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带血的麻糖 > 第四百一十一章 渺茫的希望

带血的麻糖 第四百一十一章 渺茫的希望

作者:宁河晚渡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3:14:23

第四百一十一章 渺茫的希望

英美两个列强对于上海战事的态度,早已让国民政府高层失望透顶。

尽管如此,但国民政府愈挫愈勇,仍然没有放弃谋求国际干涉的愿望,这是一种弱国心态,当然也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

在这个时候,国民政府首先与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苏中两国在日本问题上有共同利益与敌对态度,国民政府原本希望签订互助条约以牵制日本。但是,苏联对此并不感兴趣。尽管日苏之间矛盾重重、相互戒备,然而国家利益至上,苏联认为德国的威胁才是真正的危险,对德防卫才是主要方向,而对日防卫仅仅是次要方向。苏联不想引起日本的反感与对立,更不想因此惹火上身,牺牲自己在远东的利益。苏联提出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并以援助军用物资为条件。

然而,因为意识形态的对立,苏联与欧美大国之间的关系问题变得更加诡异,即使是在共同的利益面前,相互关系仍然十分复杂。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在一定程度上讲,对中国是一个有利的外部因素,因为苏联与西方意识形态上的对立,但是对中国争取英美的支持来讲却又是不利的。一想到这个问题,蒋介石委员长头都变大了,同时,他一样对苏联有所戒备,他还在国民政府高层会议上强调:“苏俄之外交诡诈无比,如苏俄先与我订立互不侵犯条约,借以威胁倭寇,亦要求倭寇订立互不侵犯条约,而作固守中立之计,此亦不可注意也”。但是,中国需要苏联的物资援助,与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势在必行。实际上,这个条约早在民国二十五年签订,只是在北平事件爆发后予以公布。

对于国联,尽管国民政府高层明明知道国联不会有什么实质性地行动,但是争取仍然是一种渺茫的希望。即使是渺茫的希望也要争取,犹如一根救命的稻草。八月二十日,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向国防最高会议表示:“在战争期间,国际间之助力无论如何微小,均有一顾价值,而况国际联盟会员60余国,其必理上之同情与精神上之援助,其为量亦正不可忽视。”

因此,八月三十日,国民政府向国联秘书处递交照会,将日方历次挑衅与罪行情形,及我国爱护和平与最后不得已实行自卫之苦衷,向国联提出正式声明。然而,就在国联会议审议中国申诉期间,日本对南京、广州等中国不设防城市进行了大规模轰炸,激起世界舆论的强烈反对。

九月二十日,日本海军第三舰队司令长谷清川通告各国驻华使节,日本空军将轰炸南京,限各国官兵离开南京,遭遇苏联、英国、法国等国家强烈抗议。

当然,国民政府外交斡旋并非没有作用,最起码国民政府的外交让世界列强不断加深了对日本的认识,同样也对国民政府予以同情。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的肆无忌惮破坏国际秩序,也让英美态度慢慢有所改变,戒备防范之心日益严重。

摄影记者王小亭记录上海南站被日军轰炸这一场景的16mm黑白胶片,后来被送上美军军舰到达马尼拉,然后又被送往美国。九月十五日起,这段影片就以新闻片的方式在美国放映,引起了巨大反响。同时,各大报纸截取了那个满身鲜血的中国幼儿坐着嚎哭的那一帧照片,命名为,报导日军轰炸平民。这张图片,满目疮痍的车站,满身鲜血的幼儿,让世界看到了日军在中国的暴行,引起了巨大轰动,这是出乎王小亭意料的一件事情。正是这张照片,引发了西方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应,也悄然改变着西方世界。

十月四日,美国最有影响力的期刊周刊用整整两页的篇幅刊出了上海南站被炸事件,这张照片,照片来自王小亭拍摄胶片中截取的一帧。此外,还有其他媒体拍摄的救援人员包扎的照片。但是这张照片,揭开了日本侵略引发重大人道主义灾难的冰山一角,受到了广泛关注,新闻阅读和关注人员达到一亿三千六百万人之巨,引起了空前的反响。这一张照片不仅震惊了美国,甚至震惊了全世界。

此前,对日本侵华漠不关心的西方各国瞬间转变了态度,纷纷谴责日军,并对中国人民的遭遇表示同情。美国总统罗斯福看到这一则新闻报导和图片后,在舆论大势之下立即对日本的暴行提出了抗议。

十月五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孤立主义势力中心芝加哥发表“隔离演说”,宣称:“爱好和平的国家一致努力反对违反条约和无视人性的行为。防止国际间之侵略,尤应认为有无上之必要。不遵法律,犹疫访也,蔓延全世,有加无已,事殊不幸。当疫病方兴之际,社会人士固知赞同隅绝病人,以保护公共卫生,不受其传染。余决以和平政策为主旨,并采取适当措施,以免牵入战争之游祸。”

在美国总统罗斯福发表演说的第二天,美国国务院发表声明:“美国已不得不承认日本在中国之行动,不合国际关系之原则,并违背九国公约与凯洛公约之规定。”至此,美国正式宣布日本为侵略国。

同样是在这一天,因为美国态度的变化,国联大会也一致通过中日问题咨询委员会提交的决议草案,指责日本违反条约义务,对中国予以精神援助,又由于美国为国联非会员国,于是提议召开九国公约签字国会议讨论中日冲突。

这是美国第一次就中国问题明确表态,也是一次正义的表态。这一表态,为国民政府谋求列强干预活动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获悉美国方面的态度转变,国民政府蒋介石委员长欣喜万分,十月七日对美联社记者发表谈话,对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声明称赞道:“今美总统已发表其伟论,对于人权与和平均有阐明,足令我人确信,凡坚持正义者,必可如愿以偿。”

但是,在美国国会孤立主义势力影响下,罗斯福总统为了实现个人的政治抱负,个人态度随时都会发生变化,美国方面究竟会在什么时候作出什么实质性决定,都存在着难以确定的变数。

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十月份表现出来的积极态度,以及国联提议召开九国公约签字国会议讨论中日冲突,这无异于给了国民政府高层一个莫大的精神寄托,给了国民政府谋求国际干预中日战争一线成功的希望。但是,不管这个提议是福是祸,不管结果是好是坏,还是结果是有是无,就因为这一线渺茫的希望,这个提议却成为了**统帅部在淞沪抗战军事指挥上的最大变数。这是后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