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娘子,请息怒 > 第531章 淮南盛景,功在晋王

娘子,请息怒 第531章 淮南盛景,功在晋王

作者:娘子息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3 23:19:32

第531章 淮南盛景,功在晋王

整个七月中下旬,临安都沉浸在巨大的躁动狂喜中。

各大报刊依早先所言,开始陆续公布早年被掳百姓籍贯姓名,方便家人团聚。

有找见儿女、父母、兄妹者,欣喜若狂。

找不见当年失踪家人者,还在苦苦等待,以期下一次的名单中有自己朝思暮想的亲人。

便是无家人失踪的,也在开始盘算着北上东京,欲亲眼见证完颜亮等金虏正法。

有这种打算的,不在少数,就连临安朝中的许多官员,也安排了家人准备去往东京一趟,不过为了朝廷颜面,他们异常低调。

七月底,在临安客居多时的梅瑶梅大家即将回归乡梓的消息已在士人间传开。

梅大家之于他们,可不是一名简单的歌姬所能形容的。

一来梅大家品行高洁,从不以门第高低看人冷暖,平日里,若有贫寒士子登门谈经论道,梅大家不收一文,甚至提供酒菜饭食的例子不胜枚举。

二来,当初士子哭庙,梅大家亲往营救,不惜自陷牢狱,与士子同甘共苦。

有此两桩,梅大家极得士子钦佩尊敬。

得知梅大家即将归乡,临安城内有头有脸的青年士人纷纷提前道别。

七月二十八日,顾云棠、薛仲益等老友,特来小筑看望一番,言谈间,顾云棠隐晦表达了希望梅大家能常驻临安的意思,却被梅大家委宛拒绝。

当晚,回到城西留淮预备学堂后,顾云棠同薛仲益以及学生关惠民在宿舍吃酒,没几杯,有心事的顾云棠便醉了六七分。

薛仲益自是知晓好友心思.顾云棠虽从未言明过,但身边之人都知晓他爱慕梅大家已久,然,此次梅大家北归,以后便是关山万里,若无机缘,怕是此生再难相见。

“云棠,想开些,梅大家仙子一般的人物,咱们凡夫俗子岂能入的了她眼?梅大家客居临安三年余,仰慕者众,青年才俊更如过江之鲫,却从未有人做过入幕之宾.哎,梅大家心中已有了人,咱们就莫再庸人自扰啦”

听薛仲益话里的意思,竟有种身同感受的失落,顾云棠却惺忪着醉眼,只道:“顾某早已不做其余奢望,今生既已无缘,便是默默看着梅大家幸福美满也心甘情愿,只是想到经此一别,再难一晤,心中便疼的厉害.”

“哎”薛仲益陪着吃了一杯闷酒,默默无言。

若是梅大家心中有的是旁人,他兴许还会劝顾云棠争一争,甚至他自己都敢争上一争。

可那人.让两人实在提不起比较的兴趣。

一旁的学生关惠民,本就是留淮学堂内各项活动的积极分子,任着学堂自治会主席,且和两位青年教习年龄差的不多,此时大概也听明白了怎回事,稍稍思忖后,忽道:

“两位先生,咱们学堂为期三年的学习中,最后一年本就要去往淮北交流学习,既然如此,咱们何不趁着此次山长在东京召开公审大会之际,北上观礼,刚好也可游历一番?”

此话一出,顾、薛两人马上来了劲。

留淮学堂本就提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并且,若能近日出发,还能同梅大家一道同行!

“此事可行!”

顾云棠拍腿叫好,薛仲益却踌躇道:“学堂虽经费充足,但这等自发游历所需银钱也不是个小数,总不好叫学堂支出吧?”

饱读诗书、却十分缺乏生活经验的顾云棠一听这个,不由沮丧确实,若说是学堂游历,自然不能只他们三两人,那般会显得目的太明确了。

可人多了,旅费开支就不是一个小数,向学堂伸手,怪不好意思。

但关惠民生于贫寒之家,他一路走来,能最终挤进这淘汰率极高的留淮学堂,靠的便是极善于利用各种资源的性子。

却见他眼珠一转,又道:“两位先生,此事也不难.”

“哦?快说来听听!”

“咱们可去找临安淮货大贾苗奎!此人发迹,和淮北密切相关,甚至还有传言,他当年还和晋王一起吃过酒!咱们学堂的山长,可是晋王啊!若向苗掌柜言明,咱们要去齐国游历,他怎也会卖咱们学堂一个面子,提供一笔可观旅费.”

“找商人借钱啊?”

“这笔钱也不算少啊,苗掌柜会同意?”

顾云棠和薛仲益异口同声道,只不过前者似有看不起商贾的意思,后者却是担心苗掌柜不舍得。

“先生,商人怎了?重要的是办成咱们想办的事啊!淮北来的卢教谕,整日挂在嘴边的唯有‘务实’二字!结果才是重要的.”

关惠民先哄了顾云棠一句,又对薛仲益道:“些许旅费对苗掌柜来说犹如九牛一毛,我觉得苗掌柜不但不会拒绝,兴许还会大张旗鼓宣扬一番,最好让晋王能听说他支持了咱们学堂才好!”

薛仲益将信将疑道:“这里是临安!不是淮北.他这般做,不怕朝廷不满么?”

“嗐!先生啊,如今天下这局势明摆着呢!三司使陈公因何能从秦相手中抢走这财相一职?《商报》因何能做淮北喉舌,在临安替淮北声张?当年梅大家和先生一同入狱后,为何没人敢再找她麻烦?”

两人被关惠民一连串的反问问懵了,随后关惠民自问自答道:“还不是因为他们背后站的是晋王!如今在这临安城,谁和晋王关系亲近,谁便是安全的!就如那苗掌柜早年谁听他说过和晋王一起吃过酒?为甚去年晋王兵临城下以后,许多人都听说了他和晋王吃过酒?还不是他自己说出来的.秦相不敢动和晋王有关系的人,朝廷也不敢动,便是皇上.嘿嘿。”

话说至此,关惠民以得意笑声结束。

似乎皇上怕他们山长,是一件很荣耀的事。

但仅仅在十年前,讲究君辱臣死的大周,这种话绝对大逆不道。

不过,顾、薛二人都没有甚表示,甚至两人不约而同生出了一丝自卑.他们都是传统士人,早年只知读圣贤书,家中又无长辈做官,自是对局势的感知不够敏锐。

可眼前自己这学生,却说的头头是道,竟比他俩看的还清楚,不由让人挫败。

性格忠厚的薛仲益不由叹道:“惠民见识不凡,日后成就必在我二人之上。”

被老师这么一夸,年轻的关惠民不由有点飘,压低声音道:“嘿,如今局势愈发明朗了,周失其鹿,晋王逐之!不出五年.”

“惠民!慎言!”

和关惠民猜测的几乎一模一样,二十九日,顾、薛二人求见了苗奎,讲了诉求。

苗掌柜二话不说,便应允下来,当场交付千贯货票,并约定,以后每年提供三千贯用以支持学堂学生游历。

顾、薛二人没想到出来一趟,竟还为学堂获得了一个长久饭票,自是欣喜不已。

只是,商人就是商人,人家苗掌柜也不是白拿钱的,只提出一个小小要求.这每年三千贯的资金,要以苗家之名设置为一个专项,就叫‘苗氏奖学金’。

起初,顾云棠对此不大乐意,毕竟一所高雅学府,用商人之名成立奖学金,似乎有点掉价。

可随后,他想起昨晚关惠民对于‘务实’的阐述,才答应下来。

此消息一出,当日便有许多代理淮货的商家主动找到了留淮学堂,有说要资助此次游历的,有说要用自家姓氏再成立一个奖学金的。

顾云棠自然没时间处理这些事情,统统甩给了学堂内的教谕负责,他第一时间跑去了梅大家的住处,告知对方自己也要北上的同时,并约定了同行事宜。

却不料,经苗掌柜刻意宣传后,临安城下想要同行的人纷纷找上了学堂。

虽然对方不是学堂学生,但各各都有些背景,比如三司衙门左曹使钟澈大人的儿子钟炎、令史曹万德大人的长孙曹柏等等,诸多官员子弟。

也是,对方家中长辈朝中为官,若是子弟北上去往齐国,朝廷脸面终不好看。

可若是说留淮学堂组织的团体行动,日后被人问起,也总有个说辞。

于是到了出发这日,北上学生的规模已超过三百人,就这还是将许多报名学生的申请延后到了第二批。

不然,整个留淮学堂得全体出动。

八月初一,三百余人分乘三艘河船启程北上。

临安城内如此大的动静,朝廷自然清楚,却无一人阻拦。

毕竟,去年的《临安和议》中,已有明确条款规定,不得阻碍两国百姓、士子互访交流。

如今晋王刚在北地取得大胜,何必再为此事违反和议内容,若让齐国再找到发兵理由,今日谁阻拦、来日谁就得背锅。

万俟卨之死便是前车之鉴。

既然是游历,便不可能一直坐船,众人自江宁过江后,经滁州、庐州入安丰。

如今,淮南之地尽在安丰朝太上皇治下,八月上中旬的田野,尽是随风起伏的晚稻和一人高的玉蜀黍。

众人从未见过玉米这种作物,途经庐州某镇时,在一家道旁小店尝试了煮玉米,粘糯口感和微甜味道,不由让众人啧啧称奇。

问起那店家,这吃物叫甚,那店家却道:“此物唤作玉蜀黍,但咱们乡野人家,不习惯这拗口名字,私下都叫它‘王爷棒’”

听这名字稀奇,活跃的关惠民不由追问道:“大叔,为何唤作王爷棒?难不成和晋王有关?”

见这帮士子有兴趣,那店家打了打身上微尘,坐了下来,“自然有关!这王爷棒不需水田,往年种不了稻子的地方正好用来种它。且此物产量极高,一亩地可产五百斤上下.”

“五百斤很高么?”

跟随士子一同北上的钟炎问了一句,他倒不是在质疑,而是真不晓得。

可这话却引得那店家不悦了但骨子里敬畏读书人的习惯,让他憋着没回怼,却就此不再吭声。

懂得农事的关惠民忙道:“五百斤当然很高了!要知晓咱们江南好水田,一亩稻子最多也不过二百六七十斤。麦子得粮更少,好年景亩产百三四十斤,年景差时,七八十斤也是常有的。大叔,小生没说错吧?”

最后,还给了那店家一个台阶。

果然,这般谦虚请教的姿态让店家脸色好看了许多,终于再次开口道:“嗯,你这小哥倒是懂的不少但你们那边的麦子产百多斤,王爷去年在我们这边推广的新麦种,今年已能收四百斤以上!”

店家颇为自得,学生中出身农家的人也纷纷露出了惊愕表情。

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

高产作物,历来是一件能富可敌国、也能凭此要挟万民的神器!

关惠民马上想到.晋王只需掌握了这等新种,便可立于不败之地,为何却要大肆推广?若天下百姓都吃饱了,这件神器就没用了啊。

站在政治立场上,这无疑于暴殄天物。

关惠民也将此疑惑问了出来,可那店家毕竟没甚见识,啰啰嗦嗦说不清楚,只一再强调,王爷为了让大伙都不饿肚子,去年推广新种时可没少费事。

农人承担风险的能力几乎为零,一旦来年收成不好或者绝收,动辄便是家破人亡,是以对待新种子极为谨慎、抗拒。

为此,晋王不得不先将一年收成折合成钱粮下发,才换得他们一试。

结果,麦子、玉蜀黍等作物远超往年的丰收,一度吓得了大伙,也在当初非常抗拒的那些人十分愧疚。

许是为感念王爷当年的费尽心机,大家不约而同将那玉蜀黍喊成了‘王爷棒’,一来这玉蜀黍穗子很像棒槌,二来,‘王爷棒’也有王爷很棒的诙谐表达。

店家满怀感慨的讲述中,关惠民却仍在思索晋王为何做这般出力不落好的事,不由更加期待淮北之行,好亲自探索,找出答案。

临别时,得知这帮学生去往东京时会路过淮北,那店家赶紧叫唤儿子,嘱咐他扛来一袋今年新磨麦粉和一兜新收王爷棒子,拉着关惠民不松手。、

直道:“小先生,老儿我一辈子没出过县,也不知那淮北到底怎走,老儿求你路过淮北时,将这袋麦粉送到晋王府上吧。再帮老儿带句话,去年老儿不晓事,对王爷派来的技术员阴阳怪气,如今家里老婆子整日骂我不知好歹,老儿也后悔啊这袋麦粉请王爷尝尝,若王爷有空,便再来咱八张村看看,老儿给王爷磕头赔罪.”

“.”

“小先生,求你啦”

那店家以为关惠民不愿帮忙,竟真的要跪下,关惠民连忙将人拉起,无奈之下接受了这件随机、突发的支线任务。

后面的路程中,众学生沉默了许多。

他们之中,长辈为地主乡绅的不在少数,各家几乎都挂着一块‘耕读传家’的匾额,也历来自诩与民为善、造福乡里。

可谁家也没遇到过今日这般待遇

一路上,各种见闻。

但大体上,沿途都呈现了一派安居乐业的景象,若不是事先知晓,谁也看不出两府去年初刚遭遇过战争。

见的多了,思考便多了。

唯一让人不爽的是,沿途官员对他们的态度几乎到了严防死守的地步。

并非不客气,相反十分有礼貌,还会赠送些许盘缠。

可他们一旦想要深入各地去看一看时,地方官员总会百般推脱,只想赶快请学生们离境。

官员的反应,并不难理解。

士子学生历来难搞,且打不得、骂不得,万一被他们在自己地盘上找到些许纰漏,搞不好就是一场风波。

坐镇安丰的宰相陈景安,于吏治一道,手腕极为强硬,谁不怕学生搞出事之后,被陈相罢官治罪?

八月十五,仲秋当日。

众学生抵达安丰,这座临时陪都规模不大,众人在城内闲逛时,途经一处不显眼门楼,才知此处竟是太上皇居住的皇城。

比起临安皇帝的居所,此处已不能用简朴来形容了,简直是寒酸。

出身官宦人家的钟炎不由感叹道:“啊呀,太上皇简朴至此,令人慨叹!沿途一路走来,处处桃源!今日见了太上皇的居所,方知这太平盛世缘何而来!太上皇圣君也!”

“.”

这话说的,似乎淮南盛景的一切功劳,都是太上皇造就的一般。

与晋王有师徒名分的关惠民等人忍不住斜乜钟炎一眼,不过事关太上皇,关惠民憋着没吭声。

却有一胆大的贫寒同窗,听不过去了,悠悠道:“钟公子怕是表错了情里头那位,若真有本事,能有丁未之祸?淮南盛景,功在晋王.”(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