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初唐:砥砺前行 > 第459章 再度出兵

初唐:砥砺前行 第459章 再度出兵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5 19:18:47

第459章 再度出兵

第459章 再度出兵

李崇德此刻便如做梦一般,自己的致命污点再次让人拿捏。

原本以为会如当初李义府一般,拿捏他让他干一些无法接受的事情。

将李义府请入赵郡李氏族谱的事情,让整个五姓都跟着蒙羞至今,他也倍受内部鄙夷,一直抬不起头。

现今又来一回,李崇德想死的心都有了。

谁曾想这一次自己非但没有受到威胁,反而受到了嘉奖,为朝廷立了大功。

李崇德就跟做梦一样,但他心中更是惶恐。

这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对方送自己如此大礼,显然有着更大的所求。

“李侍郎,恭喜高升!”

听到这声恭喜,李崇德打了一个寒颤,回身望了一眼,果然是高大壮实的万国俊。

李崇德本是五品的给事中,他在这个位子上已经好多年了,一直得不到升迁。

主要还是因为请李义府入族谱的事情,失了人望。

原本止步于此的官职,竟在此番建议上疏谏言中得到了巨大的回应,竟被升任为正四品下的检校工部侍郎,负责疏通漕渠之事。

李崇德看着再次出现的万国俊,故作镇定的厉声质问:“你究竟是何人?你们……究竟有什么目的。”

他想表现出自己的强势,但是那副色厉内茬的模样,显现无疑。

万国俊忍不住笑道:“原来李侍郎连调查我的身份都不敢?”

李崇德脸上又羞又怒,他动过调查万国俊的心思,只是想起对方掌控关于自己所干的那些错事丑事,便觉得不寒而栗,那么机密的东西都给挖出来了,自己的小动作万一给对方发现,恼羞成怒,又当如何?

万国俊暗忖:果然是个好掌控的主。

他整理了一下衣装,说道:“重新自我介绍一下,鄙人万国俊,刑部司掌固。李侍郎初到工部,身旁无可用之人,鄙人在治水方面颇有建树,毛遂自荐追随李侍郎,还望李侍郎寻机操作。”

刑部司掌固只是刑部的一個小吏,八品小官。

以李崇德的身份,跟刑部讨要一名小吏不过是一句话的事情。

李崇德还想说什么。

万国俊作了一揖,转身便走,不给李崇德拒绝,说话的余地。

李崇德张了张嘴,却也说不出一句话来。

正如万国俊所想的那样,李崇德性子窝囊,只要给他一条路一线生机,他都会被动的接受。

万国俊离开了李崇德,又胡乱转了一圈,确定无人跟踪,再度来到永平坊里不起眼的小巷院落。

依旧是在正厅隔着一面墙对话。

“先生!一切如你想的那样,李崇德已经升为工部侍郎,负责治水之事。”

屋里传来了沙哑的声音:“以后你就跟着李崇德,有情况我会让人通知你。你现在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向上爬,帮着李崇德不顾一切的向上爬。你的死活,就看你向上爬的速度。刘仁轨……已经是百济的都护。他的至交陈青兕更是当朝最炙手可热的人物,伱应该庆幸,当初对于刘仁轨作的够绝,让刘仁轨耻于开口,让陈青兕等人不忍去揭他的伤疤,这才有你活着的机会。”

“如果让刘仁轨知道你的消息,必然容不得你。让陈青兕知道你在监狱里对他好友做的一切,他也容不得你。”

“你只有爬到陈青兕无法一脚踩死你的时候,才能喘口气。”

万国俊目光坚毅决然。

当初李义府想要通过刘仁轨扳倒来济,动用了一切手段,撬不开嘴。

万国俊是刑部的牢头,在刑部干了多年,自己琢磨出一套审讯人的法子:对症下药。从人性的弱点下手,他最喜欢审问那些嘴巴硬的人,喜欢摧毁他们的心理防线,撬开他们的嘴巴。

嘴巴越硬,他越喜欢。

李义府见自己手下的废物撬不开刘仁轨的嘴,就将万国俊从刑部请来帮忙。

万国俊本信心十足,刘仁轨这样高杰之士,心性高傲,最注重自己的尊严,对付这样的人就得将他们的尊严踩在地上,将他们视为牲口般对待。只要将他们最重视的东西碾碎,这嘴自然就张开了。

但显然万国俊低估了刘仁轨的信念。

刘仁轨是他唯一一个没有撬开嘴的对象……

万国俊一直很不服气,如果再给他一点时间他一定能成功。

只是万国俊一直以为自己抱上了大腿,将会飞黄腾达。

结果李义府倒了,万国俊吓得逃回了刑部,瑟瑟发抖。

万国俊本以为自己完蛋了,就自己对刘仁轨干的事情,有十条命都不够自己死的。

结果发现李义府的那批人倒了,而他却无人问津。

万国俊一开始不解,但后来却想明白了,自己并没有跟刘仁轨说自己的名字,刘仁轨指不定将自己视为大理寺的人,自己对刘仁轨干的事情,刘仁轨也不会对外说,那丢的可是他自己的脸。

这也导致了,自己这位刑部牢头躲过这一劫。

万国俊自此就在刑部混吃等死,不再指望升迁。

真让刘仁轨知道了他的存在,他真就死定了。

万国俊苦心专研审讯之法,就是想出人头地,飞黄腾达。现在被逼着学起了乌龟,当起了孙子,自是满心不甘。

直到今时今日,他寻得了一搏的机会。

“先生放心,我万国俊不甘寂寂无名一生,只要有希望,便是再难,也要闯他一闯。”

屋内传来一阵笑声。

“还有……行事要低调。武皇后一直怀疑有人针对她,老夫设了一个局,故意让武家人低调一些,看看是否有人中招。倒是抓了几个小鱼小虾,都是小角色。昨日,我们盯梢的人,反让人盯住了。”

“折了两人,对方消失了……到底是谁不知道,很明显,武皇后并没有多想,确实有人在盯着她,从对方的身手即可看出,背后的能耐,非同小可。”

万国俊紧绷着脸,他们这群人的希望就是武皇后,武皇后是太子的母亲,今上身体抱恙,一旦驾崩,他们这些跟着武皇后的人少不得有从龙之力。

万国俊紧握双拳,切齿道:“可知道是谁?”

“不知!”

屋里的人声音很淡然:“也无须知道,只要知道有这么一人即可。我们现在就是阴沟里的老鼠,见不得光。做好自己才是首要之事,无必要自找麻烦。只要大事一成,更不用知道是谁。将对手全灭了,贼人自在其中。”——长安,陈宅!周奎带着几分心有余悸的跟陈青兕说着昨日发生的事情。

“郎主,真让你猜中了,武家那边就是一个陷阱。藏的极深,属下险些栽了……”

“自领命之后,属下连续几日乔装成不同的人,以各种身份路过武家府邸正门。发现武家附近关键角落皆有人干着不同的事,他们多人轮换,并不在固定点久候,不容易发现。”

“若非郎主事先提醒有诈,属下还真可能忽略了。”“属下观察了几日,摸索了他们一定动向,冒险跟踪一人想寻个根由,属下自认为做得隐秘,还是让他们发现了。”

“应该是他们特地安排了人反跟踪……”

“属下察觉危险,杀了跟踪的尾巴。在城南呆了一夜,这才回来。”

陈青兕认真听着,说道:“你明日继续乔装去武家附近看看,看看那些人还在不在。”

周奎的遭遇证明了一点,武皇后已经寻得了得利的帮手,手段还不小,有本事反跟踪擅于障眼法的周奎。

现在陈青兕要做的就是将对方揪出来。

首先的缩小范围……

窥视一下对方的实力……

如果发生了这事,他们还在盯梢,那就说明对方有一定的底气,有一定的身份地位。

若是知道败露,立刻龟缩,则表明对方也怕暴露身份,不敢轻易涉险。

陈青兕倒是希望前者,毕竟称得上对手的大人物并不多,可以用排除法确定人选。

真要是后者,那一时真抓不出来。

棋盘上的棋子好寻,阴沟里的老鼠,难找。

第二日,陈青兕得到了周奎的消息,武家附近不正常的情况全部消失了。

陈青兕想着武皇后在历史上的帮手,一个个的分析:到底是谁?

一晃三个半月,陈青兕并没有任何头绪,他也不着急,藏得再深的老鼠,终有冒头的一天。

但就在这一日,一则消息打断了他抓老鼠的节奏。

吐蕃又出兵了。

论钦陵再次率兵四万南下,来势汹汹。

陈青兕收到前线传来的消息,立刻进宫面圣。

李治正在跟工部、户部的人汇报治理河渠,提高长安、洛阳之间运力的事情。

工部负责定方案大局,户部负责征集徭役,后勤吃住等事情。

这工部、户部再次聚首,足见治河之事,进展的极快。

正商讨到关键时候,得知陈青兕带着军情求见。

李治当即停止了商讨,对着户部、工部说道:“诸位先去偏殿细细商讨出细节,待朕处理好兵部之事,再与诸位爱卿细谈。”

户部、工部的官员也没有异议。

兵部在六部中居于第四,但在军情面前,任何事情都得向后推。

何况现在的兵部尚书还是陈青兕……

“陛下!”

陈青兕作揖之后,立刻道:“吐蕃再次南侵。”

听到吐蕃复来,李治气得忍不住爆了粗口:“好狡猾的贼子,欺朕太甚。”

陈青兕道:“想必对方得知了我们修河渠的事情,故意在这个节骨眼出兵,让我们多费徭役,让我们经济受挫。”

在唐朝徭役是有规定限额的,凡大唐百姓皆有服徭役之义务,每年如此。

朝廷要是没有大的动作,地方上也会征调百姓,修修路,通通渠,或是加固一下河堤等等事情。

疏通河渠,治理渭水,这是大动作。

朝廷已经征调百姓服徭役,一切都已经提上征程。

这个时候来了兵事,又得动用兵役,徭役兵役夹杂起来,对于百姓来说,毫无疑问是负担。

兵役是不能停的,但疏通河渠,治理渭水已经开始,为了更好的清淤,他们甚至截断了渭水上游,现在转徭役为兵役,那岂不是这三个月白忙活了?真要如此对于朝廷而言那是极大的损失。

李治当然明白这点,所以才爆了粗口。

“不行,吐蕃的暗探实在过于嚣张。”

上一次吐蕃入侵,正赶在他封禅回来,国库空虚的时候。

那一次已经让他吓出一身冷汗,现在又来。

李治满腔怒意,无从发泄,只能拿暗探泄愤。

毕竟如果不是对于京中的一切,了如指掌,又怎么会如此精准的出兵?

“好在,朕有苏邢公,只是他一大把年纪,确实辛苦他了。”

陈青兕见李治感慨的吐出这番话,附和道:“苏邢公乃当世无双之将,有他在,却可保万全。但后勤粮草之事,不容马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强大的军队将帅,亦难打无粮之战。”

李治道:“朕明白,爱卿对于当前局面,可有建议?治理渭水、疏通河渠是否当停?”

陈青兕立刻道:“可缓不可停,臣觉得可以分批而动。治河之事,有急有缓,急切之事,不变。能缓之事暂停,转为兵役。此外再行增调陇右、凉州之民服兵役,以维持粮草供给。至于治河,另外由荆襄募集徭役北上支援。”

这并不是多好的办法,只是不是办法中的办法。

李治也知道,这样对于朝廷百姓的损失是最小的,颔首:“只能如此了,就依爱卿之言。”

陈青兕对于吐蕃一而再再而三的袭扰,也是烦不胜烦,在心理骂了一句:“终有一日,老子要踏平布达拉宫,不在布达拉宫上撒泡尿,这口气,咽不下去。”

“好在有苏定方!”

陈青兕有在心理加了一句,一股奇怪的感觉涌上心头,细细思量,又全无头绪。

陈青兕在兵部安排了征伐琐事,回到了家中,招来了周奎,让他去知会不良帅殷铭一声。

“城中吐蕃细作过于猖獗,可压一压气焰,必有回响。”

长安现在人口一百五十余万,想要完全清除并不容易。

不过殷铭是他的人,有好处自得通知自己人抢得先机!!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