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天子 > 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泥之战

明天子 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泥之战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11 02:35:53

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泥之战

第一百一十一章大泥之战

虽然韩雍这样说了。但是宁王之乱已经极大的影响到了南洋的战事。

毕竟从来没有国家内乱,还能建功于外者。

所以太子统领大军在嘉定,但是心中却一直念着宁王之乱,担心这一场乱事闹大了,影响到了南洋的战事。

他虽然对这一场大战,有些不情愿,但是更不情愿,虎头蛇尾。想来这样的话,天下人决计不会说是皇帝的问题,而是太子的能力不行。

一想到这里,太子内心之中,忍不住对朱祁镇有几分腹诽。觉得在这个时候推行什么封建之策,时机上根本不对。

这才闹出而今的局面。

还好,这局面总算是收拾起来了。

太子也不愿意在等了,因为风向已经开始转变。北风将起,正统四十四年已经到了尾声。

在夏秋不安分的南洋,在此刻也变得安分起来,平静了许多。

当然了,要让南海水域完全平静下来,是决计不可能的。

但是这也是一年之中,南海海况的时间段,一旦错过这一段时间,就要等上一年了。

而今朝廷可以等一年再进攻南洋,但是已经围城近十个月的旧港却已经等不了了,而且双方消息断绝,不管是太子所在嘉定,还是英国公张懋所在的渤泥,都前后派出不知道多少人,要求只有一个,那就是与旧港建立起联系。

期间倒是锦衣卫放出几只信鸽之外,其余的联系根本没有。

唯一确定的是,淡目与满刺加顿兵于坚城之下,攻之不克,尚能坚持。只是旧港方面没有想到过一下子陷入这么残酷的围城战。而旧港内部储备的粮食,火药,兵器等等物资都不是太充裕的。

杨廷和总理旧港内部所谓物资,不论军民,这才勉强维持下去。但最多也能维持到正统四十五年初。

于是得到宁王之乱平定下来之后,太子立即与毛锐带领数万士卒,并数百艘船只,从嘉定绕过湄公河三角洲,沿着海岸线南下,穿越暹罗湾。进攻北大年。

此刻的北大年,还不叫这个名字,在明人的称呼之中,称为大泥,也不是暹罗的地盘。而是满刺加的属地。

之前也说过,南洋很多国家的统治模式,就是核心区域加外围的割据势力。而今大泥也是如此。

满刺加全盛的时候,曾经北上与暹罗作战,并且取得了胜利。就有了这一块领地,满刺加王室派了一个王室成员驻守在这里。

后来这就是所谓的北大年苏丹国。也就是中国古籍之中所谓的大泥。

不过现在他还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虽然后来满刺加被葡萄牙攻破,葡萄牙所要的就是满刺加,也就是马六甲。

马六半岛之上其他地方,就纷纷分裂出来,比如柔佛等苏丹国,而北大年苏丹国也是其一。

只是没有满刺加的支持,这一块地方,后来被暹罗给吞并了。

也正因为满刺加与暹罗之间的恩怨,再加上明军大军的震慑,暹罗对大明大军南下,表现出十分的支持。

派出了很多向导,还愿意供应不少粮草。

于是,从嘉定到大泥这一路,风平浪静,大海平静的好像是一个澡盆一般,顺风顺水,阳光明媚,不过五日,就到了大泥。

有暹罗人的帮助,毛锐亲领一个营,涉水登陆。

要知道这个时代,除却大明之外,太多地方都有原生态的姿态。

大泥即便知道大明在北虎视眈眈,但是他也不可能看管所有的海岸。再加上暹罗是一个老对手了。

暹罗几十年前败给了满刺加,但是对地理还是很熟悉的。

给大明军队指点的地方,就是大泥满刺加军队关注不到盲点。

等大明一个营的兵力登陆之后,大泥方面才反应过来,立即带着军队来到海岸边。

按理说这个时候,毛锐应该固守码头,等大军上岸之后,再做计较。

但是毛锐登高一望,却见满刺加的军队,旗帜纷乱,阵型不齐,远远的看过去,根本就是左一团,右一团。

就好像某项活动开场之前,大量学生在操场之上集结。老师们声嘶力竭的整队,但是还有不少学生好像是无头苍蝇一般乱转,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的。

再看,这些军队装备。

甲胄倒是有,但是少有铁甲。多是皮甲。

因为南洋的气候潮湿,铁甲太容易生锈了,锈蚀的铁甲,还不如一片纸,在加上东南亚的犀牛了,鳄鱼了,这些的生物比较多,用这些皮做皮甲,防御力也是相当不错的。

但数量之上,并不多,大多数士卒都是身着单衣。甚至有不少连草鞋都没有,光着脚。

毛锐冷笑一声,道:“土鸡瓦狗。”

随即身先士卒,带着一营士卒冲了上去,一场短暂的急促的战斗之后,满刺加军队顿时溃散开来。

毛锐开门大吉,一口气斩首千余,将满刺加军队给杀破胆了。

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毕竟,满刺加这种政治形势,就标志着满刺加最精锐的士卒,一定在首都。否则根本不能震慑住地方的贵族。

也就是毛锐面对的是满刺加的二流乃至于三流军队。

而毛锐所部是什么军队?

首先他是京营序列,即便是京营之中最为精锐的骑兵军队,毛锐也不觉得他本部人马,比常年驻守京师的南北军差了多少?

其次,因为船只运输能力的限制。

大明一次性将本部大军运输过来,却是有一些不现实。所以只能挑选精锐先行,而第一批下船的军队,承担着大军先锋的责任,更是精锐之中的精锐。

也就是大明的一流精锐,欺负二流国家的二流军队,如果不能旗开得胜,才是咄咄怪事。

毛锐乘胜追击,一举破大泥城。

随即船队转向,在大泥城,也就是北大年城上岸,这里在一条河的河口之处,这一条河后世称为北大年河。港口条件比临时找的港口要强上了不知道多少。

于是大明在马来半岛之中,有了第一个坚实的据点。

太子令毛锐清扫残敌,他并没有立即进城,而是带着刘大夏看了当地的水土,田地。

太子伸手在地面上挖了一把泥,虽然而今在大明已经是冬天了,但是在这里却一点寒意都没有,而且似乎刚刚下过雨,地面上没有干燥的土地。

太子这一把泥就是在河边抓的,他捏了捏粘稠度,又在手中摊开,这才放手,在一旁太监举着的铜盆之中,洗了洗手,随即拿了一张丝绸手帕擦拭,道:“真是好土。”

如何从土壤的粘稠度,干燥程度,甚至其他各项程度,分辨出土壤的肥沃程度,这种技能看似很神,但是实际上,如果亲自耕种,一老农都能分辨出来。

太子被朱祁镇历练,上上下下都转了好几个圈。绝非不识五谷的废物。他之所以来这里看,就是觉得这里距离河流近,很容易开辟出水田。

就太子眼前这一片,就有数万顷之多。

再加上南洋水土,一年三熟乃至四熟,足够养活数万乃是数十万百姓。

太子看着这些土地居然放在这里没有管,心中一阵可惜之意。这也是中国人的本能了。

刘大夏立即说道:“恭贺殿下。得胜不足喜,唯殿下得胜不骄,念及斯民才是可贺之事。”

太子说道:“既然你这样说,就在这里建一个卫所,迁广西苗瑶峒民于此地吧。”

广西虽然进行了一个次大的改土归流。但并不是广西一些矛盾就不存在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