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带血的麻糖 > 第四百零九章 变数(一)

带血的麻糖 第四百零九章 变数(一)

作者:宁河晚渡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3:14:23

第四百零九章 变数(一)

因为上海“一·二八”事变给国都南京带来的现实威胁,加上日本海军显示出的强大战力,国民政府开始在长江口、上海方向积极布防。

“七七事变”发生以后,国民政府并没有扩大战事的军事决策。与扩大战事相反,国民政府仍然抱着息事宁人的态度,反而一再严令上海保安团不许对日本人挑衅,并且对于张治中将军提出的先发制人战略,也未予以批准,只是下令让张治中部作好积极的战争准备。

从事实上来看,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已经损害了世界列强在华利益,也必然会加深日本与西方大国的矛盾。因此,国民政府企图利用这一矛盾,通过外交政略寻求西方大国的支持,调解中日关系,甚至是直接干预双方的战争。

上海,是西方列强在中国利益的真正核心。在战略层面,国民政府谋求主动,早己开始谋划夺取战争的主动权,想将中日战争的战略重心向南转移至上海,以期得到世界列强的支持。国民政府高层认为,日本占领平津几成事实,但仍然希望像以前一样当作地方**件,作为局部问题来解决,日方的目的既然在于占领平津,那么他用兵数量及作战计划,也一样将会与此相对应,这是国民政府对北方战事的预判。同时,日方在军事上一再进逼,战事扩大之势愈发明显,这种态势显然挑战了国民政府的底线。在全国抗日声浪高起的形势下,抗日已经成为全国头等大事,国民政府不得不为此竭尽全力,否则政府势必失去民心,被民众唾弃。同时,国民政府也慢慢作好了全面战争的打算。

中华民国高层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中国就是一个国力极其贫弱的大国。高层认为仅仅依靠中国自身的力量对抗日本自然是远远不够,便把战略的眼光看向了上海。因为上海是一个国际都市,欧美势力在上海拥有大量的投资,如果中国在上海和日军全力相拼,势必破坏欧美列强在沪在华更多更大的利益。这样,通过利益的博弈,让西方列强参与进来。通过对日战争,改变国民政府一直软弱的国际形象,也可以转变西方列强一直以来轻华的心态,还可能引起欧美列强居中调停,甚至是武装干涉。在外交政略与军事策略二者之间,显然国民政府高层明显更加倾向于军事策略服从于外交政略,当然这也是国力使然。

日本当局认为,要使用必要的兵力,在上海作战中迅速取得优异的成绩,并确保日方在上海的利益。这样可以取得防止各国的干涉、破坏经济中枢、实施大规模的对要地的空袭、打击中国方面的士气的效果。

中日战争,从战略意义层面来看,中日上海战争冲突是不可避免的。究竟何时爆发、如何爆发,这其中的内因是中日双方不可改变的立场,欧美列强的态度也是左右中日军事冲突的一个重要外因。

六年前,“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民国政府诉诸国联,国联作出了“各打五十大板”的糊涂决定。显然,这是对日本侵略中国行为的纵容与妥协,国民政府期待之中的公允并没有得到实现。尽管事实不遂人愿,尽管国联和列强对日本妥协是不争的事实,“七七事变”发生以后,国民政府高层仍然觉得,西方列强在中国享有重大利益,一定不会允许日本扩大侵华的态势,进一步损坏他们自身的利益。尤其是上海“一·二八”事变,西方列强不甘心上海利益受到损害,采取武装威慑与外交干预的手段,出面调停了这次军事冲突。国民政府高层认为,上海的利益或许是西方列强在华利益上对日本划出的底线,基于这个总体判断,国民政府在对日交涉的同时,力求引起国际社会对战事的关注,谋求世界列强出面发声讲话,企图借列强之力迫使日本作出军事上、政治上的妥协,甚至是让步。

七月十二日,蒋介石委员长发给宋哲元的密电中专门提到“平津国际关系复杂,如我能抗战到底,只要不允签任何条件,则在华北有权利之各国,必不能坐视不理”。然而,欧美列强对此中日关系都保持着非常谨慎的态度,英国和法国要相对积极一些。对于日军的行动,英国驻东京大使向日本政府提出抗议。七月十二日,英国外交大臣艾登召见日本驻英大使吉田茂,以暂停英日修好谈判作为对日本的警告。

七月二十日,蒋介石委员长在南京接连会见美英等国大使,强调日本全面侵华战争迫在眉睫,表示现在局势只有各关系国,尤其是美、英二国之合作可挽危机。对此,英国立即做出了反应,张伯伦首相表示,愿意与美国合作,采取联合行动共同对日。但是,美国国会被孤立主义势力所主导,他们认为地球那边发生的事情与自身的利益并没有多大的关系,中国的战争灾难并没有引起他们真正关注,并没有进入他们的视线。这样,美国政府也不想卷入大洋彼岸的战端,更不愿意与日本对立,坚持不愿采取完全一致的干预行动。美国人更加现实地关注经济利益,甚至在中日爆发战争后还在持续向日本大量输出废石油、旧钢铁、橡胶、医疗物资等重要战争物资,这才是美利坚合众国在亚洲利益的博弈所在。中日双方的战事,可以让这个世界上“头号商业巨人”两头获得,那么坐壁上观又何乐而不为。

至于进一步的行动,因为美国的态度,英国却并不想单独采取行动。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来因为英国在东亚的军事力量相对薄弱,二来因为欧洲的问题正方兴未艾,英国在中国利益重大,但英国的经济重心并不在中国,三来是因为日本本来就是在英国远东战略的棋子,是在英国扶持下壮大起来的,英国的保守党对于两国之间的旧情仍然心存幻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