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娘子,请息怒 > 第530章 报家仇 洗国耻,重现汉唐!

第530章 报家仇 洗国耻,重现汉唐!

七月初六,晨间一场急雨,为临安稍去暑意。

辰时中,位于朝天门内的三司衙门众官刚刚上值,照例泡上一杯茶,等待报纸送达。

和以往不同的是,今日众官三五成群凑在一起议论着什么,有人面露兴奋之色,有人却是将信将疑。

讨论半天,似乎也没能达成统一认识,许多人不由将目光看向三司判度支房.此处虽名义同属三司衙门,可对于经常到彼此值房串门的官员来说,这判度支房几乎是禁区,平日甚少互相走动。

只因此处主官柳长卿、贰官朱春,都是淮北人。

去年,大周在齐军威压之下,签署城下之盟《绍兴和议》,赔银八千万,分十五年支付,除了以税银为抵押外,柳长卿的判度支房便是负责监督临安朝缩减财政支出、筹集赔银的机构。

自去年他到任以来,不但停了大周所有宫殿营造工程、还裁汰了数万地方厢军、甚至小幅削减了官员俸禄

这般做,钱是省出来了,但朝中却是怨声载道,柳长卿自是不受欢迎。

可今日,各房官吏不但时不时往判度支房内张望一番,最后似忍不住了,将三司衙门内出了名的老好人左曹令史曹万德推举出来,前往判度支房来打探消息。

对于曹万德的到来,历来车马冷清的判度支房众人非常热情,柳长卿亲自招待。

“柳判事,外间传闻您乃晋王弟子,想必对淮北之事了若指掌吧。”

“呵呵,蒙家师不弃本官愚钝.早年间,本官确实拜在了晋王门下.”

柳长卿大大方方承认道。

陈初将他放在这个位置,就是为了彻底贯彻晋王的意志,但这种差事极易招致大周满朝的不满、厌恶,所以亮出他和晋王的关系,也是自保手段。

免得有些人挺而走险对他不利.晋王弟子的招牌,还是有几分威慑力的。

两人寒暄几句后,受了众多同僚所托的曹万德终于进入了正题,“柳判事,如今外间风传,晋王在大凌河畔一战歼灭完颜亮十万众,更有甚者,说晋王已进了黄龙府.此事到底是不是真的啊?”

柳长卿似乎早就知道曹万德此来就是为了弄清这个,却不急着作答,反而笑着反问道:“曹大人,以你之见,此事是否为真?”

曹万德斟酌一番,却道:“晋王麾下之勇,我等自是见识过。然金国纵横天下二三十载,猛将如云、兵强马壮.晋王组四国联军,兴许能稍占优势,但那完颜亮亦不是凡夫俗子,便是晋王胜,也不该胜的这么快吧”

这才是三司衙门一众官员存疑的地方淮北军在东京城下破金夏军、后又势如破竹直入临安城下,他们心中已认可了淮北军的战斗力。

但那金国能在二三十年搅得天下天翻地覆,靠的也是强军,此番大战,他们已无退路,双方该是针锋相对、旗鼓相当的一场恶战才是。

可晋王四月出兵,如今刚刚七月三个月能直接拿下黄龙府?

对于曹万德的疑惑,柳长卿并未正面回应,反而又问了一句,“曹大人,先不说此事真假,你希望晋王拿下黄龙府么?”

“.”

曹万德一愣,没想到柳长卿会这么问,随后面皮渐渐涨红,像是受了羞辱一般激动道:“柳大人这是何意!虽说齐周两国分属两朝,但十八年前的东京丁未大耻,是天下所有汉臣之恨!晋王若果真率军破了黄龙府,那便是为天下汉臣雪耻!我怎会不希望此事为真!”

“曹大人勿恼,我只是假设”

柳长卿的安抚没起到作用,反而让曹万德更生气了,“柳判事生于淮北,怎会懂我等心中之痛!如今满朝文武、临安万户百姓,半数乃丁未时东京沦陷后逃来的!老朽二弟一家一十五口,未及出逃,尽遭金人屠戮!

老朽上司,左曹司使钟大人其小女被金人所掳,十八年来音讯全无,生死不知。盐茶管事杜大人”

曹万德历数三司衙门中有亲人遭害的诸多同僚后,终道:“以往,我朝军力疲弱,复仇之念犹如井中月,只得长夜慨叹、暗自垂泪。但若有机会,谁人不盼着报了血海深仇、家仇国恨!你我虽各为其主,但我等亦是汉臣!”

曹万德情绪激动,唾沫都飞到了柳长卿的脸上柳长卿学识不显、出身低微,即使如今因晋王的关系成了五品官员,却在面对那些通过科举升上来的官员时,有些不自信。

可他的副手兼师弟朱春,却对曹万德完全没有这层顾虑只听他幽幽道:“曹大人,你朝不止‘以往军力疲弱’,便是如今依然如此。这回,攻破黄龙府,靠的是我老师运筹帷幄、我淮北将士三军用命!若没有我老师,您那复仇之念依旧只能是井中月,您依旧只能长夜慨叹、暗自垂泪.”

“.”

虽然朱春说的一点不错,但被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这般奚落,曹万德脸面极为挂不住。

可不待他再开口反驳,却猛地反应了过来‘这回,攻破黄龙府!’

晋王真的攻破金国帝京了?

曹万德张口想问,嘴唇却一阵哆嗦,竟没说出任何话来。

而就在此时,三司衙门左曹司使钟澈上值姗姗来迟,却在衙门口遇见了每日前来送报的报童,那报童将厚厚一沓报纸放在了门房处,又快速跑向了别处。

途经门房的钟澈习惯性的取了份报纸,走向值房的过程中大约扫了一眼,却见头条极为醒目的‘大捷’二字。

联系近来传闻,钟澈马上站在了原地,细细看了起来.‘晋王破黄龙,十八载恨今日得雪!’

约莫几十息后,肃穆的三司衙门内忽然响起一道不似人声的哭嚎。

“胜了,胜了啊.晋王打进了黄龙府胜了!”

三司衙门是何等重地,平日官员说话都不敢大声,这鬼嚎顿时引来无数人从值房内勾头打探。

却见,从三品大员、往日以性格沉稳喜怒不行于色著称的左曹司主事钟澈钟大人,疯了一般,手里挥舞着一张报纸,喊的声嘶力竭,脸上明明是笑容,却又泪流满面。

因他这番动静,更多人快速拿起报纸阅读起来,随后却也有更多人和钟大人一般发了疯。

有人痛哭、有人大笑,还有人面朝北方东京的方位,跪地磕了头,“父亲,晋王破了金国都城,父亲安息.”

肃穆三司衙门,顿时如同菜市场。

如此嘈杂,自然引起了主官三司使陈伯康的注意,当他看见众属下疯疯癫癫,不及发火,便听到了‘晋王破黄龙’的喊声。

陈伯康赶紧命人送来一份报纸。

和大多数仅看了标题的属下不同,陈伯康读的格外细致,自然也就看到了天策府官方的一系列后续安排

‘.所俘完颜亮、完颜胡舍、高桢等官员勋贵共三百一十八人,即日押付东京,腊月间问斩,以谢丁未之罪.特邀天下与众贼有仇怨者,亲来观刑’

‘大周显仁皇后韦氏阜昌九年薨于五国城,晋王特命以皇后礼制迁葬东京,不使皇后飘零异国,邀临安周帝前往东京祭拜’

‘亡于金国之皇子楷、皇女福仪等皇嗣十七人,随行汉臣百二十人有碑文可查者,皆迁葬归乡.家人可前认领遗骸、祭拜.’

‘另解救被掳男女四万余,姓名、户籍造册后,自七月初十起,分批于齐周二十一家报纸刊登,家人可前来相认。’

逐条细看后,陈伯康长出一口气。

只道,由此一回,陈初之望,天下已无人能出其右。

本已风雨飘摇的临安朝,地位就更尴尬了观刑、认亲,临安城内和金国有仇者、有家人失散者不知凡几。

晋王不但帮他们报了仇,还帮他找回了亲人,且迁葬了客死异乡的皇室、大臣。

若临安朝不管,腊月时不知会有多少跑去东京。

若要阻拦,根本没理由啊。

再者,显仁皇后乃临安圣上的嫡母,迁葬事大,按说柴崇绝对应该亲往祭拜,但他敢去么?

大周以孝道立国。

不去,便是不孝;去了,还能不能回来?

更关键的是,晋王帮大周皇家迁葬皇室,若周帝连面都不敢露,那到底谁才是天下正统?

陈伯康换位思考,若他是柴崇.此刻怕是又恼又惧。

恼的是,晋王直接将此事以报刊公之于众,柴崇进退两难。

惧的是,眼睁睁看着晋王逐渐蚕食大周声望,柴崇却束手无策。

陈伯康却不知,舆论一事的谋划,皆出于他那位同族小女之手。

来来回回翻看了两三遍商报头条,随后翻看起了第二版。

今日报纸,几乎都是关于北方战事的报道。

陈伯康马上又被第二版上的一则新闻吸引了注意力.关于向关外移民。

开篇,报道便将大众印象中的苦寒北地大肆夸奖了一通,什么‘棒打狍子瓢舀鱼,山鸡飞进铁锅里’,还有什么‘土地肥沃天下甲,插根筷子也能活’。

言语风格非常直白,一看就是为了吸引广大下层百姓。

陈伯康接着看下去,果然不出他所料,报道中说起天策府制定的新政:成年男子皆可报名,三口之家分地三十亩、五口之家分地五十亩,免税三年,还有十两安家费可领取

除此外,亦有针对商行富户的政策.千亩以上,可签订二十年承包合同,同样免税三年。

当地官府会提供安保、修路、掘井等配套服务,另有鹭留圩农垦会提供高产粮种、农业技术指导等等。

下方,是一系列政策细则。

陈伯康能明显感受到,陈初急于开发关外的迫切心情。

关于此事,两人早在多年前便有过一次详谈,当时陈初便讲过,江南人口过于稠密,若不能迁徙,这种结构性矛盾仅靠场坊根本解决不了。

不过,陈伯康对往关外迁民一事的看法并不乐观,一来华夏人讲究个故土难离,二来,他也有点不信关外果真那般好,如果关外真的像报纸说的那般,金人怎还会心心念念觊觎中原?

一时间,陈伯康竟有些想要亲自去关外看一看的冲动。

“呼~”

陈伯康吐出一口浊气,缓缓放下了报纸。

先不论第二版上的内容,单说攻克敌京后晋王的种种举措,已尽收天下民心。

院内,众官的表现已不能用弹冠相庆来形容。

也是啊,憋在胸口十八年的郁结,今朝尽散,除了感慨万千,便是生平难得快意。

陈伯康起身,隔窗望去,却见往日最不受欢迎的叛度支房,里里外外都被三司官员围了个水泄不通。

甚至还有其他相邻衙门内的官员,也在成群结队的跑进三司衙门,见到旁人,不管认识不认识,都要喜笑颜开的互相拱手,道一声,“恭喜!”

接着,便是问起‘晋王学生柳大人在何处办公?’

三司衙门乱糟糟的,相邻官衙也混乱一片,陈伯康甚至能听到遥远的朝天门外的嗡嗡之声。

可想而知,此刻城内是个甚景象。

确实,此刻的临安城犹如沸腾油锅。

似乎满城百姓,都涌上了街头,竟比新年时还要热闹一些。

率先发起响应的,便是临安大贾苗奎的淮货行全部货物五折出售,断货为止。

而最出风头的,却是城西留淮预备学堂的学生们。

留淮预备学堂,乃晋王出资、晋王为名誉山长,此学堂无束脩,管食宿。

从年初招生开始,便被贫寒学子们挤破了门。

因条件优渥,再加整个学堂内教谕、先生要么直接来自淮北,要么是亲近淮北的当地士人,导致学堂内的学生对淮北有种精神母国一般的迷恋和憧憬。

今日,陡闻晋王一战歼敌七万余、跃马敌京的消息,最开心、最荣耀的就是他们。

晨午巳时,兴奋难抑的千余学生身穿统一长衫校服,在顾云棠、薛仲益等年轻先生的带领下走上临安街头。

临安百姓也知留淮学堂和晋王的关系,自是不吝赞美,学生所到之处,尽是鲜花彩锦。

顾云棠等人兴奋之余,却觉冒领这份荣耀心中有愧,毕竟,在前线打仗的是晋王,而他们不过晋王名义上的学生,许多人连晋王的面都没见过。

于是,在潜意识的指引下,顾云棠又带着学生们去到了梅瑶小筑。

梅大家是齐人,又和晋王有绯.说起来,人家更有资格获得这份荣誉。

想到此处,顾云棠既替梅大家开心,却又有些止不住的心酸。

巳时二刻,千余人将梅瑶所居的巷子堵了个水泄不通。

梅瑶只得在二楼和露了一面,但吵吵嚷嚷的环境下,她说甚,下方也听不清。

底下不知谁先喊了一声,“报家仇、洗国耻,重现汉唐!”

这句话,仿佛替众学生急于宣泄的亢奋情绪找到了发泄口,不多时,一人高喊就变成了千人齐呼。

仅凭喊声,似仍不能完全表达他们的高昂心情,只见千余人每呼一声,便极有节奏向上挥舞一下拳头。

场面极度激情,喊声传遍全城

只是,重现汉唐这句有点不合适啊。

为他们报家仇、洗国恨的是晋王,若由他重现汉唐,那这大周的半壁江山也要归于一统!

不知是有意,还是无心,反正大伙嗷嗷的极有劲。

巷子外,负责维持秩序的衙役,只当没听懂.便是听懂了,又能怎样?

那梅大家,可是有过晋王专门赠词的待遇。

那热血学生,又都是留淮预备学堂的人,往大里说,都能自称一声晋王弟子。

咱在府衙当个差役,一个月就挣那一千多钱,犯得着拼命么?

你没看么,就连不远处的皇宫都静悄悄的,对这呼声装聋作哑。

就连皇上都怕晋王,咱们只是一个小小差人,怕晋王不丢人吧?(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