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盛唐挽歌 > 第764章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盛唐挽歌 第764章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作者:携剑远行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0:57:17

第764章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第764章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方重勇这次强力坚持天子李琦挂帅出征,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阳谋。即便是李宝臣和李抱玉等人洞悉了图谋,也改变不了什么。

本来,就是大大方方给这些人看的,不需要藏着掖着。

这是在给各路军阀一个台阶下,他们“投降”的是大唐正统,而非是方清本人。所以在心理上便没有什么不能接受的地方。

站住这个大义,李抱玉等人就必须要做出选择:你是想当反贼自立,以至于连老家都不顾,还是要回归到朝廷的旗帜下,反攻河西,夺回凉州?

这是把李抱玉架起来烤,也是给他递了个梯子。识趣的就赶紧顺着梯子下来,要不然摔死了可别怪他人!

所以面对辛云京的质问,李抱玉只能劝说众将,说是事关重大不能不慎重考虑,但绝不会投降吐蕃!希望麾下各部将领稍安勿躁,三日之内必有决断。

听到李抱玉信誓旦旦的保证,众将这才散去。只是走的时候每个人脸上都面色凝重,心事重重的样子。

等众人走后,李抱玉这才长叹一声,对李抱真抱怨道:“吐蕃大军压境,军中人心浮动,要如何破局?莫非真要听方清的调度,交出赤水军的控制权吗?”

听从汴州朝廷指挥,打回河西,这对李抱玉来说是没有什么心理障碍的。他们家本就是世代生活在凉州,要不然也指挥不动赤水军,赶走吐蕃人是应有之义。

但将赤水军的指挥权交给方清,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赤水军是河东军的绝对主力和绝大部分精锐,没了赤水军,他们就只剩下这几年在河东地区招募的一些团结兵了。

其战斗力跟赤水军这种建军超过百年的老牌劲旅相比,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换言之,投靠汴州朝廷的话,他们虽然依旧是一方大员,但实力已经不足以掀起风浪,只能泯然众人而已。

李抱玉不甘心呐,这是打断了凉州安氏的脊梁!他们以后会被方清随意拿捏!

可是,现在博弈的核心本身就是:你投靠我,要有诚意才行!

什么叫诚意?

你甘心被我拿捏,然后我选择板子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一笑泯恩仇,这才叫政治利益交换,这才叫有诚意。

否则,你手里还有赤水军这张王牌,是不是还想着其他事?或者是有别样心思?

这些政治上的弯弯绕绕,李抱玉没法跟麾下那些将领们说。毕竟,立场不同,对同一件事的看法就很可能截然相反。

“兄长,方清应该还会派人来此,而且应该就是近期,我们不妨先等两天再说。

至于军中将领,我私下里一个一个去说。”

李抱真低声建议道,除了辛云京这般的刺头,其他人的立场其实并不坚定。

那辛云京为什么要当刺头呢?

因为辛氏老家兰州,刚刚沦陷,他心中非常焦急。而且辛氏同样是河西大族,其子弟广泛分布于开元时期的河西诸军之中。

换言之,辛氏可以说是汉人出身的“凉州安氏”,与凉州安氏在很多方面高度重合!

如果说河西五州一定要找一家跟朝廷对接的家族,那么辛氏在很多方面亦是可以取代安氏。世上本就没有无缘无故的仇恨,只要涉及到了关键利益,亲兄弟和生养父母也能反目成仇!

更何况辛云京和凉州安氏过往走的就不是一个路子,其人脉与关系网,并不完全重合,各自有各自的利益与人脉。

辛云京借机发难,其动机非常单纯,就是为了争夺赤水军的主导权!典型的屁股决定脑袋。

“辛云京此人留不得,不如……”

李抱真伸出手,做了一个劈砍的手势。

李抱玉摇摇头道:“不可,辛氏在赤水军中颇有人脉,贸然动手却无合适的理由,容易引起动荡。吐蕃人在侧,我们乱不得。”

“唉!”

听到这话,李抱真一声长叹。什么叫“内忧外患”,现在这样的情况,就是内忧外患!

“兄长,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三日之后,直接派人捉拿辛云京,就说他是吐蕃人的内应。

将他的部曲分给其他将领,这样大家都没什么好说的了。”

李抱真脸上闪过一丝狠厉,压低声音建议道。李抱玉沉思片刻,终于还是缓缓点头。

……

话分两头。

另外一边,诸将返回各自的营帐后也没有闲着。因为并不是只有李抱真一人,才懂得“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的道理。

论氏五兄弟的营盘,被李抱玉安排在新丰驿的西边,让他们防备汴州军可能的突袭。

就在军议之后的当天刚刚入夜,辛云京便悄悄来到论氏五兄弟的大营内,与他们商议大事。

辛云京自幼便是天之骄子,年少从军当年就是河西最年轻的军使。

其人心思缜密,行事心狠手黑,而且胆大包天什么事情都敢搞。在河西从军时,他就经常假扮盗匪劫掠过往胡商,只在方重勇手中栽过一次。

李抱玉兄弟的心思,辛云京心中如明镜一般,可谓是洞若观火。他在军议时看上去很鲁莽,不断挑起众将对李抱玉的不满,就如同一个没脑子的刺头。

实则他一直都有全盘的计划,绝非是临时起意在闹事。

“诸位,现在情况有点不妙啊。”

辛云京看着面前的论氏五兄弟,忍不住长叹一声。

众人都是默然点头,辛云京这句话也算是“正确的废话”了。

“辛将军,李抱玉不肯归顺朝廷,是不是因为与官家有私怨?”

论惟贞低声询问道。

“听闻官家岳父王忠嗣是李抱玉逼死的。”

论怀义附和了一句。

其实李抱玉兄弟的事情,麾下将领并非一无所知。毕竟他们也不是瞎子聋子。在军中抬头不见低头见,这些事情多多少少都有所耳闻。

“确实如此,李抱玉私心太重,害怕被方清打击报复。但某这里有方清的亲笔信,承诺将会优待赤水军将士。

我们本就是方清旧部,现在投靠过去,也是理所当然,诸位以为如何?”

辛云京将自己命人伪造的那封“方清亲笔信”,交给论惟贞等人查看。

只要事情办成,只要方清不提,谁会在乎他这封信是真的还是假的?此情此景,论氏兄弟也无法查验真伪呀!

论氏五兄弟将辛云京递过来的那封信传阅了一番,然后都是轻轻点头。

“诸位,李抱玉跟官家有仇,可咱们跟官家却是有旧啊,打败吐蕃人以后,我们将来封侯拜相也不在话下。

至于李抱玉如何,那与我们又有什么关系呢?

跟赤水军将士又有什么关系呢?”

辛云京环顾众人,不动声色的鼓动道。虽然论氏五兄弟中没人说话,但众人脸上显然是有所意动。

“再有,现在天子李琦和汴州朝廷,便是大唐当之无愧的正统。难道我们现在,还要跟着李抱玉他们扶持的伪帝李琬混么?

现在汴州朝廷管辖数十个州,已经有大唐大半之地,丁口何止千万?

我们跟着李抱玉一头走到黑,图个什么呢?”

辛云京又补了一刀。

论惟贞是爽快人,直接询问道:“说吧,要怎么做?”

“李抱玉、李抱真兄弟,暗通吐蕃,罪无可恕。

我赤水军将士忠于朝廷,不愿跟随他投吐蕃。于是奋起举事,粉碎了李氏兄弟的阴谋,将二人斩杀!

首级送与朝廷,以示忠诚和归顺的诚意,请天子到长安主持大局。

汴州军与赤水军合兵一处,则唐军势强,击退吐蕃,收复失地不在话下。

于公,此举在挽救河西百姓,为国尽忠。

于私,我等摆脱了和朝廷对抗的不利位置,为子孙后代谋了一条康庄大道,有何不可?”

辛云京将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娓娓道来。

这番话入情入理,而且极具可操作性。论惟贞等人都是频频点头。

比起李抱玉兄弟的诡谲与犹疑,辛云京的主意可谓是坦坦荡荡。

一句话,就是干!

“事不宜迟,今夜就动手!”

论惟贞斩钉截铁的说道!

他们的祖父论钦陵,以及家族,当年就是在占尽优势的情况下,低估了赞普一派的狠辣果决,动手晚了被人灭族,这才奔逃到大唐。

这样的错误,犯一次就够了,绝不能犯第二次!

辛云京也是没料到论惟贞这般果断,他有些犹疑的询问道:“你我二部合起来不到万人,兵马并不占优,仓促起事会不会……”

“人多容易坏事,走漏消息万事皆休。不如现在就派人去通知官家,让官家,不,最好是天子也一起来河东军大营主持大局。

今夜子时,你我二部同时动手!直奔新丰驿站!”

论惟贞十分确信的说道。

一个人的人品,平时看不出来什么。但是到了关键时刻,往往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当年方重勇在河西担任刺史,顺便搞走私,让河西诸军将领都吃饱了。

他处事公道童叟无欺,众人皆心服口服。

后面领兵作战,方重勇也是指挥若定,颇有章法,分配任务合理,报功从不拖欠疏漏。

比起盘踞在凉州,出身昭武九姓之一的安氏,显然已经在新朝廷里面一言九鼎的方重勇,看起来更值得信赖。

论惟贞就是觉得方重勇有能力有担当,值得押宝。至于李抱玉他们……拜托啊,那又不是他们的衣食父母,不过是异父异母的非兄弟罢了!连老乡都算不上!

顶多将来在他们坟头多上几炷香,还要怎样?

“举事之时,派人去李抱玉本部人马以外的其他各部游说,就说李抱玉等人已经派人去引吐蕃军过来了,请诸军守卫好大营,莫要让吐蕃人占了便宜即可。

事态混乱,必有许多人不愿意卷入其中。他们宁可作壁上观,等我们跟李抱玉分出个胜负以后再说。

这件事辛某来办!”

辛云京紧握双拳说道,多年的江湖经验,多年背后捅刀的熟练度,让他可以在紧急时刻从容的考虑到各种情况。

派人去态度暧昧的将领那边,给李抱玉等人泼脏水,稳住这些人,就是一招妙棋。做成的可能性很大。

反倒是邀约其一起举事,容易走漏消息。

“行,领口挂红绸是自己人,其他的挡路杀无赦。”

论惟贞点点头道,说完转身便去安排军务了。论氏其他几个,也各忙各的,非常干练。

辛云京走出论氏所在的营帐,此时满天星斗,看上去瑰丽而神秘。

只是不知道今夜会有几颗陨落。

……

华州郑县,这是王忠嗣的老家。汴州军抵达华阴后,方重勇便留王难得守华阴,带着车光倩和前锋军来到郑县驻扎,顺便来王氏的祖坟,在此祭拜王忠嗣。

“当年,王将军之父便是力战吐蕃军而亡,可悲可叹。

如今吐蕃人又来了,我辈实在是责无旁贷,要痛击吐蕃人才是。”

看着王忠嗣的墓碑,车光倩忍不住摇头感慨道。

“话虽如此,饭还是要一口一口的吃。吐蕃并非回纥那般编制脆弱,一打就散。

要收复河西,将吐蕃赶回高原,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方重勇面色平静说道,看起来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吐蕃军有备而来,速胜论显然不可取。三年之内能将吐蕃人赶回青海湖,便已经是不世之功了。

这是最理想的情况。

“官家,辛云京长子辛求见。”

正当方重勇思索吐蕃之事的时候,张光晟凑到他耳边,低声禀告道。

“就是那个尿得远?”

方重勇顿时恍然大悟,当年在河西的时候,经常逗这孩子。辛只比方重勇小五岁,当年二人还比赛过谁尿得更远。

只不过那时候方重勇天天跟阿娜耶这个假胡姬在床上鬼混,身体有点虚。所以辛才得了个绰号叫“尿得远”。

“可不就是那位嘛,不过他这次来有急事!”

张光晟先是露出怪笑,随即立刻面色严肃了起来。

“走,去看看。”

来到王家祖宅的大堂,方重勇就看到一个和辛云京有几分相似的年轻人,在大堂外走来走去,看起来异常焦急。

“哈哈哈哈,果然是你呀,尿得远。”

一见面,方重勇就走过去拍了拍辛的肩膀,哈哈大笑。

见方重勇一点也不见外,辛这才松了口气,压低声音禀告道:“官家,李抱玉兄弟要投吐蕃人,我父与论氏兄弟已经兵变,让我来通知官家,去新丰驿主持大局,最好天子也去。”

嗯?

听到这话,方重勇和车光倩都是一愣。

李抱玉要投吐蕃人?这好像有点……不合常理啊!

二人心中都是感觉非常诧异。

“那兵变结果如何?”

车光倩很快抓住了重点。

谁知辛一脸无奈的摇摇头道:“父亲与论氏兄弟约定在子时兵变,现在已经过去了差不多七八个时辰了,某也不知道结果如何。或许……已经成功了吧。”

辛面色有些为难,谁让古代没有电话没有网络呢,通讯不发达就容易出现这样的状况。

这要怎么办?

一时之间,方重勇与车光倩二人都有些犹豫。

如果兵变成功,那直接过去接管就行。但万一失败了呢?

他们去那边不是送给李抱玉一个大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