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反穿越调查局 > 第五百九十九章 赵括的进攻

第五百九十九章 赵括的进攻

赵亮心里瞬间腾起的那个可怕的问题,正是被胡义刚才的那番话给启发的:如果赵括仅仅是有限度的攻击秦军,见好就收,而不会在对方溃退时放手追击,那么不光军粮短缺的问题不会致命,而且更不会中了白起诱敌深入的计。

他的这个假设并不是完全没有可能的。赵括固然是一个自大轻狂的主将,希望能够毕其功于一役,在短时间内彻底击垮秦军。

但是,这家伙身边还有赵晶在,而赵晶跟赵亮一样能预见未来。只要赵晶及时提醒,让赵括防范白起的陷阱,那么战场走势便会立刻发生改变,最后的胜负再难意料。

或许,赵括之所以能接受五万石军粮的准备,也正是因为赵晶已经跟他商量妥当,接下来赵军所策动的进攻,仅仅就是一次有限度的攻势,旨在利用秦军故意诈败的机会,反过来占尽便宜。

待第一阶段打退秦国人,并占领一些重要阵地要塞之后,赵括赵晶他们再进一步的跟秦军打对攻战,以便寻找更好的取胜时机。而到了那个时候,就该轮到白起着急了。补给线过长的弱点,加上诱敌深入计划的失败,秦国方面暴露破绽的风险,也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步增大。

说不准,在那种局面下,还真就能让赵晶投机成功,阴差阳错的打败神话般存在的名将白起。

而更令赵亮感到头疼的是,倘若赵括当真只是对秦军发动有限进攻,那么就连胡义这样的“固守派”大臣也不会太过激烈的反对,那样一来,自己就算想捣乱也没那么容易了。

赵亮愈发感觉到,赵晶这个不确定因素实在是太过危险。这几天自己只顾着帮大军囤积作战所需的粮草,竟然在不知不觉间,大大忽略了对方的破坏作用。

他暗骂自己糊涂,开口对胡义道:“长史大人,我想今天去丹水方显那边见见赵括,一方面向他汇报一下军粮储备的情况,另一方面,则是想办法探探他真实的意图,以便尽快向邯郸报告。”

胡义清楚赵亮是晋阳公主派来这里,专门负责监视赵括的眼线,闻听此言当然不敢阻拦,于是连忙点头答应,让赵亮代表典府去找赵括。

赵亮一分钟都不愿多耽搁,当即喊来战马,带着足足五百名护卫,一路奔向了南边的丹水大营。

一听说是典府的人在外求见,赵括知道肯定跟军粮有关,所以同样是非常重视,立刻传令召见。赵亮抬步走入帐中,抬眼一瞧,只见此处正聚集着十几名赵军的将领和都尉,显然是在会商重要军务,而他的老对手赵晶也赫然在列。

赵括将手中的竹鞭放在地图上,抬头问道:“粮草准备的怎么样了?”

赵亮拱手施礼,认真回答道:“启禀大将军,五天期限尚余两日,目前大粮山营地共有黍两万三千三百石,麦一万八千四百石,豆六千一百石,预计明后两天可再进粮草两万五千石左右。除去这两天大军的正常消耗,五天之后,能有五万至五万两千石储备。”

赵括闻言点点头:“嗯,看来你们可以如期完成任务,那本帅就可以稍觉安心了。”

他扫视了一下帐内的众部将,接着道:“诸位将军,典府的大人们给将士备齐了粮草,后面可就要看你们的了!”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将军转头问赵亮道:“这位大人,运粮的车马民夫,你们准备了多少?能及时送抵前线吗?”

赵亮正希望有人问起此事呢,连忙应道:“辎重营那里总共有牛车五百八十辆、骡马车将近两百。民夫的数目暂时不足万人,但随时可以从太行粮道上调集过来。关键就看我们的补给线要设置多远了。”

赵亮这个问题提得很巧妙,从补给线的距离长度上,他就可以间接判断出赵括的作战计划,究竟是有限进攻,还是全面进攻,以及做没做好乘胜追击的打算。

果不其然,赵括沉声道:“所有口粮,只要能在后天全数运到防线上即可,将士们随身携带。”

“之后呢?”赵亮追问:“接下来的辎重补给,是否需要向前延伸,还是说仍旧以丹水大营为终点?”

赵括沉吟了一下,正欲说话,旁边的赵晶突然喝道:“此乃机密,你无权知晓!”

赵亮好整以暇的耸耸肩,说道:“你们不告诉我补给线的延伸距离,我是无所谓啊。不过到时候粮食送不上去,将士们饿着肚子打仗,可不要怪我们典府准备不周。”

赵括知道他说的是实情,遂开口问道:“以大粮山现有的运力,能保障多远?”

赵亮这几天跟着胡义也学了不少军需方面的门道,故而讲起来也算头头是道:“回禀大将军。骡马车的脚力快,只要道路不是太崎岖,满载运输的话,一天可在三十里范围内投送十万大军的口粮。牛车运力最强,但速度迟缓,同样以三十里为限,只能保证二十万兵马的需求。至于民夫嘛,肩挑背扛外加推车,走上三十里的路,恐怕也就补给两三万将士的口粮。”

他略微顿了顿,又补了一句:“如果距离再长,那么运送量也必然会随之大幅缩减。”

赵括眉头紧锁,沉吟道:“如此算来,三十里的光景,最多也只能维持三十二三万人的军需,剩下的十几万人又该怎么办呢?”

赵亮淡淡道:“所以说,我们必须事先知道之后要投送的大致距离,才好准备足够的车辆和人手,甚至还得提前设置中继站,在大军行动前就把一部分粮食运转过去。”

“嗯,你说的有道理。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也正是兵法的要旨。”赵括微微颔首,吩咐道:“那你暂且也留在这儿吧,一起听听作战部署,回去好跟胡义商量,周全准备。”

赵亮心中暗乐,先是瞥了一眼气得剑眉倒竖的赵晶,然后对赵括拱手道:“卑职遵命。”

赵括没再多理会他,继续对众将说道:“本帅刚才已经说过了,此番秦军西来,貌似强悍,实则空虚。他们的统兵大将王龁,不过一匹夫耳,知晓的猛冲猛杀,毫无章法可言。之前廉颇坐镇长平,一上来就被秦国人的气势吓住了,这才进退失据,连连败北,险些将丹水防线也丢掉。”说着,他拿起竹鞭,一指桌上的地图,道:“尔等来看。秦军四十万兵马,在夺取光狼城要塞之后,同样沿着丹水一路排开,与我军隔河对峙。双方的兵力相近,而大家采取的阵型,也都是一字长蛇阵。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也不晓得廉颇那么多年的仗究竟是怎么打的。”

一名将军疑惑道:“这……有什么不对吗?”

“当然不对!”赵括得意道:“所谓一字长蛇阵,攻其首则尾至,攻其尾则首至,攻其腰则首尾皆至,各部相互策应,彼此看护,故而在很多人眼里好似非常利于防守。其实,这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兵法有云,长蛇之阵,概其动者灵便,而其静者愚滞。说的意思就是,一字长蛇阵在行动的时候,往往能发挥出灵动的优势,而在停顿的时候,则呆板迂腐、处处破绽,极易被敌人攻破。廉颇和王龁这一对活宝,居然如此默契,同时摆出了死板的长蛇阵,而且还彼此对峙了那么久的时间,岂不可笑乎?”

另一名都尉好奇问道:“大将军所言甚是。不过,您说秦军的一字长蛇阵处处破绽,那么破绽究竟在哪里呢?”

赵括指着地图,神色倨傲道:“最大的破绽,也就是那条长蛇的七寸,就在这里!”

众人闻言都俯身细看,同时轻呼道:“泫氏?”

赵亮此时也忍不住凑到了近前,发现赵括竹鞭在地图上所指的地方,是丹水河西岸的一个小红点,其位置恰好处于秦军整条阵线的正中间。

只听赵括继续道:“泫氏城位于秦军阵地的中断,是对方战线的支撑点。这里不仅囤积着敌人的大批粮草,而且还是王龁的指挥中枢所在。此处一旦被突破,便等于将长蛇拦腰斩断,秦军左右两翼等若完全暴露,再难彼此呼应。”

“说的对啊!”一个年轻将领不禁喜道:“王龁的老窝就在这里,只要端掉它,秦军立刻群龙无首,只剩下仓皇后撤这一条路了。”

另一个有些上了年岁的将军皱眉道:“这里既然是王龁的帅帐,想必兵力雄厚,恐怕也不那么容易突破吧?”

赵括冷笑了一下,反问对方道:“你知道你为何会有这个判断吗?”

那名将军微微一愣,茫然的摇了摇头。

赵括笑道:“因为你跟廉颇和王龁犯了一样的毛病。”他将竹鞭沿着地图上的丹水慢慢划过,继续道:“四十五万赵军一字排开,四十万秦军也一字排开,双方的兵力都完全处于分散的状态,随便哪一个点对上,都是你攻不动我,我打不动你,不是吗?”

此言一出,在场的将领们不禁都微微一愣。其中有胆大的,开口说道:“之前廉老将军也不是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只不过,双方沿河对峙,任何一边如果把兵力集中起来,去攻击对方的某处阵地,那么势必会导致自己某些战线上的兵力有所减少,这样很容易被对方抓住机会,反过来进行攻击压制。”

“那是你们不懂凿穿之术!”赵括语带不屑的冷哼道:“若是按照本帅的章法来打,敌人根本没机会反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