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征服者 > 第三百零一章 草原

大明征服者 第三百零一章 草原

作者:酒老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04 02:49:29

第三百零一章 草原

无边大漠,苍茫草原,这里是游牧民族赖以生存的土壤,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诞生出一个个诸如匈奴、突厥、契丹这样强大的游牧政权。

这些强大的游牧政权和中原王朝乃是永世之敌,一旦强盛,必然南顾,以至生灵涂炭,血流飘杵。

两千年来中原幸有强汉盛唐,将凶悍的草原政权揍的满地找牙,最终消失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之中,可亦有五胡乱华之时的惨烈,北方汉民在空前的浩劫之中,险些被灭种。

三百年前,成吉思汗崛起于大漠,半生征战,一统草原,自此黄金家族的铁蹄征服了几乎所有能够看得见的城邦。

四大汗国让整个世界为之颤抖,兵锋过处,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覆灭北宋的金国倒在了蒙古铁骑的马蹄之下,和大宋纠缠百年,让大宋头疼欲裂的夏国灰飞烟灭,最终号称文人盛世的大宋朝终究无力回天,崖山一战,唱出了一首千古悲歌。

也是自崖山之后,蒙古恶狼窃居华夏,悍然将百姓分为四等,种姓制度取代了中原文明,最低等南人的命甚至等同于一头驴!

百年屈辱,兴有洪武大帝崛起于世,驱逐鞑虏,扫荡妖氛,终使华夏正统复归于汉人之手,永乐大帝五征漠北,剿灭掉了残元最后一丝元气!

然而好景不长,面对崛起的瓦剌,英宗皇帝听信宦官王振的谗言,举兵无十万征讨瓦剌,终在土木堡惨败,自己以帝王之身身陷囹圄外,还将大明的元气一朝丧尽。

北京保卫战,若非于谦力挽狂澜,只怕汉人道统将因之而覆灭,重演旧元惨事。

大明乃是从暴元手里夺回的江山,可也一样是饱受灭而不亡的草原民族肆虐的王朝,任何一位大明的百姓,不论是哪一代帝王,都曾经想象过能彻底解决掉草原之患,恢复祖宗的无上荣光。

然而终究也只能想想罢了。

到了嘉靖朝,独石口一场堪称匪夷所思的大捷震惊了天下,震惊了朝堂,屡屡寇边,让大明不甚其扰,甚至损失大量人口的瓦剌部小王子被重挫!

就在满朝上下以为九边至少能太平数年的时候,内阁得到了一个骇人听闻的消息。

宣府总兵,威武候朱寿召集六边精锐骑兵出关!

一石激起千层浪,对于如今的大明朝廷而言,求稳乃是重中之重,只要蒙古人能不南下寇边就该烧香拜佛了,还主动出兵?

不是说大明不能主动出击,而是妄动刀兵风险实在太大!

草原茫茫,一旦迷失方向,又断了补给,那么对于征伐之军而言就是灭顶之灾!

最气愤的还是王琼!

身为兵部尚书,调兵遣将乃是其职责所在,按制,大明任何军事行动,是否出兵的决定权在皇帝,但不是说皇帝要出兵就一定毫无掣肘的。

大的军事行动,户部需要准备钱粮,内阁需要决定安排谁去督军,宫里面需要任命谁去监军,兵部需要签发出兵条文等等一系列乱七八糟的琐碎之事。

甚至可以说,大明自土木堡战败之后,皇帝对于军队的掌控就已经弱化到了极致,甚至可以说皇帝真正能够掌控的直属军队就只剩下了皇城宿卫和禁军三大营。

当然出现这样的局面很大原因也可能是因为土木堡的大败让皇室蒙上了阴影,认为兵者乃凶器,触之不好没准就会英明尽丧。

更何况也是自土木堡之后,勋贵将门的势力损失惨重,大明将门的力量直接丧失了对抗文官集团的资本,为此,文官的势力也变得空前强大,限制甚至压制了皇权。

当然,之所以能压制,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皇帝自身,大明可不是大宋,大明本身就是一个皇权高度集中的王朝,洪武大帝为了不让相权制衡君权,直接把宰相这个传承千年的制度都给直接废了,文官想限制皇帝?

那也得皇帝心甘情愿才行。

大明的文官要是真那么厉害,也不至于被刘谨、魏忠贤这样的阉人给彻底压服,要知道皇帝干死刘谨这样能压服天下的大宦官也不过就是一句话的事罢了。

面对皇帝放出来的一条狗,满朝上下都瑟瑟发抖,更不用说皇帝要亲自撸袖子下场和大臣放对了。

崇祯时期,东林党的力量堪称空前强大,可面对并没有太大根基的皇帝又能怎么样?

除了撒泼打滚外便是使劲忽悠,崇祯一朝十几年换了几十个内阁首辅,可见所谓的文官力量在拥有大义名份的绝对皇权面前是多么的不堪一击,是多么的可笑和不值一提。

崇祯皇帝要是但凡能不要脸一点,大明王朝也不至于那么快落到那样的下场。

对于大明历史多少有些了解的朱厚炜很清楚,大明的文官看起来很强势,然而不过就是一群色厉内荏之徒,他们就像是弹簧,只要君王足够强势,能够给予足够的压力,那么满朝上下被压服不会有太大的难度。

另外,朱厚炜太清楚军权和财权对于君王的重要性,可以说没有军队的绝对支持,皇帝就是大臣们眼里的吉祥物,没有财权更是处处掣肘,什么事都别想干的成。

当然就算皇帝无法绝对掌控军队,文官也同样掌控不了,否则刘谨就凭东厂番子就想压服朝堂?

那兵部一道行文,调集一卫兵马就能把刘谨拍成狗屎。

别说什么私自调动军队是谋反,儒家还是有不少有气节,敢于舍生取义的直臣的,他们要是调集军队干死刘谨,会有什么下场?

无非就是上断头台,被满门抄斩罢了。

相比起诛杀刘谨,除魔卫道来说,死根本不值一提。

但是不管是刘谨时期还是魏忠贤把持朝政的时代,这样的事都没发生过,不是文官不想,而是根本没有那样的权力,简单点说,没有皇帝的旨意,光靠兵部根本调动不了军队!

你文官想舍生取义,当兵的凭什么跟着你一起作死。

文臣舍生取义了,没准还能落个忠义之名,没准以后还能被平反,武将呢?

肯定死的不能再死,而且是永世不得翻身那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