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 第476章 大刘来信

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第476章 大刘来信

作者:水下五米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2:33:45

其实《土拨鼠之日》要补进鲁奖的事孙朝阳之前就跟迟春早聊过,希望他到时候装没看见,直接放过去就是。至于小说质量,放心,绝对一流,唯一顾虑的就是怕有人扯那书是科幻小说,不符合规定。

他也把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概念跟老迟讲了讲。

老迟对这事倒不是很关心,他真的是看意识流小说不顺眼。这种玩意儿太邪性,自己以前所学的文学理论都被颠覆了,简直就是难以容忍。

什么意识流,连基本的故事都没有,啰里八嗦,跟说梦话一样,纯粹就是糊弄读者。国外的意识流小说就不说了,毕竟是开创,如《喧哗与骚动》《追忆逝水年华》《尤尼希斯》这样的作品,只能作为一种文学流派的标本而存在,供后世学者研究。

至于国内的意识流小说,有一部算一部,必然会被时间所淘汰——一部小说连故事都没有,他是小说吗,开玩笑嘛!

吴胜邦在大会上主推《女神》,迟春早就是看不顺眼,就是要杠。

倒不是配合他打套拳。

“就算他让我出国访问,我见了人该骂还得骂。”迟春早说:“吾爱老吴,吾更爱真理。”

孙朝阳:“得了吧,你老消停消停。”

鲁奖复活赛的事情且不说,《科幻海洋》七月号却是奇了,提前到六月底发行,上面开始连载着名作家孙三石的长篇科幻小说《球形闪电》。

一九八四年的天气很怪,早春的时候很冷,在四川,就算是四季如夏的攀枝花也下起了鹅毛大雪。要知道,那地方即便是三九天,气温也恒定在二十六度,真是古怪到家。

但到夏天,却热得有点凶,而且热得有点早。

连日艳阳天,中原大地笼罩在一片热浪中。

六月底是学生们最辛苦的日子,毕生要毕业考试,高三学生要准备下个月的高考,普通学生则要提起精神应付期末考试。

河南郑州,华北水利大学也跟蒸笼一样。

小小的学生宿舍塞进去八个人,且都是龙精虎猛,火力极壮的小伙子,更是热得难熬。

刘慈新正拿着一本厚如红砖的课本背书,背得脑瓜子嗡嗡的。

他是山西阳泉人,两年前考进了这所学院,学的是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专业。整天就是跟高碳钢低碳钢,弹性形变,塑性形变之类的概念打交道。‘

在这两年的学习期间,他也跟同学们去工厂实习过,发现实践和理论知识还是有些微的区别的。比如“淬火”这专业名词被老工人称做“战火。”当时他还很不理解,跟人争辩了半天。后来才知道,“淬火”太容易被人错听成“退火”,那可是要出大事故的。

刘慈新在班级学习成绩平平,甚至一不小心还会落到车尾。他认为自己资质只属平凡,对于未来也没有什么憧憬。反正顺利混到毕业证,回山西老家找个工作就成。现在国家包分配,大学一毕业就是国家干部,根本就不用费脑筋。

而且,老家那边也已经说好,娘子关火电站也愿意接收他,就是稍微远了点,但待遇还行。

当然,这毕业证也不是那么好混的,课程太多,难度也大。有《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机电学》《机械制图》《无线电原理》,还有让人一学就想死的《高等数学》。

刘慈新刚进大学的时候,学习成绩并不太理想,主要是他发现学校的图书馆太诱人了。整整两年他都泡在里面读一些乱七八糟的书,什么量子物理,什么《场》什么弦理论,引力潮汐、引力塌缩、黑洞、拉格朗日点、杨振宁、罗杰彭罗斯、爱因斯坦,还有《阁楼》,看得半懂不懂。但那些奇异的微观世界和宏观大宇宙却深深地迷住了他。

然后接连挂了几科,惨遭补考。

和他一起补考的一个同学两科不及格,肄业了,人生尽毁。看到同学父母哭成泪人的情形,刘慈新被震住,幡然悔悟,闲书也不读了,开始认真学习。

大学里充斥着各类神仙,他们宿舍中就有两位神人。一位个诗人和一个酒仙。

先说酒仙,这人是西部的牧民子弟,家里一百多头牛,喜欢喝酒,喝啤酒。每次喝完后,酒瓶子也不扔,放床下,一学期下来,床下几十个瓶子,满满草原的味道。倒是便宜了宿管阿姨,买了后可以添个菜。

诗人在报纸上发过几篇打油诗,一到大学就开始写诗给女同学,满篇都是“啊,我的女神。”“啊,我的雅典娜,我的海伦。”搞得女同学一看到他就绕路走。

期末考试了,诗人还不消停,抱着一本杂志看得入迷,口中还念念有词:“绝了,绝了,这是诗,史诗啊!”

天气热,刘慈新被他闹得心血浮躁,忍不住看了那书一眼,就扑哧一笑:“《科幻海洋》,科幻小说,跟诗可没有关系。”

“万物皆可为诗,诗不拘泥于形式,关键是你要写出诗意来。”诗人指着刊物开篇的长篇连载说:“这部作品在我心目中就是诗,可以媲美李白天姥山的作品,那瑰丽的想象是宇宙中最宏大的诗篇,慈新,你不是喜欢物理学吗,你应该读读,你必须读。”

刘慈新一看,《球形闪电》,作者孙三石。等等,这个孙三石不是写寻根文学的着名作家吗,他的暗算也很不错,什么时候写科幻小说了。

带着这份好奇,加上实在没有心思复习,他就拿起杂志读起来。

这一读竟然读到半夜,怎么也停不下来。

直到第二天头昏脑涨进入考场。

他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怎么做卷子的,心中悲叹:完了,要挂科,这个暑假日子不好过啊!

都怪孙三石写了这么一本精彩的小说,好气人!

带着巨大的不满,刘慈心提笔给杂志社写了一封不长的信。

信上说自己是大学的一名学生,正在读大二,学的是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专业。他不是文学爱好者,也不喜欢看小说诗歌散文什么的,但这部球形闪电却深深地吸引了他,以至于期末考试成绩也将一塌糊涂。

他不写作的,也不看什么文艺作品,自然也不是孙三石的崇拜者,这封信主要是想提出自己对这本小说的一点看法和不满。

小说很好看不假,作家的才情和想象力令人惊叹,但他如此浪费自己的灵感却让人忍无可忍。

你想啊,球形闪电中那么多新鲜的点子,比如“纳米材料”“液体地雷”“宏聚变“量子玫瑰”“个人电脑”“光盘”“信息高速公路”等,随便拿一个出来,都能写一部好作品,他偏偏要合在一部书里。

如此浪费自己的灵感,不可原谅。

以后别写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