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初唐:砥砺前行 > 第480章 无耻

初唐:砥砺前行 第480章 无耻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5 19:18:47

第480章 无耻

第480章 无耻

陈青兕看着“苏定方绝笔”五字,脑袋一空。

毫无疑问苏定方就是这时代唐王朝在军事上的擎天之柱。

他的存在,对于唐王朝的意义是无法替代的。

尽管新生代的将帅薛仁贵、程务挺、黑齿常之、李谨行、唐休璟这些将帅开始崭露头角,但远无法取代苏定方。

历史上李治朝的武勋也是在苏定方病故之后,开始走下坡路的。

只是靠着薛仁贵、程务挺、黑齿常之等人撑住了场面,稳住了局势。

直至武周时期,断崖式下跌……

随即是李隆基时期,盛唐最后的辉煌……

尽管现在历史因为自己的缘故大变,不会再走历史老路,但苏定方的离世,对于唐王朝还是致命的。

他虽压下了吐蕃,却引来了更强大的对手……巅峰时期的大食。

得知苏定方逼死论钦陵的时候,陈青兕一度有着国有一老,如有一宝的心思。

有如此强大的队友,区区大食,何足道哉?

结果谁想竟得此噩耗。

陈青兕不可置信地伸手接过信,手都有些颤抖,心中涌现一个念头:是不是因为自己之故,才令得苏定方离世的?他打开了信,但见开头文绉绉的写着:“先生见信安好……”

字并不好看,反而有些扭捏,想来是他亲自写的。

果然,下一句就暴露了……

“都是文书代笔,十多年没干这活了,比打仗还累。算了,某大老粗一枚,跟先生这样的大儒比不了,咬文嚼字,反污先生眼,先生将就着看。”

“某生于大乱,幼年随先父护卫乡里,征战至今,六十载。身上创伤无数,旧疾不可计数。入古稀之龄后,常有力不从心之感。儿孙常劝致仕归家,颐养天年。”

“只是苏某英雄一世,怎甘为多活几年,在病榻上苟延残喘?”

“便是死,某亦当如孤狼,不累任何人,战斗至最后一刻。”

“苏某书读得不多,却很喜欢伏波将军马援的那一句‘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先生若得此信,想来苏某已如愿以偿。”

“诚如先生言,吐蕃噶尔东赞、论钦陵父子乃我朝大敌。世人或许不觉,某在鄯州多与之接触往来,却深知此父子,一为天下名相,一为不世将星,乃我朝之大患,若不除之,必生祸端。”

“这里得请先生原谅,苏某隐瞒了自己的病情,在先生谋划之前,苏某已觉身体疲累不适,大夫言若能静心调养,可苟活三年五载。然此非某之愿,能以此残躯,为国除患,苏某之幸。”

“只是难免会令先生愧疚自责……”

“写此信是望先生理解,苏某一切抉择皆为自主,与先生无关。反谢先生谋划,让苏某有此机会,能够得偿所愿。”

看完信,陈青兕眼圈微红,苏定方显是担心自己内疚自责,特留下此信……

陈青兕伤感了一阵,突然意识到什么。

苏定方病逝?什么时候离世的?

为何京中一点消息也没有……

现在京中上下一切如故,而他自己也因唐军大破吐蕃,逼得论钦陵自裁而心情愉悦,半点也没有听到苏定方逝世的消息。

苏定方这级别的大将,他的逝世,怎能如此风轻云淡?

难道消息还未传达?

“传信之人在哪?”

陈青兕问了一句。

姜辰道:“已经离去了,将信送达之后,便走了。”

陈青兕没有多言,许是苏定方逝世不久,消息还未传达吧。

陈青兕本极佳的心情大变,郁郁过了两日。

陈青兕在兵部的属下见上官如此,皆是噤若寒蝉,与他汇报工作的时候,那叫一个小心翼翼生怕惹得他不高兴。

就连至亲之人萧妙宸、镜镜、李红清都察觉到了些许的不对劲。

陈青兕颇有城府,他是极少将工作上的情绪带入家中的。

这天,陈青兕处理完兵部的事情,骑上冠军,直奔礼部去了。

他的表情是越发的难看,都两日过去了,长安竟然依旧如故,京中上下一点消息也没有。

这完全没有道理……

他手上已经收到了苏定方的绝笔遗书,这遗书既送达他手,足以说明苏定方已经逝世了。

就算是给信送的人比报丧的要快,也不至于到了这个时候还没有消息。

陈青兕想到一种可能,亲自到了礼部。

丧葬之事也是由礼部负责的,不过朝廷一般不管官员的丧葬,但一定级别的官员逝世会第一时间通知朝廷,由朝廷根据官员的贡献给予一定的嘉奖,甚至朝廷会出钱负责丧葬,各别人还有特殊待遇。

如果未来的许敬宗,他病故之后,李治特地派遣大臣给他哭丧。

苏定方这级别的边将,病故之后,必然会向礼部汇报的。

陈青兕怒气冲冲的来到了礼部。

礼部尚书叫卢承庆,跟陈青兕并不熟,反而有着不小的矛盾。

李治对于关东士族用的是分化打压的态度,卢承庆就是他拉拢的对象。

卢承庆属于政治理念守旧,与陈青兕的改革开明,不属于同一赛道。

陈青兕也没有寻他,而是找到了清流党的高智周。

高智周是礼部侍郎,不过他并不负责葬礼这一块,甚至不是对内,而是负责处理外交方面的问题。

对于陈青兕问的问题,他也是一问三不知。

不过身为礼部的二把手,高智周是有权利向下调查的,直接让人叫来了祠部员外郎莫宗昭。

“见过陈尚书、高侍郎!”

莫宗昭有些忐忑,祠部员外郎官职并不小,可对上陈青兕、高智周那就逊色太多了。

高智周问道:“最近可收到鄯州来的丧报?”

上官询问,莫宗昭自是不敢隐瞒道:“是有的,苏邢公病逝于石堡城。”

石堡城?陈青兕立刻察觉了问题,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苏定方还没有撑到回师鄯州,在途中就病逝了。

现在是什么时候?前线的军功簿,都已经送到了兵部,功绩的统计,战后的封赏都已经整理好了。

如果不是张文瓘卡了一下,双方来回扯了皮,此事都定下来了。

陈青兕气得握紧了拳头,压着怒火道:“可记得苏邢公什么时候病逝的?”

莫宗昭看了一眼陈青兕,又望了一眼高智周。高智周道:“无妨,直说便是。”

莫宗昭双手拇指交叉作揖,恭敬的道:“是三月六日。”

陈青兕气得笑出声来。

三月六日,现在是三月二十八日。

二十二天。

这显然是有人将苏定方病逝的消息压下来了。

高智周皱眉问道:“到底什么情况,苏邢公逝世这等大事,没有向相公们汇报?”

“回侍郎!”莫宗昭道:“这种事情怎能不汇报?只是张相公给下批示,说此等事情无须上报,苏邢公于国有功,祠部可派遣官员前往鄯州,协助苏家后人处理丧葬之事。祠部已经派人前往鄯州,至今未归。”

陈青兕听明白了,这一切显然是张文瓘搞的鬼。

张文瓘重治轻武,为了压下庙堂的好战之风,在给将士的封赏上做了克扣,又压协助战事文官的功绩。

苏定方病逝前线,他担心苏定方的死会激起国内尚武之风,特地将之压了下去,低调处理。

张文瓘现在是庙堂左相,除他之外,没人做得到这些。

“好了,我明白了!”

陈青兕想通这一切,挥手让莫宗昭下去。

闭目沉思了片刻,陈青兕想着张文瓘拜相之后的所作所为。

无可否认,他的行政手段对于大唐是有百利的。

但他对武的偏见,却到了过激的地步。

自拜相以后,一直都在压制尚武的风气,且越发的过分。

陈青兕念着对百姓确实有利,只要不过分,便退让了几步。

前日打压文官功绩,已经稍微过界。

陈青兕也没想着与之撕破脸,只是出手搅黄了这事。

现在又得知,张文瓘竟连苏定方病逝这等事情都想压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实在过分了。

泥人也有三分脾气呢!陈青兕霍然起身,对着高智周笑道:“知周,今日之事,多谢了!”

陈青兕心中有火,但不会胡乱发泄,尤其是对着自己人,即便心情确实难受,脸上不好看,却也不会拿下属出气。

知周是高智周的字。

高智周道:“此事,先生当如何处理?”

陈青兕道:“还能如何?难不成打他一顿?”

高智周一想也对,当即不再多问了。

尚书省!张文瓘与尚书右仆射乐彦玮,以及一众官员走出尚书省的公廨。

这尚书省本就是张文瓘的老家,他出身清河张氏,贞观年间,以明经及第,补任并州参军,深受长史李勣的器重,调入京师入尚书省为官,但因与兄长时任户部侍郎的张文琮同在尚书省为官,不合制度,被外放为云阳县令,不久之后,又调入京城在东宫任职。

此番拜相,升任尚书左仆射,若蛟龙入海,整合了两兄弟在长安的人脉,加上李治重用张文瓘治吏,自身政治手段卓越,干了不少大事,风头正盛,一时无两。

张文瓘与一纵同僚说说笑笑,正欲相互拜别,一骑来到近处,正是陈青兕。

张文瓘一行人见是陈青兕,不约而同的微皱眉头。

有些来者不善。

张文瓘、乐彦玮皆是宰相,陈青兕直接策马到近前,本就是一种无礼的行为。

陈青兕翻身下马,很客气的作揖问好:“见过左相,右相。”

尚书省的诸多官员,他也一并示意。

张文瓘、乐彦玮皆是官场老油条,面子功夫也做足了,也回礼喊了声:“陈尚书。”

两人身后的诸多官员亦是如此。

陈青兕双目灼灼看着张文瓘,道:“我有几问,想问张相公。”

张文瓘自比魏征、马周,对于陈青兕这个红人也是不惧,道:“陈尚书请问?”

陈青兕道:“张相公跟苏邢公有仇?”

他这话一出,尚书省的人都知道陈青兕这事为苏定方鸣冤叫屈了。

苏定方之事,知道的人不多,不过尚书省多多少少有所耳闻的,不少人知道此事。

不过自己的上司,当朝宰相要压下此事,他们自不敢乱说。

张文瓘道:“无仇!”

“那是有怨?”

“无怨!”

陈青兕质问道:“既是无仇,亦是无怨,那为何要压下他逝世一事?苏邢公为我大唐征战一生,擒三王,灭三国,功勋之高,谁能匹敌。你凭什么将他的死讯压下?”

张文瓘道:“自是为了大唐。大唐立国至今,对外战事,几未停止。现今国库空虚,民生凋敝,正是需要安心求稳图治之时。苏邢公于国有大功不假,但现在朝廷求的是民生,要的是天下安泰,而非四方求战树敌,妄起兵戈。”

“苏邢公,武功卓绝不假,但他坐镇鄯州,未能镇服吐蕃,反而使得吐蕃连年北下。三年三战,耗费钱财无数。功过如何,犹未可算。”

“某为我大唐计,杜绝好战之风,问心无愧。是有些委屈苏邢公,朝廷日后自会给之补偿。”

张文瓘大义凛然。

“好!”陈青兕对着张文瓘竖起了大拇指,赞道:“你清高,你了不起。随随便便就藏他人之名。今日,我陈青兕将话放在这里,如果你张文瓘百年之后,不向朝廷报丧,敬你是条汉子。但你若向朝廷报丧,求個好谥号。我去你坟前祭祀,左边给你一联,一二三四五六七,右边给伱一联孝悌忠信礼义廉,烧给你!”

他说着直接上马离去。

留下一群风中凌乱的人们。

不是让陈青兕吓到了,而是单纯的不理解。

对联在这个时候并不盛行,所以一下子大多人都没反应过来是什么意思。

直至有一人低语:“一二三四五六七,何解?孝悌忠信礼义廉,又何解?不应该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少了一个耻。”

一瞬间,静寂无声。

少耻,无耻。

张文瓘气得脸色煞白,这身为读书人谁不想名垂青史。这死之后的谥号,尽管是简短一两字,那是他们的毕生所求。

陈青兕这当众骂他无耻,还要在死后烧给他,比刨他祖坟都让他难以接受。

乐彦玮一众人面面相觑,已经不敢说一个字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