正确的路。

但他只做自以为正确的事情,从不会无端打压排挤他人。

如果受到了他的针对,那是因为他觉得这事不对,对事不对人。

而李敬玄就不一样了,他更加的激进,更加的不择手段。在他的眼中政治场上不是敌人就是友人。

友人的事情,即便错的,也得支持。而敌人的政策,哪怕是对的,也必须反对。

自从在太子府詹事府的那场辩论之后,李敬玄就将陈青兕视为敌人对手了。

在封禅的时候,李敬玄还曾安排人闹事,想给陈青兕制造麻烦。

结果陈青兕技高一筹,倚仗记忆,组建了一支大唐未来庙堂精英队伍,维持整体秩序,他的安排没有掀起点滴风浪。

陈青兕以对联骂张文瓘王八无耻,刺激最大的不是张文瓘,反而是李敬玄。

今日见庙堂上陈青兕不讲规矩,主动开火。

他哪里忍得住,直接出班请治陈青兕的罪。

李治蹙眉看了一眼陈青兕,又看了一眼张文瓘,然后是蠢蠢欲动的文武百官,冷冷的吐了两个字:“退朝。”

他说着直接拂袖而去。

一时间庙堂再度寂静。

李治这一走,走的及时,也走的巧妙,既展现出了自己绝对的权力,也成功制止了一场动乱。

陈青兕可是清流党的魁首,他受到攻讦,清流党的成员哪有不反击的道理。

同理,张文瓘现在是最炙手可热的宰相,依附他的人不少。

他们也不会坐以待毙……

如此只会引起双方的大乱斗。

所以一句退朝,将一切都压制住了。

李治铁青着脸,回到了承乾殿:“去查一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陈青兕、张文瓘怎么闹起来了?”

李治是位极有手段的皇帝,他给人蒙蔽,消息不灵通的原因并非无能,而是完全不知道前因后果。

就如长安的赵二,不知洛阳的王五吃什么晚膳一样。

完全与他无关的事情,他是没有条件知道的。

但只要李治知道了有这事,安排亲信调查,以他的手段,前因后果都会一五一十的出现在他的案几之上。

甚至于陈青兕并不知道的一些内情:比如张文瓘打算压制大唐武风的后续手段,冷处理苏定方病故的消息只是张文瓘顺势而为的手段而已。

张文瓘压根就没有将苏定方的病故算计在整体计划之内,毕竟他算不到苏定方会在这个时候病故。

只是苏定方的突然病故,张文瓘担心朝廷会感念苏定方的大功,给他举行一场盛大而隆重的丧礼,从而扩大尚武风气。

毕竟连杨炯这顶级士人胚子都写出了自己对从军的向往,写出了“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这样的字句,真在扩大尚武风气,压制的难度会增加许多。

苏定方是不在张文瓘的计划之中的,但现在李治却拿到了这份计划。

看着张文瓘的计划,李治一阵脑壳痛,低语道:“好个张文瓘,朕倒是小觑你了。”

李治压根不喜欢张文瓘这样的人,但从一个皇帝的角度来看,张文瓘是一个人才,一个大才,只是这个人才,他不想用。

原因无他,李治不是汉文帝,他是一个有野心的皇帝,他不甘心用二十年的时间重德治,兴礼仪,励精图治、宽仁节俭,最后成就了汉武帝。

历代皇帝,无不夸赞汉文帝而诋毁汉武帝,但事实上没有一个皇帝想成为汉文帝,都想成为汉武帝。

李治的想法很简单直接,我将敌人都收拾了,都打服了。

然后让自己的儿子给自己擦拭屁股,让他重用张文瓘……

李治从来就没有用张文瓘的心思,只是迫于无奈。

时势让李治不得不用张文瓘。

李治是皇帝,可在大势面前,他也不得不被大势所裹挟。

这个势,就是陈青兕造出来的。

李治很崇拜自己的父亲,从未有超越的想法,只是他重用了陈青兕以后,很多事情就由不得他了。

比如北方的三受降城防御体系,比如对新罗的压制,对倭国的征服,对于吐蕃的防备……

这一切都是大唐存在的问题,陈青兕将问题揪出来,放在李治面前,李治就不得不用陈青兕,不得不去做。

因为陈青兕说的都是对的,都是历史上唐朝在这一阶段战略上的不足。

李治不懂,却有判断是非的能力。

陈青兕对的,对于大唐有好处,他自然会听。

这一听大唐避免了许多错误的抉择,威望自是不断加强。

但无可避免的,步子迈得大了一些。

这国库不充沛,也逼得李治选择治吏。

治吏,张文瓘就是不二的选择。

即便是不喜,李治也得忍着,在目的没有达到之前,他是能够忍受张文瓘的缺点,等达到目的以后,再一脚踢开。

现在张文瓘与陈青兕起了冲突。

李治登时犯了难,张文瓘是现在,有张文瓘在,朝廷的经济民生能够复苏,动他不得。

但陈青兕却代表着未来,与大食国的决战,离不开陈青兕。

之前李治还能够依赖苏定方、李绩,现在苏定方病逝于军中……

而李绩今年也七十了,封个禅还能摔了腿。真指望他去西域跟指挥大军跟大食国决战?所以……陈青兕也动不得。

不过两人因此撕破脸,倒也不是坏事。

李治眉宇间透着几分笑意:陈青兕崛起得太快,一直是他的一个心病,他多次动手压制都不成功。

现在有一个死对手,倒也不是坏事。

念及于此,李治将许敬宗、刘祥道、窦德元、乐彦玮叫到承乾殿,眼圈微红,带着几分伤感的泣声道:“苏邢公于国有功,例合褒赠,卿等不言,遂使哀荣未及,何故如此?”

许敬宗、刘祥道、窦德元、乐彦玮几人支支吾吾说不上话来。

但都是成了精了王八,四人没有任何犹豫,将此事甩给了张文瓘。

李治道:“张卿此事处理的有失妥当,即日起,调门下省,担任黄门侍郎……”

张文瓘原是尚书省左仆射是左相,而今贬为黄门侍郎,级别上确实差了一个档次。

不过李治并没有撤去张文瓘同中书门下三品的职权,显然没有将他罢相的意思。

“至于陈卿,折辱宰辅,贬兵部侍郎,代行尚书职位!”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