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 第394章 家乡小吃

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第394章 家乡小吃

作者:水下五米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2:33:45

原来,八十年代四川女娃儿个头都不高,普遍都是一米五十几。没办法,西南F4的土着先天自然是比不上河北山东。二是营养不良,别看四川是粮食大省生猪大省,但人口实在太多,一平均下来,大伙儿连饭都吃不饱,更别说肉蛋奶优质蛋白质了。

不像二十一世纪,你随便找间中学往门口一站,出来的娃娃全是长人。

孙小小一米六四的身高,在同龄人当中还真有点鹤立鸡群的样子,足足高了杨月娥半个头。尤其是,女儿还纤纤细细的。这种姑娘在老家乡下属于肩不能挑,背不能磨的类型,将来对象都不好找。

如果换成两年前的孙小小,听妈妈说这种话,早就翻脸。不过她现在是大人了,也不生气,接过父亲身上的行李,道:“对对对,压矮一点,最好压到一米三以下买半票,那得省多钱啊。”

他们乘了三天三夜火车,一路都靠何情提前准备的点心零食解决一日三餐。下车后,杨月娥就建议去馆子吃点东西。但孙小小却道不饿,先忍一忍,她要留着肚子回老家吃豆腐脑,吃凉拌萝卜丝。

于是一家三口又换乘公交车去了新南门车站,坐上回家的长途客车。

在烂路上摇晃了几个小时,总算到了县城。

孙小小欢呼一声,直接领着父母扑进豆腐脑店,开始犒赏自己的五脏庙。

仁德县现在隶属于乐山地区,饮食习惯和嘉州雷同。乐山地区的豆腐脑和其他地方不同,有自己的特色。先是用黄豆粉和水拌匀在一口大锅里煮成糊糊,舀碗里后,再加上一勺嫩豆花,搁上辣椒油、花椒面。搁进去油炸花生米、酥豌豆,再倒上一笼粉蒸牛肉。最后抓一把葱花、香菜撒上面。

吃的时候,既有豆花的嫩滑,又有本地黄牛肉的浓郁香味,菜籽油炸花生米和豌豆的味道在嘴巴里炸开,香得无法用语言形容。

吃的时候还可以来一个牛肉肉夹馍,这已经不是小吃了,可以当正餐解决一顿饭的。

所以,后来乐山市和眉山市的人一看到网上的咸甜豆腐脑之争就觉得好笑,这有什么好争的,豆腐脑不应该是肉的吗?粉蒸牛肉才是正统。

杨月娥和孙永富以前是干体力活的,食量了得,而孙小小正是半大小子吃死老子的年龄,一碗豆腐脑一个肉夹馍自然抵不了事。于是,他们又去吃凉拌萝卜丝。

这种小吃做法简单,就是把萝卜切成丝,和上佐料之后,用筷子夹了,酿进干豆腐里,有点灯笼豆腐的意思。在酿进去的时候,老板还会兑进去一汤匙汁水。你吃的时候,一不小心汁水就会随着嘴角流下来。味道酸酸辣辣,很清爽,很解腻。

一家三口站在街边吃了半天,反把饥火给吃了出来。

但不要紧,一个挑着担子的小贩放出洪亮的叫声,一路吆喝过来:“鸡肉啊,鸡肉啊!”这是卖白宰鸡的。

八十年代中期的人还不富裕,一整只鸡可吃不起。但四川人爱吃,馋了怎么办呢?于是,就有小贩把鸡肉切成小块,用竹签串了沿街叫卖。

白宰鸡的佐料其实也就那些,但放进去了芝麻,而且还有白糖提味,白糖放得还特别多,因此,这种鸡肉是甜口的,很颠覆外省人对川菜只有麻辣的刻板印象。

对,这就是后来传说中的钵钵鸡的原型。

小贩会根据鸡肉部位不同,五分、一毛钱两毛钱一串不等。最贵的是鸡胸肉,最便宜的鸡肠。鸡肠五分钱一根,吃嘴里很脆爽,和吃海蜇皮的口感相似,却多了一分绵软,更入味。

“如果朝阳在就好了,他最喜欢吃肠子了。”杨月娥说:“八一年的时候朝阳刚拿了稿费,和我上街吃鸡肉,一个人吃五十根鸡肠子。那时候家里还穷,我越吃越冒火,这不是糟蹋钱吗?”

孙小小笑:“妈,你怎么还吃急眼了?”

杨月娥感慨:“生活变得真快啊,一年一个样。我记得小时候,就是六零年,全家都在挨饿。小小,你的外婆饿得腿都肿了,用手一按就是个坑。眼看着要死了。你外公一看这样下去不行啊,老太太如果死了,这家不就散了吗?一咬牙,卖了栋房子的木料,换了只老母鸡,这才把你外婆给救回来。”

孙小小:“妈妈,我想外婆了,想舅舅了,咱们早点回家,过几天就去看他们。”

孙永富:“没吃饱,我们再买几个锅盔。”

吃过鸡肉,三人又去买红糖锅盔,刚出炉实在太烫,孙永富糊了一手,感觉很不舒服,就在街边沟渠里洗手。沟渠里的水很清亮,里面长着水草,鱼是没有的,早被人逮光吃掉,但还是有不少小螃蟹在水底横行,看到人就躲石缝中去。水质很好,附近居民平时都在沟边淘米洗衣服。

孙永富正洗着手,那边有人喊:“老孙,杨月娥,啊,是你们,从北京回来了?”

孙永富抬头一看,正是机砖厂的一位工友。

工友看着孙小小,笑道:“大明星回来了,长这么高了。”

孙小小喊了一声叔叔好,工友又惊叹道普通话说得真好,杨月娥却郁闷道,小小不停蹿个子,看得让人心慌。

工友带来一个好消息,说是厂子里有一辆送砖的卡车等会儿要回厂,和进城的工人们约好了一时间一块儿回去,时间正好,咱们一起走吧。

于是,大家又做了一路,到地头,东风牌卡车和几个工人正等在那里。看到孙小小一家,同样喊,老孙杨月娥你们超北京回来了。大明星小小回来了,真高啊!

杨月娥更郁闷。

大伙儿上了车厢,就七嘴八舌问,孙小小,你在北京感觉如何,这次回家又有什么体会呀?

孙小小回答道,北京也就那样,不就是人多点房子多点,一到冬天草都不长,到处都是黄乎乎的。不像咱们四川,大冷天的还是一片翠绿,我这眼睛也舒服得多。

众人感慨,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还是家乡好。

是啊,对孙小小来说,家乡最好的地方是四季常绿。大杂院里的夜来香、玫瑰、凤仙花叶子都是翠翠的,除了没开花和以前完全一样。

院门口那棵泡桐依旧枝叶茂盛,只是当年和大哥一起种下的蓖麻已经好大一笼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