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东晋小军将 > 第三十章 刘和之

东晋小军将 第三十章 刘和之

作者:秋霜红蜜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3:22:45

第三十章 刘和之

"爱书网"网站访问地址为

第二日一大早,刘牢之便起来领着刘顺之和孙乾二人查看这座雄城。沿水的西、北两面光秃秃的,无法攀爬,水面上又无从借力,在这个时代算是天堑了。石头城只在东、南两面修了三个城门,易守难攻。不过这城再险固,也只是扼守水路,若是从陆上攻城的东、南两面,这座小城是难以持久的。就算是城中的粮食器械充足,上面的水源想必也满足不了太多的人,更不用说灭火了。可以预见的是,这里的将军守卫石头城,绝不能允许敌军抢滩登陆,杀到石头城下,所以要守卫这里,还是会选择实力强横的重臣。

刘牢之问道:“你们怎么看这石头城?”

刘顺之道:“此城乃是建康的卫城,拱卫秦淮水道。若绕此城直击建康,则城中守军随时可以切断水路的援军和辎重。由水路进建康,此地乃是必争之地!”

孙乾道:“此地险峻,占据制高点,想要强攻,损失必大;若建康及时派出援军袭扰,此城难破!”

刘牢之点了点头,石头城失去战略位置,是江水北移之后的事情了。正要点说几句,远远听到刘义之招呼自己,连忙带着二人迎了上去。

刘义之昨夜喝得大醉,好在年轻,休息一夜之后,身体已无大碍,这时对刘牢之说道:“这桃花仙果然有些门道,以前喝醉酒,第二天起来会有些头疼。不像现在这样清清爽爽地毫无感觉!”

“那当然了,没有点门道如何敢卖这么贵!这酒如果放在酒窖里面陈放一段时间,口味更佳。”刘牢之笑道,“大哥昨夜喝的好凶,以后切不可如此了;要知道这酒虽说不上头,喝多了依然对身体有害处。你现在年轻还不明显,等三十五岁之后,慢慢地就显现出来了!”

“果真如此?”刘义之疑惑地问道。

刘牢之笑道:“我还能骗大哥不成!我让你大规模的往北贩酒,就是因为这东西对人的身体不好!”

刘义之指着刘牢之,笑骂他小小年纪太阴损。

“对了,阿全,你昨天为什么答应毛家,要合伙做生意。要赚钱,我们自己做岂不是更好?”刘义之不解地问道。

刘牢之挥手让刘顺之两人走开,这才说道:“大哥,做生意不能可只看到利益,还要考虑到存在的风险。建康乃是达官贵人集聚之地,是非多啊!毛宝本来是王敦的部将,王敦叛乱之后事庾氏,守邾城时兵败溺水而亡。现在毛家老大毛穆之在桓温帐下效力。毛氏兄弟甚得丞相司马昱看重,以之为爪牙。否则毛安之也不可能到石头城这样的重镇驻守。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司马昱一系都不会失势。我们经营的红糖、玻璃器和白酒等,都是垄断经营,利润奇高。京都的世家门阀岂会不眼红,出手篡夺是可以预见的事。京都的这潭浑水,我们暂时还没有能力搅和,有麻烦事还需要毛家去处理!”

说道这里,刘牢之眨了眨眼,小声附在刘义之耳朵上说道:“冲锋陷阵自有他人,咱们兄弟在后面数钱就好了!”

刘义之指着刘牢之,哈哈大笑。

等刘义之笑得够了,刘牢之才接着说道:“毛氏在将门之中,走的算比较高的,现在又得权贵赏识,门户发达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两家合伙做生意,多多交往,对我们兄弟不会有什么坏处的。”

刘义之听了,深以为然。

两人回客栈吃过了早饭,船队离开石头城码头继续前行,自建康以下,长江水流向改为由西向东,正好顺风顺水,帆借风势,船行甚速,兄弟两人一路上说说笑笑,终于在当日未时到达京口。

京口历史久远,西周时属宜的封地,春秋时京口属朱方邑。秦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东巡会稽,途经京岘山,有望气者言其地有王者气,始皇帝遂命三千赭衣徒凿断龙脉,以败王气,改名丹徒县。京岘山西北有北固山,其后峰伸入江中,后峰、中峰、前峰起伏连绵,前峰环抱着开阔高平地块,古人把前峰一带称之为京,取义为《尔雅》的“丘绝高曰京”,口指北固山下的江口。当然,也有说京口是因京岘山而得名。汉末,孙权称霸江东,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将治地迁至京口,在北固山前峰筑铁瓮城,号称“京”,通称京口。永嘉之乱时,中原百姓南渡,元帝在京口侨立兖州,以安置兖州流民。东晋初年,王敦和苏峻叛乱自上游攻击建康,朝廷几无还手之力,自郗鉴后,京口方作为东晋的军事重镇,以屏卫建康,史称北府。

魏晋之时,从京口到晋陵还是非常贫瘠的地方,“旧晋陵地广人稀,且少陂渠,田多秽恶”(《元和郡县图志》),直到南宋时,尚且“南徐白昼虎成阵”。就是这贫瘠的地方,自永嘉之乱后,吸引了大量的流亡人口,有士族也有平民。晋成帝咸和四年(329年),郗鉴徙淮南流民于晋陵诸县,“处于田宅”。流民大都有与胡虏作战的经历,组成军队后,劲勇难当。东晋政府利用这支流民军队控制三吴,抵御海寇,拱卫京师。

码头上,刘和之亲自带人来迎,兄弟相见,分外亲热。

刘和之,字道宁,咸康四年出生,现在已经是个大小伙子了。刘和之相貌肖母,长的眉清目秀,中等身材,武艺不突出,读书却很有天分,精研儒学,管理家事也很有条理。这几年打理京口这边的家业,也算中规中矩。

看着下人们把船中的货物一箱箱地抬出,刘和之不由叹道:“阿全,不过数年不见,你出息不少。听大哥说你训练侍从有方,生财更是有道,哥哥我却一事无成,真是惭愧啊!”

刘牢之笑道:“二哥过谦了,要不是二哥这里治理的井井有条,家里也不敢让我乱来!”

刘和之看刘牢之并无倨傲之色,不禁佩服。小小年纪居功不自傲,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接着问道:“阿全这次来,是走亲访友还是准备在京口大展身手?”

刘牢之笑道:“什么大展身手,我跟大哥商议过,想要在京口开宴喜楼和一品汇的分号。再来,关于未来的几个发展方向,想跟两位哥哥商议下。”

“你们准备在这里详谈么?”刘义之笑着打断了两人谈话,“赶紧回府里吧,这里自有管事们交接。”

旁边刘顺之牵过马匹,刘牢之一跨而上,接过缰绳,双腿猛一夹,那马便窜出去了。刘平忙带着几个人骑马跟了上去。刘和之见了,大为惊奇,南方缺马,刘牢之也没怎么骑过马,想不到现如今骑术也这么好了!他不好骑马,是坐着马车来的。

一旁刘牢之的丫头松果见刘牢之骑着马远远地去了,心里大急,连连呼喊。她晕船,这几日东西没吃了多少,整日里面色苍白,睡觉也睡不好,有些精神不振。

刘和之见了,便笑道:“看你如今还生着病,便坐我的马车一同回去吧!”

晚上刘和之在东府大摆宴席,为刘义之兄弟两人接风。

刘家上一辈的兄弟两个刘寅和刘建是已经分家了的。在京口这边,两家的宅子挨在一起,分为东府和西府。京口城并不大,刘家也没有在京口城里。刘家兄弟两个的府邸和周围一百多户的佃客们便组成了一个村落,离城门也不过三里地,叫做三里村,算是京口的郊区。

这边刘府里刘和之主事,想法比较保守,没有置办一品汇的高脚家具,还是使用了矮脚的桌案,大家席地跪坐,分案而食。席间仆役们不断地呈上各种珍馐,甚至还有鱼脍。这时候的京口是长江的入海口,已经算是临海了,席间也有几样海鲜不过不甚多,主要是这个时代的人还不怎么会烹饪海鲜,海鲜做不好有腥臭味,并不为时人所喜。

宴会上用的都是两府的仆役,单就数量来说已经很不少了,比起芜湖府里的多了不少,看起来刘和之是个讲求排场的人。刘牢之虽然喜欢节俭到也没有反感,这个年代的士人喜奢侈,没点儿排场人家是看不上的。

刘和之看刘义之吃的皱眉,忙问道:“怎么大哥觉得饭菜不合口味?”

刘义之叹道:“这菜吃了二十多年了,一直也没觉得怎样,直到阿全做出炒菜。即便是在军中,叔父和我吃的也是阿全派去的厨子做的炒菜,一年多来这胃口已经养刁了;再吃这些少油的菜,只觉得寡淡无味!”

刘和之没有吃过炒菜,不以为然地道:“大家都这么吃,并没有谁觉得不妥啊!”

刘牢之笑道:“二哥不需烦恼,我这里虽然没有带厨子,我的侍从们也是能做些简单菜的,等过两天我在家里摆宴,好好请二哥尝尝炒菜的妙处!”

刘和之笑道:“你们把炒菜说的这么神奇,我倒要好好尝尝,是不是真如你们说的那么好吃!”

刘牢之见刘和之虽然强作笑容,却也颇为勉强,便岔开话题,转问起京口的新闻来。刘义之也觉得在刘和之精心准备的宴席上如此说不妥当,便闭口再不提炒菜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