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隆庆中兴 > 第1124章 小吏亦关朝堂事(二)

隆庆中兴 第1124章 小吏亦关朝堂事(二)

作者:休息的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28 19:54:45

朱载坖对于李春芳的这些建议,还是比较赞同的,毕竟现在吏员的数量是十分庞大的,如果骤然实行吏员考选入官的话,会有一大批的吏员进入官僚队伍当中,这会直接冲击现在大明的官僚体系的,这是朱载坖所不能接受的。

说白了,这就是改革的核心目的问题,在朱载坖看来,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是要加强朝廷对于地方的控制,尽可能的减少地方士绅把持县政的可能性,至于给吏员以晋升通道,只不过是为了达成目标的手段罢了。

朱载坖不能因此而影响朝廷官僚队伍的稳定,毕竟朱载坖主要依靠的还是以进士、举人为主的科举出身的官员,朱载坖不可能不考虑他们的感受,所以对于朱载坖来说,吏员升迁入官,主要是刺激吏员们成为干活的工具,朱载坖自己也很清楚,现在大明官员的主要出身是科举正途,这点是不会改变。

而且对于吏员,官员们都是报以一种鄙夷的态度,认为吏员们贪赃枉法,残虐害民,这点确实是不假,尤其是那些捐纳而来的吏员,杨博就说道:“吏典承差人等纳米纳草,多出假贷,及既得官给俸,而又敛民以偿之。”

他们向朝廷缴纳钱粮,买到吏员身份,在他们看来是自己的投资,既然是投资,那就要收回成本,对于他们来说自己既然是向朝廷缴纳了钱粮,那么上任之后,自然是要回本的,而指望朝廷的工食银,显然是不足以回本,他们主要是向百姓盘剥,来收回自己捐纳的成本。

所以朱载坖认为让大量吏员进入官僚队伍也并非好事,他们可能会将吏员中的一些坏习气带入官场之中,这就不是朱载坖所需要的了。

李春芳还提出了一个问题,衙门中除了这些文职吏员之外,还有大量的捕役,也就是百姓所称的捕快,他们也是地方衙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职吏员们可以通过考选晋升为官,但是衙门中所管三班差役呢?如捕役等,是不是也要给他们一个出路。

捕役们大多学识很低,要是考选的话,恐怕他们是很难过关的,但是作为大明的基层国家暴力机器,也不能不重视。

对于这个问题,朱载坖和大臣们也确实是开始思考此事,这其实是他们在官僚系统中的一个制度缺失,本来在县一级,之前都是设有县尉的,与县丞同为县令佐官,掌治安捕盗之事。 一般大县二人,小县一人。但是大明废除了县尉,也就导致了大明在县一级没有专门的巡捕官来维持治安,打击犯罪。

而在现在的大明,县级主要是由主簿负责巡捕之事,但并非明确官职,只是一种职务兼领,实际上也大体如此。因为大明巡捕官并不存在于官僚的体系中,没有品级和额设,但是它又有法定的职掌,需要履行一定的职权。虽然大明不设县尉,但是县尉的职掌还是要有人来履行的。

朱载坖认为这是一个制度缺失,因为三班衙役的晋升,就应该就是以巡检和县尉作为主要的方向,而且捕役在基层县衙之中的数量也是非常之多的,这点也必须重视。

现在看来,吏员制度的改革,牵涉的面是非常之广的,这事是急不得,朱载坖问道:“此事要择一重臣加以专理,卿等以为,何人可以担此重任?”

朱载坖本来属意的人选是高拱,因为高拱有魄力,而且和杨博等人关系好,是朱载坖心目中推动改革的合适人选,但是李春芳主动请缨,要求由自己来负责此事,李春芳一堂堂首辅之尊,向朱载坖请命,朱载坖当然是要答应的,于是朱载坖指令内阁首辅李春芳负责吏员改革的相关问题,吏部、户部加以配合。

李春芳领命之后,首先就是开始调查,以京师六部各衙门的小吏和北直隶的小吏为主,调查这些吏员的年龄,进入衙门的时间,以何种方式进入的等。

在得到了调查数据之后,李春芳召集内阁成员,和吏部尚书杨博,向各位重臣陈述了调查得来的情况,京师衙门的吏员,捐纳的较少,主要是子承父业的多,也有部分是佥充而来,总的来说京师吏员的素质相对较高,而地方州县的吏员,主要就是捐纳和子承父业而来的。

京师吏员还有相当部分的人有监生、秀才的功名,但是地方州县衙门的吏员,有功名的就很少了。对于这种情况,李春芳认为也正常,之前大开捐纳,大量的吏职得以捐纳,部分没有捐纳吏员的仕途又由于受到捐纳者的挤压,升迁更为艰难,在地方衙门中,吏员升迁,基本上全看银子,法纪荡然,

对于这些情况,内阁和吏部早就有所知情,毕竟连官员的升迁都不能保证没有利益因素,更何况这些吏员呢?

李春芳认为,首先要做的就是应该规范吏员的来源,李春芳向朱载坖上了请永禁捐纳吏职疏,请求朱载坖下诏禁止捐纳吏员,此事得到的朱载坖的同意,朱载坖下诏,永禁捐纳吏职,禁止通过捐纳的形式取得吏职。

接下来李春芳向朱载坖上了第二疏,请令流外吏职等级疏,李春芳在奏疏中认为,应当和流内官员一样,在流外吏职设置等级,使得吏员们也能够按照等级,以年资和考绩晋升,李春芳将吏员设立为五等十级,从流外一等到流外五等,每等又分上下两级。

吏员们每年考核,按照考绩来决定是升迁还是降级降等,同时李春芳还建议,将各级衙门的各级吏职,统一编订等级,按照等级,拣选相应的吏员担任相关职务。

这样一来,衙门小吏要再想操弄衙门,架空官员都变得不太现实了,毕竟考绩是直接掌握在官员手中,只要官员们愿意,随时可以通过考绩将这些吏员们罢黜、调离现职,甚至直接罢黜吏员身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