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初唐:砥砺前行 > 第460章 耗命

初唐:砥砺前行 第460章 耗命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5 19:18:47

第460章 耗命

第460章 耗命

长安,陈宅。

清流派的后起之秀在宅邸中相聚。

他们相熟的三三两两聚在一起,相互聊天攀谈。

这身为志同道合的同志,自是少不了相聚的时候。

陈青兕身为清流派的党魁,自避免不了履行义务。

不只是陈青兕,赵仁本、张大安、高智周、王德真、薛元超这些骨干,都会时不时的搞个聚会,增进一下彼此的感情。

每个人的风格不一样,所用的方法大不相同。

张大安为人豪气,身后凌烟阁勋贵的后人,家财万贯,豁达重义,每每聚会都上最好的酒食歌姬,一众人尽情畅饮欣赏歌舞。

赵仁本为人严肃,擅于说教,他为官多年,见识了诸多风浪,在做人做官上很有见地。如何在保全自己的同时维持本心,在保全自己的同时坚守底线。

薛元超博学才学,琴棋书画皆有涉猎,他常邀诸人游玩踏青,吟诗作赋,陶冶情操。

相较起来,陈青兕务实很多,他更注重实事,这朝廷或是天下有什么大事发生,他大多以此为话题,展开讨论,一起坐下来畅谈时事。

其实之前几年文人雅士相聚聊天,多以国家大事为主。

那个时候的风气是务实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的富强,有趣的事情多了起来,聊天的话题就五花八门了。

尤其是盛唐体的推行,文化的飞速发展,诗词成了最流行的聚会话题,早已超越了对时势的探讨。

这是一种无可避免的自然现象,任何时代都没有办法避免的。

陈青兕也知强求不来,只好坚守本心。

当然他除了谈论时势,其他什么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也没啥可谈的。

“陈先生来了!”

陈青兕待人齐之后,从后堂走到了前厅。

一行清流未来的中流砥柱齐齐起身。

陈青兕看着面前众人,绝大多数都是二十五六岁的青年,年岁最长的娄师德,亦不过三十余岁。

“都坐下吧!”

除了陈青兕,没有人知道面前这群人意味着什么。

清流派因为有陈青兕这个隐相当魁首,在他人格魅力的号召下,现在的清流派是人才济济,发展得尤其迅猛,吸纳了不少新鲜血液。

新鲜血液以张柬之为首,魏元忠、刘齐贤、魏元同、史务滋、袁恕己、敬晖、王同皎、骞味道、娄师德、骆宾王、杨炯,大多是未来唐或武周的肱骨之臣,出将入相者都不下其数。

“谢陈先生!”

清流党上下大多对陈青兕以“先生”相称。

“都坐下!”

陈青兕招呼众人坐下,然后公布了今日探讨的话题。

“对于此次吐蕃入侵,你们有什么看法?”

陈青兕给的话题并没有超出一行人的预测范围。

陈青兕聊的东西都很务实,都是时下最热门的话题大事。

吐蕃的再次来袭,在长安引发了不小的话题。

大多看热闹的百姓都在嘲笑吐蕃不自量力。

毕竟在绝大多数百姓的眼中,吐蕃也就那样,并不值得过多注意。

尽管当年吐蕃在青海也给唐军制造了不小的麻烦,但最终还是让苏定方击败。

这两年吐蕃屡屡南下,结果也让苏定方三下五除二的解决了,也给了世人一种感觉,吐蕃不过是一個意图拔虎须的跳梁小丑,还好奇为何朝廷不趁势将之灭了。这时不时的袭扰,还得他们服兵役,运输粮草,多麻烦。

没办法,大唐百姓的心气都让唐王朝的强大养骄了,不管是兵卒还是百姓,都有一种对面的敌人都是土鸡瓦狗的感觉。相较起来,诸多有志之士还是维持理智的。

袁恕己最先说道:“坊间都在传闻,说吐蕃自不量力,下官却不这么觉得。下官以为,吐蕃出兵极有方略。迄今为止,吐蕃四次出兵,每一次时间都拿捏的很是巧妙。”

“第一次是显庆四年,当时朝廷两路而战,西边苏邢公正在征讨西突厥,而东边程都护为了缓解新罗的压力,出兵进攻高句丽。朝廷两路主力,能战之将皆分散于东西。”

“吐蕃趁机来袭,险些令我大军覆没。幸亏陈先生维稳,苏邢公乃当世名将,化腐朽为神奇。”

“若非陈先生多谋,苏邢公军略无双,此战,我军凶多吉少。”

陈青兕认可的点着头,他认同袁恕己大部分的说辞。

袁恕己分析的很对,但有一点说错了。

朝廷确实因为西突厥、高句丽分心了,能战之将分散东西。但阿史那忠、丘行恭、梁建方、刘仁愿皆是能战之将,他们的能力都不弱,只是对面的论钦陵是真的厉害,吐蕃上千年的历史,人才都聚在这几代人身上了。

袁恕己见陈青兕点头赞许,继续道:“第二次是封禅之前,朝廷已经下令封禅,还邀请四方属国参加,声势之大,前所未有。吐蕃此次出战,是想当着四方诸侯的面让朝廷蒙羞,让陛下难看。只要吐蕃能够拖延战局,将战事拖延至封禅开始。等于是向所有参加封禅的属国表明,朝廷不过如此。”

他说着,轻轻一笑:“自是自不量力了些,让苏邢公不到一个月就击退了。”

“第三次……”袁恕己伸出三根手指比划了一个三:“就在乾封元年,封禅之后,那个时候朝廷国库财帛大多投入封禅之中,以致于国库空虚。这一次极其危险,如果让吐蕃贼人拖延时间,令战事僵持半年。朝廷经济必将大受打击,半年之后,每拖一日,损失成倍提升。将会动摇国本……”

他说得严重,随即又是一声笑:“还是那句话,自不量力了些。战略是好的,只可惜对上了苏邢公,只是坚持了两个月。”

“第四次……”袁恕己多伸了一个手指,说道:“就是这一次,吐蕃趁着朝廷大起徭役,治水通渠的时候出兵,又是打在了朝廷的要处。”

“综上可见,吐蕃绝对不是我们以往遇到的敌手。他们每次兴兵都冲向朝廷要害,有着明确的战略目的。”

“陈先生,下官觉得吐蕃内部有能人,不可小觑。此外,吐蕃极其重视情报信息,朝廷的动向皆在他们掌控之中。故而,这长安城里,定有蛰伏着他们大量的细作。”袁恕己说的眉飞色舞。

陈青兕务实,故而不少人为了表现自己提前估题,提前作准备。

袁恕己此番长篇大论,显然是下了一番功夫。

“说得好!”陈青兕也不反对这种行为,能够准备充分,也是一种本事:“恕己总结的极为到位,放眼四顾,有资格与朝廷为敌的,当下唯有吐蕃、大食国。万不可小觑……我等可以骄傲,但不能自傲。可以自信,却不能自负。”

袁恕己是汝南袁氏后裔,为人机敏圆滑,擅于把握机会,但有着老袁家自高自大的性格特点,能干事但容易得罪人。

骞味道皱起了眉头,说道:“贼子好是狡猾,难道就没有什么办法一劳永逸。想我天朝上国被如此针对,甚为气恼。”

骞味道是纯粹的文士,善于理政,对于军事是一窍不通,听着吐蕃一次次的趁机“欺负”朝廷,有些不忿。

其实陈青兕也很不爽,只是面对眼前这群同道下属,却也不能跟着一起发牢骚,而是笑道:“味道是真性情,少安勿躁。人家吐蕃还来不及生气呢!高原之国,费尽心思,用尽手段,才能寻得一线机会。结果都让朝廷轻易破解,损兵折将,寸步难行……头疼的难道不是他们?”

骞味道一想也是,吐蕃固然来势汹汹,除了第一战,取得了一定战果,后来再也没有占得任何便宜。

有袁恕己的总结,骞味道的起头……

一行十数人也开始各抒己见。

张柬之跟陈青兕一样的务实,说的是关于如何逮吐蕃细作。

青海湖的战事他插不了手,便不予理会,但身为大理寺的一员,大理寺的监狱里关着两名落网的吐蕃细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吐蕃的细作潜藏的很深,有的甚至在贞观年间就已蛰伏其中,一言一行,乃至口音早于地道的长安人无恙。想要揪出他们不容易,与其从他们身上下功夫,不如从传递消息的人入手……”

“消息终究是靠人通过手段传出去的,不管通过什么手段,只要存在,就有迹可循。”

提出新颖看法的是魏元忠。

魏元忠是个全才,能文能武,还特地跟一个叫江融的大儒学习兵术。

江融自己不过是一左史,从未经历过战场,也未参与过一场战役,只是靠着研读兵书撰写了《九州设险图》,全面记载了古今用兵成败方面的事。到底有多厉害,不得而知,但魏元忠确实从他身上学了不少东西。

历史上徐敬业反武叛乱,大将军李孝逸是个草包,反倒是文士魏元忠一次又一次的劝说出谋,指挥着李孝逸平定了徐敬业……

魏元忠道:“学生觉得袁兄只总结其一,吐蕃真正的意图是为消耗我军。他们屡屡出兵,看似规模甚大,来势汹汹,可每每都在青海之上裹足不前。确实有因席将军,苏邢公的缘故,难以前进分毫。”

“既明知席将军勇猛双无,既知苏邢公乃天下一等一的名将,又为何一次又一次的南下?”

“多半是效仿孙武疲楚之故也!”

陈青兕赞许道:“这个想法倒是独特。”

他并不认可魏元忠的说法,但给予了鼓励。

从逻辑上魏元忠的分析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从结果上来看,却是说不过去。

楚强吴弱,为了帮助吴王阖闾打败楚国,定下了疲楚之计,彼出则归,彼归则出,分师扰楚,三年时间,利用水军优势,今日攻打分师扰楚,夷、潜、六三城,明日攻打弦,逼得楚军来回救援,师老兵疲,然后大举进攻,一战而定。

这里有个前提。

吴兵能够打赢楚国的地方部队……

现在的情况是尽管席君买难挡吐蕃大军压境,可苏定方就在其身后,只要他率兵入青海,即可稳定局势。

苏定方十三四岁就上阵杀敌,至今七十余,用兵经验炉火纯青,有谁可敌?至少论钦陵一次又一次的在他手上吃瘪。

陈青兕没有想到有谁能够接替苏定方,但是只要苏定方在,就以现在的吐蕃,便掀不起风浪……

苏定方在!

苏定方在!

陈青兕瞬间大悟,之前他就觉得奇怪。

吐蕃一次又一次的进攻,确实在时间上很有欺骗性。

在战略层次上把握的很是精妙,就跟苍蝇一样,时不时的就在你耳旁飞来飞去的恶心你。

打又打不到他,难受之极。

李治这向来不表露情绪的腹黑皇帝都气得爆了粗口。

陈青兕也恶心坏了,动了在布达拉宫上撒尿的心思。

但结果终归是吐蕃一次又一次的吃瘪,苏定方对于吐蕃是不会手下留情的。

吐蕃的败是真败,兵马的折损都记在战功簿上,陈青兕这个兵部尚书如果较真,他们还能将一颗颗首级灌上草木灰送到他面前,让他清点。

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图的是什么?陈青兕有些想不通,今日让魏元忠这一提醒,想到了一个可能。

陈青兕知道苏定方的能耐,身为对手的吐蕃如何不知道?

苏定方最大的弱点是寿命,他今年七十四了。

高原上的气候,来回奔波的辛劳,对于一员老将是极大的考验。

他们故意选择时间,是在耗苏定方的命……

想着论钦陵一次又一次的败在苏定方的手上,这是不是在刷经验?以论钦陵在军事上的天赋,面对苏定方这级别的大将作陪练。

真让他混成大号,那岂不是比历史上那个大唐名将收割机更加厉害?陈青兕有些头疼,但随即又有了定计,心中暗思:不能等那家伙成长起来,趁着苏定方还在,先一步弄死……这找苏定方陪练,那可是要付出代价的。

小小的聚会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陈青兕连夜写了一封密信,以兵部的名义,加急送往前线。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