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隆庆中兴 > 第1125章 小吏亦关朝堂事(三)

隆庆中兴 第1125章 小吏亦关朝堂事(三)

作者:休息的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28 19:54:45

李春芳的奏疏到了朱载坖的案头之后,朱载坖没有第一时间批准,而是将李春芳的奏疏下部议,令内阁、吏部讨论李春芳的奏疏。

其实朱载坖主要是对于李春芳所提出的吏员等级有所疑虑,毕竟按照李春芳的设计,吏员们分为五等十级,那么一个吏员就算是最为顺利的情况下,也要十年才能晋升到流外一等上来,只有晋升到了流外一等上的吏员,才有资格参加吏员升入流内官的考选,这样一来的话,吏员要想升迁为官,最少也是十年的光景。

十年才能参加考选,即便是考选通过,也不过是一个从九品的流内官,朱载坖担心这样严苛的条件,会导致吏员们的积极性被挫伤,最终又回到因循苟且的老路上来了。

所以朱载坖之前曾经和王锡爵、申时行、许国等翰苑官员商量过此事,但是他们都认为,吏员十年升迁进入流内,他们认为不仅不算长,而且还短,他们给朱载坖算了一个账。

一名书生从发蒙读书,到下场科举,经过县试、府试、院试、科考、乡试、会试、殿试七次考试,殿试只考一场,其余各次考试三到五场不等。如果时间来不赶直接科考,则在科考前一年还有个岁考,到状元共八次考试。因为状元、榜眼、探花三人免朝考,其余进士在殿试之后还有个朝考,最少要八场考试,才能够得官。

其中所耗费的时间,何止十年啊,大明连中三元的商辂商阁老,宣德十年就中举,直到十年之后的正统十年,才得中状元。

现在的首辅李春芳更是如此,嘉靖十年就中举,直到十六年之后的嘉靖二十六年才得中状元,所以他们认为十年不是太长,而是太短,生员们在科举之路上,皓首穷经,一生不得中举人的大有人在,吏员们十年就可以参加考选,进入流内官,这对生员们不公平。

对于他们的这个看法,朱载坖虽然表示理解,但是也不能因此就增加吏员们参加考选的时间,毕竟吏员们的起点比之进士实在是太低了,进士出身,一授官最少也是七品正印,吏员们考选出身,不过是从九品的小官,不要小看从九品到七品,可能是很多人一辈子都无法跨越的距离。

所以当朱载坖将李春芳的奏疏下部议之后,杨博就认为十年实在是太久了,会挫伤这些吏员参加考选的积极性,杨博认为,流外分为三等九级,吏员只要是得中中以上的考语,就可以升迁,九次考核中,六次得到上等考语,考选之后就可以获得从八品的职务,这样一来,吏员们才有动力积极为朝廷做事。,

除此之外,吏员的等级还和待遇直接挂钩,经过吏部和户部的商量,杨博认为,最低一等的流外三等下吏员,每年工食银六两、本色米麦六石,而最高一等的流外一等上吏员,每年工食银十二两,本色米麦十八石,在现在已经是非常高的数字了。

对于杨博的这个意见,朱载坖认为还是可行的。令内阁参详拟定。

这些问题其实都是小节,现在满朝官员、吏员,关心的事情就是吏员升入流内,到底是个什么章程。

朱载坖本想再和臣子们详细商量细节,但是马森、葛守礼以及多位重臣都向朱载坖上疏称,现在各衙门的吏员因为此事,都有些人心惶惶,怠于公务,请求朱载坖迅速拟定方案,以安人心。

朱载坖于是召集在京四品以上京官,一道会商此事,同时六科都给事中和十三道掌道御史也都参与会商。其实大家的焦点就在于两个问题,吏员的选取,还有就是吏员考选。

其实对于吏员的选取,大家的意见不是很大,认为现在应该严格吏员的选任,由州县和各级衙门拟定缺少的吏员数量,由朝廷派出钦差同意负责各省的吏员考选,然后再加以分配。

大家只是对吏员的功名限制有所疑虑,按照之前张居正在苏松等地试行的情况,是选取有秀才功名的人充任吏员,苏松之地,文风鼎盛,读书人众多,也有着大量的落第秀才,所以根本不乏人选,但是对于其他地方来说,那就不一定了,比如辽东、三边等处,秀才在当地就是文曲星一样的人物,怎么可能去充任吏员。

很多官员认为,应该在这些地区放宽条件,粗通文墨即可,不必要求非要是秀才功名。但是也有一些官员认为,这样对于苏松等地的吏员不公平,他们可是以秀才功名身份选取的吏员,凭什么其他地方可以童生就选取吏员。

但是不这样的话,恐怕难以在当地招募到足够的吏员。朱载坖想了之后说道:“要不然如此,第一就是在陕西等处放宽吏员考选的限制,另外就是其他地方的秀才若是愿意赴陕西等地充任吏员,三年即可考满参加升迁考选。”

朱载坖认为这样可以平衡边疆与内地,同时将浙直等处的文人向陕西、辽东迁移,以提升当地的教育水平。

当然最关键的就是吏员升迁为流内官的考选问题,参考的条件上,高拱等人认为只要达到流外一等上的吏员,考绩没有下等,就都可以参加考选,但是部分官员,尤其是翰林官们认为这样参加考选的人数太多,不利于朝廷选才。

他们认为,除了高拱所说的条件之外,吏员还要符合三考两上,才能有资格参加考选,也就是说吏员们要在近三年的考核中得到两次上等考语,才能够参加考选。

同时应该效法科举,设立两级考试,符合条件的吏员,先在本省由抚按、学政和朝廷钦差考核,通过考核的,才能到京师参加吏部和礼部的考核。

朱载坖不禁大摇其头,要是按照这帮翰林官的办法,那这帮吏员还不如考进士去,费这么大的劲,就为了一个从九品的官职,恐怕不太现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