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 第393章 小雷音寺和回家

印刷厂是莽流原单位,一家大出版社的下属企业,大伙儿都是一个系统的,彼此都熟悉。

他这次来印刷厂是谈《文化苦旅》再版的事情。

所有的出版手续都已经办完,就差在印刷厂这里制版上流水线了。

第一版的《文化苦旅》因为是莽流下海第一次试水,经营策略上比较保守。首印数不多,纸张、装帧都很简陋,书页之间都没有用棉线装订性,直接抹上一层胶水了事。反正一句话:能省则省,省下的钱可不都装进我的腰包里了吗?

不过,渠道那边却有意见了,说,莽流你搞什么呀,读者反映说你的书拿手里翻上几次都脱页了,各大书店和书报摊点都不敢进货,怕坏了散了砸手里。而且,你这玩意儿做得太潦草,摆在书架上不出卖相。

反馈回来的意见莽流倒是虚心接受,头版首印的时候他不是没钱吗,自然一切从简。现在手头活泛,再版的时候倒是可以在质量上下下功夫。

况且,第一版的制版印了十万册书后已经不能用了。

这才有莽流坐到印刷厂办公室的缘由。

印刷厂厂长兼书记是他的熟人,彼此认识好些年了,倒没有过多的客套,直接谈事儿。

莽流说,《文化苦旅》再版他打算印四十万册,你用最好的材料,让技术最好的工人给我做,不差钱儿。

他拍了拍自己那口被钞票塞得鼓鼓囊囊的人造革提包,上面印着的“作家协会”字样分外醒目。

莽流说,封面要重新设计。以前那个封面太潦草,又是沙滩又是椰林,又是红日又是海鸥的,看起来碍眼,也不吸引人。

印刷厂厂子姓关,瓜佳尔氏的,据说和关麟征将军是同族,血缘关系还挨得比较近。

老关爱开玩笑,从架子上扯出一本书扔莽流面前:“照这样弄行不行?“

莽流一看,顿时心惊肉跳:“您这是在开玩笑吗?“

书是一部翻译小说,书名《假如明天来临》,作者西德尼谢尔顿。书的封面是一金发碧眼美女,心口厚实得如同黄牛的胸标。这也……太……

老关:“你就说这种封面他能不能畅销吧?”

莽流无语:“畅销肯定是畅销,但和《文化苦旅》内容不搭啊。”

老关:“哟,你说说什么地方不搭啊,我听听。”

莽流道,《文化苦旅》是一本文人书,写的是祖国的大好河山美景盛况,写的是古典文化,人文风貌,面对的读者是知识青年,弄这么一个美女上封面,还穿游泳衣,这不是往外撵人吗?

老关:“呵呵,你还真把自己当孙三石当大作家了?莽流,在商言商,怎么赚钱怎么弄就是了。”

莽流听出他语气不对:“老关,咱们认识好多年了,有话你直说,别藏着掖着。”

老关:“你这本《文化苦旅》再版的事情,要不咱们等等。”

“等等,等多久?”

“等几个月吧。”老关:“如果你实在等不了,换家印刷厂也可以。”

“等几个月,开玩笑吗?”莽流叫起来:“换印刷厂,那是换得了的吗,别家厂子可认不得我莽流是谁?”

现在全国各地的印刷厂是多,还有不少街办的小厂子。不过,计划经济时代,你可不能乱印印刷品。小厂印的不外是学生的作业本、办公用品什么的。国家正式出版物印刷需要资质,管得也非常严格。而且,现在的大印刷厂和出版社什么的,都隶属于同一个文化机构,比如出版社图书公司什么的。莽流也只搞得定他所在的系统的印刷厂,出去了,谁认识他呀?

况且,印刷厂那边是吃大锅饭的,干多干少都拿一样的钱。如果乱印了不合法的东西,那是要吃牢饭的。

老关看他不住嚷嚷,这才从抽屉里掏出一份文件递给莽流,说:“鲁迅文学奖的事情你听说了吗?”

莽流一边翻看文件,一边回答:“听说了,各作协出版社杂志社正在申报,怎么了?”

老关:“孙三石,我不是说你,嗨,你也改名孙三石了,这他妈什么小雷音寺啊!就是着名作家孙三石的作品也被推荐选送上去参评了。”

莽流心中一紧:“送的什么作品?”

老关:“四川作协和《青年作家》选送的自然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短篇小说《棋王》。这部小说是寻根文学的标志性作品,获奖应该不在话下。不然,人心不服。”

莽流点头:“对对对。”

老关:“但说来也巧,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那边竟然也申报了孙三石的一本书,您猜猜看,他们送的是哪本书呀?”

莽流头皮有点麻:“哪本?”

老关指了指文件上的一行字:“是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新出的散文集《文化苦旅》,你今天来也要再版《文化苦旅》,这不是巧了吗?”

莽流突然愤怒:“孙三石明明有一部小说可以参评论,现在又送上去一部散文集,他什么意思,难道还想拿两个茅盾奖?热衷名利热衷成这样,也不怕天下人笑话?岂有此理,行径恶劣,脸都不要了!”

他气愤得脸都红成了猴子屁股。

老关似笑非笑看着他,突然道:“李鬼还谴责起李逵了,新鲜。莽流,正因为这个原因,你这本书放一放,我是不会印的。”

莽流:“啥玩意儿?”

老关:“明说了吧,假如孙朝阳的《文化苦旅》拿了鲁迅文学奖,我厂印了一本假书,还不被读者骂死。这个责任,我老关承担不起。”

莽流大怒:“老关,你这可不够朋友了。”

莽流和老关熟悉,为印书的事情和他勾兑过很多次,过年的时候还送了大红包。现在老关是糖衣吃下,炮弹原路奉还,做人可不带这样的。

老关怕他闹,忙低声安抚:“莽流,我这样做也是对你好。”

“我可没觉得。”

“莽流,你想啊,孙朝阳现在多大名气啊,如果他的《文化苦旅》再拿个鲁迅文学奖,可谓是一举成名天下知道。到时候,你冒名出书的事情一旦翻出来,那不坏菜了吗,以后还怎么在圈儿里混?所以这事得慎重,得等。”

莽流:“得等,等什么?”

看他问,老关道:“等鲁迅文学奖结果出来再说吧,《棋王》是孙三石成名作,也是代表作,获奖肯定是必然的。但一个人不可能拿两个奖,他的《文化苦旅》也送评了。评委综合考虑后,大概会把《文化苦旅》给刷下去。到时候你再印二版也不迟。如果最后的结果是《文化苦旅》获奖,那就算了,影响太大,咱们也不敢再冒名了。反正也就是几个月的事情,你别急。”

这是执重之言,但莽流却不乐意,几个月不赚钱,损失多大啊。顿时急眼,又开始嚷嚷。

老关也烦了:“就这样,反正我不印,爱谁谁。我还有工作要忙,你另外想办法吧。”便拂袖而去。

莽流心中不住痛骂:老关你这个不要脸的,得了我那么多好处,最后不办事,不就怕担责,丢了你的乌纱帽吗?孙朝阳你也是个不要脸的,你送《棋王》去参选就行了,反正稳拿一个奖项,为什么还送《文化苦旅》,你是什么好处都要占尽吗?

没有了关屠户,还吃带毛猪?

天底下又不是只有你一家印刷厂,我不能找其他人吗?不管怎么样,反正得去碰碰运气。

骂了半天,他才起身气冲冲走了。

接下来几天,莽流不死心,又联系了京城和河北的几家大印刷厂,结果要么是不对外,要么说你这《文化苦旅》是假的,我们也是大出版公司,丢不起这个人,快走快走,不然我要找公安了。

后来,他这么一折腾,就是几个月过去,他只能祈祷孙朝阳的《文化苦旅》千万别拿奖,千万别拿奖。这却是后话。

话说前头,孙永富杨月娥和孙小小大年初四乘火车,经过三天三夜之后,总算是到了成都火车北站。

时间已经是一九八四年二月八日上午。孙小小三月一号才报名,可以在老家呆个二十来天。

火车北站外面好多人,人流量比起孙小小当初离家区北京读书时多了好多。街景没什么变化,但商业却繁荣了许多,城市的更加活力四射。

当年的她向往的新的生活,头也不回地进站,竟忽略了父亲眼睛里的泪水。现在回想起来,真是不懂事。

孙永富坐了三天火车,腰又出了问题,疼得直不起来。孙小小急忙把父亲身上的行李接过来:“我来我来,爸,你好些了吗?”

孙永富:“我没事,你一个娃娃正在长身体,驼不得重东西,不然要被压矮了。”

孙朝阳一向重视妹妹的身高和牙齿,每次看到孙小小都提醒她多吃点,吃完记得刷牙。

在大量的优质蛋白的补充下,孙小妹不停蹿个子,如今已达一米六四。虽然比起北方的女同学来说不算什么,但在四川也算是超过女孩子平均线,勉强够着美人儿的身高标准。

男长二十慢悠悠,女长十八老树兜。姑娘一满十八岁,基本上就停止生长了,孙小小现在高二,还可以再争取一下。

杨月娥叫道:“娃儿就是拿来用的,懒妈才有勤快儿。小小现在高成这样,像话吗,看了就让人心慌,要我说,压矮一点才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