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磷火常同日色鲜 > 第62章 历史的车轮

磷火常同日色鲜 第62章 历史的车轮

作者:项天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0:08

第62章 历史的车轮

王瑾攻寺的战术,完全照抄另一时空的李际遇。闯军寅时出发,卯时在李际遇的带领下神不知鬼不觉地来到了少林寺外。

沿途虽然有僧兵站岗,但是李际遇等本地乡民对他们的巡逻、执勤规律了如指掌。再加上僧兵武艺虽高,但是朝廷已经很久没有征调他们打仗,他们的军事经验远不如闯军,这些哨兵都被闯军的夜不收悄悄摸掉了。

趁着大部分僧侣都集中在大殿做早课,李际遇事先收买的沙弥、火工打开了寺门,闯军一拥而入。赵胜、蔡仕等事先潜入的二十余人则取出暗藏的兵刃,冲入方丈,将住持慧喜控制起来。

李过带着人冲入大殿,聚在这里的众僧手无寸铁,面对披坚执锐的闯军毫无还手之力,只能束手就擒。分散在寺内各处的僧人自然也不可能形成有效的抵抗,除了少数人反抗被格杀之外,全部就擒。

抄检出的账目和实际缴获的物资基本上都对得上,和尚管钱的效率居然比官府高得多,也是奇事一件。

这座千年古刹自元末战乱后重建开始建就是大地主,积累的财富绝非一般的士绅富商可比,在另一时空,李际遇凭此崛起。现在这笔钱款物资落到了王瑾手里,张文朝、赵德方、李安、白旺他们立寨屯田的启动资金便有了。

王瑾并不打算在少室山搞出太大的动静,主力部队迟早要离开,在这里吸引官府的注意力不是明智之举。

现任住持慧喜并不是个凶恶之人,反倒精通佛法。他之所以能当上方丈,是因为几个掌事僧侣互相放心不下,谁当方丈都不服众,便把这个辈分最高,只会参禅念佛,什么事都不管的老师叔给推了出来。当招牌嘛,这样的人最合适。

出家人本来就该参禅念佛,可是在如今的佛门,这倒成了不务正业了。如此败坏自家门风,也合该有此一劫。

所以王瑾也没必要杀他,老和尚这么大年纪了,吃了这么一唬,也不一定还能活几年。王瑾继续留着慧喜,让他照常支应香客,应付官府。

至于寺中的其他僧侣,那就要一一甄别了。王瑾规定,犯有杀人、强奸二罪者处决,其他的人的罪行以大明律为标准,分为有罪和无罪两种。

因为时间比较充裕,这一次王瑾调查得比较细致,不过调查手段也就是向乡民们打听。在缺乏刑侦手段的条件下,这已经是王瑾能做的搞出的最公平的审判方式了。

最终被处决的共有三十七人,另有二百余人被判有罪。因为不想把动静闹得太大,王瑾没搞公开处决,只是找了一批住得近的长工做见证,以少林寺清理门户的名义将这些恶僧和走狗处决,令寺内僧人将这些人的罪状书写存档。

王瑾并不想彻底打倒少林,现在是十七世纪,老百姓的精神世界需要宗教。如果对佛教、道教这样的主流宗教限制过甚,就会导致各种五花八门的民间教门失去制衡,迅速扩展势力,十年前山东白莲教之变就是一个例子。

因此,王瑾的目的是对少林进行一场彻底的整顿,把这里变成真正的佛门清净之地。

被判有罪的僧侣全部强制还俗,编入闯军的苦力队,分散到各寨做工。如今张文朝那边又是开荒又是盖房,到处都有用劳力的地方。

剩下还有七百多僧侣被判无罪,但是他们也不一定都是真和尚,王瑾亲自出题,对他们进行了一场考核。用王瑾的话说:“要是佛经读得还没有我多,那就别当和尚了。”结果这一考,又刷掉了四百多人,王瑾让这些人全都加入闯军当兵。

还有一些人不愿再出家,也都还俗了,武僧强制当兵,一般僧侣可以自愿选择入伙或回乡务农。

这样一来,全寺只剩下不到三百人了,王瑾便又补充了一批人。之前在云台山,他让伤残士兵冒充道士安身,在这里也可以照此办理。不过王瑾要求,少林寺的纪律要整顿,所有人都要去发、茹素、戒酒,不许火居,因此愿意当和尚的人并不多。

肯出家的闯军士兵,大多是年龄偏大的,有的身体还有伤残。王瑾又下令,新收容的难民中,四十岁以上者可自愿出家,加在一起,寺中僧侣恢复到了六百余人。

住持还是由慧喜担任,执事僧侣全都换成了闯军的退伍兵。功课不得再敷衍了事,每日由慧喜主持学习佛经两个时辰。剩下半日年轻僧人照常习武,年老或有伤残不适合练武的,从事种菜之类的简单生产活动。

寺中的佃户还是原样交租,但租子减至五成。所得租子除了应付寺中必要开支,都作为山寨的军费。由于是灾年,今年的田租免了,如果明年灾情继续,还可以酌情减免。各种劳役全部取消,需要征调佃户干活的时候,按市价支付报酬,长工的待遇也有提高。

王瑾的整顿相当不彻底,按照很多闯军将领的想法,不如干脆把地都分了,让佃农和长工全变成自耕农。

如果是流动作战的时候,他们当然可以一路靠打土豪来补充军需,至于被打掉的土豪的田地,自然是任由本地的穷人瓜分。在这一过程中,也会有很多流氓无赖趁机谋夺土地的情况,但闯军实在是没有余力去管。

而现在,闯军要在山中屯田,并最终转化为本地的统治者。他们需要资金去维持秩序、保护商旅、修建道路。闯军如果只靠自己种地,就做不了这些事情,更不能维持脱产的战斗部队,对抗不了官军甚至土匪,所以还是需要从本地的百姓手中征粮。

他们仍需要少林寺的旗号去糊弄官府,也根本没有能力向自耕农征税,因此最简单高效的办法还是继续沿用已经形成严密规章的原有租佃体系。

王瑾也很无奈,他能略微减轻农民的压力,但是离解放农民还有三百多年的距离。这个世界依然需要地主和佃户,只不过张文朝、白旺负责管理的这个相当于地主的组织是既聪明又有良知的地主。

一个王朝在开创之初,总是会出现一大批地主阶级中的优秀人物。这些人经过了大战乱的筛选,大部分就算没有良知也有理智,知道把长工和佃户压榨得太狠是竭泽而渔的蠢事。就算他们不懂,新建立的,没有各种陈年积弊的官府也会对他们有所限制。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终究会变得和上一个王朝末期的地主毫无分别。就像如今闯军面对的各种敌人一样,一点一点将自己绞死。产生新的统治者,再慢慢堕落,循环往复,如车轮旋转。

王瑾很想打破这个循环,但是他手上没有能摧毁历史车轮的武器。不是三条龙,而是新的生产力。

那将意味着有更多更好的工具、更多更好的食物和商品。意味着产生新的阶级,有了新的利益分配模式。意味着有更多的资金被投入教育,有更多更好的人力资源,也就可以执行更高效的制度。

王瑾非常清楚,自己有生之年做不到这一点。但是,他要为这样的未来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