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初唐:砥砺前行 > 第352章 动身 迎接

初唐:砥砺前行 第352章 动身 迎接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5 19:18:47

第352章 动身 迎接

第352章 动身 迎接

盛唐体取代宫廷诗文这是历史的必然性,谁都无法避免的。

随着上官仪、薛元超的妥协,任何力量都无力限制盛唐体的推行。

陈青兕也没有对上官仪、薛元超斩尽杀绝,而是进展盛唐体的包容姿态。

尽管宫体诗文禁锢了文坛的发展,让文化拐了一个大弯,走进了昏暗的死胡同。可这也是发展的必然性,任何事情的发展变革,本就靠着不断在黑暗中摸索才能前进的。

在这摸索的过程中,无可避免的受时代影响,绕几个大圈子,碰几次壁。然后再由先烈们前仆后继的拨乱反正,寻得正确的路,踏上辉煌。

若无碰壁积累的经验,若无齐梁文化的沉淀,也没有后来璀璨的盛唐文化,让后世惊叹的千古名句。

再说宫体诗固然大多都是糟粕,却也不乏惊艳之作。

不能一杆子打死全部。

也只有这样的盛唐体,才能配得上包罗万象,海纳百川的大唐盛世。

上官仪、薛元超面对陈青兕的招揽,也半推半就的成为陈青兕的左右臂膀。

面对陈青兕的托付,上官仪、薛元超齐声应和。

上官仪眼中闪过一丝幸喜,他甘心为副是存有私心的。

在与陈青兕的交锋中,他输得彻底。

平心而论,输给《春江花月夜》并不丢人。

但是上官仪过于聪慧,他知道自己存在的价值意义。这些年自己能够青云直上,是因为李治这个皇帝要利用自己的名望才气对付关东士族。现在陈青兕更加出色的取代了自己的地位,如果不低头,那结果唯有被抛弃一途。

为了自己的仕途,上官仪还是知道低头的。

现在陈青兕要去百济坐镇,自己岂不是重新获得青睐?

上官仪表现得异常积极:“某深感大都督将盛唐文化传于天下寒士的理念,将大都督的理念贯彻到底。”

薛元超也是在一旁附和道:“京中之事,交给我们便好。先生此去,若有佳作,可得寄回来让我等欣赏。这独乐,不如众乐!”

陈青兕含笑点头称是,以作回应。

上官仪、薛元超两人各有千秋,前者更重功利,后者更重文化改革。

上官仪还是那个上官仪,已经身在局中,而薛元超却有所改变了。

历史上薛元超是被贬巴蜀,在受到刺激的情况下,心性大变,从而摒弃对宫体诗文的执念,开始力主诗文改革。

但现在受到陈青兕的影响,盛唐体的刺激,心态提前转变。

现在的他,真心诚意的接受盛唐体,并且热衷于改革转变。

对于文坛的改革,陈青兕更加看好薛元超。

只不过李治也掺和其中,这位天皇大帝对于文坛上的事情可没有兴趣,只是有心推动文化改革,来消减关东士族的影响力。

得有人负责协助李治来干此事,上官仪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至于他们会不会暗中捣鬼,陈青兕倒是不在意。

上官仪已经输了,在没有比《春江花月夜》更好的宫体诗出来之前,他翻不了身。

在大众都接受了盛唐体的自由之后,谁还会在意空洞的宫体诗文?再说京中还有张柬之、富嘉谟、杜审言在……

何况他只是外放镇边,又不是死了。

安排了文坛方面的事情,陈青兕特地留下了卢照邻。

“此去百济,在下需要幕僚协助,升之可愿随我一并前往百济?”

陈青兕这位熊津州大都督拥有招募幕僚的特权,可以挑选一部分人充当助臂。

为了便于自己处理公务,他打算在京中招募一些文人雅士去百济。

卢照邻是最合适的人选。

卢照邻的身份有些尴尬,他是五姓中的卢姓,留在京中很多时候会有身不由己的情况。

便如在盛唐体与宫体诗交锋最激烈的时候,卢照邻就因为家中传来他至亲摔倒病重的消息。

尽管卢照邻知道这消息大概率是假的,但身为人子,他不敢也不能去赌那一点点的可能。

若不是骆宾王及时归来支援,保不准得逼出陈青兕的大招。

事实证明消息是误传的,便是要将他这位不肖子孙支开。

卢照邻对此颇为内疚。

听陈青兕邀请,卢照邻眼中闪过几缕欣喜,说道:“自然愿意。”

除了卢照邻,陈青兕还邀请了被贬为白身的赵持满。

赵持满弓马娴熟,也是一代俊杰,只因是长孙家的外甥,导致丢了性命。

现在长孙家已经完全清算干净,赵持满这个外甥也不会再被追究,陈青兕自然不会放过这位俊杰。

在动身的前一天,陈青兕特地将张柬之请到家中密谈。

张柬之是他最信任的人,不论是在清流之中,还是文坛圈子里,张柬之都不是最耀眼的那一个。

但绝对是能力最强的那一个,只是他天性不爱出风头,如同潜入深渊的龙,不显山不露水。

可需要他的时候,他的谋略能力,值得信赖。

有张柬之兜底,就算因为身份的变化,清流党、文坛士人圈子有了变故,也能有个准备。

陈青兕也不希望自己出镇百济麾下,这些年经营的力量给吞噬瓜分干净。

张柬之并没有说什么包在学生身上的话语,就是简单直白的说了一个“明白。”

有了这声明白,陈青兕也就放心了。

到了动身的日子,陈青兕在家中与夫人告别,抱着哇哇大哭的镜镜,还是狠心的将小家伙送到萧妙宸的怀里,大步不回的走出了内院,直到被高墙遮挡了视线以后,他才回头看了一眼,看着高墙,出神片刻,方才走到前院。

前院此刻已经聚了不少人……

黑齿常之、卢照邻、赵持满、程伯献、周奎,还有十位都是年过半百的儒士,他们一个个目光激动,看着陈青兕的眼中充满了感激。

这些儒士是陈青兕清点的幕僚,并没有什么惊世才略,大多都是蹉跎半生的失意之人,想不到会给陈青兕这样的好人物眼中,招募帐下听用,实在激动。

赵持满亦是如此,虽然逃脱一难,免去了性命之虞,成日跟京中的狐朋狗友一起喝酒狎妓,也别有滋味。

但午夜梦回,还是忍不住伤感。

自己习得这一身可搏虎屠狼的本事,真就蹉跎在市井酒巷之中?

直到得到陈青兕的召唤,那久违的悸动涌上心头。

好男儿就当为前尘拼搏,焉能碌碌无为?

至于黑齿常之,神态有些复杂,又有些茫然,但更多的是身不由己。

作为一个阶下囚,尽管在唐朝这边受到了礼遇,不论苏定方、还是李治都待他很友善,可本质上还是一个亡国之将,一切行动由不得自己。

给带到长安,没有的选,现在又被要求返回百济,一样没有的选。

这种寄人篱下,身不由己的感觉,黑齿常之心中难免忐忑。

“走吧!”

陈青兕看着前院的这些人,意气风发的一挥手。

“列队!”程伯献呼喝一声,百名亲卫立刻列队左右。

陈青兕看着身着铁甲,高举着大纛旗的亲卫,眼睛微眯,这伙兵士可比当初程伯献带领的那支程家护卫更有气势。

陈青兕穿众而过,离开了陈家宅邸。

陈青兕又回头望了一眼自己的家,不再留恋,一路东行。

沿途百姓见陈青兕一行人,纷纷呼喊。

他们已经知道陈青兕出镇百济的事情,献上祝福为其打气。

百姓的热情既表明了陈青兕良好的官声,也佐证了百姓心中的那股身为天朝上国,人上人的自豪。

一行人先到了灞桥。

刘仁轨已经先一步抵达了,也与亲友作了拜别。

特来送别陈青兕的也不少,见他们到来,一一上前道别。

“先生!”

贺兰敏之在陈青兕道别了几个大人物之后,挤到了最前面。

这位美少年眼泪汪汪的,目光中很是不舍。

自己好不容易拜师,还未聆听教诲,师傅就离开了。

陈青兕看着性子有些张狂,但本性并不坏的贺兰敏之,想起他在历史上的遭遇,说道:“为师还未来得及教你什么,只能送你简单的八个字,克己慎独,守心明性。”

他说着哈哈一笑,打趣道:“其实为师也做不到,不过希望你在遇事的时候,能够斟酌一二,想一想这八个字。”

贺兰敏之肃然道:“学生谨记教诲。”

“陈先生!”

杨炯来到了陈青兕的面前,人小鬼大的作揖行礼。

杨炯、王勃这两个天才少年性子完全不太一样,都是天才中的天才,一个张扬,一个却是内敛。

杨炯扬名之后,毫无顾忌的展示着自己的才华,而王勃却回到了医馆,继续去当他的小医童。

“学生为先生作了一首送别诗,还望先生收下。”

陈青兕接过杨炯写的诗,他饶有兴趣的接过阅览:“天将下三宫,星门召五戎。坐谋资庙略,飞檄伫文雄。赤土流星剑,乌号明月弓。秋阴生蜀道,杀气绕湟中。风雨何年别,琴尊此日同。离亭不可望,沟水自西东。”

“好!”

陈青兕抚掌大笑,赞叹道:“好诗,好魄力。”

杨炯最值得称道的地方就在于他天马行空的想象。

杨炯一个一辈子都没有上过战场,甚至于一辈子都未抵达过边塞的文人,却写出了多首激昂的边塞诗句,靠的就是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这首诗,也将杨炯的诗文特点,展现的淋漓尽致。

陈青兕对着送别之人,环顾作揖,踏上了征程。

在灞桥最高处,回望送行人的时候,陈青兕意外见到远处贺兰敏之用力的招手拜别,他身旁似乎还有一眼熟的少女。

贺兰敏月?敏之,怎将她也带来了,真是胡闹……

陈青兕想着,也无暇顾忌,领着众人一路东行。

这一路上有刘仁轨、卢照邻在,沿途并不觉得寂寞。

三人谈天说地,每到一处地方,他们都会谈起此地的风土人情,看着境内的治安民风,又会说到地方政治。

实在无话题说,还能从古论今,三人皆是博学之辈,很聊得来,漫漫长路,一点都不觉得寂寞。

他们三人一组,黑齿常之、赵持满、程伯献又组成了一组。

黑齿常之作为一个降将,本有些拘束拘谨。

但他遇到了江湖气十足的赵持满,他这种豪气干云的孟尝性格,最擅长的就是交朋友。

赵持满能够在贵族圈里高谈阔论,也能在市井中与流氓地痞喝酒赌博,自然不会在乎黑齿常之降将的身份。

赵持满弓马娴熟,黑齿常之也是勇冠百济。

两人论武,谈兵法,大有惺惺相惜的感觉。

程伯献则在一旁偷师请教。

三人也不觉得寂寞。

至于十位半百儒士,他们也是一组,畅想着美好的前途,皆是斗志昂扬。

他们一行人从长安东行至洛阳,载有洛阳乘船东下,抵达济州,随即北上直抵辽东境内的营州。

此事已入寒冬,辽东地界风雪漫天,正是苦寒时节。

他们刚抵达营州境内,一支十余人的部队在风雪中飞驰而来。

为首一位将军骑着骏马,声音高亢嘹亮,道:“前面可是陈大都督?”

陈青兕一脸风霜,提着声音呼道:“正是在下!”

对面一人跃众而出,轻骑快马来到近处。

抵达面前,陈青兕才发现对方竟是一位英气勃勃的年青小将。

年青小将飞身下马,快步上前行礼:“在下程务挺,奉父帅之命,前来迎接大都督!”

陈青兕眯着眼,笑着看着面前的年青小将,下马搀扶。

“小将军不必多礼!”陈青兕由衷说道:“久闻程都督上阵父子兵,父若虎,子如熊,一对虎熊父子,看小将军这卓然气度,便知传言不虚。”

他这话并不算奉承。

营州都督兼东夷都护程名振乃大唐名将,为大唐立下赫赫战功,他性子刚烈,为了培养儿子程务挺,每次冲锋陷阵都将他带在身旁。

这些年唐军与高句丽不断在边境交手,程务挺别看二十出头,却也经历过十数次惨烈搏杀,站在在寒风之中,身板却如松柏一般挺直。

如此气度,只有经过打磨历练的真男儿才拥有的。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