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初唐:砥砺前行 > 第366章 白月光焉能轻易放下

初唐:砥砺前行 第366章 白月光焉能轻易放下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5 19:18:47

第366章 白月光焉能轻易放下

第366章 白月光焉能轻易放下

陈青兕本就对李红清有好感,见她一身素衣,如傲雪寒梅一般,难免有些惊艳,但想起虬髯客对自己多少有几分授艺恩情,忙端正心态,等着李红清的开口。

李红清说的居然是关于倭国的问题。

“郎君,儋罗出现了数以万计的倭国兵士,他们强行封锁了儋罗,有很大的谋划,张叔觉得他的目的很可能是郎君所在的百济,特地让我来通知一声。”

陈青兕对此消息并不意外,从一开始他就知道倭国的野心,知道倭国的中大兄皇子不会错过此次机会的。

百济叛军选择了以周留城为据点,让陈青兕意识到倭国有了避开刘仁轨封锁。

倭国的航海技术有限,他们不可能做到如唐朝那般,远程跨海而战。

就他们的海船,在大海上漂浮几日,即便勉强避开风浪,登岸之后也得两腿发软,如何能战?

也因如此,倭国对对马岛极其重视,一直将之控制在手中。就是狼子野心,打算以此岛作为踏板,随时随地北上海东半岛。

但陈青兕却知道,倭国航线不止对马岛一条,还有长崎到济州岛这一条航线。

只是这一条航线隐藏的较深,不像对马岛一样,站在倭国的壹岐岛都能看到对岸。而济州岛藏在大海之中,就那小小的一个地方,方向一个把握不好,可能飘到登州去。

以陈青兕对倭国的了解,倭国应该不具备这种航海技术。

直到得知百济叛军以周留城为据点以后,陈青兕便知自己小觑了倭国,他们或是掌握了一定的航海技术,或是胜在胆子大,敢于冒险,将济州岛给利用了起来。

李红清此来,无疑是证实了这点。

李红清见陈青兕并无异样表情,问道:“你……这是已经知道了?”

陈青兕在李红清面前,毫无保留的展现着自己道:“倭此国上下知小礼而无大义,拘小节而无大德,重末节而轻廉耻,畏威而不怀德,强必盗寇,弱必卑伏。我上任之初,便知倭国狼子野心,对他们早有防范。不过他们能精确的寻得儋罗,倒是有些出乎我的意料。多亏了李娘子的警示,让我能够提前得到贼人的动向,也便于我等行事。”

李红清并没有觉得好受一些,反而有些愧疚,说道:“倭国能够寻得儋罗,多半是我们的缘故。”

陈青兕有些讶异的看着李红清。

李红清说道:“祖父去年底情况恶化,冬季风雪大,无法前往中原求医问药,恰好得知倭国大师灵云医术过人,病急乱投医之下,便渡了海将灵云请到了扶余岛。”

李红清口中的扶余岛只是儋罗岛西南的一个不知名的小岛。

当年虬髯客携众兄弟出海,本是心灰意冷的避世之行。

他们是在海上遇到大风,失去了方向无意中登岛的。一群江湖草莽,也不知自己身在何处,只是依稀知道是东北方向。

正好东北方有扶余国,便本能的以为自己到了扶余,便将之称为扶余岛。

直到后来,随着在岛上立足,也渐渐摸清了周边的情况,才知道自己所居之地,不过是东海上一处不知名的小岛而已,并非扶余岛。

但因已经养成了习惯,也就以扶余岛自称了。

至于那个大师灵云,他是遣隋使的一员。隋大业十年,跟随倭国犬上御田耜留学中原是最早的留学僧之一,主学佛法,但因对医术有兴趣,也顺带学了医术。

他是贞观六年跟随第一次遣唐使,犬上三田耜回到的倭国。

这段时间佛教通过遣隋使、遣唐使以及百济、新罗的文化交流,倭国精通佛学的人不少,这个所谓的大师灵云在佛法上并没有引得倭国重视,反而因为副业医术,名声大噪,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名医。

扶余岛的人给灵云领了路,发现了这条航线。

灵云作为倭国最负盛名的医师,结交的都是上流贵族,得知运粮道路被唐朝断绝,便说起了这条新的航道。

扶余岛的众人发现了倭国人的动向,他们尽管不问世事,但骨子里流的终究是华夏人的血液,不愿见唐军在百济吃亏,彼此一商议,一致同意派人通知陈青兕倭兵的动向。

李红清与陈青兕认识,关系还有些不一般,能够获得信任,是不二之选。

也就有了李红清的此行。

“原来如此!”

陈青兕点头,这样倒解释的通了。

“无妨!”见李红清有些愧疚,陈青兕反而开怀笑道:“这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李娘子无须在意,他们的到来出现,反而是一件好事。”

他见李红清将信将疑,将话说的更加直白一些,道:“老鼠最厉害之处是防不胜防,现在知道了他们这群鼠辈的行踪,便如瓮中之鳖,可以轻易捏取。”

李红清看着面前的陈青兕,几年未见,他蓄了短短的胡子,整个人成熟了不少,但眉宇间那股飞扬的神采,那股淡定自若的表情,一切都在掌控之中的表情却一如以往。

当初她就觉得陈青兕有能力有手段,定能成就一番大事。

这才几年未见,对方果真一飞冲天。

看着这位记忆中熟悉又陌生的人,李红清再度涌现几分异样情绪。

上一次,还是在对方进熊津城的时候。

陈青兕突然轻声说道:“我入城时,遭遇刺客,那一声小心刺客,是李娘子提醒的吧。”

李红清清冷的脸上飘起红云,但强自镇定说道:“当时碰巧来城中求药,偶然遇到。”

陈青兕却是心中一动,联想起解康说的那支从他们手中强行夺去的八百年老参,心中明悟,也略微一暖,只怕不是偶然遇到。

应该是当时虬髯客病入膏肓,需要昆家的老参吊命。

昆家人自然不愿,他们一行人就打算行非常手段盗取。

依照周奎打探的消息,李红清一行人已经离去了,因是准备行动。

就凭她们的专业,没有返回的道理。多半是为了自己,特地返回的。

这也解释了她为何直接选择不见,她急着盗取昆家老参,自是没有时间耽搁。

陈青兕并不知自己猜测的对不对,但不论男女,都避免不了一个定律:自恋加多想。

陈青兕也不可避免。

不过还真让他猜中了。

李红清与陈青兕本就互有好感,只是因为虬髯客的干涉,因为萧妙宸的存在,彼此藏着掖着,一直发乎于情,止乎于礼。

青溪县分别之后,李红清回到了苏州养伤,而虬髯客诸事已了,返回了扶余岛。

李红清此次伤的极重,险些丢了性命。

原本大志难抒,整日借酒消愁的李德謇见女儿如此,心生愧疚,觉得自己疏于照顾女儿,以至于让其养成了一个江湖女侠好管闲事的性子。

李德謇愧疚之余,便动了将女儿嫁出去的心思,有了夫家,总不至于到处乱跑,危及性命了。

李德謇一脉,固然因当初站错位的缘故,受到了冷遇。但终究是李靖的儿子,李红清身为大唐军神的孙女,还是有不少人愿意迎娶的。

只是李德謇人脉不广,纵酒是站错了位,在没有确定朝廷不会继续追究的之前,没有多少人敢跟李德謇来往。

直到确定朝廷不追究以后,李德謇已经陷入颓废之中,没有多少人愿意与之往来。

最初介绍的一些“好人家”,哪里入得了李红清的眼。

后来质量上来以后,李红清却已经不耐烦了。

尤其是陈青兕的贤名开始在江南盛传,这有了对比,就有了伤害。

她觉得自己就算寻不到如陈青兕一模一样的好郎君,亦不能逊色太多。

她却不知少女怀春,心中的白月光又岂是随便冒出一人就能取代的?

父女的关系本就不算和谐,也因此闹得很僵,就搁置下来。

李红清为此迷茫了一阵,但她不愿伏低做小,想寻陈青兕了却这段感情,却得知陈青兕已然北上进京,不在江南了。

李红清只好作罢,想着时间能冲淡一切。

奈何陈青兕一举一动备受天下人瞩目,他在长安闯下的名望,让人津津乐道的事迹,即便远在江南,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每每听到关于陈青兕市井传言,不管真假都忍不住驻足旁听,越是如此,越放不下。

李红清又因成婚之事与自己的父亲闹了一通。烦闷之下,索性扬帆出海,根据虬髯客留给她的方式来到了扶余岛,想着在扶余岛总不至于再听到关于陈青兕的消息了吧。

在扶余岛静心修行了数月,李红清心情果然好了许多。

只是虬髯客因年纪的缘故,走到了人生的尽头。

李红清一行人不愿放弃,有了求医求药的行为。

解康口中那个在昆家门口跪了两天的人,正是虬鬤客的义子张暴。

求药不得,李红清一行人便打算用江湖人的方式盗取。

他们已经定好一切行动方式,便在准备行动的时候,得知了陈青兕出镇百济,今日入城的消息。

原以为已经放下的李红清听此消息,鬼使神差的生出一个念头:去见一见,确定一下自己是否真的放下了。

于是乎,她又回到了客栈。

远远看着那道身影,方才知道一切放下的话都是在骗自己。

也在此时,她发现了不远处的刺客,赶忙出声提醒。

她本想着帮助陈青兕捉拿刺客,但见赵持满矫捷如兔,自己又有事情在身,便直接藏匿了。

当晚她们成功盗得昆家老参,返回了扶余岛。

只是昆家老参只能吊命,并不是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

何况虬髯客并非病故,而是寿终正寝,昆家老参只是让虬髯客在临终的时候清醒了一阵,交代了一些后事,并没有别的效果。

一时间气氛有些暧昧。

鬼使神差的陈青兕,说道:“倭国人狼子野心,手段狠辣。他们悄无声息的掌控儋罗岛,并与岛上藏有重兵,所谋甚大,一旦让他们得逞,海东将生灵涂炭。我欲设局将之覆灭,却不知李娘子可愿助我一臂之力?”

李红清能够听出陈青兕语气中那小小的变化,在说到倭国的时候,他的声音会不自然的加重几分。

结合陈青兕的说辞,李红清也将倭国视为一群豺狼。

她本心存正义,有侠士之风,应答的也毫不迟疑。

陈青兕大喜过望,道:“有李娘子的相助,定能将倭国杂碎们一网打尽。”

李红清见状也浅浅一笑,若寒梅于风雪中绽放,娇艳非常。

陈青兕得到了倭国的消息,但是他的战术依旧按兵不动。

他将百济境内无关紧要的地域通通放弃,只是扼守要道与核心之地。

显庆八年,三月二日,平夷县叛军葛松卓主动出击马津县,遭受唐军迎头痛击,葛松卓当场为唐军射杀。

三月五日,隆化叛军苗天宁出击进攻真岘城,惨遭伏击,仅以身免。

三月二十一日,又有一支叛军进攻真岘城,唐军以逸待劳,将之掩杀,溃不成军。

四月六日,军支山叛军袭击首原,首原刺史刘仁轨诱敌深入,围而歼之,将军支山叛军全部歼灭。

一时之间,百济境内四方而战,捷报连连。

陈青兕将一封封捷报放下,嘴角微微翘起。

他的这些捷报与房仁裕的捷报是不一样的。

房仁裕的捷报是主动出击,四方征伐,劳师费力,而且敌人大多望风而逃,杀敌有限。

陈青兕却是以逸待劳,守株待兔,等着敌人一点点送上门来。

“大都督!”

这日,陈青兕收到了一封军情急报。

“扶余丰动了!初步估计,叛军已经聚兵五万,已经誓师北上,声势浩大!”

“好!”

陈青兕一拍案几,高声道:“等的就是他!”

百济多山,因内部崩坏,不少人都落草为寇。

有一些人心向百济,有一些人却是想着趁乱捞一些资本。

陈青兕此番固守境内核心区域,除了避免自己狼狈救援,更重要的目的是断叛军粮道。逼着他们出来抢粮歼之,或逼着他们去周留城投奔扶余丰,以便于他们一网打尽。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