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反穿越调查局 > 第五百九十八章 预见未来

反穿越调查局 第五百九十八章 预见未来

作者:码字的李世卿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36:14

第五百九十八章 预见未来

一个人吃饭的时候,最烦的问题就是今天吃什么。一家人吃饭的时候,顶多会因为众口难调、煮多煮少而产生出一点点困扰。

可是,当一百个人吃饭、一千个人吃饭,甚至一万个人吃饭的时候,那其中的复杂程度,可就不是普通人能够轻易想象的了。

而现在,赵亮同学要面对的,是四十五万人吃饭的问题。

大粮山辎重营的占地规模,虽然比滏口陉要塞那里的粮食基地小了很多,但是其千头万绪的纷繁境况,却远胜后者。

滏口陉不过是一个囤积粮草的中转站而已,它的作用和运转方式,类似于现代世界的物流中心。所以,只要把进出往来的各支运粮队伍调度分明,再将出入要塞的各类辎重物品归置清楚,那便算是万事大吉了。

而大粮山这边,则是需要把粮食送进将士们嘴里的。

哪批军粮先进来,哪批军粮先出去,哪个营调拨黍子,哪个营领用麦粉,新到的杂豆分给谁,分多少,近一点的部队啥时候送,远一点的部队派几辆车,前一天剩余的粮食该转去何处,后一天不够的分量又从何处补。

这些问题,每一桩每一件,都牵连着成千上万人的肚子,耽误一顿都有可能吵翻了天。

除此之外,辎重营地还有很多辅助工作要重视。比如,怎么防范火灾隐患,怎么规划运输路线,怎么分布屯放场地,怎么安排民夫车辆,怎么设置警戒哨位,等等等等。

但凡有一项出现疏忽,同样会直接影响到前线战士们吃饭的大问题。

尽管赵亮不是典府派驻在此的最高长官,身上的担子远没有胡义众,可他仍旧被那些繁忙复杂的军需保障,搞了个头昏脑涨。

一整天下来,赵亮就感觉自己的两腿像是灌了铅一样,腰酸背痛、喉咙发干,只想着等今天最后一批粮草送去丹水防线的兵营,就赶紧躲回帐篷里,好好的睡一觉。

可是谁料到,他才刚刚打起这个念头,新的一批军粮又从太行山中运抵了这里。身为典府上士,职责所在,赵亮也唯有无可奈何的咬紧牙关,一边暗叹自己倒了血霉,被那晋阳公主坑死,一边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前去点验收货、签押入库。

又忙乎了近半个时辰的功夫,好不容易才清点完这批新到的军粮,再将其分门别类的调拨进仓,远处便传来一阵阵沉闷的脚步声。

听那动静,应该是一支庞大的军队正在朝这里行进。此时,胡义也从另一边的粮库区跑了过来,对赵亮道:“应该是赵括的那三万运粮兵来了。”

赵亮吃了一惊,道:“不会吧?太阳都已经落山了,黑灯瞎火的来这么多人,咱们怎么调配呢?”

胡义大大咧咧的说道:“放心,不可能一下子全到位的。赵括传下命令,部队调动准备,再整装出发,且要花费一番功夫呢。你先去安排一下,让他们等会儿就跟着刚到这里的那批运粮民夫,一起返回太行山里,同样分段部署。”

他瞅了瞅远处那大片晃动的火把,又摇头叹道:“估计三万人马会分批陆续抵达,看来今晚没得睡啦。”

事情果然如胡义判断的那样,眼下奉命赶到大粮山的,只是一支规模在五千人上下的先头部队。赵亮与带队的都尉做了简单的交接,然后便让他们跟在运粮民夫的后面,连夜进入太行山脉,开始分段转运粮草。

随后没过多久,另外三支部队也先后来到了辎重营地,总计有两万余人。赵亮如法炮制,指示他们不必在此停留,径直前往太行山的粮道,提供运力支援。

等到天色有些蒙蒙亮的时候,最后一批四千多赵军终于前来复命。胡义跟赵亮商议,干脆不用他们进太行了,就待在大粮山这里,负责看守营地,同时还能帮忙搬搬粮草、抬抬辎重,干些力气活什么的。

赵亮心里暗自盘算,一方面要防着赵晶下黑手,另一方面要防着白起下黑手,两边都不是什么好路数,身旁还真得有支部队才踏实。于是,他欣然同意了胡义的想法,让新来的这票人马就在此处找块空地,暂时安营扎寨,听从他进一步的指令。

说实话,由于典府衙门暗中得到了晋阳公主的指示,在滏口陉要塞那边大作手脚,所以即便赵括痛下狠心,一下子调拨了三万精兵来支援运粮人手,可粮草的输送量,仍旧被人为控制着,牢牢的维持在一个莫名其妙的水平线上,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

不过,饶是胡义等人想方设法的跟赵括玩花招儿,大粮山的军粮也还是从三天的储备量,逐渐增至了五天的储备量。当然,按照赵括的算法,如果再挤一挤、省一省的话,恐怕还不止五天。

随着军需问题得以缓解,整个赵军开始了全面备战的动作。相比赵亮刚来那会儿的平静沉闷,这两天的丹水防线,俨然换了一副光景。

数十万大军仿佛一夜之间从熟睡中苏醒过来,长达十几里的防线大营,到处都有列队操练的步兵方阵,满眼尽是往来驰骋的骑兵军团。成捆成捆崭新的箭矢,就好像不要钱一样,堆满一辆又一辆的大车,源源不断运进兵营。而震天的喊杀声,在激昂战鼓的伴奏下,竟然能够传出数里之远,气势惊人。

赵亮知道,赵括这是在做总攻前的最后准备了。赵军将士被他们年轻的主将彻底激发起了冲天斗志,每一个人都摩拳擦掌,准备随时给对面的秦军一记迎头痛击。

历史本该如此吧。赵亮心里默默的念叨着,同时也为这些渴望着胜利的战士们感到惋惜。

他们还都那么年轻,生命中充满了阳光和希望,他们几乎都坚定的认为,未来等待着自己的,将会是一场无比辉煌的伟大战役,而保家卫国、杀敌立功,也将会是他们余生中倍感荣耀的难忘经历。

然而,残酷的事实,终将击碎这些热血男儿的幻梦,修罗地狱般的疯狂杀戮,注定要把他们推进那无尽的深渊。

历史,本该如此吧。

赵亮默默的闭上了眼睛,堵住了耳朵,他不想去看,也不想去听,他头一次为自己能预见未来而感到难过。

此时此地,能够预见未来,就意味着要眼睁睁看着那四十五万条鲜活的生命走向死亡,而他不仅不可以阻止这幕惨剧的发生,相反还要设法去维护、甚至尽力去推动整个进程的发展。

这样做,和亲手杀死那些战士,又有什么区别呢?

武安君白起要杀死他们,还有一个敌我立场的缘由可说,而他与这些赵军将士却绝非不共戴天的死敌,更没有非要置他们于死地的道理。

一只宽厚的手掌轻轻拍了拍赵亮的肩头,胡义的声音在耳畔响起:“兄弟,你这是干什么呢?难不成是被大军的气势吓到了吗?”

赵亮回过头来,尴尬的笑笑:“不是,我刚才……刚才突然感觉有点耳鸣目眩,所以失态了。”

胡义表示理解的微微一笑,说道:“这两天把你累坏了,故而才会不舒服吧。你们这些读书的士子,骨头娇弱,在军营里打熬久了,的确吃不消的。”

赵亮好奇问道:“怎么?长史大人莫非是行伍出身?”

胡义点点头:“是啊,我以前一直在军中效力,曾追随过廉老将军,后来因为粗通文墨,便被典府征调,改为负责军需辎重之事了。”

他伸手一直远处的丹水防线:“我们家中兄弟四人,我排行第二。算上我,四兄弟里有三个都参军了,眼下大哥和四弟就在那边。老三嘛,自幼身体不好,没法上阵,因此只能留在家中照顾母亲。”

赵亮听得心中一沉,险些当场就要提醒胡义,让他赶紧通知哥哥弟弟逃命。不过,理智尚存的他终究还是忍住了,岔开话题道:“大人,我看他们的架势,多半真的是要找秦军开战啦,这该如何是好呢?”

胡义皱了皱眉,兀自宽慰道:“唉,那也未必。打仗嘛,什么时候都不能丢了气势,哪怕是死守阵地,也得时不常的操练整训一番,以便激发斗志、震慑敌军。赵括这小子年轻气盛,做事难免夸张,我觉得他这就是在虚张声势而已。你别忘了,现在的粮草勉强只够全军吃四五天的,他们要是远离丹水防线,一旦补给线跟不上去,随时都会出现断粮的风险啊。赵括再怎么稚嫩,也绝不可能犯这种错误的。”

赵亮听得不禁暗暗摇头,但自己也不好跟胡义多说什么,只得闭上嘴巴,算是默认了他这个判断。

过了片刻,只听胡义又说道:“其实,就算退一万步讲,即便大军突然渡河,向秦国人发动进攻,也没有太大关系。”

“哦?那是为什么?”赵亮大感好奇:“难道不用担心粮草不济的问题吗?”

胡义耐心解释道:“廉颇老将军之前反对的,是我们轻易与秦军进行全面决战,但适度的反攻却并不禁止。赵括如果能瞅准机会,向秦国人发动突然进攻,趁势打掉他几处营寨,或是夺回一两个要塞,只要不远离丹水,奋力追击敌人,粮草补给短时间内都是可以承受的。”

听他这么说,赵亮猛然一惊,立刻想到了一个可怕的问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