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 第392章 文化自信

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第392章 文化自信

作者:水下五米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2:33:45

看迟春早陷入沉思,孙朝阳提醒道:“沈从汶先生虽然是大家,但在如今主流文学界中只能算是一流,而非超一流的大师。他的学术地位主要来自考古和历史研究,是一位标准的学者。文学界提起沈从汶,提得最多的是他的湘西系列,是湖南的山水人文。”

迟春早:“你的意思是给沈从汶打上乡土文学的标签?”

“如果研究课题从这方面入手搞,那也太容易了。”孙朝阳不以为然:“现在的中国还是农业国家,城市居民向上数两三代,都是农民。文学界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乡土文学。鲁迅先生的《闰土》,茅盾的乡村三部曲是乡村题材吧,巴金的小说中不也有大量的乡土题材。就连现在的小说,写农村的也实在多太多。文学理论界中这样的课题不胜枚举,你再弄,也弄不出什么新鲜的花样。”

迟春早:“有道理,朝阳你继续说下去。”

孙朝阳:“你现在所占的起首不过是国内研究沈从汶先生的第一人,如果用老一套方法入手要想在学术界引起轰动其实挺难的。”

他停了停,发问:“老迟,你们文学理论界现在最流行的研究课题是什么?”

迟春早:“比较文学。”

“对,比较文学,你也是国内最早进入这一理论的文学理论家。因为开始得早,你现在的学术地位大多也是从此而来。”孙朝阳:“所谓比较文学,就是把中西方同一时期的文学作品进行横向比较,找出他们的共同点和找出人类普适的情感和精神。既然中西方可以拿来比较,我们为什么不能把沈从汶和与他同时代的作家放一起,也来个比较文学?本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作家虽然也写农村,写故乡,但更向往的是西式的城市生活,在精神上其实是逃离的。而沈从汶则是是回归,是对古早中国之信仰,保持着谦恭和虔诚的态度。”

迟春早手上的烟头再一次落到地上,顿了顿,突然拍案而起来:“朝阳,我明白了,我明白了。”

孙朝阳:“老迟你明白了什么?”

迟春早又点了一支烟,激动地在办公室里转圈:“沈从文的短篇小说,如《萧萧》《丈夫》,和他的湘西散文系列,与同时代的小说家的作品笔下的三十年代中国社会比较。首先,大家写的都是苦难的乡村,从闰土到祥林嫂,到茅盾先生的《春蚕》,都是写农村的破产,到《生死场》更是惨绝人寰。乡村的苦难,是三十年代文学的大背景。其次,城市虽然看起来很繁华,但一样充满了危机,茅盾先生的《子夜》,甚至张乐平先生的漫画《三毛流浪记》,上海都是建立在普遍贫困的,如同地狱一样的社会上的天堂。第三,城市和乡村的家庭结构其实都是相同的,都是封建伦理结构。主流作家巴金、曹禺都对传统文化困境提出挑战。所以城乡困境时新旧文化,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归纳成一句话,就是城市比乡村进步,西方比中国更开化。但沈先生的写作思想和当时的主流却是相反的。”

他彷佛围绕着一个看不见的轴心在办公室里转来转去:“……沈从汶在他的系列作品中,把落伍、潮流这样的名词,偷偷转换成边城、乡下等空间概念……”

“在先生看来,《子夜》过后是《日出》,旧的社会秩序衰落毫无悬念。但乡土人伦秩序仍然美好,能不能存在下去,却是一件很严峻的问题。”

“他的这一思考,其实也时如今寻根文学的的起源。朝阳,我说得对不对?”

孙朝阳点了点头:“这就是沈从汶做作品的反现代性,怎么样,这个课题大吧?“

他站起身来:“我是后辈,最尊重茅盾鲁迅先生等先贤,在他们看来,所有的传统都应该打破,这样社会才能进步。但是,我觉得,传统大部分还是好的,需要继承的,我们要有文化自信。沈从汶先生当年或许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他对乡土的传统的中国却是充满了留恋和热爱,这才创造出湘西这个田园牧歌似的世界。”

迟春早;“朝阳,你这一点我就通了。借用一下你的纸笔和办公室,我想从现在就开始。”

说罢,直接霸占了孙朝阳的办公桌,铺开了稿子就开始写起了稿子。这一写就写到下班时间,还没有想走的意思。

孙朝阳不好打搅他,就拿了一把饭菜票给老丁,让他等会儿给迟教授送饭。

迟春早写了些稿子后,夜里才回了家。接下来几日,他都泡在图书馆里把沈从汶的作品通读了一遍,查了相关资料。这一查才发现,国内对于沈从汶的研究还是一片空白,自己还真成第一人了。

这令迟教授很振奋,连续工作了好几天,把双目都熬成了兔子,总算拿出了几篇过得去的论文,又申报了新课题。反馈回来的信息是,上面对他的研究方向很感兴趣。

等待迟春早的就是大笔经费和相应的学术地位。

迟春早的忙碌按下不表,且说莽流年前靠着冒名的《文化苦旅》赚到不少钱,挖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这个春节过得特别痛快。

以前的他虽然学历不错,可就职的文化机构最不缺的就是高学历人才,别看大家都是受人尊重的知识分子,但生活条件其实都不太好。每天骑自行车或者挤公共汽车上班,每月拿三十来块钱工资,住筒子楼,一星期吃一回肉,这日子过得忒没滋味了。

莽流就动了心思要改善一下。

恰好国家改革开放,他就挂了单位的牌子,弄起了小出版社,出了这本书,赚得盆满钵满。

现在的他顿顿有肉,三五烟抽着、茅台酒喝着,摩托车骑着,这才活出点意思来。

心中道:这人还是得有钱,有钱才有一切。至于道德品质五讲四美三热爱什么的,就是个屁。

这才是,赚钱一念起,刹那天地宽。

此刻的他正坐在印刷厂里和朋友谈笑风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