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 第154章 亲爱的室友

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第154章 亲爱的室友

作者:水下五米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2:33:45

作家孙三石隔壁座位的作家李存保是个锯嘴葫芦,坐他旁边实在无趣。

加上孙朝阳对蒋大卫上次在前线慰问演出的事情很好奇,就把位置换到他身边,缠着蒋同志问他那次是怎么演出的,看到鬼子没有?

蒋大卫也是个健谈的人,回答说,他去演出的时候,大规模战役已经结束,只剩冷枪冷炮对峙,敌人是什么样子确实没看到。而且,演出之前,战士们先用火炮把敌人的阵地犁过一遍,还是很安全的。

当然,演出那天还是有流弹射来,但也顾不得那么多。

上了前线,所有人都是战士,你的表演你的歌声就是武器,你就得跟敌人干。

孙朝阳笑道,你是歌唱家,可以唱歌,我是作家,难道现场给战士们写篇文章。要不,我给大伙儿说个故事?

蒋大为哈哈大笑,道,说个故事也好啊,战士们最喜欢听故事了……您等会儿,你这不是抢了马季、冯巩他们相声演员的生意吗?

这个时候,一直沉默不语的李存保道:“这次中协让我们下基层是采风采访,不用表演节目的,到处走走看看就行。”

孙朝阳又问蒋大为这次还有什么歌唱家和电影明星来慰问演出,他想去追个星。

蒋大卫说他也不清楚,反正通知来就来吧,服从组织安排,坚决执行任务。

正在这个时候,飞机遇到气流,剧烈颠簸,众人仿佛坐在一艘行驶在暴风雨中的小船上。机体无一不响,感觉随时都会散架。安徽黄梅戏戏剧团的演员们一片惊叫声。

孙朝阳心中一紧,忍不住问有降落伞没有。李存保又插嘴说没有,就算有,不经过长期训练的普通人跳伞等于自杀。说完话,他就把眼睛闭上了。

孙朝阳苦笑,忍不住道:“我朝养士三十年,仗节死义就在今朝。”

蒋老师:“朝阳你真幽默。”

从北京飞云南原本要五个半小时,但今天的飞行员技术过硬,竟三个半小时就到了。

飞机降落的时候依旧简单粗暴,把黄梅戏团那位老人家都颠吐了。

飞机滑行靠港,大家发出阵阵欢呼,同时向飞行员同志鼓掌。

孙朝阳他们降落的是一座军用机场,那里已经停了一辆大巴车来接,很快把众人送进一所市区的宾馆。

这里是文山州,距离前线有八十公里,市井繁华,好像看不到半点战争气息,但在深夜里还是能清晰地听到远方的炮声。

所有来前线慰问演出的文艺工作者会先在这里休整一夜,第二天起床后则分流去不同单位。

夜已经很深了,大伙儿都累眼皮子打架,进宾馆后,都显得有点狼狈。

这样不行啊,这种士气怎么上得了前线?

孙朝阳眼珠子一转,指着宾馆大堂墙壁上挂的书法作品道:“蒋老师,李存保同志,那字写得真好啊,不知道是哪个大书法家的作品?”

李存保看了看落款:“启功先生写的。”

宾馆服务员说,确实启功的真迹,他上次来前线慰问的时候留下的墨宝。

孙朝阳感叹:“写得真好啊,存保,你看,这四个字‘妇女之宝’当真是银钩铁画,力透纸面。”

黄梅戏戏剧团那个小姑娘好奇:“朝阳哥哥,书法家为什么要写妇女之宝四个字?”

孙朝阳:“妇女能顶半边天,妇女是国家的最宝贵的财富。”

小姑娘:“哦,朝阳哥哥你好有学问。”

众人都是一脸奇怪的表情,那位老人很无奈,对小姑娘说:“孙作家在跟你开玩笑呢!”

李存保忍无可忍:“你这样开玩笑不合适,孙朝阳同志,我对你有意见。”

孙朝阳本来只是打算说开个玩笑活跃下气氛,给大家提提神,没想到李存保是如此严肃的一个人,顿时有点尴尬。

更尴尬的是,李存保当天晚上还跟他住一个房间,搞不好采风期间都要和他朝夕相处,这有点郁闷啊!

李存保是标准的军人作风,站如松坐如钟走如风,卫生间的杯子牙刷牙膏和毛巾的摆放都整整齐齐。而孙朝阳则非常散漫,到地头把鞋一磕就踢到一边,整个人直接倒床上去,引得李同志不住皱眉。

出去吃饭的时候,老李时刻保持和孙朝阳并排行走的姿势,说是要两人成列三人成行。

第二天早上起床,也要将被子叠成豆腐块。

孙朝阳跟他在一起,身体时刻都是绷紧的,非常不自在。

一大早,蒋大卫和黄梅戏戏剧团的人已经分别乘不同的车走了,孙朝阳和李存保则要晚一些。

孙朝阳这次来南疆属于是被中协的几个小领导给暗算了,来得匆忙,落地两眼一抹黑。他打听了半天才知道,这次来前线采风为期一周,时间有点长。

他不敢耽搁,忙跑去邮局给父母发了个电报,说自己正在前线采风,搞不好还要到第一线,有同志们在很安全。二妹读书的事情已经办好,现在因为没时间回家,所有手续只能请父母去弄,尽快办好,不要耽误了小小的学业……云云。

因为事儿实在太多,电报也长。

这年代的电报按字算钱,都非常简短,比如“母病速归”“回家相亲”“寄十元钱。”

孙朝阳一口气念了几十个字,感觉有点不好意思。邮局工作人员是位姑娘,见他这种表情,反安慰道:“同志你是来前线的吧,咱们这里要上前线的战士们发电报回家,都长。”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能够让父母妻儿知道自己现在一切都好,花再多的钱也值得。

邮局里还有不少最可爱的人,要么是来寄信的,要么是在打电话的。

八十年代的长途电话打起来很烦琐,需要等。

其中一位军官模样的人拨了号后,已经在那里等了三个小时了。

忽然,有卫兵进来喊:“首长,紧急集合。”

军官霍一声站起来,大步朝外走去。

后面有邮局工作人员喊:“同志,电话通了,通了。”军官也不回头,只喊:“来不及了。”

孙朝阳抢过电话,大声喊:“首长有紧急任务出发了,军令如山。他让我跟您老人家说一句,儿子要去报国了,请你不要挂念,永远爱你。”

说着,眼圈竟然一红,声音也哽咽了。

军官回头看了孙朝阳一眼,点了点头,眼圈也红了。

中午的时候,终于等到了一辆东风牌大卡车,孙朝阳和李存保在路上摇晃了四个小时,终于到了地头。二人在路上,依旧不怎么说话,很闷。

前线的条件很艰苦,都是行军帐篷和土坯房。

来的作家们都是各地和各行业作协选送来的青年作家,但其中还是有个年龄大的。

年纪大的那位同志大约五十来岁,是众人的头儿,临时负责。

他看到孙朝阳就用浓重的吴俣软语喊:“孙三石,朝阳同志,小老乡,果然是你。”

孙朝阳愕然:“请问您是?”

那人笑着捶了他肩膀一拳:“我叫王火,你小子最近名气挺大的呀!”

孙朝阳:“坏名声吧。”

王火:“知道就好,你跟存保一起的啊,好好好,存保也是我最喜欢的军旅作家。等会儿关照你们一下,让你们睡一屋。”

就这样,孙朝阳和李存保又成了室友。

朝阳同志生性活泼,不太喜欢老李的闷头闷脑,想要提出换个房间吧,却不好意思开口。

李存保进土坯房后照例把东西收拾得整整齐齐,把被子叠成豆腐块,照例一语不发,搞得孙朝阳好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