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初唐:砥砺前行 > 第367章 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初唐:砥砺前行 第367章 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5 19:18:47

第367章 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第367章 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面对扶余丰聚集起来的五万军队,陈青兕没有任何迟疑,果断的下达了出战迎击的命令。

点兵聚将,一道道命令从陈青兕口中发出,井然有序。

大军随即开拨,陈青兕已经换了一身明光铠甲。

这个时代的明光铠就一个字“帅”,拉风到极致。

陈青兕这身明光铠是李治特地赏赐的,乃这个时代最强的铸造工艺打造,全体是金褐色的构造,金色是抹了金漆的铁片,褐色是镶嵌串联甲片的皮革,涂抹了好几层的大漆。头盔前雕刻着一头貔貅异兽,身甲向上伸出护颈,披膊呈龙首状。胸甲从中分成左右两部分,上面有凸起的圆形花饰,在上缘用带向后与背甲扣联。自颌下纵束甲带到胸甲处经一圆环与横带相交,腰带上半露出圆形护腹,腹甲绘成山纹状……

总之这一身铠甲穿在身上,金光闪闪,耀眼夺目。

李红清在一旁看着,眼中也透着几分异彩。

陈青兕平素以儒生文人的模样示人,但其实他身上并没有那股书卷气。

事实也是如此,他父母早亡,为求生计,当过农夫猎户甚至去当过府兵,少年阶段多为生活奔波,读书反而占据最小的一部分时间。

直到陈青兕附身,才踏踏实实的读了几年的书,培养出了一些儒生气息。

现在这明光铠一上身,他少年时劳力锻炼出来的体魄,加上这些年不间断的习武练刀,维持的身材,恰好撑得起这副明光铠,也尽显好男儿的英武之气。

留意到李红清的目光,陈青兕心下也有小小的自得,果然是人靠衣装,马靠鞍。

就自己这副样貌,配上这身铠甲,谁看了不赞叹一句“江东美陈郎”。

只是收敛一点点就好了……

明光铠最大的特点就是张扬。

何为明光?

见日之光,天下大明。

指的是胸前和背后的板状护胸若打磨光滑当可反光,这是曹植给的解释。

是因为汉末那时代冶炼技术不过关的缘故,现在随着冶炼技术的进步,这时代的明光铠除了大漆皮革不反光以外,全身上下的甲片都打磨的如镜子一般亮眼。

近处看还好,远处眺望,辅以阳光的照射,金灿灿甲片的向四周闪着光。

拉风骚包……

因为陈青兕需要时刻了解倭国的动向,李红清作为与扶余岛的交流桥梁,自然要随军而行。

事从权宜,李红清也脱掉了孝服,穿上了一身军装,以亲卫的身份在陈青兕身侧。

程处默目光时不时的打量着李红清,尽管李红清做男儿打扮,但女儿家的模样,还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不免暗暗琢磨:原来,先生喜好这一口。

大军开拨!

万余兵士徐徐南行。

黑齿常之也是一身甲胄,行于陈青兕的身侧,不远的地方,心情纠结。

此时的他已经收到了自己好友沙陀相如的来信,对于信中招揽的内容,黑齿常之并没有动摇。

在大唐转了一圈回来,相比号称仁主的扶余义慈治下的百济,他现在更加向往陈青兕描述的百济,那个百姓眼中有光的百济。

他也知道很难,可身为一个外来人都尽力一试,自己又岂能无动于衷。

只是真要上战场……却不知如何面对昔日故友。

**********

多支城。

扶余丰、中臣大辉、鬼室福信、道琛聚在一处饮酒。

唐军捷报频传,他们这里也是好消息不断。

随着唐军防线的收缩,主动放弃一些无战略意义价值的城县,扶余丰却不嫌弃,逐一将之接纳,实控地盘扩张了不少。

尤其是那些原本不愿意跟随扶余丰的叛军,也在缺粮的环境下,选择了归顺,讨一口饭吃。

地盘的扩张,手上兵力的充足,也让扶余丰膨胀起来。

他将杯中酒一饮而尽,说道:“这个陈青兕也不过如此嘛!他跟房仁裕,一个是狗,一个属龟。本王打跑了狗,现在就将陈青兕的龟壳掀了,将唐廷赶出百济。”

他放下豪言,道:“我为百济王,诸卿自当为佐平,我等一起让百济再度辉煌,,再现近肖古王的成就”

百济还真有辉煌的时候,百济以汉城为都,北界一度扩张到水谷城,将平壤都占据了。

那个时候,百济的国王就叫近肖古王。

鬼室福信、道琛齐声附和。

中臣大辉眼底透过一丝嘲弄,但很快也跟着高举酒杯,说道:“在下也祝贺扶余君成就大业。”

在百济呆了这些日子,中臣大辉终于改了口,不再叫藤原军了。

扶余丰望向中臣大辉,说道:“之前得到消息,陈青兕已经率部出城,却不知贵国援兵何时抵达?届时你我两路大军合兵一处,保管叫陈青兕有来无回。”

实力大涨是他此刻胜券在握的一大原因,但更重要的还是倭国的十万大军。

唐军在百济的兵马并不多,水陆加起来不过四万。

数量比他还要少一些,但他知道唐军装备精良,四万水陆兵马远不是自己手中的五万东拼西凑的乌合之众可以相比的。

但再加上倭国的十万兵,那就是十五万对四万,妥妥的优势在我。

近乎五倍的兵力,取胜不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中臣大辉说道:“这援兵只怕一时来不了了?”

扶余丰手一抖,酒盅里的酒险些洒出来。

鬼室福信、道琛也一脸紧张的望着中臣大辉。

他们力排众议的选择周留城为据点,就是看中了倭国的支援。

如果倭国失信,他们的选择将会是自寻死路。

中臣大辉叹道:“这也是无奈之举,最近海上风浪太大,不宜行船。此刻动身,有倾覆之险,只能耽搁余日。”

鬼室福信赶忙询问,“却不知什么海风何时停?”

百济本就不大,确切的说这个海东半岛也不过就是华夏的一个省,还给分成三份,百济是其中最小的。

熊津到他们所在的多支城,也不过是两日行程。

“无妨!”中臣大辉道:“正因为赶不及了,我倭国后将军越国守阿倍比罗夫早有策略,既然正面支援已经来不及了,他决定直接进攻熊津港。熊津是唐国在百济最重要地核心地,进攻此地,唐军必将回援。到时候我国勇士与贵国兵卒在他们回来的路上,夹击他们。如此可大获全胜。”

扶余丰拍着大腿叫道:“好,好计策。原来统兵的是越国守,唐军此番可要倒霉了。”

扶余丰自小就在倭国当人质,在他的视野里压根就不知道什么是兵家四圣,孙吴韩白,什么叫做武将的天花板卫霍李。

他知道的是在倭国东北方,有一群茹毛饮血的野兽,他们个个青面獠牙,如恶鬼一般,力大无穷,以人肉为食,他们称之为虾夷。

能够击败虾夷,就是倭**事上最大的荣耀,为此他们还特地设立了一个职位叫征夷大将军。

而阿倍比罗夫就是倭国的征夷英雄,三次进行讨虾夷、征肃慎的军事行动,亲手斩杀的虾夷恶鬼不计其数。

在扶余丰的认知里,阿倍比罗夫就是这天下最强的将军。

鬼室福信、道琛有些尴尬。

他们接触的汉文化较深,听出了这翻版的“围魏救赵”。

在汉人的历史上,孙膑就是以此法击败了不可一世的庞涓,将之斩杀。

两人心思较深,互望一眼。

道琛微微摇头,示意鬼室福信不要说话。

他们未尝不知,倭国是想坐看他们与唐军相互拼杀,他们好坐收渔人之利。

熊津已经被唐军打造成为百济的核心,四方资源皆在此处。

倭国故意让他们吸引唐军主力,自己去袭击唐军最薄弱的大后方。

这倭国拿下了熊津城,会不会归还另说,但就算归还,城里的各种物资,只怕都得被对方洗劫一空。

只是他们别无选择。

想要成功,倭国是我们唯一的倚仗。

鬼室福信看明白了意思,不再言语。

同时,军营深处。

正武、阶伯聚在一处,商量着即将到来的大战。

正武说道:“大王将一切都寄托于倭人,实在太糊涂了。倭人凶狠险恶,他们是靠不住的。”

正武也是出身百济的武将世家,早年倭国觊觎海东半岛,派兵北上攻取了任那一地。

正武的祖上就在这个时候靠着于任那作战获得的功绩晋升百济豪门。

尽管任那覆灭近乎百年,但正武从家中流传下来的书籍中,对于倭国的凶狠有着一定的认知。

阶伯说道:“我也是一个意思,这天下有付出才有所得,倭国这般上心,肯定有自己的图谋。我们如果不展现自己的力量,就算现在是盟友,将来也会是敌人。没有实力的盟友,不是盟友,是随时可以吃下去的肉。越依赖人家,越为他们看轻。我们得让他们知道,我们需要他们,但他们拿捏不了我们。”

正武道:“阶伯将军说的太好了!只是大王?”

阶伯道:“不必管他,大王自小就在倭国为质。对于倭国有所依赖也在情理之中,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大王知道自己不善军事,不干涉用兵。只要我们相互配合,还是有一战之力的。”

正武决然点头,说道:“阶伯将军可有想法?别看我们人数占据优势,可多是乌合之众,唯有少部分精锐拥有一战之力。如果倭国靠不住,我想不出什么法子破敌。”

阶伯眼眸中透着一股决然,说道:“一个意思,我与唐军亲自拼杀过。就在大屯山下,那一仗我们占尽优势,却无法取得最后胜利。便是唐军过于强悍,在败局中稳住阵脚,等来了援兵。如果换成是我们百济的军队,早已溃败无踪了。想要取胜,只能走险。”

正武忙道:“阶伯将军可有想法?”

阶伯低语着说着自己的战术。

正武眼中透过一丝震撼可怕,然后转为决然,重重点头道:“我听将军的……”

**********

儋罗岛。

倭国后将军越国守阿倍比罗夫正在与儋罗国王佐平徒冬音律一起在草原上赛马。

两人在草原上相互追逐,笑声不绝。

佐平徒冬音律说道:“越国守,能够结识你这样的慷慨之士,乃我佐平徒冬音律的荣幸。”

儋罗岛是个好地方,这里冬季干燥多风,夏季潮湿多雨,周边有丰富的渔业。因是由前火山活动而形成的岛屿,土地非常肥沃,适合畜牧种植。

但是岛上的住民却过得很一般,他们不知耕种,只知简单畜牧。

因航海技术巅峰落后,儋罗岛一直都孤立于海外,只是偶尔有商人往来贸易。

但随着苏定方覆灭百济以后,儋罗岛就被遗忘了,房仁裕一心维护百济内部问题,从来未关注了儋罗。

直到热情友善的倭国登门拜访,他们带来了许多岛上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礼物,给了他们好多衣服还有吃食,只为借他,沿海港口一用。

佐平徒冬音律理所当然的一口答应。

儋罗是不具备跨海实力的,就算是早年他们向百济上贡要求通商,也是跟着百济的商船一起去百济。

以对于他们无用之物,换取大量的粮食衣物,这天下就没有如此划算的买卖。

阿倍比罗夫勒着缰绳,说道:“能够与仁善的大王交友,也是我阿倍比罗夫的荣耀。”

他有些贪婪的看着周边肥沃的土地,说道:“我王师协助百济王平定百济以后,不知大王能否随我一起去见中大兄皇子?百济是我日本属国,儋罗以百济为属国,实属不智。我日本对于属国最是大度,只要大王愿意奉我国君上为主,赏赐自是不绝。”

倭国是大化改新之后,正式更名为日本国,意为“日出之处的国家”。

不过这只是倭国人的自称,因为他们发现倭字带有侮辱的意味,就不再采用了。

但是中原不认,在国书上依旧以倭国相称。

佐平徒冬音律想着倭国的慷慨,也想亲自去见一见阿倍比罗夫口中的日出大国,一口应诺。

不过佐平徒冬音律随即说道:“听说中原唐国很是了得,百济为他们轻易覆灭,越国守切勿大意……”

阿倍比罗夫却自信满满的道:“大王安心,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