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第一次当海盗很紧张 > 第四百六十二章 忍

第一次当海盗很紧张 第四百六十二章 忍

作者:浊酒当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2:48:40

第四百六十二章 忍

“为什么要去求一个上岸海盗帮忙?”周延儒很不满,他问话的语气连带的略有责备:“若是传出去,我们的脸往哪儿搁?徐大人这事做得太急了。”

说这话的时候,周延儒蔽退了左右,连一个心腹都没留下,房里只有他和徐光启两人,门窗紧闭,文渊阁最靠里的这间屋子也没人敢靠近,算是一间密室,所以他说话显得随意,甚至有些犯冲。

但徐光启不以为意,他镇定的双手按着膝盖,沉声道:“孙元化的命都快没了,周大人还想着脸面?”

周延儒眉头皱起,哼声道:“孙元化是咎由自取,他若是直接死在登州城破之时,像总兵张可大那样自杀殉国,不什么事都没了?还能落个忠烈的名声,偏偏他还活了下来,生生的被叛军俘虏,俘虏也罢了,他还敢说服叛军毛遂自荐脱身出来向皇上要求招抚,这不是作死是什么?我看他就是个书呆子,该死!”

“话不能这么说,孙元化在辽东袁崇焕手下时,可立下了大功的,要不然前年你也不会推荐他当登州巡抚。”徐光启不痒不痛的怼道。

“那是兵部尚书梁廷栋极力推荐的结果,我才一时大意同意的!”周延儒气得牙齿发痒:“徐大人,梁廷栋可是你们东林一党的,说起来,都是你们的责任!”

“周大人,皇上最忌党争,你这话可不能在外面说,要倒霉的。”徐光启朝门口看了一眼:“世间只有东林书院,没有东林党。”

“这些都不管了,说眼下的。”周延儒烦躁的起身在屋里踱了几步:“徐大人你究竟怎么想的?为何要找海盗来救人?他们能成什么事?”

“老夫也是病急乱投医啊。”徐光启叹道,拍了一下大腿:“没想到你我的票拟,却弄巧成拙,惹来皇上龙颜大怒,不但不肯赦免孙元化,反而要砍他的头,现在我们已经不可能改变皇上的心意了,只有另想办法。”

“办法也不可能出自千里之外的福建海盗身上。”周延儒摇摇头:“这不可能。”

“那周大人有别的办法吗?”徐光启瞥他:“老夫已经七十岁了,半截身子入土的人,仕途无所谓,随时都能走人。但周大人可不一样,你是首铺,风光无限,大好的前途等着你,若是因为孙元化这档子事被人拿住痛脚,以后在皇上面前可不好看,温体仁温大人这两天听说在外面活动得厉害,发动了不少言官说你坏话呐。”

“那个白眼狼,当初可是我把他带进内阁的……”周延儒把牙齿咬得咯咯响。

徐光启瞄他一眼:“周大人看来没别的法子了。”

“能有什么法子?”周延儒气冲冲的一屁股坐下来,想了想,又把脑袋摇了又摇:“没法子,孙元化死路一条,你我想办法早些跟他撇清关系吧。”

“撇的清吗?撇不清的。”徐光启道:“他是我的弟子,荣辱与共,你是他的推荐人,干系也不浅,怎么撇?”

“这等事怎么办还用我告诉徐大人吗?”周延儒哼声道:“徐大人若是执意要救孙元化,就自便,我是不会再参合了。我只是提醒你,千万别搞砸了,不然孙元化没救出来,反而惹来一身骚!”

“周大人似乎有脱身的法门了。”徐光启讥讽道:“早就听闻大人滑如泥鳅,看来果然不错。”

“宦场艰险,明哲保身啊。”周延儒捧起茶杯:“徐大人年纪也大人,千万别老来不得安宁。”

徐光启起身,哂笑着拱拱手告辞:“多谢周大人提醒,老夫自己晓得。”

周延儒不再说话,拿起一本书佯作细看,徐光启慢慢的走出去,来到走廊上,四下无人,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看来老夫的确孟浪了,怎么想到让郑芝龙去找聂尘呢?前几天似乎真的急昏了头。”他自嘲般的笑笑,把头甩了甩,白胡子随风飘摇:“罢了,孙元化被斩之日,就是老夫做官到头之时,可惜这个孙元化,一身本事,要带进黄土了。”

他慢慢走着,走廊两侧,房檐上挂着的冰凌正在融化,冰水一串串的掉落下来,寒气逼人,满院萧瑟,但倒春寒之中,却有树梢发出了嫩芽。

盯着那抹难得的绿,徐光启停下脚步,有些出神。

“对付建奴,对付流贼,火器有大用处,如今的大明,堪称火器大家的,孙元化认第二,没人敢称第一,他死了,谁又能顶着这个责任呢?”

他脑子里转了好几圈,苦涩一笑:“好像没人了啊。”

再一次叹了一口悠长的浊气,徐光启步履变得蹒跚起来,这一刻,老态毕露,提醒人们,这是一个七十岁的老者,无论身心,都疲惫了。

长廊不长,徐光启慢慢踱着,走向自己的那间值房。

远在夷州,天气正好,没有风雪,阳光灿烂。

南国的风,吹拂满城烟花,鸡笼港的居民正在过轩辕节,城外农田中,忙于春耕的农夫星星点点,地头供着黄帝泥像。

明月带着鸡笼县衙户房的吏目,骑着马各处巡视,查看农事,指导春耕。

“你们看到没有,明月姑娘成龙头二夫人之后,好像精神多了。”有好事的农妇挤眉弄眼,对一齐播种的同伴低语:“模样也俊俏多了。”

妇人都是八卦的,同伴笑着低声答道:“这是被滋润了,你嫁人时不也一样?”

“咳,我家那口子能跟龙头比么?”农妇叹息道,目露精光:“若是能和龙头……”

“虚,低声!”同伴吓了一跳:“明月姑娘过来了!”

农妇吓得低头缩颈,埋头做事,面前的田埂上,明月踩着泥巴,领着一群吏目走了过来。

“这片田地都是水田,种的稻子,是改良后的占城稻,比原来的种子结的颗粒更多,收成更好。”一个吏目道,靴子从好事农妇的面前踩过:“往前走,那片土壤贫瘠一些的坡地,种的是番薯。”

“我们本地供应福建赈灾的,以番薯居多吧?”明月问。

“是,番薯占九成。”吏目答道:“稻子我们自己吃都不大够,所以运送福建的都是番薯。”

“从占城和暹罗买粮成本太高,若是番薯能管够,可以为我们节约大笔银子。”明月沉思着说道:“番薯能充饥,也能赈灾。”

“是这样。”吏目道:“按明姑娘的意思,已经在新开辟的土地上大规模种植番薯了,这样在保持原有水稻产量不减的情况下,能产出大量番薯,只是新来的移民不大理解,推广有些费力。”

“他们不懂,只要解释清楚就好了。”明月拢一拢额前的秀发,她的头发已经梳成了盘发,清汤挂面的插了两根银钗,添了几分成熟女性的魅力:“新来的人不知道番薯的妙处,多给他们讲讲。”

“是……”吏目说着,陪着明月走向远处,一行人渐渐消失在田地拐角的远端。

“吓,明月姑娘可真能干。”好事农妇终于可以松口气了:“我们女子也可以做官啊,让男子跟在屁股后面当跟班。”

周围的几个农妇揶揄她:“明月姑娘是何等样人?当然可以了。你就别想了。”

众人开玩笑,好事农妇神气起来,学着明月的样子在田埂上走,更惹来妇人们的大笑,田地里欢声一片。

这位好事农妇垂涎的聂龙头,没有听到这些笑声,他正忙着会客。

一个穿着貂毛、戴皮帽子的中年人,在圈椅上落了半个屁股,正对着他说着话儿。

等他长长的发言结束后,聂尘才言简意赅的总结道:“这么说,皮岛还在沈世魁手里?”

“是啊。”这人其实很热,在辽东御寒的貂毛裹得他直冒汗:“东江镇皆反,连总兵黄龙都被叛军割了鼻子耳朵,躲到广鹿岛上去避祸,如今的东江镇,只有沈将军的皮岛还在朝廷手里。”

聂尘目视左右,和施大喧、洪旭等人交换了眼色,沉声道:“原来沈世魁如此忠贞,在这样险峻的局面下还能保住皮岛不丢,部下不散,果然好本事。”

“咳,说到底,这都是龙头的功劳啊。”来人忙道:“要不是龙头一直与沈将军做生意,保证了皮岛军费物资,他才能拢住部下,不至于发生叛乱的。”

“军饷是基本的保障,难道东江镇连这个都不足了?”聂尘诧异道:“毛文龙虽死,朝廷缺指定了继任总兵,军饷应该是不缺的。”

“缺啊,缺!大大的缺!”中年人捶胸顿足:“龙头有所不知,袁崇焕杀了毛总兵之后,派人清点了东江镇员额,不准一个空额耗着,还肃清军纪,严禁各处镇帅做买卖。他却不知道,东江镇紧靠建奴,没法军屯种粮,所有的老百姓也是靠东江镇过日子的,如果只供应军人饷银,那么多家属吃什么?家属若是饿死,军人怎能替朝廷卖命?难呐,后来朝廷杀了袁崇焕,竟然无人管东江镇了,一年中有一搭没一搭的给点银子物资,连军粮都不及时,那么多骄兵悍将如何不反啊!”

说到伤心处,中年人悲从中来,几乎欲哭无泪。

聂尘皱眉:“原来东江镇都成这般模样了,那建奴那边有没有趁机进犯?”

“建奴倒是没有,听说他们正在对蒙古林丹汗用兵,无暇他顾。”中年人道。

“对蒙古用兵?”聂尘眼前一亮:“你详细说说。”

“具体情况我也不是很清楚。”中年人挠挠头:“只知道建奴大批北上,翻大兴安岭去了,还是酋首皇太极亲自带的兵,几乎是倾巢而出,八旗额真都去了。”

“这件事,朝廷知道吗?”聂尘问。

“朝廷自然知道,龙头是想说可以趁机打过沈阳去吧?”中年人咧嘴一笑:“朝廷没那胆子,求神拜佛只要建州兵不南下都来不及,怎么可能在建奴和蒙古人狗咬狗的时候抄他后路?大明忍者无敌啊。”

“呵呵。”聂尘眯起眼,冷笑两声。

“龙头,末将这次来,是受沈将军所托,特地求援的。”中年人舔舔嘴皮子道:“请龙头继续往皮岛售卖粮食、兵器和被服,天气寒冷,岛上快顶不住了。”

“大家都是为了大明社稷,夷州自然会继续和沈将军做买卖的,毋庸多言。”聂尘慨然答道:“只不过,我也有个小忙,要请沈将军帮一帮,若是能行,我可以把售卖给他的物资打个九折。”

“哦?”中年人喜道:“龙头请说,我能做主的话,立刻就能答应。”

“你叫什么来着?”

“末将袁安邦,任皮岛游击。”中年人拱手道。

“原来是袁将军,久仰久仰。”聂尘凑近一点道:“这件事其实很简单,只需如此如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