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隆庆中兴 > 第1223章 枪铳神威总有凭

隆庆中兴 第1223章 枪铳神威总有凭

作者:休息的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28 19:54:45

除了制科和太子大婚这两件大事之外,现在朝廷的大事就是西南、西北两场的战事了,缅甸的战事已经算是结束了,暹罗、占城也都同意大明驻军的要求,他们只是提出了一个条件,就是大明的十万两银子还是支付给他们两国等值的货物就行。

朱载坖当然明白他们的意思,这些大明的货物,在南洋都是紧俏物资,转手卖掉的话获利远远不止十万两。朱载坖答应了他们两国的请求。

而蜀王、辽王两支也踏上了迁移之路,从湖广和四川奔赴镇南府和仰光府,缅甸的反抗远远不如当年的安南,因为缅甸的国家意识是远远不如当年的安南的,而大明又采取了相对温和的措施,对于当地的土司采取拉拢的办法,和他们展开贸易。

所以当地的土司对于大明的统治反抗并不算激烈,加之朝廷这次动用重兵,莽应龙父子的兵败身死对于这些土司们也是一个深刻的教训,他们暂时是不敢和大明作对的。

朱载坖下令总督殷正茂加紧安置百姓,疏通河道,将伊洛瓦底江作为大明在缅甸调动物资、兵员的重要渠道,除此之外,就是将土地和武器分发给百姓,使得百姓有自卫能力,同时向这些百姓中的青壮,编成民壮乡兵,作为朝廷正规军的补充,防止缅甸的土司作乱。

还有就是勘察缅甸的矿产,缅甸除了玉石木材稻米之外,还出产黄金和铜,这些对于大明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物资,朱载坖要求殷正茂探明这些矿产的具体位置和储量,为后来的开发提供依据。

西北的战事也在进展中,马芳向朱载坖上疏,认为现在大明在西北的精骑确实不足,但是受限于后勤,最后只能增加五千骑。

朱载坖当即下令,令李成梁挑选五千宣大精骑,由李成梁统帅,赴马芳帐下听令。

在严世蕃的督促之下,文思院和遵化铁厂很快就制造出了第一支燧发枪,它是以灭虏铳为原型改装的,朱载坖收到这几支燧发枪之后,召集内阁辅臣,吏部尚书杨博、兵部尚书霍冀和李庭竹、王崇古、俞大猷、戚继光等人一道,在西苑试射该型火铳。

和之前的灭虏铳相比,威力上区别并不大,主要是使用了燧发装置,同时根据朱载坖的建议,使用了更加敏感的引火药,提高了打火成功率,现在燧发枪的打火成功率已经达到了七成半到八成左右。

试射完毕之后,李庭竹、戚继光等一众武将赶紧上前查看这支新火器,得知燧发枪可以在雨天等气候恶劣的条件下使用,戚继光等人就很开心,因为之前火器对于天气是很挑剔了,一旦天气不好,火器就无法使用的,但是使用燧发枪之后,用于加装防雨帽,一般的雨还是影响不到燧发枪的开火。

这点文思院已经做过测试了,保养良好的燧发机是可以充分防水的。不用防雨罩在很大的雨里面也可以顺利击发。如果不是瓢泼大雨那种,一般的雨是没问题的,击发之后马上把枪机收进怀里挡雨,用纸壳弹多余的纸把药池擦干净,就可以装第二发的引药了。

对于测试的燧发枪,一众大将们还是比较满意了,但是严世蕃也陈述了燧发枪的不足,首先就是燧发枪对于士卒们要求提高了,平时士卒们要保养燧发枪,才能保证燧发枪的可靠性,因为燧发要成功击发一次还是很不容易的,首先燧石不一定能发火,就算发了火了,火星不一定落到药池里面去,落进药池里面还不一定能引燃,最坑爹的是,引药被引燃了还不一定能传导到膛内。就算能传导到膛内,还不一定有多少延迟。

一旦士卒们不能好好保养武器,就会导致发火降低,这每一个环节都要调整好,才能获得高发火率。如果一把燧发枪调整到最佳状态,不发火率可以低于1\/30。要是不能保养好武器,就会导致不发火的问题。

还有就是燧发枪所用的弹簧是一块弧形弹簧,燧发要求弹簧非常强劲有力,现在这样的弹簧只能由工匠来手工打造,产量不高,和铳管一样是制约产量的一个问题。

除此之外,戚继光、俞大猷还提出来一个问题,就是这种燧发火铳缺乏近战能力,戚继光建议给他加装刺刀一类的冷兵器,用于近战肉搏,对此朱载坖还是认可的,要求严世蕃和文思院想办法解决此事。

除此之外,朱载坖还对这支火铳给予了评价,朱载坖认为在技术上已经没有任何问题了,但是要用于装备官军,还略显不足。

朱载坖认为除了要解决刺刀和大规模生产的问题之外,朱载坖认为弹药问题也要解决,朱载坖要求,文思院首先是要确定火铳的最佳装药量,还要将现在的圆形铅子,变成圆锥形的弹头,虽然朱载坖的这个想法看起来有点像米涅式枪弹,但是并非米涅式枪弹,因为朱载坖现在还不打算搞线膛枪,这个技术对于现在的大明来说还有些太高端的。

但是并不妨碍朱载坖将这种枪弹用到滑膛枪上来,这样比之传统的圆形弹丸射程更长,精度更高,而且日后只要能够出现线膛枪,就可以立即使用,不必走弯路。

同时朱载坖还认为这种火铳的瞄具太过于简陋的,仅仅只有前面的准心,朱载坖知道,以大明现在的技术水平,制造蛅孔式瞄具是很难的,但是缺口式瞄具是很简单的,前有准心、后有照门,方便士卒瞄准。

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这支火铳才能够大规模投产,朱载坖对严世蕃说道:“德球,这是我大明未来数十年士卒所用之物,务必要尽善尽美才是!”

除了燧发枪之外,还有火炮的燧发,也是文思院今后的重点,毕竟水师在海上作战,燧发的优势还是很大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