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初唐:砥砺前行 > 第461章 据碉楼而守

初唐:砥砺前行 第461章 据碉楼而守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5 19:18:47

第461章 据碉楼而守

第461章 据碉楼而守

青海湖,那禄驿。

苏定方眺望着面前的三个用乱石堆砌的营垒,对着身旁的席君买说道:“这营垒,什么时候堆砌的?”

席君买也是一脸茫然,说道:“末将不知,末将可以保证,两个月前,这里就是一处废弃的驿站。”

那禄驿是当年大唐吐蕃友好时建造的一处驿站,也是大名鼎鼎的唐蕃古道最古老的一段路。

从长安出发,经过鄯州、鄯城进入青海,走莫离驿、那禄驿、众龙驿,抵达牦牛河,跃过唐古拉山,经过那曲,抵达逻些。

但随着大唐与吐蕃彻底翻脸,这一路上的驿站也荒废了。

吐蕃一直想跟唐朝打好关系,毕竟大唐经济文化发展之迅猛,当今世上无人可敌。

但因陈青兕的干涉,双方关系绝无缓解的可能。

别说是唐蕃古道,就连未来的茶马古道,都在陈青兕的干涉下封死了。

因那禄驿离吐蕃地界很近,吐谷浑的牧民都不敢来此放牧,但席君买却制定了详细的巡逻计划,以防备吐蕃的突然南下。

那禄驿是上山下山最便捷的通道,自然常有兵马巡逻。

在吐蕃南下之前,席君买可以肯定,在吐蕃南下之前,这里是没有营垒的。

至于南下之后的事情,席君买就不知道了,论钦陵率兵四万南下,驻吐谷浑的唐军一万,难以抵御,将战线收缩待援。

这战线收缩以后的事情,席君买自然不知道的。

苏定方双眸透着几分凝重,白色的眉头向上翘起,不怒自威。

论钦陵!苏定方心中默念了对方主帅的名字,说道:“还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后辈。”

与论钦陵交手,如果算上这一次,已经有四次了。

第一次对方的反击进退,给他留下了不小的影响。

第二次,第三次是正面交兵,每一次都给人一种不一样的感觉。

面对的进步是肉眼可见的……

这一次论钦陵提前在这里布下营垒,再一次让苏定方刮目相看。

“我就觉得对方撤退的线路有些不对,原来是在这里等着。看来,从一开始,他就不想在青海湖畔与我们一战,而是诱惑我们来此,凭借这营垒列阵与我们作战。只是他没想到这一次,我们多了两个强力的外援,吃了小亏……”

苏定方这些年,为朝廷南征北讨,他这员老将西域去了两次,东北三次,青海湖来了四次。

毫不夸张的说,大唐西路军,东路军,还有中央军的将帅,他都认识,大多都跟着他打过战。

苏定方在进攻高句丽的时候,程名振将程务挺丢给苏定方跟着他一起磨炼过,而黑齿常之更是苏定方在战场上认可的对手。

对于陈青兕将两人调入他麾下,苏定方是喜不自胜……

苏定方对于程务挺、黑齿常之的能力认知清晰,使用起来,如指臂使。

他知程务挺勇力骁果有乃父之风,擅打硬战,以他为先锋。而黑齿常之粗中有细,用兵大胆果决,以其为侧翼,给他自由发挥的特权,给了两人适应自己能力的作战安排,让他们完全激发自身的特长。

此番出战,苏定方以程务挺为前部,冲锋陷阵,吸引注意。而黑齿常之不设任务,任他自由发挥。

战斗一打响,苏定方便让程务挺飞龙骑脸正面直冲论钦陵。

论钦陵面对苏定方突如其来的进攻,并没有慌乱,沉着应对,成功挡住了进攻,甚至还有余力进行试探性的反击。

在攻防之间,论钦陵对上苏定方已经不再是被单方面的压制了。

但就在论钦陵还没来得及松口气的时候,右侧翼的黑齿常之借助地形的特点,弃马浅渡青海湖绕到他们的后边,配合王孝杰搅乱了吐蕃军的左翼。

论钦陵想要救援,可苏定方哪里会给他机会?苏定方敢给黑齿常之乱来的特权,就有把握接得住他创造的战机……

这一次论钦陵连三天都没有坚持住,让黑齿常之偷袭得手。

论钦陵退的果决,并不恋战,直至撤退至那禄驿。

看着那禄驿的营垒,苏定方这才知道,论钦陵大局观比前几次得到了改善,不在谋求一战的胜负,而是先一步在那禄驿这攻守要地做了布防,即可作为进攻的踏板,也能充当撤退修整的据点。

程务挺皱眉说道:“这三個营垒堆砌得很是巧妙,配合着此地的地势而建,若要进攻,不管从哪里上,都很难施展。末将觉得可以垒土而进,只要成功逼近对方营垒,便可以弩箭的优势,以箭矢压制,从而迫使对方弃营垒而战。”

程务挺跟着自己的父亲程名振在东北与高句丽作战。

高句丽最善防守,那一座座山城,让他们这群东北将帅练就了一口好牙。

程务挺在攻城方面下了一番苦工。

与高句丽那一座座坚固的山城相比,论钦陵只用月余时间,临时堆砌的营垒,有些不够程务挺看。

苏定方颔首道:“好,先休息两日,三日后由你负责进攻。”

那禄驿的海拔比青海要高上三百丈,苏定方打算给兵卒足够的休息时间,让他们有足够的体力进攻。

苏定方回到自己的帅帐,由亲兵帮着除去身上的铠甲,感受到那股少了束缚的轻松感觉,长吐了口气,摇头低语:“不服老不行喽!”

回想几五年前,他还能冲锋陷阵,领着大军雄狮驱逐突厥,直达咸海之畔,还能横穿沙漠,直插青海大非川,斩杀贼首。

现在只是穿着铠甲指挥三军率部追击,还未亲自上阵,竟有力不从心的感觉。

“大总管!”

苏定方坐在马札上喝着水顺着气,帐外传来了京中来信的消息。

“进来!”

苏定方叫了一声,传讯兵将盖有兵部印泥的信送到了他的手上。

苏定方确定印泥无误,取出里面信件。

看完信中内容,苏定方眼眸中也透着几分明悟,原来如此。

苏定方战术水平,临阵指挥,天下无双,然军略却非他所长。不过尽管不善军略,可打了那么多年的仗,还是能够察觉出吐蕃最近的几次攻防有着一定问题。就感觉对方有些自不量力,尽管他们出击的时机把握的很好,但是……

尽管苏定方很欣赏论钦陵的表现,看出了对方是一位极其难得的将星。可打了六十年仗的他,在军事上各方各面的水准皆入化境,除了年纪之外,没有理由输给一个初出茅庐的将星。

再好的机会,打不过又有什么用呢?直到看完陈青兕的信,才知道对方抓时机出战,只是为了确保是自己领兵罢了。吐蕃如何确定进攻一定是自己率兵来战?

第一次,封禅前,大唐需要速战速决立威,所以自己上了。

第二次,封禅后国库空虚,也是需要速战速决……

这是第三次,为了更好的运送粮食入关中,为将来备战,治水通渠,又是需要速战速决的局面……

“如此看来,老夫,还真着了道?”

苏定方看着手上的信,看着陈青兕另外的想法。

吐蕃并不是只有论钦陵一员大将,只是连着都是论钦陵统兵,怀疑吐蕃的大论噶尔东赞在用他这块磨刀石来磨论钦陵这把刀。

这想法大胆,却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至少苏定方能够感受到论钦陵确实一次比一次难缠。

这一次虽然仗着黑齿常之取胜,却也未能扩大战果。再与之临阵交锋的时候,也没有那么轻松了。

现在看来不见得是自己上了年纪,精力不济,而是对方确实进步神速。

“真如陈尚书言,此子还真是一个祸患。”

看着陈青兕特地针对论钦陵设的局,细细想了会儿,道:“也罢,为了朝廷,为报陛下的知遇之恩。委屈一点,又算得了什么?”

自己这身体也确实不如以往利索……

李治不善于军略,他在军事用人上远比不上李世民那般从容自如。

他分辨不出对付什么样的敌手,该用什么样的将军。

所以在陈青兕崛起之前,李治用人简单粗暴,谁能打胜战就用谁,逮着一个人就薅。

苏定方短短十年,大半时间都在征战……

这从大局来说不是好事,可这对于苏定方而言,却是无比的信任。

对于李治这个皇帝,苏定方是极其敬重,愿意为之赴死。——那禄驿,石楼营垒。

论钦陵站在的顶层营垒,眺望着远处的唐军:小山丘下密密麻麻都是人头,唐军的兵士们蚂蚁般聚集在一起,黑色的甲胄在初升的朝阳下反射着点点红光。

默默地看了半晌,论钦陵尽管早已习惯了唐军的强悍,可此番从高处看他们的军容军势,依旧有一种头皮发麻的感觉。

看了一眼身后的营垒,论钦陵心里方才踏实了一些,营寨中又有无数巨大的碉楼。

这是羌族碉楼又叫邛笼,《后汉书·西南夷传》中有记载“依山居止,垒石为屋,高者至十余丈。”

吐蕃之前覆灭了白羌,收了白羌部的勇士,亦综合了他们的文化,这碉楼也被他们学了来。

碉楼以四方形一座一座竖立,下宽上窄呈梯形,墙厚度过三尺,中分数层,上层存放粮食和兵刃,中层住人,下层是畜圈。露有观察孔箭孔,都是以用乱石黄胶泥砌成。看起来简陋,实际上坚固之极。

论钦陵一开始是存着击败苏定方为自己最敬爱的兄长复仇的。

只是连续两次的正面失利,让论钦陵也看到了彼此的差距。

苏定方征战了一辈子,对方指挥的战斗次数的零头,都比自己指挥过的战场要多。

如此大的经验累积,对方又是苏定方这样的名将,哪里是自己轻易就能超越的?

给他十年,二十年,论钦陵有信心,自己不输他,可现在实难匹敌。

不应逞一时之气,非要跟他比个高低。

应该学司马懿,不管用什么手段,笑到最后就是赢家。

年轻是自己的优势……

论钦陵这一次不再争胜,一下高原就安排人在那禄驿建造碉楼,打算在此地与唐军消耗。

只是军情如水,论钦陵本想着诱唐军来此,不想遭受了黑齿常之大胆出人意料的一击。

论钦陵还是第一次见如此用兵的将军,索性退于此地,只是比预料中的多折损了些兵马。

也亏得自己提前设下碉楼,不然自己真就一战而溃了。

“阿兄!”

论钦陵身后传来一声叫唤。

“阿弟,你怎么来了?”

来得人正是他的三弟噶尔·政赞藏顿,也叫赞婆。

赞婆道:“阿父让我送粮食来了,说现在不用为粮食犯愁,能拖多久,便拖多久。总之要尽可能的消耗苏定方的心力,顺便加剧唐军的后方压力,给他们备战增加些麻烦。”

论钦陵一直在前线,不太了解后方的事情,有些奇怪。

失去了唐蕃古道的经济来源,吐蕃后方压力极大,这么突然就不为粮食发愁了?

赞婆笑道:“阿兄太久没有回逻些了。阿父当真有通天之能,他自与唐廷决裂以后,转向西方。与大食国达成了贸易往来,他们的粮食能够通过大食国的商人从大食海一口气运至尼婆罗。我们通过尼婆罗,能够将高原上的草药、铜铁运往大食国,大食国也能将他们的粮食、兵器等物资送来。”

“这海上的运输,可比路上方便多了,也就是从尼婆罗运往逻些要麻烦一些,阿父这些年一直在修路。”

“他说有唐廷这样共同的敌人,大食与我们的关系会越来越好,唐廷越强,我们得到的资助就越多。”

“大食国还送给我们一百把他们的战刀呢,说是用他们那边特殊的矿石锻造的,比寻常唐军装备的唐刀都要锋利一些,父亲也让我带来了,给阿兄的亲兵装备。”

论钦陵闻言心中大安,道:“有父亲这话,阿兄放心多了。”

赞婆道:“阿父让我留下来帮助阿兄。”

论钦陵身旁正缺帮手,喜道:“好,你我兄弟齐心,会一会下面的唐兵。”

正说间,进攻的战鼓声随之敲响。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