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 第134章 回老家了

1981,文豪从返城知青开始 第134章 回老家了

作者:水下五米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2:33:45

蒋见生进军音乐发行的事情下来后他又跟孙朝阳谈过一次,老蒋之所以有这个想法,主要是手中掌握着一个完善的销售渠道。八十年代初,录音机已经早电视机一步普及到千家万户,毕竟相比地动辄就要花掉一个家庭一年积蓄的电视机,买一台录音机咬咬牙还是能上的。

你现在只要走出门,满大街都是喇叭裤大鬓角提着录音机招摇过市的青年。

不同于电视机一次购买,终生享用,录音机买回家你还得买磁带。市面上出了新专辑,有什么歌流行,你得买吧,后续的投入算起来挺多的,也会为音乐公司带来滚滚财源。

那年头,磁带的销售主要走新华书店专柜和书报亭,而蒋见生因为杂志发行的事情已经建立了一个完善的渠道,渠道为王嘛。

只是他对影音圈一无所知,也不知道该怎么选歌选歌星,这个只能拜托孙朝阳了。

孙朝阳对这事倒有兴趣,但他现在的时间很紧,妹妹要中考,自己要转干,作协那边要入会,都需要回四川呆一段时间。而且,他的全部注意力都放在未来的《济公》播出的事情上,实在抽不出其他精力。

蒋见生说也不急,今年就这样吧,一切都得等明年开春再说,他也要了解一下国家相关政策,让孙朝阳先把个人的事务处理好了再说。

事情先说到这里,孙朝阳就开始埋头赶稿,以便腾出时间来。不半月,就赶了十二万字,堪堪够未来两月连载之用。

孙小小前一段时间拍戏耽搁了很时间,回校后疯狂补课,每天都是写不完的作业,严重睡眠不足,人也瘦了一圈。

孙朝阳担心,每天拉着卷尺量妹妹的身高。还好,长了两厘米,花了那么多钱,吃了那么多肉蛋奶,终于看到些成果了。

孙小小对大哥这一举动烦得要命,如果换成以前,早就跳脚叫起来。但现在的她却只是抿嘴笑笑,然后无奈地摆头:“哥,你这是在做什么呀,我以后又不当演员,对外形不太在意的。”

小丫头去苏州走了一趟,回来之后忽然一改以前毛毛躁躁的性格,变得文静起来。呃,好像是个大人了。

女孩子嘛,成长其实就是一瞬间的事情。

孙朝阳:“瞎说,当不当演员你也得注重外表。小小,你以后真不当演员了,那就长大了想做什么呀?”

孙小小想了想,回答说;“哥,如果说我以后想当科学家你会不会笑。我最近看了本书,《小灵通漫游未来》,真好的,未来的世界真好的。里面有一种电视电话,通话两人无论隔着千山万水,只要一接通电话,两人就能从电视里看到对面的样子。多么有意义啊,我以后也要发明这种电视电话,想爸爸妈妈的时候,就给他们打一个。那样,我们就可以看到彼此正在做什么了,比如爸爸正在搬砖,妈妈正在做饭,而我,他们的女儿正在拿着笔写作业。”

孙朝阳乐了,这不就是二十一世纪的智能手机吗,孙小小你这理想很遥遥领先。

“以后的事情还早着呢,当科学家和当演员并不冲突,就好象你现在既是中学生也去苏州拍电影一样。就现在而言,你还是抓紧时间复习功课,争取考个好成绩。”他笑着问:“二妹,是不是想爸爸妈妈了?”

孙小小:“想了,我昨天还梦见他们。”

“别急,很快我们就会回家了。”孙朝阳好奇地问:“小小,你梦见爸爸妈妈什么了?”

孙小小:“哥,我说了你不许生气啊,昨天晚上我梦见爸爸揍你,说你不听话,杀千刀的。他呀,提着棍子跟着你追,你吓坏了,都躲进院里玫瑰花丛里。”

孙朝阳脸上的笑容僵着,气急败坏叫道:“不回去了,我不回四川了。”

不回去肯定是不行的,老妈来信了问什么时候回家,孙朝阳和孙小小各自回了一封信,说自己一切都好,又说了什么什么时候到仁德县参加毕业考试。

过不了几日,一封电报交到孙朝阳手上,是老爹孙永富的。电报上写着:把电视机带回家,打死你这个败家子!

电报按字算钱,能少写一个字是一个字,孙老爹勤俭节约了一辈子,这次竟然肯浪费钱说“打死你这个败家子”可见其气愤到何等程度。三四百块一部的电视机是普通人一年的收入,就用来买个戏匣子?贪图享乐,不当人子。

孙朝阳心中一寒,大叫:“孙小小,你是不是跟妈说了咱们买电视机的事情,干嘛啊?”

时间过得飞快,七月一号,陈凯哥完成所有拍摄回了北京,又和孙朝阳聚了一次。在孙朝阳交了剩余剧本的那段日子,小陈导演就好像疯了一样,以一星期一集的速度拍摄。剧组的演员来来去去换了几茬,都是老陈利用人脉从其他单位请来的优秀演员。

电视连续剧《济南》全部六集的拍摄已经圆满结束,陈凯哥拍一集就给北京送一集,老陈收到一集就剪辑一集。如今已经全部剪完,送去审核,估计近日就能在中央电视台首播。

孙朝阳狠狠吃了一惊:“这么快?”

陈凯哥从头到尾操作了这一部剧,自信心爆棚,人也膨胀起来,笑道:“全国人民都在学习深圳精神,那么什么是深圳精神。我个人认为就是一个快字,什么都得快。深圳那边建大厦,一天修一层。如果放在内地,一个月能建一层就算是不错的了。咱们儿影厂一栋家属楼修尼马了两年都还没有封顶。害我现在还跟父母住一块儿,挺不方便的。”

孙朝阳问他下一步有什么打算,陈凯哥说他父亲给他弄了个剧本,是西影厂合作的革命历史题材,他下来会去西安还有延安、榆林走走,采采风体验体验生活,做做准备。对了,西影那边有个老哥们儿也是以前的同学谋子,我邀请他到时候一起干。如果一切顺利,明年就会开机。

说到最后,他感慨道:“朝阳,很感谢你前段时间对我的帮助,让我确定了信心。知道吗,我都三十岁了,一直没有拍过戏。很多东西,要真正上手才知道该怎么去做,怎么才能做得好。我学的是导演,导一部大电影是我的理想,希望能够成功。”

孙朝阳知道陈凯哥要去拍他的成名作《黄土地》,就肯定地说:“能成功的,不但能成功,而且是极大的成功。”

陈凯哥还是有点担忧的样子。

孙朝阳:“好了,别愁眉苦脸,实在不行,你让游老师给你做个法师,他是大德高僧,说不定一念经,满天神佛都会保佑你。”

陈凯哥心动:“唯物主义者不讲这个,但求个心安也是好的。”

进入七月来,北京热得厉害,但这种干热还好,可以忍受,四川的闷热才是真正的痛苦。也到了回去的时候,孙朝阳和蒋见生作别,说把四合院还给他。

老蒋倒是不在乎,说他一口气交了两年房租,孙朝阳不住钱也退不回来,就先留在那里。虽然你的借调时间已经结束,要回原单位报到。但咱们说好弄音乐公司,你肯定还会回来,到时候再找房子太麻烦。

孙朝阳苦恼,说,我这次回家要转为国家干部,组织关系不好弄。

老蒋也头疼,道,再琢磨琢磨,总归能想出法子。

孙朝阳来京城几个月乱七八糟买了不少东西,自然没办法都带回老家,只能先放北京。但是,他看着放在柜子上的电视机却头大如斗。从北京到成都,火车要走三天三夜,带着个个乌龟壳子,烦得要命。

老头子有命,不得不执行,孙朝阳只得将电视机裹棉被中,五花大绑了,郁闷地背上火车。

“呜——”火车前行。

孙小小对着窗户朝外面喊:“再见,再见,再见北京!”

“会再见的。”孙朝阳说:“一个半月,我们就回来。”

三天之后,兄妹俩背着行李,风尘仆仆从成都火车北站出来,但他们却别没急着回仁德县,而是在人民南路的锦江宾馆住下,打算在这里耽搁几天。

孙朝阳要办入会手续,还得见几位老朋友老前辈。

孙同志的四川作协会员资格在周克勤、牛沙河和肖轻云的推荐下终于落实,本子也先一步寄到他手上。

看到手中的红本本,和上面的照片,孙朝阳倒是欢喜。这个证其实也没有什么用处,不但不发工资,每年还得交两块钱会费。但至少得到了官方承认,算是找到了组织。不然以后在外面走动,别人介绍说这位是孙三石孙作家,你拿不出本本,说话未免不那么硬气。

而且,以后自己如果要从事文化行业,报材料的时候也需要用到这个证。

孙朝阳来得不巧,牛沙河先生出差了,叶延兵去参加笔会,肖轻云则去党校封闭式学习,只周克勤在。

老周今年大丰收,小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锁定首届茅盾文学奖,改编的同名电影拿了金鸡奖最佳女主角,虽然这事说起来挺尴尬的。

四川文化战线考虑到周克勤在文化事业上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调他到省文联创作室做专业作家,下一步还有任命。

孙朝阳忙带了礼物上门拜见,看到孙朝阳,周妻高兴得要命:“小菩萨来了,吃饭没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