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盛唐挽歌 > 第763章 山河小形胜

盛唐挽歌 第763章 山河小形胜

作者:携剑远行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0:57:17

第763章 山河小形胜

夏天日出的时间很早,阳光驱散了晨雾,汴州运河的河面,被染上一层金色。

汴梁城南的朱雀门缓缓洞开,守卫皇宫的禁军士卒列队缓缓走出宫门,甲片在阳光下折射出幽冷的光芒。

先是一队禁军士卒举着旗帜在前面开路,共计三十六面绛引幡,蟠龙纹在紫缎上翻涌如活物,一看就是精心制作而成。

掌旗校尉肩扛九旒龙旗走在最前面,上面挂满了玉珠,每一串玉珠相击都像晨钟叩响的余韵。

看起来庄严、肃穆而且大排场!

天子李琦坐在五色鹭车里,跟在队伍后,帷幕挡住了他的面容,看不清此刻他是什么表情。礼部侍郎郑叔清手持金节,在队伍前方策马开道。

汴梁城朱雀大街两旁,新上任不久的教坊使李龟年,领着三百乐工齐奏《秦王破阵乐》!他们伴随着御驾的队伍前行,可谓是走一路吹一路。

箜篌弦上跳动的露珠与编钟震颤的波纹,在銮铃声中谱成另一重乐章。那是埋藏在人们心中,大唐盛世的不朽记忆!

“天子御驾亲征吐蕃,诸人回避!”

随驾的霍仙鸣,坐在车夫旁边高呼道。此时此刻,朱雀大街两旁已经跪满了人。

“朕自出生起,便没有见过此情此景,想不到有生之年还能见到,真是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半透明的帷幕后面,李琦长叹一声说道。

话语中饱含沧桑与无奈,以及荣幸。

听到这话,替天子驾车的方重勇回道:“陛下当年让出淮南,有大功于国,避免了百万人生灵涂炭。这些微臣都是记得的,今日殊荣,陛下当之无愧。”

“官家深明大义……”

李琦有些感动,又有点惭愧,只得抛出这么一句话来。虽然立场有些微妙,但他本人还是非常佩服方重勇的。

这个人,政治信誉卓著,把账算得明明白白。每个被他收拾的人,都有在政治上被收拾的原因,从来没有谁被公报私仇过。

譬如说,无论当初李琦本人是怎么想的,或许仅仅只是担心袁晁的乱军进攻扬州,但让出淮南,避免了汴州这边动刀,这是不争的事实。

正因为有李琦配合,所以汴州朝廷得以直接接管富庶的淮南,之后扬州这个南方的经济中心,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把江南的资源也整合进来了。

可以说正是有这么关键一步,汴州朝廷才得以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倘若那时候要对淮南用兵,很难说会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连带后面许多政策都无法实施。

那种恐怖的后果,是现在汴州朝廷的人无法想象的。

方重勇后面选李琦为天子,又让他“御驾亲征”,都有让李琦“风光风光”,还他当年人情的意味在里头。

人心是要凝聚的!公平公正的办事,赏罚分明的原则,就是凝聚人心的要素之一!

此番汴州军出征河西,如果可以获胜,那么得到的战略收益,会大到无法想象,甚至可能成为一个时代的分水岭。

对此,李琦也是有些想法的。即便他知道自己是个傀儡,也希望能在历史上留下一个不错的名声。

痛击吐蕃,收复失地!这就是功业!彪炳千秋!甭管是不是傀儡吧,反正被人往身上贴金的时候,也有他的一份。

“官家,朕真的不需要做什么吗?只要跟着队伍一路进关中就行么?”

安静了许久,李琦忽然询问道,总是有些心痒难耐。

“陛下,只要您在军中,主心骨就在,将士们就知道为什么而战。

再说了,关中百姓,已经许久没见过正儿八经的天子了。

您去了,百姓们只会夹道欢迎,赢粮而影从。”

方重勇劝说(忽悠)李琦道,手中紧握缰绳,额头上出现一片细密的汗珠。

许久没有驾车,技艺都生疏了,此刻他不由得捏把冷汗。

要是现在替天子驾车的节骨眼出什么幺蛾子,那就丢脸丢大了!还是在全汴州百姓面前当众丢脸!

好在这一切只是走个过场而已,并非真要方重勇一路驾车带李琦去关中。

等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出了汴梁城,御驾的队伍就撤了,李龟年也领着乐工们返回汴梁城,在城中“义演”筹集军费。

那些护卫御驾的禁军士卒,纷纷脱下自己身上好看却不实用的纸甲,换上制式铠甲归队,骑着马在数十里地以外开路侦查。方重勇也领着一帮亲信去中军了。

一时间,刚才还风光无限的李琦,现在身边就只有霍仙鸣和几个负责他饮食起居的宦官而已,最多把负责基本安全的那十多个禁军侍卫也算上。

也不过是二三十人而已,和在汴梁城内前簇后拥的盛大排场完全不能比!

李琦的心情瞬间跌落谷底。

傀儡,终究还是傀儡。排场和实权,是跟所尽义务相对应的。

李琦不负责实际事务,所以他的排场,就是表演性质的,是为了演给汴州百姓看的!

他与其说是天子,还不如说是个戏子。

无奈之下,李琦只好让宦官拿出箱子里装的那些“话本”“传奇”,一个人坐在马车里看书,连话都懒得说了。

潼关以东,是汴州朝廷的实控区域,土改政策正常推进,曾经的盗匪都纷纷放下手中的刀,回归原本的家园。

汴州军一路向西,整个过程十分顺利。几天之后,队伍途经洛阳,新安,来到渑池。

这里,曾经是秦昭王和赵惠文王会盟的地方。

古渑池城应该在渑池之东北,秦王与赵王会盟于渑池之西,渑水以北的黄土台上,这里确实是一个游山玩水的好去处,秦王是会选好地方的。

如今渑池城早已不在,但渑池依旧如故。渑通黾,其实是蟾蜍的幼虫,即蝌蚪。渑池就是渑水之首,而渑水如蝌蚪之尾。

趁着大军屯扎渑池之际,方重勇带着随军的亲信幕僚们,登上当年秦赵会盟的高台。放眼望去,渑池与渑水尽收眼底。

“官家,此地依山傍水可谓是小形胜之地,当年秦昭王选此地会盟,讹诈赵国之心可谓是不加掩饰了。”

李筌笑着解释道。

只听说过“形胜”,没听谁在前面加个“小”字的,方重勇好奇问道:“这小字从何说起?”

“官家,名山大川赵惠文王看不到,但是他看得到眼前这小形胜之地,也就感受得到,秦国在地理上对赵国有绝对优势。

所谓小嘛,也就那样咯。”

李筌指了指渑池,笑而不语。

所谓“小”嘛,就是看看就行了,感受一下山河壮丽。实际上一点鸟用都没有,渑池既挡不住秦军,也挡不住赵军。

如同一个缩小版的险阻关隘。

渑水要是有黄河的宽度和流量,渑池这里保证气壮山河!那就是“真形胜”了!

方重勇瞬间想到了前世房地产的售房沙盘,那只能说懂的都懂。

渑池附近有一块巨石,还人为的修建了几面石墙,不少骚人墨客在此题诗。

“邑带洛阳道,年年应此行。当时匹马客,今日县人迎。

暮雨投关郡,春风别帝城。东西殊不远,朝夕待佳声。”

方重勇看到上面字迹仍在的一首诗,名叫《送渑池崔主簿》,居然是韦应物写的马屁诗!

而且诗文看起来应该是写了没多久的,字迹还很清晰。旁边还有不少诗文字迹斑驳,很多已经残破不可辨识了。

韦应物这厮,居然已经混到汴州朝廷里面了,而且还在洛阳做官,他这个官家却不知道!

一时间方重勇感觉关中天龙人的底蕴,当真是深不可测。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管理的地盘越大,就越是依赖手下人。

不管是什么朝廷,只要它还需要官员治理地方,只要它需要人才,那么这些人里头,必定有关中天龙人出身的。

只看多寡和职位高低罢了。

韦应物没了家族的加持,还要给这个“崔主簿”写马屁诗,显然不如当年在长安好混了。

在识字率低的古代,世家在官僚体制这方面有着先天优势。

要不要在上面题一首“潼关怀古”呢?

方重勇左思右想,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他向随行的军吏要来一支笔,在石墙上写下了一句话: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就写在了韦应物的诗句旁边,看得一旁的李筌等人目瞪口呆。这没头没尾的一句诗,有杀气啊!方重勇到底想表达什么意思呢?

一众幕僚们都在思索。

“官家,这个……”

李筌有些疑惑,想开口又卡住了,不知道该怎么询问才好。

“无妨,传令下去,明日清晨开拔。

告知三军将士,对阵吐蕃,除了以前战功的规矩不变外,斩首另有赏赐。

吐蕃人劫掠了河西五州,浮财无数,就看将士们谁能拿到手了。”

方重勇对李筌吩咐道。

“得令!”

李筌二话不说领命而去。

这次他担任行军长史,可谓是最高规格配置了。此举也足以见得方重勇非常重视此番对阵吐蕃,将其视为汴州朝廷建立以来的最重要战役!

“官家,要不要派人去吐蕃军中试探虚实?”

元载上前低声询问道。

“达扎路恭手段凶残,杀人不眨眼。只要有需要,可以震慑或者激怒对手,他从来都不忌惮杀人,更没有什么两军交战不斩来使的说法。

你想立功本官心里明白,但派你去跟达扎路恭接洽,是送你去死。

你是本官麾下重臣,以后有的是舞台施展才华,岂能葬送在吐蕃军大营?”

方重勇劝慰元载道,婉拒了他的提议。

“官家!下官不怕死,就怕没机会立功啊!”

元载一脸激动的请示道,显然是不甘心就这么随军。

一个人的地位是怎么来的?靠口嗨?靠自怨自艾?

都不是,是靠功劳堆起来的!

元载立功心切,只要能立功,让他弑父他都在所不惜!

“李抱真上次回关中以后还没有消息,不如你去一趟河东军大营,问问李抱玉到底是怎么回事吧。

吐蕃人不忌惮杀人,李抱玉还是很忌惮的,你去那边没有性命之忧。”

方重勇拍了拍元载的肩膀说道。

他眺望北方,离得并不算远的黄河,被高山阻挡,根本看不到。地理的限制,往往让人们的目光变得短浅,沉迷于表面上的安全。

希望李抱玉不要看不清形势啊,真要冥顽不灵,方重勇也不忌惮痛下杀手!

方重勇心中有些担忧,上兵伐谋,能够不动刀兵,就能把李抱玉压服,重新掌控赤水军的指挥权那是最好的,对于顺利平定河西有重要意义。

真要闹翻了,只会让达扎路恭笑死,无论是他还是李抱玉,都是输家。

可是很多时候,政治上的博弈,并不是一方的事情。遇到蠢猪一般的博弈方,自己这边再好的策略,也没有施展空间。

还是那句话,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尽最大努力就可以了。

……

方重勇不知道的是,他心里惦记的李抱玉等人,如今已经是急得跟热锅蚂蚁差不多。

李宝臣在渭州伏击吐蕃人的事情,动静很大,压根就不是什么秘密。

那些烧焦了的吐蕃军尸体,鸟鼠山附近的山道上随处可见,根本就没有人去收敛。曝尸荒野被野兽所食,那惨状当真是人间地狱。

偶然间过往鸟鼠山的旅客,将这些可怕的消息带到了关中,又是引起关中本地大户的一阵逃亡。李抱玉完全制止不住。

吐蕃人既然已经打到了渭州,那离长安还会远吗?

渭州就是挨着凤翔府的,历史上白居易曾经写过“平时安西万里疆,今日边防在凤翔”。如今的情况,其实和历史上吐蕃军入侵的路径高度一致。

李抱玉在河西数十年,久经战阵,又如何感受不到现在局面的险恶?

如果可以躺平,他早就躺了。只是,李抱真带回来的消息,让他完全高兴不起来。

现在河东军屯扎于长安以东不远的新丰驿,以驿站为中心建立了几座大营,并在此地布防。

李抱玉压根就不敢进长安。一旦进入长安,大军的调度便分散了,遇到敌军攻城,难以形成合力。到时候败亡不远,还谈什么以后?

长安这个巨坑,易入难出。手里要是没有十万兵马,不要想着据守长安什么的,没那个能力。

此刻新丰驿的正堂内,李抱玉正在主持军议,将李抱真带回来的消息告知了众将。这不说不要紧,一说彻底炸锅了。

以论氏五兄弟和辛云京为首的赤水军一系将领,坚决要求归顺到天子李琦的旗下,跟汴州朝廷合流,然后打回河西,收复凉州。

而另外一些非赤水军一系的将领,则是希望回归河东自守。

反正,谁也没有提要据守关中的。大家都看出来了,现在的情况,要么归顺大势一方,成为收复河西的急先锋,立功后战后再来谈地位。

要么就回河东苟着再说,反正河东地势险要,汴州朝廷要收复河东,还不知道是猴年马月呢。这年头,死个人不比死条狗更难,想以后如何如何,等活到以后再说也不迟!

然而,这两样,李抱玉都不想选!

如果在河东当土王八就行,他怎么会来关中呢?他又何苦瞎折腾呢!但交出赤水军的兵权,归顺汴州朝廷,他心中又有点不甘心。

多年奋斗,回归原点,那不是白奋斗了?

“李节帅,您是有什么忧虑么?

归顺朝廷,奉李琦为天子,收复河西,回归凉州,不是我等夙愿么?

我们本身就是凉州出来的,现在朝廷要帮我们收复凉州,赶走吐蕃人,这又有什么好犹豫的呢?”

论氏五兄弟之一的论惟贞,对李抱玉抱拳行礼道,语气颇有些责难,已经在爆发的边缘了。

听到这话,李抱玉一时间语塞,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心中也明白,方清站住了大义,他自己心里那点小九九,是不可能拿到台面上去说的。

难道他告诉论氏五兄弟和其他河西出身的将领:我们在河东当土王八就行了,只当河西不存在就是。汴州军要怎么折腾,随他们去就好了。

那样的话只怕今夜就要兵变。

“诸位,请听某一言,此事还要从长计议,急不得。”

李抱真插了一句,面带尴尬,表面还算镇定,心中已经慌得一比。

“你们说的从长计议,是不是指的投靠吐蕃人?”

之前闹得最凶的辛云京,不阴不阳的来了一句,大堂内瞬间陷入死一般的寂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