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带血的麻糖 > 第四百一十章 变数(二)

带血的麻糖 第四百一十章 变数(二)

作者:宁河晚渡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3:14:23

第四百一十章 变数(二)

因为英法租界在上海的利益重大,两国在利益上形成了初步的共识。

这样,在法国的提议下,英国外交大臣艾登于七月二十日向美国政府建议:“由英美联合向日本和中国双方政府进行交涉,要求它们发出命令,停止调遣更多军队到作战地区,接受美国政府和我们所提出的旨在结束现存僵局的建议”。

但是,在这个时期,美国的舆论已经完全倾向于孤立主义,罗斯福总统又不愿重蹈前总统威尔逊的覆徹,因而美国并不想卷入中日冲突。因此,在中日问题上,美国不愿与英国、法国采取联合行动,于是美国国务院婉拒了艾登的建议,并提出:“两国政府在继续共同努力以改变敌对状态时,应各以自己的方式再度教促日本和中国政府认识维护和平的重要性。”

在此之前,美国国务卿科德尔·赫尔也在华盛顿会见了中日双方大使,希望两国政府都要保持有效的克制。科德尔·赫尔的这一轮会见和表态,根本就没有分辨这场战争是非曲直,完全是一副“老好人”的打算,抱着两边都不得罪的态度。因为无法获得美国的合作与支持,英国也因为在东亚的军事力量相对薄弱,感觉力不从心,也不想单独面对日本,作壁上观便同样成了大英帝国的选择。

对于大国之间利益的博弈,国民政府深感失望。八月二十三日,得知美国方面消极的态度之后,在给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信中,蒋介石委员长失望地写到:“对于美国未与英国合作,努力防止目前能够通过对日本和中国的联合交涉予以防止的危机,我深感失望。中国和世界将铭记1931年西蒙在东北问题上未能与美国合作,而现在英国人将铭记美国的不合作。美国不应丧失在世界上作为国际正义支持者的威望,如果美国继续推行史汀生政策,目前的冲突将不会扩展到包括美国在内的其它国家。”

英美等列强的冷漠与旁观、纵容与妥协、软弱与自保,其实是继“九·一八”“一·二八”事变后,对日本侵略霸权的再一次纵容,直到上海“八·一三”事变爆发,各国在华利益进一步受到极大损害,英国才率先于八月十八日提出调停方案,要求中日双方军队退出上海,并向中国保证日方不利用公共租界为根据地,同时向日本确保日侨安全。即使是这个提议,也仅仅停留在他们上海租界利益的范围之内。英国只是不希望日本方面不要把上海租界给打烂了,这或许也是西方列强的底线。

对于英国这个老朋友的交涉,日本人根本没有留下一丝情面。英国的提议被日本断然拒绝,第二天便复文声称:“日本侨民生命财产,濒于万分危险……帝国政府对于此等多数侨民自有加以保护之重大职责,而不便以其责任委诸外国。”

八月二十日,英国再次和日本沟通,再次遭到强硬拒绝。

对于日本一再强硬拒绝的态度,英国方向颇感无奈,也是毫无对策。英军驻华总司令李特对大国之间的外交活动有所了解,对英国政府对日政策、全部外交活动以及最后选择洞悉得更加清楚。看到日本帝国在上海的侵略行径,刺激了这个日不落帝国高级将官的尊严,他发出了悲观感慨:“日本的军事行动,这对白种人来说是一种耻辱!白种人尤其是英国人苦心经营建立了这座美好的城市,它是远东的一颗明珠!但是,我们现在却没有力量阻止日本人毁灭这颗东方明珠。”

这个英军高级将官的感慨归感慨,却在中日上海战事上完全束手无策,无能为力。

英国人在上海的利益与大英帝国的尊严,在日方的利益和野心面前,从此也变得不再有任何分量。即使是日军飞机于八月二十六日误炸误射英国大使许阁森的坐车,英国政府对日方提出了严正的抗议,日方却浑然不当回事,根本没有处理涉事的军机飞行员,大英帝国对此也是丝毫没有办法。

国民政府积极地把握每一次外交的机会,但是,因为国力的贫弱,在国际上国民政府的声音同样是那么微弱,每一次外交斡旋都犹如一粒小小的石子投入了湖中,只能泛起微小的波纹,旋即归于平静。

对于上海的商贸来说,全球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上海的经济利益,对各国来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八月二十五日,日本断然封锁中国海岸。即便是日军的行动已然影响到各国商贸往来,英美两个超级大国也未对日本妥协和纵容的态度有丝毫的改变。而世界头号强国美国却采取了回避的态度,美国政府在上海敦促本国侨民早日离沪,从八月中旬开始撤侨。但是,在上海的美国侨民两三代人在这里已经生活与经营了数十年,连中华文化都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又岂是能够简单地说放弃上海的利益就能回国。

国民政府在谋求美英调解的同时,也在采取积极外交谋求德国出面调停。

在中国问题上,即使是德日两国之间仍然存在矛盾,德国不希望日本独霸中国,因而在“七七事变”后德国愿意调停中日关系。国民政府高层认为,在西方大国中,德国是惟一同日本保持着密切关系的国家,希望德国居间调停,实现中日和解。七月二十日,蒋介石委员长接见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时指出,此次事件决非局部问题,如果日本继续扩大战争,中国必将以全国力量与之宣战,希望德国趁此机会对日本进友谊之忠告,使其态度趋于和缓。陶德曼欣然同意进行斡旋,但是也和后来的英国一样遭到了日本断然拒绝。

国民政府避战求和的心态,美英超级强国的软弱,德国的暧昧立场,这些关系中日战争的各种因素都被日本洞悉得一清二楚。因此,日本这一头恶狼更加肆无忌惮,不断地扩大战争。七月二十五日、二十六日,日本援兵一抵达华北,便制造了廊坊事件和广安门事件,七月二十九日攻占北平、天津。就在日本攻占北平、天津的这一天,日本外相广田骄傲而强硬地宣布:“在中日冲突中拒绝任何外国的干预。”

至此,日本的强硬态度实际上是国民政府发出了通牒,你们以和备战外交策略的是没有用的,你们的一切行为都将无果而终,只有彻底认输一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