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 第678章 想穷都难

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第678章 想穷都难

作者:水下五米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2:33:45

夜已经很深了,王骁波依旧坐在台灯前,握笔,飞快地写着。

他的字不好,很潦草,但好歹每个字都能让人认出。李垠河坐在丈夫身边静静地看着,只见骁波头发蓬乱如狮子,竟给她一种彷佛在哪里见到过的感觉。

具体是在什么地方见到过呢?

对了,是巴尔扎克。

当年他们认识的时候都喜欢巴尔扎克,喜欢《人间喜剧》。扉页上,巴尔扎克的头发也是同样的乱,和骁波一样同样的丑。但这种丑却充满了攻击力,充满了力量。

巴尔扎克是法兰西狮子,也许,骁波也会成为一头狮子吧。

八十年代文学热潮中,最优秀的一代年轻人都投身写作,主要原因是为钱,稿费真的很高。

骁波无疑是这代人中最优秀的一个,同样的穷,同样地对未来满怀渴望。

最重要的是,骁波有强烈的倾述的**,他想写,他想告诉所有人自己心里的想法。

“也许,让在留在国内做职业作家是很好的选择,而现在又有这么一个机会,必须抓住了。”李垠河心想。

时间紧迫,很快到了九月中旬,李垠河和丈夫挥手告别,一个人去匹兹堡完成学业。

王骁波在送别妻子的时候,捏了捏别在衬衣口袋上的笔,现在的他一无所有,但有了钢笔,未来就有得选。

人生就好像开车,前面两条路,你不知道哪条路是正确的。

但无论怎么走,都有不一样的风景。

你只需猛踩油门,剩下的交给命运。

……

王骁波的写作速度很快,不片刻面前就积了一堆稿子。

这天,孙朝阳和刘新武还有大林出现在他的面前,时间距离华夏出版社确定出版《思维的乐趣》一书过去有一个月了,一九八六年冬天快要到来,屋里已经有点冷。

这个筒子楼里虽然装了暖气,但墙体薄,门窗四面漏风,人坐在里面凉飕飕的。

那时候的人们在家的时候都不关门的,所以,责任编辑大林带着孙朝阳和刘新武直接夺门而入。

王骁波和大林已经熟悉,但和孙朝阳、刘新武还是第一次见面。见到他们二人,不认识,面上带着惊讶,道:“大林,先别说话,我这里正写得入巷,等我弄完再聊,你和二位朋友自便。”

作家一进入写作状态,那是不能受半点打搅的。否则思路一断,灵感要想再找回来就难了。所有,人家在写稿子的时候你去捣乱,那就是触到逆鳞了。比如陆遥,直接就会骂人。

唯独史铁森,随便你跟他开玩笑,大不了把笔一扔:“你们真讨厌阿,算了,不写了不写了。”那时候,孙朝阳总会好奇地问:“你不怕停笔后思路接不上?”史铁森笑笑,说:“灵感就好像是女人的事业线,挤一挤总是有的。写作是快乐的事情,只要保持快乐的心态,什么时候都能写作。我跟陆遥不一样,那哥们儿写东西苦大仇深,跟谁较劲似的。”

说起史铁森,孙朝阳已经有一段时间没见着他。大史跑浙江去了,自从认识余华之后,他老哥就跟那个浙江老表打得火热。前番余华来京,直接把他杠上火车一路南行,又扛去看钱江潮。接下来打算继续扛着史铁森去舟山群岛拜观音。

史铁森和余华玩得不亦乐乎,已经背叛了孙朝阳的友谊。

孙朝阳也是第一次看到王骁波,目光中充满了好奇。对的,和照片上一样,这哥们儿标准的北方大汉,腰围胸围比大林还大一个尺码。长相也丑,在电影电视里扮演一个悍匪很上镜。难怪九十年代的时候,王骁波考了个b照,打算弄辆卡车当司机。九十年代车匪路霸肆虐,王骁波一脸剽悍,确实没人敢惹。

说起九十年代的车匪路霸,确实嚣张。当时国道上到处都是公安局树的标语,上书“抢劫警车是犯罪行为。”

当初砖瓦厂有位师兄拉了一车货去贵州,路遇匪徒,身上的钱被抢光了不说,连衣服裤子都被人脱了,大冬天的只剩一条内裤。回来的时候,过收费站,工作人员问他们要过路费。那师兄说,我都只挂一丝了,哪里还有钱?

收费站的人心善,扔了一件军大衣给他,这才让那师兄不至于冻死在半路上。

于是,三人就不说话了。

大林坐旁边抽烟,孙朝阳和刘新武则拿起王骁波的稿子读起来。

王骁波不愧是理工男,稿件整理得很有序,每部稿子都用曲别针分门别类别好。

在这一个月时间里,王骁波大约完成了十万字,有散文,有杂文,有短篇小说。

这速度在后世网络写手中也算是刚刚入门,但在八十年代已经是创作力爆炸,人形写字工具了。

从这点来看,王骁波生错了时代。如果他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网络文学时代,以他的想象力和手速,没准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网络玄幻小说作家。

孙朝阳拿起一叠,是短篇小说,页数不多,题目赫然是《红拂夜奔》,他眼皮子跳了一下,这可是王骁波代表作,短篇小说的精品。

这部小说后来跟《黄金时代》合在一起出了实体书,孙朝阳原本以为是九十年代的作品,没想到这么早就完成了。

他仔细地看起来,和自己前一世在书上读到的没多大区别,只是字句略有点差别,实体书的文字要凝练些。

看孙朝阳拿着稿子看得入迷,刘新武心中好奇,凑了过去,这一看,脑门就好像被人狠狠地打了一拳,嗡嗡乱响。

这是一本什么样的小说啊,想象力是如此瑰丽,思想内核却又是如此深刻。

《红拂夜奔》的故事分成现代和古代两条故事线。

现代故事线说的是一个叫王二的大学数学教授,他一直想证明菲尔马定理,虽然这个事情很无聊,但王二觉得很酷,又能够引起学校领导的注意。最后,王二证明了这个定理,成了学阀,在体制内的地位越来越高。他发现自己失去了自由思考的能力,成为一个非常无趣的人。

古代的故事线说的是唐朝李靖、虬髯客和红拂女。李靖是个伟大的科学家数学家、军事家,人生多姿多彩,又非常有趣,最后吸引了红拂女和他私奔。

但随着李靖成为朝廷大佬,又建设了长安城后,逐渐变成了一个行尸走肉式的寡淡无聊的老头。

曾经的白衣英杰,终有一天会变成自己讨厌的样子。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不片刻,小说稿看完,孙朝阳问:“老刘,怎么样,要不要,要的话就给你。”

刘新武已经被这种古今时空交错,双线叙事的写法震撼到。呆坐半天,才道:“朝阳,这部小说,别人看到的是反讽和荒诞的故事,在我眼中却是满满的才气。这种天才,别说放在麻袋里,就算放铁盒子中,也能轻易脱颖而出。”

孙朝阳不耐烦:“你就说发不发表吧.”

刘新武:“已经达到我社用刊标准,可以发。不过,这里……这里……这里的字句太拖沓,要润色一下……都是小问题,不要紧的。”

“佩服。”孙朝阳点头,刘新武刚才指出地方确实是手稿和实体书不同之处,这个老刘文学素养和眼光真好,不愧是《人民文学》的总编:“行,我做主,这个稿子就给你们《人民文学》了。”

说完话,孙朝阳又从稿子里翻出一篇:“这个也给你,发了吧。”

依旧是个短篇,刘新武看了依旧十分喜欢,他笑了笑:“你还买一搭一了。等会儿,我的小老乡,这是人王骁波的稿子,你又不是作者本人,怎么能够替人家作主呢?”

孙朝阳:“这他妈是《人民文学》啊,谁不想在上面发表作品?”

实际上,在另外一个世界,刘新武第一次读到王骁波的《黄金时代》时,就瞬间沉沦,是王二同志第一个狂热的粉丝。在王骁波接下来的创作生涯和个人生活中给予了不少帮助。可惜,当时的刘新武早在多年前就因为犯错误被免去《人民文学》总编,被舆论锤得满头是包,职业生涯受到重大打击。灰心丧气之余,索性去搞红楼梦研究,彻底退出文学界。

所以,王二同学的作品一直没能在主流文学刊物上发表过,直接走的是实体出版的路子。

实体出版的影响力终归是比不上刊物的。

八十年代的作家成名一般都是先在刊物上发表文章积累人气,等到出名后,再出版实体书。

即便已经成名多年,作品《人生》都被拍成电影的陆遥,《平凡的世界》第一部依旧选择先在《花城》刊载,要的就是那个影响力。

王二同学最倒霉的还是在九十年代选择成为职业作家,这就注定了他人生的悲剧。

在真实的历史上,一九八八年,王骁波陪李垠河完成美国的学业回国后。李垠河拜在费孝通先生门下读博士后,他则参加了工作。先是在北大社会学所当讲师。

那时候人们的工资都低,知识分子的收入尤其低,所谓搞导弹的比不上卖茶叶蛋的。

穷得实在抵不住,王骁波就跑中关村创业。他学的是理科,专业倒也对口,算是第一代码农,可惜创业失败,依旧穷苦潦倒。

这个时候,他才干起了职业作家,可是出版的小说通通卖不出去。

最困难的时候,甚至打算去当卡车司机。

卡车司机虽然累,但收入在当时算是相当不错的。

王二同学一辈子都穷,实在是有点惨。

那时候,刘新武和王骁波已经是最好的朋友了。试想,如果老刘九十年代还是人民文学总编,帮扶王二一把,在杂志上发他几篇作品,或许王骁波的命运又是另外一种样子吧。

刘新武听到孙朝阳这话,笑道:“孙朝阳,你要捆绑式销售,让我发王骁波两部小说,那我也要捆绑你一下,你也给我写一部短篇。”

孙朝阳摇头:“不写了,不写了,文章憎命达,我现在日子过得滋润,灵感全无,人也懒惰,让我提笔,真的是要老命了。”

刘新武不肯放过他,正要在劝,那边王骁波把笔一扔:“写不动了,休息,休息一下。”

他这才从小说的世界回过神来,迷惘地看着孙朝阳和刘新武,对大林说:“大林编辑,这两位是……”

大林:“介绍一下,这位是我社副社长孙三石,这位是人民文学总编刘新武。您的《思维的乐趣》是朝阳选的稿,刘总编也非常喜欢你的作品,想要认识你一下。”

王骁波愕然片刻,然后激动地握着二人的手:“刚才实在是对不起,我一写起稿子来就天不管地不管。”

孙三石是寻根小说鼻祖,青年作家的旗手,鲁迅奖得主。刘新武七十年代就已成名,现在更是新科茅盾奖得主。

中、青两代代表作家同时出现在自己家里,让他有种不真实的感觉。

王骁波整个人都是懵的。

等到他被三人拉进饭馆,喝了两杯酒,才醒过神来。

文人雅集,自然要谈文学。刘新武口才本就了得,不然后来也不会再央视《百家访谈》说得神采飞扬,其中很多观点竟是对了王骁波的胃口,顿时一见如故。

相比之下,今天的孙朝阳话倒是不多,谈话的内容也不是文学,只说了王骁波未来创作的路子该怎么走,作品怎么包装,怎么在社会上造成一定的影响。

王骁波内心对他只是感激,也不多说,端起酒杯:“孙社长,我敬你。”

“大家都是朋友,喊我朝阳就行。”孙朝阳按住他的手:“我喜欢你的作品,文学素养上我比不过新武,但在培养作家,做畅销书上面,我比他强。”

刘新武点头:“那是,《中国散文》在你刚接手的时候就是个三流杂志,现在已经是国内散文刊物中的旗帜之一,你的能力我是服的。相比较,我做《人民文学》的总编,还有点摸不到脑壳。”

“你谦虚。”孙朝阳正色对王骁波道:“好好写,我会给你资源让你红,过了今晚,你想穷都难。但我有一个条件。”

王骁波:“ 你说。”

孙朝阳:“戒酒,如果实在戒不了,就戒白酒,改喝红酒吧,王二同志,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王骁波虽然很奇怪孙朝阳为什么让自己戒白酒,但还是点头:“行,我以后喝红酒。”

他却不知道,在另外一个时空中,自己就是因为喝酒太多,在九十年代的时候突发心梗去世。

据说,王骁波在去世那天就喝了很多酒,到晚上的时候就犯了病,发出了两声惨叫。

第二天邻居发现情况不对的时候,人都凉了。

一代天才作家就此陨落。

孙朝阳指了指王骁波,对大林说:“盯紧他,如果让我发现骁波喝白酒,别怪我骂娘。天才是一把锋利的刀子,很容易折断,我们做编辑的要当好奶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