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反穿越调查局 > 第五百九十六章 讨价还价

反穿越调查局 第五百九十六章 讨价还价

作者:码字的李世卿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36:14

第五百九十六章 讨价还价

骡马最多、体力最好的运粮队,在没有雨天的阻滞下,想要走完崎岖的太行山路,顺利抵达大粮山营地,起码也得用十天的时间。而那些以老人和妇女居多的队伍,则往往要花上半个多月的功夫,才能完成一次运送。

有鉴于此,赵国的军需官们想出了接力的办法,上百支队伍分布在山路当中,各管一段,第次前行。这样一来,每个队伍只需要走上几十里而已,既充分保证了体能和脚力,又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自己的任务。

通过这种接力运送的方式,粮草从滏口陉要塞出发,到大粮山入库,平均时间控制在了十二天左右,再加上分批次不停滚动发货的优势,完全实现了粮食源源不断运抵前线,几乎每天都有新物资到位的境况。

不过,当胡义和赵亮他们离开滏口陉要塞之后,从那里发往大粮山的粮草忽然明显减少了。就好像有人在故意控制节奏似的,原先每天发送一万五至两万石的粮食,被改成了第一天发五千石,第二天发一万石,然后第三天又只发五千石,第四天则再恢复成一万石,周而复始。

就这样,赵亮一行人慢慢悠悠的在太行山里走了十几天,终于抵达丹水防线的时候,大粮山营地的粮草储备量已经下降至只有三天的危险警戒线了。

比他们早七天到达这里的赵括,一听说典府的大爷们可算是来了,立即传令召见。

胡义和赵亮不敢怠慢,赶忙联袂来到了主帅大帐,向赵括复命。甫一入帐,赵括便立刻从坐塌上蹦了起来,连声询问粮草何故会出现短缺。

典府长史胡义为此早有准备,面对主将的质问,他不慌不忙的解释,近来天气恶劣,太行山路异常难走,而且运粮的民夫经过之前长时间的辛劳,体能状态出现大幅下降,所以没办法保证稳定的运输量。

赵括听得眉头大皱,不客气道:“你说的那些我不管!本帅奉大王之命,马上要部署决战秦军的方略,军粮一环绝不能出现纰漏。胡长史,限你五天之内,必须给本帅备齐十万石粮草,否则军法从事!”

胡义听得心中冒火,表情却仍旧显得非常平静:“大将军言重了。下官隶属典府,同样是大王钦封的军需官,对您只有协助之责,而无从属之分。五天凑出十万石军粮,下官办不到,大将军要对我动用军法,恐怕还得先问过我的上司、典府将军许练许大人才行。”

“你!”赵括被对方气得七窍生烟,指着胡义的鼻子,跳脚怒斥道:“竖子狂妄!本帅乃是前线主将,麾下四十五万大军皆在我的执掌之中,你算个什么东西,竟敢拂逆本帅的将令?!故意耽搁军机,信不信我立刻斩了你!”

赵亮见状吓了一跳,生怕赵括这个愣头青真的当场动粗,连忙在旁边劝解道:“大将军息怒,请听在下解释几句。”

没想到,赵亮不说话还好,一说话赵括的火气更大。他瞪了赵亮一眼,喝道:“区区一个公主府门客,有什么资格在此说话?上次毁坏了我杀敌利器的账,还没跟你算呢!”

赵亮不以违忤,微微一笑,道:“大将军究竟是在意我这个小小门客呢,还是在意与秦军的决战呢?若是更在意个人恩怨,那么要杀要剐悉听尊便,但如果你心悬大战成败,则不妨先听听我这个典府上士的意见。”

闻听此言,赵括不由得愣怔了一下,沉吟片刻之后,终于还是对有官职在身的赵亮放缓了口气:“你有什么要说的,快讲!”

赵亮看了一眼旁边的胡义,示意由自己来说,然后对赵括从容不迫的说道:“胡大人和我都清楚大将军的为难之处。王命在身、战情紧迫,你希望能尽快完成决战的准备,这些我们都能理解。不过,前方难,后方同样也不容易。为了这次长平之战,大赵几乎动用了举国之力,不仅集结了四十多万兵马,同样调动了数不胜数的民夫百姓。光是往来于滏口陉要塞和大粮山营寨之间的运粮队,就多达二十余万。”

他略微停了停,一边探查赵括的内心,一边继续说道:“我相信,你从邯郸到这里的一路上,也已经亲眼看到了那些运粮的百姓,究竟在面对着什么样的困难。他们并非精壮,而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身体孱弱的妇女和还没有长大的孩子。太行山那么难走的道路,没有难倒运粮队,也没有难倒典府上上下下的官吏,正是因为有了大伙儿的苦苦撑持,你麾下的四十多万军队才不至于饿肚子。难道,大将军还认为我们是在故意耽搁军机吗?”

赵括虽然年轻气盛、从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可毕竟也还是讲道理的人。赵亮的话在情在理,又的确是他赵括路上亲眼所见的事实,因此一时间也没法反驳什么。

更重要的是,之前赵王脑子短路,居然没跟他商量,便在御前会议上决定设置专权分管的官员,弄得他这个主将好似被砍掉手脚一般,不管什么事情,过问起来都有些名不正言不顺的感觉。再加上他的确缺乏带兵打仗的经验,很多军务被胡义这种老油条一搅合,想要迅速厘清也非常困难。

闹到最后,是打也打不得、骂也骂不得,只能干着急却一点办法也没有。

赵括沉默了一会儿,无奈道:“那好吧,本帅暂且不追究你们的无礼之罪,但是屯粮备战的事情,却绝对不容有失!”

军需方面的问题,胡义才是真正的行家,赵亮不敢轻易接这个茬儿,转而望向了他。胡义眼珠子一转,道:“若想完成大将军布置的任务,只有一个办法!”

“哦?什么办法,你说来听听。”赵括追问道。

胡义砸吧砸吧嘴,对赵括道:“请再给我增派十万民夫,外加五千头骡子,下官保证一定完成大将军的要求。”

赵括闻言一愣,不禁反问道:“我去哪儿给你找那么多民夫和骡子呢?这不应该是你们典府自己要解决的问题吗?”

“大将军的意思是,办不到?”胡义明知故问。

赵括就算再愚钝,也听出了对方话中的讽刺意味:哦,下命令你就行,找你帮忙增补人手你就无能为力,那我凭啥要听你的呢?

眼见赵括的面色又阴沉下来,赵亮赶忙打圆场:“既然大将军不方便处置,那也没有关系,我们立即向邯郸报告,请典府奏明大王,再次征调民夫,筹措运力。”

听他这么说,赵括郁闷的冷哼一声:“等你们去书邯郸,然后再从民间筹集新的人力,至少也要一个月的功夫才能陆续到位,那时候战机早已经错失了!”

“不然怎么办?”胡义满不在乎的说道:“以我们现在的运输力量,每天送来一万石军粮,已经是极限了。大将军总不能强人所难,让我们去做根本无法做到的事情吧。”

赵括默不吭声的想了一会儿,忽然道:“如果本帅调拨给你们一部分兵力呢?”

赵亮和胡义异口同声的问道:“能调多少?”

“五万……不,三万!”赵括咬牙切齿的说:“最多调动三万人,不能再多了。另外,本帅还可以下令,把军中现有的骡子全部集中起来,同样交给你们使用。我不晓得具体数量能有多少,但估计不会少于一千头吧。”

胡义瞅瞅赵亮,眼里露出一丝颇感意外的喜色,问道:“你觉得怎么样?”

赵亮知道他心里的盘算,假装踌躇道:“啧,大将军的这个提议,虽然离咱们测算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不过总比目前人手短缺要好。有多少先算多少吧,你说呢?”

胡义点了点头,又道:“人手方面虽然能解一时之急,但是我还有一个担心,恐怕不太好办啊。”

赵亮早猜出对方想说什么,故意递话道:“哦?长史大人担心何事呢?”

胡义皱起眉头,叹了口气道:“唉,我担心战士不像民夫那么好使唤啊。你想想看,他们都有自己的都尉或将军,未必肯听咱们的调遣,到时候两边产生了分歧,不还是会耽误囤积军粮的事儿吗?”

赵括心里清楚,胡义这话虽然是对着赵亮说的,其实是在提点自己,于是没好气的哼道:“你放心,本帅既然调派人手给你们,自然会提前打好招呼,让那些将士全都服从你们的号令,这样总可以了吧?”

胡义笑着微微颔首:“既然如此,那当然是最好不过。”

赵括心中暗叹一声“窝囊”,随即板起面孔,沉声道:“胡长史,我们与秦军决战在即,战力兵员可谓是最宝贵的,本帅现在也调给你了,倘若完不成十万石军粮的储备,那就休要怪我不客气了。”

胡义嘿嘿一笑,道:“大将军莫怪下官说话直,不中听。您抽调宝贵兵力协助运粮,下官非常感激。不过,三万人马没办法当十万民夫来使,五天之期我仍旧没法应承。”

赵括眉头紧锁,愠道:“那你说需要几天?”

胡义略微盘算一下,应道:“五天时间,最多能攒出五万石的军粮。您要知道,将士们每天也在消耗大量的粮食,想要在这个基础上额外囤出一定的储备,并非易事。这么一边运输、一边消耗,还要尽量积攒的话,凑齐十万石,至少需要十到十二天。”

他顿了顿,又补了一句:“如果运气不好,遇到了连日大雨的话,粮食在路上的损耗会进一步加大,恐怕……十二天也不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