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盛唐挽歌 > 第760章 生死存亡之秋

盛唐挽歌 第760章 生死存亡之秋

作者:携剑远行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0:57:17

第760章 生死存亡之秋

“前些时日,吐蕃犯河西,杀我百姓占我城池,还遣使者到汴州,要割让河西五州。

天子面见使者时,官家捉刀于侧,扮做侍卫拱卫天子,以防吐蕃小人作祟。

事后,官家派细作向吐蕃使者打听,使者曰:天子儒雅异常,但天子身边捉刀者,乃真英雄。

官家遂派兵追赶使者,斩首乃还!

传官家有三把刀,一刀斩贼寇,一刀斩贪官,一刀斩昏君。这第一把刀乃是从吐蕃赞普处得来,名曰:疾风幻影,曾经斩贼寇无数。

至于这第二把刀和第三把刀是什么样,官家又会如何痛打吐蕃,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汴梁城状元楼二楼大厅,一个说书先生,唾沫横飞的说着故事,却是在关键之处停了下来。

台下一张又一张桌案旁边,都坐满了人,正听得如痴如醉。

说书先生讲的这种“时政传奇”,让台下这些升斗小民们,也体会到了上位者们杀伐决断的快感。

换言之,听故事的时候,他们就是方清,正在前线跟吐蕃人厮杀呢!

“你听说了么?兰州已经失陷,现在吐蕃人准备攻陇右了,游骑据说已经在长安周围徘徊。

最近好多关中来的流民到汴州,我听他们说,现在吐蕃人推进的速度很快,根本拦不住啊!”

汴州钜富何百万听书正听得过瘾呢,忽然身旁一个突兀声音传到他耳朵里了。

兰州都丢了?

何百万心中一惊,顿时暗叫不妙。对于他这种跟汴州朝廷绑定极深的大商贾来说,他手里有大量的“军工”订单,包括军靴、军服、旌旗等军中附属辎重。

可谓是与时局息息相关!

如果汴州军吃了败仗,也就意味着前线拿不到收益。剩下的,他们这些人被朝廷白嫖也是迟早而已,只是方式未知。

反正不管怎么说,吐蕃军在陇右势如破竹都不是什么好事情!

拿下兰州,说明吐蕃北路军已经打通了前往陇西的关键节点,跟位于河湟谷地的吐蕃南路军连成一片,不必再走大斗拔谷互相支援。

接下来,合兵一处的吐蕃人,目标就是兰州以南的渭源等地。这些地方到大震关之间,基本上都是崎岖的山路,非常险阻。

然而一旦经过大震关再往东走,便是关中平原,没什么险要可守了。

到时候,这里便是吐蕃人的乐园!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情。

“谁说不是呢,可现在关中的情况,又怎么可能挡得住吐蕃人。

我要是吐蕃人,直接把金城公主之弟立为大唐天子,吐蕃军接下来可就有得玩了。

挟天子以令诸侯这种事情谁又不会呢?说书先生的故事听听也就罢了,还真把吐蕃人当做茹毛饮血的啊。”

另外一人摇摇头,叹息说道,面带忧虑。

吐蕃人想一口气打到汴州,那自然是痴人说梦。可是,既然大家都可以立一个李氏的宗室割据一方,为什么吐蕃人不行呢?

要知道,金城公主远嫁吐蕃,对外公布的,算是现在这位赞普名义上的母亲。而金城公主之弟李承宏还活着呢,名义上是现在吐蕃赞普的舅舅。

甚至有可能是亲舅舅(但吐蕃不会承认赞普的生母是金城公主)。

听这个人咋呼咋呼了一番,何百万的心都凉了半截。之前他还以为“区区吐蕃”,哪里是银枪孝节军的对手,方清让一只手都能打赢吐蕃人。

绝对是优势在我好吧!

因为在何百万他们印象里面,吐蕃人就跟狮子老虎一般的野兽差不多,人怎么可能搞不定猛兽呢!

然而今日听到一些内情,顿时让何百万感觉事情或许不会那么顺利。

因为汉人会玩的连横合纵,拥立天子,操纵傀儡的戏码,吐蕃人也有可能会演一把!这就不好办了!

何百万连忙起身离开,前往开封府衙去找方重勇。

……

王韫秀在亳州待了没两天,就被王彦舒亲自送回汴州了。其实也不是王彦舒想掺和这种家务事,而是方重勇给他下了调令,让他“回京述职”。

简单说,就是让王彦舒担任汴梁城皇宫的禁军统领。

这道政令一下,即便是王韫秀还在生气,也不得不回汴州了。老爹的仇恨如何报复另说,弟弟的前途不能不顾。

不过,相对于吐蕃人的大事来说,王韫秀的心情显然只是件不值得摆在台面上说的“小事”。王彦舒到汴州后就发现衙门里气氛十分紧张,显然是有大事发生。

“姐夫,李抱玉这件事我已经劝过阿姊了……”

开封府衙书房里,王彦舒挠挠头低声说道,有点不适应这里严肃的氛围。

方重勇轻轻摆手,示意他不要说话。

“官家,前线传来消息,陇右有大量流民逃难到关中,吐蕃人的攻势在加快!”

李筌对方重勇叉手行礼禀告道,面色很不好看。

吐蕃军如何攻克兰州的,细节还不清楚。不过这一带确实是防守薄弱,没有成建制的唐军主力,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吐蕃人入侵的这一刀,切得很有水平,属于典型的“分进合击”,而且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的战略任务。

方重勇估摸着,达扎路恭的方略,第一阶段就是切断河西走廊,让唐军兵马不能集中。然后南北两路吐蕃军,分别控制凉州与河湟谷地这两个战略支点,再合兵一处向东。

沙州没有被攻克,确实是给吐蕃人第一阶段的战略带来了很大隐患,但是不影响大局。

现在吐蕃人开始执行第二阶段的战略,即:合兵一处进军陇右与凤翔府,最后兵临长安!

当然了,吐蕃人并不是很清楚关中的事情,所以他们的战略是偏向保守的。根据方重勇推测,只要自己不去支援关中,那么吐蕃人将会千里突进,在长安扶持傀儡政权!

整个战局会加速崩坏!

等到那个时候,大家都成了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了。

所以,现在他们的任务,就是在吐蕃人尚未击败李宝臣以前,把关中的资源整合起来,在凤翔府以西的地段,将吐蕃人死死按在这里不再向东!

这一点,生死攸关。等吐蕃人打进关中平原,局面就不好收拾了!

“枢密院有什么建议?”

方重勇沉声问道,掌心全是汗珠。

“官家,事不宜迟,中军要立刻出兵。车将军那一万人,挡不住吐蕃人的。”

李筌忧心忡忡建议道。

车光倩为什么要前出到关中?

因为要把刀顶在李抱玉和李宝臣的后背,让他们不再内斗,让他们不敢作出投降吐蕃人的举动!

但是这点人马,表达战略意图绰绰有余,防备吐蕃人就不够看了。

方重勇,以及现在汴州朝廷的天子李琦,必须立刻带中军入关中,以稳定大局。吐蕃人来了,人心思变,谁敢保证李宝臣和李抱玉,不会扛不住压力,直接投了吐蕃人呢?

所谓“借刀杀人”的计策,根本就不顶用。历史上无数次证明,喜欢借刀杀人的,最后都成了别人手中的刀,没落到什么好下场。

“粮秣,军械够用吗?粮道能维持多久?”

方重勇看向刘晏询问道,面色虽然还算平静,但语气已经相当严厉。

“官家,粮秣与军械是绝对够用的,甚至库存都可以支撑到明年冬天。只不过,到了明年春耕,人力就有可能不足了,需要民夫来耕田。

下官……需要时间组织人手运粮。”

刘晏面有难色说道。

汴州有充足的粮秣,是因为运河的便利,如果在这里跟吐蕃人打仗,方重勇能打到吐蕃人困死饿死,打十年他都打得起。

但是在关中甚至是陇右作战,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光有粮食不行,还得将其送到前线才行!就算路上人吃马嚼的不慌缺粮,也得有足够的人力去运粮,而不会影响春耕与秋收啊!

这些事情就是考验一个政权的综合实力,如木桶理论,最短的那个板,才是最要命的!

“把流民组织起来,把各地监牢里的囚徒组织起来,把大户家里的家丁都组织起来运粮!

一切为了打赢吐蕃人!没有法令就制定新法!乡里乡间的各种闲散人员,都抓起来编练组织起来!不要让人力闲下来!”

方重勇大手一挥,不想再听刘晏辩解。

“得令,下官一定办好。”

刘晏叉手行礼说道,没有再扯那些客观理由了。

方重勇的脾气是明摆着的,他要做的事情,一定会推进到底,除非你能说服他改变主意。

现在刘晏当然找不到不出兵对付吐蕃的理由。眼前这会,砸锅卖铁也要出兵。要不然等吐蕃军横扫关中,后果不堪设想,到时候估计都要打汴州保卫战了!

“你们各自去准备吧,待本官禀明天子后,即刻出兵关中,不用再等李宝臣和李抱玉他们的意见了。

等我们到了关中,不愿意归顺的,直接杀,不用讲什么道理。”

方重勇冷着脸说道。

吐蕃人这次雄心勃勃,显然不是小打小闹的。历史上他们就做成了,然后大唐西面边陲百年不得安宁。

如果历史重演,也不会比那一次好多少。

在这个大前提面前,不管是李宝臣还是李抱玉,全都不够看。他们的想法不重要,不肯团结起来一起对抗吐蕃人,那就是吐蕃人的帮凶。

直接灭了便是!

方重勇从来不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跟别人做PY交易。

众人散去之后,王彦舒留了下来,只是面色有些尴尬。和刚才那些朝廷重臣们说的事情相比,如何处置凉州安氏,反倒是不那么重要了。

一句话,面对国家大义,这些都要靠边站。

王彦舒不由得感慨,方重勇确实有他自己的难处。如何处置凉州安氏,关系到抗击吐蕃的大局,方重勇不可能为了报仇,就把边疆军民的生死不当回事。

“姐夫,真要出兵关中了么?这好日子还没过几年呢……”

王彦舒叹息道。

汴州朝廷的蒸蒸日上,哪怕他在亳州,也是有感受的。所谓潜龙勿用,不能在还没有完全壮大的时候就直接出去浪啊!

他内心是觉得应该暂时忍一忍的。

“你说的某也知道。

只不过,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朝廷要变成天下人的朝廷,就要为天下人扛起这份责任。

你当做是立国之战也可以,反正逃是没办法逃的。”

方重勇轻轻摆手。

他看到王彦舒似乎没什么话要说了,于是点点头继续道:“让你担任汴梁城皇宫的统领,看起来官职变小了,权力却大了许多。现在看还没什么,将来你就知道了,这是在提前布局。”

方重勇微笑解释道。

王彦舒似懂非懂的点点头,他当然知道方重勇的能耐,却也隐隐感觉到了局面的诡谲与复杂。

方重勇的敌人只有吐蕃人么?那显然不是,至少李琦,将来也可能会成为一个“障碍”。

这些麻烦,都在时刻考验一个权臣的手腕与能力。

“你阿姊心情不好,你多劝劝她。

好多事情,我也是身不由己。要说仇恨,始作俑者是李隆基,难道我入关中后,把他的坟刨了么?”

方重勇反问道。

王彦舒默然不语,王忠嗣是他爹,面对这样的问题,他还能说什么?王彦舒也知道,当年的安重璋,只是负责背锅而已,命令是李隆基下的。

安重璋不动手,那要怎么办?再说谁也没想到王忠嗣那么刚烈,宁折不弯!

“妹夫,你……多多保重,吐蕃人凶得很,我祖父便是亡于吐蕃人之手。”

王彦舒叹息道,当年他祖父王海滨,就是力战吐蕃而死。他们这些将门之后,其宿命常常就是死在某一场被史书铭记的大战之中。

将军难免阵上亡,无甚可说的。

王彦舒离开后,方重勇长叹一声,整个人都陷入到一种焦急的情绪中。

好在他并没有等太久,就在这天夜里,李宝臣庶长子李惟诚,带着李宝臣的谋主李史鱼,来到了开封府衙门前。

方重勇大喜过望,连忙将二人请到书房,商议招安大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