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盛唐挽歌 > 第761章 宝臣大帅的倔强

盛唐挽歌 第761章 宝臣大帅的倔强

作者:携剑远行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0:57:17

第761章 宝臣大帅的倔强

晨雾未散时,鸟鼠山的轮廓,在黛青色天幕上洇成深浅不一的水墨。

沿着山脊生长的冷杉林最先承接天光,针叶尖上的露珠折射出细碎星芒,抖落的晨露便沿着苍老树皮滑进石缝,与苔藓下的暗泉汇成一线清溪。

迎着晨光,吐蕃前锋军,正以重步兵在前,轻装弓手在后的队形,在鸟鼠山下的山道上行进着。许多人盔甲上留着干涸了的暗红色血迹,似乎是此前大战留下的证明。

披着重甲行军确实很累,但达扎路恭有军令在先,行军途中不许卸甲,要随时防备唐军的突袭。

所以这一路下来,吐蕃前锋军中打前站的那些披甲小贵族们,一个个都是苦不堪言,却又不敢造次。

郦道元《水经注》有云:“渭水出陇西首阳县渭谷亭南鸟鼠山。”

鸟鼠山地处甘肃省中部,渭源城西南,属西秦岭北支。它宛如一条绿色苍龙昂首起伏,蜿蜒东去。这里是凉州入关中的必经之路,也是唐军防御吐蕃的最后一道防线。

战国时期秦国所修长城,便在此处不远。当年是为了防备羌族,如今早已废弃。

基哥大概也没料到,渭州居然变成了防备吐蕃的前线。想当年,吐蕃人被死死压在河湟谷地以西不得动弹。没想到这才几年过去,西北边防便已经废弛如斯。

鸟鼠山西南出自秦岭余脉,东北抵达陇中黄土高原,绵延百里,既是渭河的发源之地,又是洮河与渭河的分水岭,其主峰上有沟壑三条,称之为“三条沟”。山上有清泉三眼,称为'品字泉',乃是渭河的直源。

此地战略地位极其重要,达扎路恭亦是非常重视,派精兵开路,务必要攻下此地。

只不过,这一路走来,吐蕃军连个鬼影子都没见到。

“全军止步!”

吐蕃先锋军主将纳囊·赤托杰,忽然下令停止前进。

很快,一个传令兵骑着马沿着队伍向后方狂奔,一边跑一边喊着“全军止步”。

这支吐蕃军很快便停了下来。

“群山环绕,只有一条山路,有进无出,这……”

骑在马上的纳囊·赤托杰,眉头紧皱,心中有种不好的预感。

此人是出自吐蕃的纳囊家族,名字叫赤托杰,乃是坚定的苯教支持者。他是达扎路恭的政治盟友,所以这次打战前的任务,达扎路恭便将其交给此人来处置。

赤托杰生性谨慎,长于兵事,见到此情此景,就觉得这里是个埋人的好地方,压根就不敢向前了。

由于吐蕃是部落农奴制,因此吐蕃贵族的平均军事素养,要远远高于已然养尊处优的关中天龙人。

因为在那边不会打仗的,没有军事常识的,早就被“优化”掉了。

正当他犹豫要不要继续前进的时候,身旁山坡上,忽然有无数旌旗立起。放眼看去,漫山遍野一眼望不到头。紧接着,山道东面鼓声震天,一队披甲精兵,持盾列阵于前,正在缓慢向前推进。

赤托杰想也不想,当机立断下令前队变后队,直接撤退!

都被三面包夹了,还打个毛啊,他又不是傻子!再不撤退就被人包饺子了!

吐蕃长鼓咚咚咚咚敲个不停,山道上的吐蕃军开始仓促变阵。似乎是在验证赤托杰的想法一般,山坡两旁的伏兵,开始向山道上的吐蕃军,投掷装有猛火油的陶罐。

吐蕃前锋军顿时大乱,无法再维持阵型,队伍开始加速后撤。

中计了!

赤托杰心中暗骂大事不妙,其实他此前一直都疑惑怎么走了这么远,走了好多天山路,都没有碰见唐军斥候,感情是在这里等着他们呢!

他不由得佩服达扎路恭军事眼光过人。

临行前,达扎路恭就提醒过,这条路有点险要,不如绕路泾川!从泾川入关中。

虽然路窄一点,远一点,但胜在没有那么多幺蛾子。

鸟鼠山这个名字虽然很俗,却是关中文化的源头。

大禹、秦始皇、曹操,都对这里非常重视。鸟鼠山附近的渭源,物资相对丰沛,可以屯兵。

简单说,就是防守方有办法低成本屯兵埋伏于此,进攻方却要顶着狭窄的山道前行,进来就不好出去!

当时赤托杰不以为然,他认为现在关中都乱成一锅粥了,谁还有心思守渭源啊!

现在看来,关中这边的军阀,或许心不齐。但事关自己身家性命的大事,还是会放在心上的。

无论是李宝臣还李抱玉,谁也不可能眼睁睁看着吐蕃人进关中啊!就算打不过,挣扎一下,蹦跶一下也是应有之意!

火势渐渐大了起来,赤托杰瞥了一眼落在最后面的重步兵,他们已经跟唐军的刀盾兵厮杀起来了,甚至一时间还不落下风!

不过赤托杰可不敢赌命,他也顾不上这些精锐,带着亲兵策马狂奔,直接冲过火场,将那些行动不便的重步兵远远抛在后面!

主将一跑路,吐蕃军顿时兵败如山倒,人马开始互相践踏,谁也没跑掉。那些身披重甲的重步兵,被火焰沾上,顿时疼得在地上打滚。唐军趁势追击了一路,一直到吐蕃军脱离接触,这才折返回来。

鸟鼠山山顶上,李宝臣望着山脚下的浓烟,脸上浮现出一丝轻蔑的笑容。

区区吐蕃,打下凉州,打下兰州,已经是强弩之末,补给线早已不是刚刚攻克河湟谷地时那般近在咫尺了。

现在居然还想孤军入关中,想啥呢!

挨打是必然的!

“父亲,您怎么知道吐蕃人会没有防备的?”

李宝臣三子李惟简小声问道。

对于宝臣大帅打仗的能力,他是一点都不怀疑的。

这次李宝臣仅仅带着五千精兵就敢伏击吐蕃军,山腰两侧的伏兵都是假的,只是立个旗帜抛个猛火油而已。所谓艺高人胆大,也不是哪个将领都敢如此托大,敢这么用兵。

“吐蕃军主将似乎对关中的情况颇为了解,他一定知道我们跟李抱玉正处于对峙,必定无法分兵顾及到渭源。

所以他们才敢来!”

李宝臣轻轻摆手,一副无所谓的态度。

这一位,是把技能点全都点在了军事上。

如果不打仗,李宝臣的影响力就会急剧下降。但是上了战场以后,就是宝臣大帅的舞台了。

吐蕃军要么就走泾川一线,如果走渭源,不轻敌是不可能的。

这其实就是在赌博,因为有可能会扑空。

还好,李宝臣赌赢了。

至于泾川那边,那么远李宝臣怎么顾及得到!他现在只是占据了凤翔府啊,当然管不到泾川那边。而吐蕃人从泾川一线入关中,那是李抱玉该担忧的事情!

要挨打,那也是李抱玉挨打!

“父亲,若是没有援兵……凤翔府也不安全啊。”

李惟简皱眉说道。

他并不像是李宝臣这么乐观。吐蕃军在兵力上有压倒性的优势,而且后续还有兵马支援。这次吃了大亏,下次想埋伏他们,就很难了。

下次吐蕃军打来,渭源是守不住的!

“惟简啊,吐蕃人暂时不会走渭源了,他们会从泾川入关中。

吐蕃人也要吃饭,也要休息,他们不可能在关中无限期的待下去。

为父现在就是在赌,看看是吐蕃人能抗,还是我们能抗。

要打到河西,将吐蕃人驱赶到高原上,为父没有这个能力。但守住一亩三分地,跟吐蕃人周旋的能力还是有的。”

李宝臣轻叹一声说道。

那三年修仙,宝臣大帅可不是白修的,多少明白了一些道家的思想。

打仗很多时候不是单看一场战斗的输赢,在某些场景下,苟住就是一种胜利。

只要能比对手苟更长的时间,那就会成为最后的赢家。

至于过程嘛,过程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活下去。

李宝臣压根就没想过要彻底打败吐蕃人,他只是希望自己的部曲,在这场风浪里面不受大的损失就行了。

要跟方清博弈,总得手里得有点本钱,不能当丧家之犬吧?

“你带五百人守渭源,若是有吐蕃游骑过来,直接剿灭即可。若是大队兵马前来,你便赶紧撤回凤翔府。

为父要撤兵了。”

李宝臣对李惟简吩咐了一句,便带着亲兵下了山。

……

开封府衙书房内,方重勇招呼李惟诚和李史鱼坐下,让仆从上酒。

“你们一路辛苦了。

吐蕃人在侧虎视眈眈,军情瞬息万变。

有什么事情,你们就直接说吧,不必拘谨。

来,先干为敬。”

方重勇将杯中美酒一饮而尽,看上去非常热情。这和之前与李抱真见面时的冷淡,形成了鲜明对比。

“官家实在是太客气了,客气了。”

李史鱼受宠若惊的端起酒杯,将杯中酒水喝完,然后安安静静的等待着下文。

“李宝臣麾下的军队,精简一番之后,可以保留,不必打散了。朝廷也可以不向其中安排将领任职。”

方重勇忽然收起脸上的笑容,正色说道。不得不说,这个条件开得很优厚。

“官家,我等愿意奉李琦为天子,听从官家调遣。只是不知道官家打算怎么安排就藩的事情呢?”

李史鱼试探问道。

李宝臣的问题,跟李抱玉是不同的。

对于李宝臣来说,不存在不投靠汴州的问题。不投靠等于是让自身陷入绝地,他总不能真去投吐蕃吧?

所以,对于李宝臣和他家族来说,将来去哪里落户,在哪里当节度使,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谈妥了,拥护方重勇,对抗吐蕃人没有什么好说的。

李史鱼也很实在,不谈其他废话,就只问一句:将来宝臣大帅在哪里混?

“李宝臣的兵马现在正在凤翔府,那以后就镇守凤翔府好了。”

方重勇点点头道,一点也不感觉为难。

听到这话,李史鱼却不知道该说什么才了。

凤翔府这个地方看起来很重要,但是……却非常鸡肋。

如果赶走了吐蕃人,那么无论是河西还是河东,又或者是淮南,都远远强于凤翔府!这些地方随便在哪里选一州,安置李宝臣的部曲都行!

可是凤翔府,那个时候就是鸡肋一般,食之无肉弃之有味。

不仅经济条件很一般,而且也没办法跟从前那样沾长安的光了。毕竟,经济中心转移到汴州,是瞎子都看得到的事情!

凤翔府是长安的后背,长安没落,意味着凤翔府也会跟着没落。

但如果赶不走吐蕃人会怎样?

那样的话,凤翔府就是抵抗吐蕃人的最前线。这意味着什么,相信任何打过仗的人都会明白。

方重勇将李宝臣安置在凤翔府,实在是……很微妙的一步棋。关键是李宝臣还说不出什么来。

你现在就在凤翔府,所以我将你就地安置,这很合理吧?

李史鱼也感觉很“合理”。当然了,是很符合平日安置兵马的习惯,却不符合李宝臣的利益!

“官家,这些年,我主在关中得罪了不少人。若是落户凤翔府,只怕是……”

李史鱼有些为难的说了一句。

“这样啊,你说的也不无道理。

那这样吧,李宝臣以前不是修道嘛,以后就继续修道,将节度使之位让与其子,不管是哪个儿子都好吧。

既然已经修道,那便不再涉及世俗之事。若是将来谁想借机报复,本官替李家做主。

此外,李宝臣若是肯出兵对抗吐蕃,则是有功于国,朝廷会颁发丹书铁券。将来其后人若是犯法,除非是造反的大罪,其他的都可以免死。”

方重勇摆摆手道,似乎并不觉得李史鱼的问题是个大问题。

李宝臣在凤翔府当节帅,会和曾经的仇人起冲突?

那不当节帅不就好了嘛,又有什么为难的呢。这等同于人死债消,将来谁要是还找麻烦,那就是不把汴州朝廷放在眼里了。

再说了,李宝臣不是以前修道过嘛,现在继续修道,也并无不可呀!

方重勇的话,让李史鱼都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了!

表面上看,这些有的没的,全都是废话,完全上不得台面。但实际上,这其实是一种“服从性测试”,不能省略。

李宝臣如果愿意让位,愿意去修道,把节度使的位置让给其子担任,那么足以证明投诚的诚意。

有诚意就好说了,其他的都可以谈。

如果不同意,那么足以说明对方有其他心思。既然如此,方重勇便认为觉得宝臣大帅依旧不着急。

不着急也行,那就让吐蕃人敲打下,看他急不急吧。

“官家,您说的,我们都答应了,请尽快出兵关中。”

一直没开口的李惟诚,忽然开口插话道。

李史鱼有些不满了看了李惟诚一眼,却没有多说什么,似乎是默认了对方的说法。

“哈哈哈哈哈,好好好,既然这样就好说了。”

方重勇大喜,连忙给面前二人倒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