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九锡 > 第996章 994【勾连】

九锡 第996章 994【勾连】

作者:上汤豆苗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1:32:34

第996章 994【勾连】

第996章 994勾连

薛若谷,时年三十二岁。

他是建武十一年殿试榜眼,历任翰林院编修、左春坊左庶子、国子监司业,官阶现为从四品,距离中枢高位仅有两步,运气好一步就能跨越。

实际上他从金榜题名到如今一共九年,三年一个台阶走得极其稳当,下一次磨堪极有可能升任某部侍郎,亦或是九寺七监某一处的堂官,再磨砺一到两任,或者外放封疆大吏,或者执掌六部之一,这都是极其清贵平稳的储相之路。

当然这并不代表他就能顺理成章地宣麻拜相,到了衣紫重臣这个阶段,再往上走不仅需要能力还要有足够的运气。

从孔府出来之后,薛若谷登上一辆普通的马车,淡淡道:“去东城安福坊。”

“是,大少爷。”

车夫心领神会地应下。

靠在车厢壁上,薛若谷双眼微闭,陷入沉思之中。

不知为何,他忽然回想起很多年前那个春天,父亲郑重其事地让他和陆沉多多交际,他起初还有些不以为然,后来陆沉携奇袭河洛之功再度入京,他才知道父亲的眼光有多精准。

只是恐怕连他父亲都没有想到,当年那个年轻强硬的边军武将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父亲,不知您现在是否会因为当年对他无条件的支持与信任而感到后悔呢?”

薛若谷喃喃自语,神色平静,因为他知道这是一个注定没有答案的问题。

如果没有陆沉几度力挽狂澜,恐怕大齐早已被景国撕开边境防线,江山倾覆亦有可能。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朝廷从始至终都没有找到太好的法子去制衡陆沉,从而让他达到今日完全无法压制的地位。

不过……这么多年以来,难道真的没人在陆沉身边布置一些暗手吗?

薛若谷静心思忖,不多时他脑海中忽地跳出一个名字。

“少爷,到了。”

车外马夫的声音打断薛若谷的思绪,他不急不缓地走下马车,映入眼帘的是一处隐藏在无数民宅之中、外表平平无奇的宅子。

“你回府吧,晚些时候我自行回去。”

薛若谷吩咐一声,随即迈步走进这座宅子。

西厢房内,四名年纪都在三十岁左右的男子见到薛若谷进来,立刻起身相迎。

薛若谷颔首致意,走到主位落座,温言道:“请坐。”

左首第一人似乎有些迫不及待地问道:“子渊兄,大宗伯应允了吗?”

此人名叫孙奇,表字仲容,时年三十一岁,现为大理寺丞。

他口中所言“子渊”便是薛若谷的表字,大宗伯则是指礼部尚书孔映冬。

薛若谷从容地说道:“大宗伯已经同意了,这次增开的恩科会尽量取中江南士子,另外会取中少数江北世族子弟。”

“好!”

孙奇满面振奋,另外三人也都纷纷点头。

坐在右首第二位的男子开口说道:“秦王这次打得好算盘,一边借着新政之名大肆排除异己培植党羽,一边用大户望族的银子去讨好那些庶民,如今更是想利用这次恩科尽收士林之心,真可谓一箭三雕。”

此人容貌俊美,年纪最轻,时年二十九岁,现任通政司右参议。

他出身于博越陈氏,虽然陈家在当年的江南九大家中排名最末,并不代表他们底蕴浅薄,只是因为陈家上一代没有李道彦、薛南亭、郭从义甚至是丁会之类的人物,因此在朝堂上没有多少话语权。

他们在坊间名声很好,造福桑梓资助士子不遗余力,再通过不断联姻的方式,二十年下来也编织出一张勾连甚广的大网。

比如这位表字伯常的陈经,他的母亲便是确山吴氏的嫡女。

听到陈经这番看似吹捧实则讥讽的话,坐在他旁边的男子冷笑道:“算盘打得再精妙又如何?大宗伯此番取士合乎朝廷规制,即便秦王手里有刘元和丁会这两条疯狗,在朝堂上公开辩论,他们难道还能奈何大宗伯?秦王机关算尽,这次不过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罢了。”

这男子的气质与室内其他四人不同,虽然他身着便装,眉眼间仍然能看出凌厉的锐气。

他叫王竑,表字公度,时年三十三岁,现为禁军左卫副指挥使。

孙奇和陈经面露微笑,看得出来他们十分认可王竑的判断。

薛若谷不动声色地看向左首第二位、一直沉默的男人,问道:“季海兄,有何看法?”

众人闻言便安静下来。

那位季海兄平静地说道:“诸位仁兄,不知你们是否留意,秦王将增开恩科列为新政八策第一条,可见他对这件事十分注重,未必不能想到会有人从中作梗。退一万步说,即便秦王事先不曾想到,大宗伯也不可能直接发出皇榜,他总得先禀奏圣人,秦王多半也会事先知晓。届时他将礼部报上去的名单打回来,大宗伯能否硬顶回去?”

此人名叫左浩,表字季海,现年三十五岁,官居吏部文选司郎中。

一阵沉默。

论理科举的结果无需通过陆沉的审核,问题在于这属于新政的内容,也就是说恩科的结果必须要提前知会革新司,绕不开陆沉这个人。

至于孔映冬有没有那个胆气硬顶陆沉,室内这些新锐官员嘴上对陆沉极尽揶揄,却也知道这对孔映冬来说委实艰难。

薛若谷心中赞许,不慌不忙地说道:“季海兄可有良策?”

左浩沉吟道:“目前看来,没有,不过子渊兄想来也不会太过在意此事的成败?”

薛若谷拊掌笑道:“季海兄果然心思通透。”

左浩神色淡然,孙奇、陈经和王竑则面露不解。

薛若谷见状不再卖关子,坦然道:“其实这件事并不复杂,如果秦王意识不到个中玄机,那么朝堂百官之心就能安定,因为他不懂官场规矩又要强行插手,最终只能在定好的圈里打转,与此同时还能挑起江北士子对他的怨望之心。诚然,这种最佳局面出现的概率较低,接下来即便秦王反应过来,局势仍然对我们有利。”

“其一,孔尚书和朝中那些大人若能硬气一回,拒绝秦王的无理要求,这是次好的结果。其二便是秦王雷霆震怒,借恩科一事在朝中大兴株连,将礼部官员以及被牵连的士子捉拿下狱,他必然会失去人心,同时也能让宰相部堂们彻底看清楚他的真面目,不再对他抱有幻想。”

薛若谷看着众人微微一笑,最后说道:“无论秦王怎么选,最后都能达成我们的目的。”

“善!”

陈经俊美的面庞上浮现一抹得色。

左浩再度开口道:“子渊兄,你此番牵扯其中,一旦秦王撕破面皮,你会不会有危险?”

其他人也都关切地看过来。

他们和薛若谷年岁相近,过去这些年逐渐走到一起,虽然每个人的抱负和理想各有不同,至少在对陆沉的态度和立场上,他们算得上知交莫逆共同进退。

薛若谷淡淡道:“大宗伯清高孤傲,怎会攀咬到我这个后生晚辈身上?我只是给他提供了一个选择,最后怎样落实与我无关,涉及到这种为国取士的大事,我一个小小的国子监司业能起到什么作用?再者,大宗伯并非可欺之人,若是江北士子真能压过江南士子,想来他也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

众人纷纷颔首。

此番增开恩科,出题官和阅卷官都是出身于江南的官员,江北那些士子这二十年来都没有参加过正经科举,兼之处于景廉人的压迫之下,战乱频繁民不聊生,如何能与饱读诗书的江南士子相比?

解决众人的担忧之后,薛若谷继续说道:“诸位,恩科一事的结果不必太过在意,我们先前便已经讨论过,这只是给秦王制造一些麻烦,让他把大部分注意力放在朝堂争斗之上,从而让我们能够更加从容地筹谋那件大事。”

这时陈经微笑道:“有子渊兄掌总,我们确实能轻松不少。对了,子渊兄,那个钱德高又找到了我,言语之间躲躲闪闪,似乎对秦王颇为不满,要不要将他拉进来?”

“钱让?不急,他和姜晦相交多年,且再看一看。”薛若谷沉稳地说道:“如今我们虽然联络了不少人,但是务必要仔细观察,以免被秦王的人混进来。”

众人点头,孙奇有意压低声音问道:“子渊兄,这件大事真是宫里的意思?”

“你不信我?”

薛若谷转头平静地看着他。

孙奇只觉颇有压力,连忙摇头道:“我怎会信不过子渊兄?只是……”

见他欲言又止,薛若谷便正色道:“我可以再一次明确告诉你,这是太后娘娘的意思。当然,等到将来真正动手的时候,我会让你们见到太后娘娘的信物。”

孙奇肃然道:“既是圣人旨意,我辈理当舍生忘死,为国锄奸!”

“舍生忘死,为国锄奸!”

余者齐声吟诵。

薛若谷一个个看过去,其实他知道在座这四人都有私心,孙奇是想飞黄腾达,陈经是身负家族期望,王竑是想争夺军权,左浩则想名留青史,每个人都有自身的考量,最后都汇聚在他身边。

在薛若谷看来,有私心更是一件好事,人必有所执方能有所成,倘若是那等清心寡欲无所求之人,反而不会为了这个共同的目标抛洒热血。

至于他自己……

或许已经有很多人忘记,他上一任官职是左春坊左庶子,是李端亲自为李宗本指定的东宫属官,亦是李宗本为李道明选定的辅弼之臣。

皇权在上,忠贞在心,他岂能任由权臣窥伺至尊之位?

一念及此,薛若谷面露慨然之色,对四人说道:“诸位,我们再来议一下那件事的细节……”

昏暗的光线中,五人脸上的表情随着谈话不断变化。

终露狰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