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奋斗在大明 > 第五十七章 大难题

奋斗在大明 第五十七章 大难题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3:50:41

第五十七章 大难题

第五十七章大难题

此刻临近秋季,周梦臣往复视察了一下大同周围的屯田。

在周梦臣砸进去五十万两的情况下,大同周围的产量基本能得到保证。就要看今后一个多月时间了。如果能在收之前,有一两场透雨,粮食产量或许比不上去年。但不能算是歉年了。

如果没有这一两场雨,那么今年估计是歉收。

好在歉收不是绝收。到底是有一点粮食的。再加上他存下一点点粮食。希望能撑到明年。明年再说明年的事情,大不了,周梦臣去北京哭金殿。怎么能给宣府拨粮食,宣大向来一体,怎么就不能一视同仁?

北京再艰难,那么多粮仓,还是能挤出一些粮食的。

只是周梦臣万万没有想到,周梦臣再祈祷,下一两场大雨的时候,李成梁将消息传递过来了。

周梦臣一看顿时愣神了。

只觉得事情不好办。周梦臣到了大同之后,就没有一日不为钱粮发愁。而今也是,周梦臣不想将大同百姓赎回吗?自然想。

毕竟大同人丁不足,一直是周梦臣的一块心病。不管能换多少百姓过来,都是大同的底蕴。更何况这些人对鞑子有刻骨仇恨,可以说是最好的兵源了。而且即便不说这些好处。单单是他们都是大同百姓,周梦臣是大同的父母官。就一定要将他们赎回来。

正如张惠提到的,在春秋时期,就有国家赎人的行为,子贡赎人这个典故,就充分说明了这一件事。

周梦臣又怎么能坐视本国百姓受苦而坐视不理?

虽然周梦臣敢想打到青城去,将这些百姓解救出来。只是而今不是不行吗?

既然不行,退而求其次也是可以的。

只是千言万语,都是一句话,就是没钱,不。没有粮食。

没有粮食说什么都是白搭。

周梦臣都在指望着秋收。如果秋收真得不错的话,周梦臣或许有一些存粮。具体多少,还要看秋收情况有多好。如果一旦秋收没有足够的收成。明年大同百姓的口粮都非常堪忧,更不要说其他的了。

周梦臣将手中的筹码一盘算。而今除却从户部搞到钱粮,或者有别的外财。否则这一件事情是万万做不成的。

这让周梦臣如何甘心。

周梦臣想了想去,叫了徐渭,将这一件事情告诉徐渭。

徐渭一盘算,苦笑说道:“张惠是好意,只是他高估了大同的实力。”

周梦臣说道:“能不能,总是要试试的。你留在大同,有什么事情你先行处置,我将我的大印留给你了。”

徐渭听了,有几分感动。说道:“定不负大人之托,有我在大同一日,除非鞑子南下,否则各地什么事情都不会发生的。”

其实这年头,很多官员将自己的官印,或主动或被动的被胥吏与佐贰官掌控。甚至有一个这样的传说,说一个官员新上任,他一接印盒,就感觉分量不对。根本不打开,转手让当地的胥吏头目保管。

无他,因为他如果当时打开,发现空印,就是撕破脸了。如果以后发现是空印,他自己说不清楚。他在众目睽睽之下,给了这个当地最大的胥吏,让他保管,出了事情,就让他背锅。

于是几日之后,他再拿印盒。里面的分量就够了。

但是周梦臣不是这种无能之辈。徐渭这些年在周梦臣身边,其实当的是秘书,谋臣的角色。真正的主意从来是周梦臣拿的,而且周梦臣从不将权力假借于人。徐渭也是第一次掌控这种专权。

这印在徐渭手中,也就是徐渭下得任何命令,都有周梦臣的背书。

周梦臣说道:“那好,我就去一下应州。”

徐渭听到应州,心中一动,说道:“可是去见杨知府?”

周梦臣说道:“正是。”

杨继盛此刻就在应州。原因无他,应州在是大同府州县之中,良田毕竟多的州。甚至这里还有一个屯田卫所。其次,应州的地理位置好,几乎在大同南部的中心,可以照应各方。

说实话,杨继盛在清丈与整理赋税上面,是下了大功夫的。所以进度很慢。

这都大半年了,还没有料理清楚。

甚至周梦臣仅仅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杨继盛到底将事情推进到了那一步,周梦臣也不知道。

徐渭说道:“大人,你的意思是这一笔钱粮,从南边的州县出吗?”

周梦臣叹息一声,说道:“我也不想。只是如果实在没有办法的话。也只能这样办了。”

徐渭大惊,说道:“大人,万万不可啊。说一句不客气的话,大明与士大夫共天下。之前大人在大同,处决都是粗鄙武夫,这已经让很多人侧目了。而今朔州,应州,等地,临近北京,有很多达官贵人的产业。大人如果还想用雷霆手段。恐怕伤及自身。”

“经权之变,还请大人三思啊。”

经就是经常的做法,合乎常规的做法,权就是临时的做法,与以前不同的做法,或者说便宜行事的做法。经权之变,是儒学理念之中常与变,静与动在政治领域的映射。

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其实官场之上,都不喜欢特立独行的人。

周梦臣在大同府的时候,谁的情面也不讲,大刀阔斧,还能说是不得已。还能说是因为这些将领作战不利,罪有应得。而今这种不得已也说不出来。真要复制之前的做法,恐怕也没有足够的罪名。到时候即便不是千夫所指,也必然引来一系列的弹劾,甚至名声大坏。一时间让大明名将,变成了粗鄙武夫。

周梦臣倒不是太在乎名声的人。不过他在乎是这背后士大夫之心。

毕竟,不管承认也好。不承认也好。士大夫是大明最有知识的人群,周梦臣想要推广气学也好,推广科学也好,士大夫是最好的人群。周梦臣已经尝过了好名声的甜头。比如气学在大同的迅速传播,如果没有周梦臣在大同的好名声。以及万民敬仰。气学哪里能推广的那么快?

周梦臣不想失去这个利器。

在政治上最要不得简单粗暴。无他,政治就是妥协的艺术,简单粗暴的决策与做法。看似雷厉风行,但其实这背后都有代价的。只是有些代价能看见,有些代价是看不见的。

周梦臣说道:“我知道,但是关外这些百姓,我总不能见死不救吧?”

徐渭说道:“大人,不能因小失大。如果大人因为此事而调离大同。大同的大好局面还能延续下去,复套之事,还能执行下去吗?其次即便大人真想救他们,其实也不是没有别的办法。只是-”

周梦臣心中一动,追问道:“徐兄,你有什么办法?快快说来。”

徐渭说道:“我就怕大人舍不得。”

周梦臣说道:“我有什么舍不得的?”

徐渭咳嗽两声,说道:“其实我大明没有铁禁,也没有煤禁。这些产业,百姓都可以经营的。”

周梦臣一听。忽然愣住了。他如何不知道徐渭这一句,看似答非所问。但其实点出了要害。的确大明虽然有矿禁,但是禁止的是金银矿。而不是煤铁矿。徐渭的意思很简单了,那就是卖矿,卖已经形成产能的铁矿或者铁厂,也就是朔州监。朔州监自然不能整个的卖出去。但是一部分钢铁产能却是可以分开卖出去的。

只是周梦臣听到这个意见,第一个感觉,就是绝对不行。他辛辛苦苦弄出来的东西,一下子卖出去?这怎么可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