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奋斗在大明 > 第五十八章 卖家底

奋斗在大明 第五十八章 卖家底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3:50:41

第五十八章 卖家底

第五十八章卖家底

奈何,任何财政危机解决的方法,也就是两三条。第一是征税。第二是卖家当。第三是借贷。但是第三条可以忽略不计毕竟这个时代,根本没有融资平台。缺少金融体系周梦臣去哪里借钱?

至于征税。

周梦臣去哪里征,大同家底太薄了。满打满算也不过一百多万人。这还是周梦臣估计的。至于按大明官方统计,根本没有这么多人。

这么少的人口,不发达的农业。周梦臣采取直接屯田的方式,在满足麾下百姓口粮之外,还能有几十万石的结余,已经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了。须知,整个山西省朝廷收到手的粮食,也不过二三百万石。

在很多人看来,这分明已经是一个奇迹了。

虽然周梦臣寄希望于杨继盛对南部州县的清丈与整顿。但是周梦臣内心也知道,其实不可能有多少的。

原因很简单,北方州县富裕程度,远远比不上南方。如果周梦臣手中有苏州城,不用怎么用手段,从苏州城中搞出一两百万两都很简单。但是大同边地,即便是南部州县没有怎么受战乱,他们的家底也是相当薄的。弄出来多少钱的。

再有就是杨继盛这个人了。

杨继盛不是盘剥之臣。

他定然会将账目查得清清楚楚的。但是未必会增加赋税。甚至会做出调整,就是在维持原来税额不变的情况,减轻百姓的负担。没有办法,这就是传统的文官价值观。

甚至如果不是周梦臣将财政危机说的如此之严重。杨继盛查清楚之后,甚至还会降低税额。

毕竟在杨继盛看来,虽然官员在他的带领之下,过得很苦。但是百姓更苦,宁苦官僚,不苦百姓。

所以,周梦臣能选的也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卖家底了。

而卖家底的选项也不多。首先周梦臣不可能卖田。原因很简单。田不仅仅是生产资源,还是农业社会的权力根本。周梦臣掌控了这么多土地,也顺便掌控了依附在这么土地上生存的百姓。

从这个角度来看,北京对周梦臣的猜忌。也不是毫无由来的。

他们甚至可以将大同已经大同周围的土地,看成一个周姓坞堡。数万大同军的家小根底都是依附在大规模屯田组织上的。与现在的大明朝廷格格不入。虽然可以说是太祖旧法。但是太祖毕竟死了。而今早已不存在什么太祖制度了。虽然大家都尊太祖成祖。但问题是,谁真将太祖那一套搞出来,谁就真是满朝文武杀之为快的异端。

有些口号从来是让人喊的,不是让人做的。

土地是根本,周梦臣万万不能动的。而大同府在周梦臣来之前,可以说什么都没有。又什么能卖的家底,除却周梦臣一手一脚打造出来的朔州监。别无他物。

周梦臣看着徐渭说道:“徐师爷,是与晋商有接触吗?”

周梦臣很清楚。卖东西一定要有买家。而今大同周围买家只有一个人,就是晋商。

当然了,并不是说除却晋商之外,就没有其他商人了。其实在明代陕西商人也不错。比如三原王家,大名鼎鼎的王恕之后。但是到底大同是晋地,晋商内部虽然也有矛盾,但是别的省的商人来晋地。却是捞过界了。

虽然晋商全国到处跑,从来不觉得自己捞过界了。

徐渭似乎没有听明白,周梦臣语气中有一丝丝的不满。说道:“我为大人幕僚,在其位某其政,自然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大人注意到的东西,我要注意到,大人没有注意到东西,也要为大人查漏补缺。大人或许没有注意到。开关以来,各路商人以晋商为首,在大同滞留不去,连大同的姑娘们都不好定了。他们多是运各种东西入大同,出大同的时候,却以铁为压仓。其实已经有很多商人都注意到了朔州铁,甚至有好几年,已经在朔州附近建了作坊。今年以来,朔州监之中,最少有十几个工匠脱离了朔州监。但是却没有离开朔州。大人觉得他们在什么地方?”

“另外,我查过朔州监的账目。你知道朔州监除却卖铁收入之外,最大的收入是什么吗?”

周梦臣还真没有想过出现这样的事情。

一时间,他有一些搬起石头砸了自己脚的感觉。无他,如果他没有在军器监之中彻底去除了匠籍。也就是说,在军器监工作的工匠,他们的身份是良民。是可以从军器监脱离的。

当然了,周梦臣知道这是原则上的。

毕竟即便是在后世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想要脱离原单位都不好办。更不要这个时代的。不过,总是有办法的。

只是不知道挖人的付出了什么代价。

周梦臣内心恼怒之余,细细想了一下,也就释然了。

无他,他在军器监之中从来没有做什么技术保密的意思,甚至有大规模培养工程师的意思。即便没有这些工匠,大同书院一些书籍之中,也是有原理的。甚至有军器监的技术手册。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到。

所以,技术扩散是迟早的事情。只是周梦臣没有想到,是以这个方式开始的。

周梦臣说道;“什么收入?”

徐渭说道:“卖煤,朔州煤。今年最少有五六万两的收入,补贴了不少朔州监的账目。”

朔州监在周梦臣心中从来不是以营利为第一目的的,研发武器,制造武器都方面来看。已经大同镇采购来看,不亏本就不错了。甚至周梦臣财政紧缺的时候,也直接影响到朔州监。

故而朔州监自己做一些小生意。周梦臣也是知道的。

比如卖铁这个业务。

只是万万没有想到,卖煤能有这么大的收入。

徐渭说道:“其实,如果大人愿意的话,朔州煤矿最少值百万之数。”

是的,大同煤海,从来不缺少煤矿。但问题成本原因。别的煤矿都必须挖掘。但是朔州是露天煤矿,而且品质很好。又有之前建立的便捷交通。虽然是朔州监自己铺设的煤渣路。但是又靠近桑干河。再加上桑干河下游可以直通北京。从北京连通大运河。连接天下。

即便大同煤海,也未必有什么地方比朔州煤矿更加便利了。

而且煤的作用本来也不仅仅是冶炼钢铁。蒸汽机的使用其实已经不少。周梦臣估计从第一批次的蒸汽机开始,大明投入使用的蒸汽机已经接近一百台了。这个数字看似不多,但其实不少了。

有一部分北京,一部分在大同,其他地方几乎没有了。

而蒸汽机使用也让煤价开始提高。虽然北京附近也有煤矿。但是原始状态的门头沟煤矿开采成本,未必能比得上远道而来的朔州煤矿。

周梦臣说道:“朔州煤矿是万万不可能动的。这样的露天煤矿,整个大同之内,也只有这里而已。乃是朔州监之根本。不过其他煤矿却可以的。你这一段时间,摸一下大同所有煤矿的底细。那种自用的小煤矿就不用管了。但是凡是往外面卖的煤矿,都要记录在案。以备征税。”

鞑子一番蹂躏,很多东西都被打回原型了。

原本一直在生产的煤矿也大多空了。不过看样子,因为煤炭行情,又要重新开采了。周梦臣而今是想钱想疯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煤也只能吃煤了。

周梦臣对出卖朔州监还是有些不舒服。但是内心中也不得不盘算可行不可行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