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隆庆中兴 > 第1222章 唯才是举擢贤良(五)

隆庆中兴 第1222章 唯才是举擢贤良(五)

作者:休息的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28 19:54:45

严世蕃走后,朱载坖召见了陆绎,要他详细查明这次制科考试的热敏感人选,看看有哪些英才。

陆绎赶紧领旨,然后指挥锦衣亲军去查探有关的情报,东厂也在查探这些信息。

很快朱载坖就就得到的一些信息,这次的制科,还是真有几个风云人物,首先就是沈懋学,这位是南直隶宣城人,也是王学后进,阳明后学王畿的弟子,这次朝廷开制科,他在徐阶等人的支持下,这次报名参加贤良方正科,有徐阶为之背书,他自然也是非常热门的人选。

除此之外,还有两名现任官员的参考更使得这次的制科有看头了,云南姚安知府李贽和兵部职方司郎中徐渭都报名参加制科考试,李贽参加的是详明吏理可使从政科,徐渭参加的事军谋宏远材任边寄科,他们两人都是在大明颇有名气,甚至成名已久的人物。

他们的参与使得这次的制科更显得吸引人,而考官们也感到了压力,李春芳和高拱都向朱载坖上疏,要求重视这次的制科考试,尤其是考试题目,出题一定要有针对性。

李春芳更是要求提前锁院,召集翰林官们琢磨考题。朱载坖在和阁部重臣们商量之后,决定提前锁院,将一部分翰林官锁院于顺天府乡试考场,分为三组,讨论题目,临近制科的时候,其余的考官才会进入乡试考场,与这些翰林官们一道商量题目。

朱载坖还下诏,李春芳负责贤良方正科的出题,高拱负责详明吏理科的出题,杨博负责军谋宏远科的出题,还有军籍参考的,先到俞大猷的讲武堂,通过俞大猷主持的武艺考核,才能发给勘合,报名参加制科。

而很多官员这个时候也在向朱载坖上疏,推荐才子,连致仕在家的老首辅徐阶,都向朱载坖上疏推荐沈懋学,称他雅量高致,可以当贤良方正之称,对于这些奏疏,朱载坖并没有多做理会,朱载坖的态度很明显,就是先考过再说。

而礼部尚书赵贞吉已经多次上疏朱载坖,要求为皇太子筹备大婚仪式,朱载坖之前都没有答应,现在不仅是赵贞吉,内阁和科道也向朱载坖上疏,要求尽快举行皇太子大婚典礼,为皇太子择立太子妃,宫内的压力也很大,尤其是皇太后也在催促朱载坖。

朱载坖于是下旨,在两京、两直隶为太子朱翊釴择立太子妃。按照大明的制度,天子亲王后妃宫嫔必须选纳良家妇女而为之,禁止大臣进献。朱载坖下旨,敕瑜两京、直隶、苏松嘉湖及浙江、江西有司:民间女子年十三岁以上、十九岁以下,慎选良家子而聘焉。

事关太子妃,不仅是外廷衙门重视,内廷各衙门也是极为重视的,在李皇后的亲自安排下,司礼监还派出中官数人,到民间采选,朱载坖对此事不放心,亲自点了内官少监陈矩督办此事,冯保的东厂也要刺探相关的情报。

杜太后还亲自下达懿旨:大小官民之家,素有家法女子,皆可送来亲阅。可见急于为朱翊釴册立太子妃的心情。

朱载坖则是有些纠结,到底给朱翊釴选择一个什么样的太子,这是朱载坖一直都没有想好的。朱载坖就此事和李皇后商量起来,太子妃就是日后的皇后,母仪天下,可不是一件小事。

大明现在的制度是从小门小户的人家选取后妃,这样的好处是很明显的,就是避免出现外戚势力过于强大的情况,但是也使得太子或者皇帝缺乏后族的助力,这和大明初年的制度是完全不同的。

大明初年联姻还是很盛行的,皇室也经常通过联姻的方式达到拉拢重臣,巩固统治的目的。通过联姻方式入宫的后妃皆出身不凡,多来自开国功臣或靖难功臣家庭,她们入宫后品级不会太低,即使不册为皇后, 也会册为妃。

懿文太子朱标的原配常氏就是国初名将常遇春的女儿,成祖的徐皇后出自于魏国公徐家,成祖、仁宗也迎娶了出身于靖难功臣之家的张贵妃、张敬妃等。

但是从宣宗之后,大明皇帝就不在和勋臣们联姻了,一般都是从中下级军官的家庭中选取,如英宗的钱皇后,先祖为昭勇将军、金吾右卫指挥使钱万一;曾祖为昭勇将军、金吾右卫指挥使钱整;祖父为昭勇将军、金吾右卫指挥使钱通; 钱氏之父钱贵曾陪伴成祖、宣宗北征,授金吾右卫指挥佥事。

宪宗的两位两位皇帝,吴皇后,吴俊为中军都督府都督同知,王皇后,祖上为洪武时密云中卫百户。其余的皇帝也大多如此。

当然,朱载坖的老爹嘉靖是大明皇帝中不一样的烟火,嘉靖的第一位皇后陈氏,陈氏之父陈万言,初为大名府元城县儒学廪膳生员,嘉靖的宠妃曹端妃,是南直隶常州府无锡县人,嘉靖八年进士,福建汀州府知府,这已经算是大明后妃中的特例了。

朱载坖现在确实没有想好,应该为朱翊釴选择一个什么样的太子妃。

李皇后问道:“陛下可是想在南方择一太子妃?”

朱载坖有这个想法,现在后妃之中顺天府的太多了,朱载坖的皇后、后妃也是顺天府的,朱载坖认为这样还是不好。

李皇后说道:“既如此,加以在南直隶采选就是了。”

朱载坖说道:“此事皇后要多上上心,不仅要看外貌,还要察其德行才是,母后不爱管事,你要多关注这事。”

朱载坖很清楚,自己的母后是不喜欢管这些事情的,她只要朱翊釴赶紧成婚,但是太子妃干系甚大,朱载坖不得不非常重视,要李皇后重视此事。

朱载坖还说道:“两京勋臣家中,要是有年岁合适的,也可以纳入采选,就算不为太子妃,侧妃也行啊。”

朱载坖还是希望恢复勋臣和皇家之间的联姻,加强皇家和勋臣们之间的关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